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诗中写道:“大有唐王降敕封,钦差玄奘问禅宗。坚心磨琢寻龙穴,着意修持上鹫峰。边界远游多少国,云山前度万千重。自今别驾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话说三藏在贞观十三年九月望日的前三天,承蒙唐王和众多官员送出长安关外。之后马不停蹄地赶路,一两天便早早抵达法门寺。本寺住持上房长老,率领五百多名僧人,整齐地排列在两边,将三藏迎接到寺内。众人相见后献上香茶,品茶过后又摆上斋饭。用完斋饭,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此时的景象是:

星河闪烁,月影摇曳,仿佛触手可及,月色皎洁,不见一丝尘埃。大雁的鸣叫声在遥远的天河间回荡,邻家传来捣衣的砧声。归巢的鸟儿栖息在枯树上,禅僧们吟诵着梵音。三藏坐在蒲团上,一直坐到深夜。

众僧们在灯下议论着佛门的定旨,以及上西天取经的缘由。有的说路途遥远,山水阻隔;有的说路上多有虎豹猛兽;有的说峻岭陡崖难以翻越;有的说毒魔恶怪难以降服。三藏闭口不言,只是用手指着自己的心,多次点头。众僧们不明白他的意思,合掌问道:“法师指着心点头,这是为何?” 三藏回答说:“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发下宏大誓愿,不能不尽此诚心。这一去,一定要到西天,拜见佛祖求取真经,让我们的佛法得以轮回流转,愿圣王的皇图永远稳固。” 众僧们听了这番话,人人称羡,个个夸赞,都高呼一声:“忠心赤胆的大阐法师!” 夸赞声不绝于耳,之后请三藏到榻上安睡。

很快,又是竹影轻摇,残月西落,雄鸡报晓,晓云初升。众僧们起床,准备好茶水和早斋。玄奘穿上袈裟,来到正殿,在佛前礼拜,说道:“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因肉眼凡胎,愚昧无知,不识活佛的真容。如今我愿立下誓言:路途中逢庙就烧香,遇佛便拜佛,见到佛塔就清扫。但愿我佛慈悲,早日显现丈六金身,赐予真经,流传到东土。” 祈祷完毕,回到方丈室用斋。斋饭过后,两个随从整理好鞍马,催促着继续前行。三藏走出山门,与众僧辞别。众僧们依依不舍,一直相送了十里之遥,才含泪返回。三藏于是径直向西前进。此时正值季秋时节,只见:

几个村庄树叶飘落,芦花纷飞,几棵枫杨的红叶纷纷坠落。路途上烟雨朦胧,故人稀少,黄菊艳丽,山峦瘦削,水面寒冷,荷叶残破,人也显得憔悴不堪。白色的红蓼在霜天雪地中摇曳,落霞与孤鹜在长空下坠落。天边依稀可见黯淡的野云飘动,玄鸟飞去,宾鸿飞来,嘹嘹呖呖的叫声在夜空中回荡。

师徒三人行了数日,来到巩州城。巩州所属的官吏等人早已迎接他们入城。歇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出城继续前行。一路上,他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样走了三天,又来到河州卫,这里乃是大唐的边界。镇守边界的总兵以及当地的僧道,听说来的是钦差御弟法师,要前往西方拜见佛祖,无不恭敬相迎,将他们接到城内供给食宿,并让僧纲把他们带到福原寺安歇。本寺的僧人一一前来参见,安排了晚斋。斋饭过后,三藏吩咐两个随从把马匹喂饱,天不亮就出发。等到鸡刚打鸣,三藏便叫醒随从,这又惊动了寺里的僧人,赶忙准备茶汤和斋饭。用完斋饭,他们便离开了边界。

这长老心急赶路,起得太早了。此时正值秋深时节,鸡叫得早,大概才四更天。一行三人,连同马匹共四个,迎着清霜,借着明月的光亮,走了几十里远近,来到一座山岭前。他们只能拨开草丛寻找道路,一路上崎岖难行,还生怕走错了路径。正在疑虑思索之时,忽然脚下一滑,三人连马一起跌入坑坎之中。三藏心慌意乱,随从们也胆战心惊。他们刚感到恐惧,又听到坑坎里面传来哮吼高呼:“把他们抓过来!抓过来!” 只见狂风滚滚,涌出五六十个妖邪,将三藏和随从揪了上去。法师战战兢兢地偷偷观看,只见上面坐着的魔王十分凶恶,真可谓是:

威风凛凛,气势汹汹。眼睛如闪电般明亮,光芒四射,吼声如雷,震动四方。锯齿般的牙齿露在口外,凿子似的獠牙长在腮旁。身上围着锦绣,脊梁上裹着花纹。钢须稀疏,少见皮肉,钩爪锋利,如同寒霜。东海黄公见了也会惧怕,南山白额虎与之相比也逊色几分。

这可把三藏吓得魂飞魄散,两个随从更是骨软筋麻。魔王喝令将他们绑起来,众妖一齐动手,用绳索将三人紧紧绑住。正要准备将他们吞食,只听到外面一阵喧哗,有人来报:“熊山君与特处士二位来了。” 三藏闻言,抬头观看,前面走来的是一条黑汉。你看他的模样:

雄健豪迈,胆量过人,身躯轻健而强壮。涉水时凭借着凶猛的力气,在林中奔跑时尽显怒威。向来能应验吉祥的梦境,如今独自展现出英姿。能够攀折绿树,知晓寒暖,善于预示时节。因其灵异显着,故而号称山君。又见后面走来的是一条胖汉。他又是怎样的模样呢:

头上戴着高耸的双角冠,端端正正地耸着肩膀。身着青衣,显得稳重,蹄步缓慢。他的父亲名为牯,母亲原号为牸。因为对耕田有功,所以名为特处士。

这两人摇摇摆摆地走进来,慌得那魔王赶忙跑出去迎接。熊山君说道:“寅将军,一向得意啊!可贺!可贺!” 特处士说:“寅将军风采更胜往常。真让人高兴!真让人高兴!” 魔王问道:“二位连日来怎么样?” 山君说:“只是一直吃素罢了。” 处士说:“只是随遇而安罢了。” 三人叙谈完毕,各自坐下谈笑。

只见那被绑着的随从痛得悲声啼哭。那黑汉问道:“这三个人是从哪里来的?” 魔王说:“是自己送上门来的。” 处士笑着说:“可以用来招待客人吗?” 魔王说:“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山君说:“不能全吃了,吃两个,留一个就行。” 魔王点头答应,随即呼喊左右,将两个随从剖腹剜心,剁碎了尸体。把首级和心肝奉献给两位客人,自己吃四肢,其余的骨肉全部分给众妖。只听到一阵狼吞虎咽的声音,真像老虎吞食羊羔一般,不一会儿就吃完了。把个长老吓得几乎丢了性命。这便是初出长安遇到的第一场苦难。

正在惊慌失措之时,渐渐地东方泛起了鱼肚白。那两个妖怪到天亮才散去,都说道:“今日多有打扰,日后定当竭诚酬谢。” 说罢一拥而退。不一会儿,红日高升。三藏昏昏沉沉,也分辨不清东西南北。正在走投无路之际,忽然看见一位老叟,手持拄杖走来。老叟走上前,用手轻轻一拂,绳索便都断了。又对着三藏吹了一口气,三藏才苏醒过来,连忙跪拜在地,说道:“多谢老公公搭救贫僧性命!” 老叟还礼道:“你起来。你有没有丢失什么东西?” 三藏说:“贫僧的随从,已经被妖怪吃掉了。只是不知道行李和马匹在哪里?” 老叟用拄杖指着说:“那边不是有一匹马和两个包袱吗?” 三藏回头一看,果然是自己的物件,一件也没有失落,心里才稍微安稳了一些,便问老叟:“老公公,这里是什么地方?公公怎么会在这里?” 老叟说:“这里是双叉岭,是虎狼的巢穴。你怎么会掉到这里?” 三藏说:“贫僧在鸡鸣时出了河州卫界,不料起得太早,冒着霜露赶路,忽然就掉到了这里。见到一个魔王,极其凶恶,将贫僧和两个随从绑了起来。又看到一条黑汉,自称熊山君;一条胖汉,自称特处士;他们走进来,称那魔王为寅将军。他们三个把我的两个随从吃了,天亮才散去。不知我是有怎样的大缘分,能感得老公公来此救我?” 老叟说:“处士是个野牛精,山君是个熊罴精,寅将军是个老虎精。他们身边的妖邪,全都是山精树鬼,怪兽苍狼。只因你本性清明,所以他们吃不了你。你跟我来,我带你上路。” 三藏感激不已,把包袱搭在马上,牵着缰绳,跟随老叟走出了坑坎,走上大路。之后将马拴在道旁的草上,转身拜谢那公公,那公公突然化作一阵清风,骑着一只朱顶白鹤,腾空而去。只见风中飘飘悠悠地落下一张简帖,上面写着四句颂子: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报怨经。”

三藏看了,对着天空礼拜道:“多谢金星,解救我脱离此难。” 拜完之后,牵着马匹,孤孤单单、凄凄惨惨地往前艰难行进。这岭上的景象真是:

寒风冷雨,飒飒作响,涧中流水,潺潺有声。野花香气馥郁,乱石磊磊,密丛丛地分布着。鹿与猿在喧闹,獐和麂成群结队。鸟儿的叫声嘈杂,四周却静悄悄的,不见人影。那长老,战战兢兢,心神不宁;这匹马,力气不足,蹄子难以抬起。

三藏舍身拼命,爬上了那险峻的山岭。走了半天,更不见一个人烟和村舍。一来腹中饥饿,二来道路崎岖不平。正在危急之时,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面有几条长蛇盘绕;左边有毒虫,右边有怪兽。三藏孤身一人,毫无办法,只得放下心中的恐惧,听天由命。无奈那马腰软蹄弯,连屎尿都拉了出来,伏倒在地,怎么打也不起来,怎么牵也牵不动。可怜法师无处容身,心中万分凄苦,自认为必死无疑,无可奈何。

却说他虽然遭遇灾祸,却也有救星降临。正在走投无路之时,忽然看见毒虫纷纷逃窜,妖兽四处飞逃,猛虎潜藏踪迹,长蛇隐匿身形。三藏抬头一看,只见一人,手持钢叉,腰悬弓箭,从山坡前转了出来,果然是一条好汉。你看他:

头上戴着一顶艾叶花斑豹皮帽,身上穿着一领羊绒织锦叵罗衣,腰间束着一条狮蛮带,脚下穿着一对麂皮靴。眼睛圆睁,如同凶神恶煞,胡须杂乱,好似河神奎星。腰间挂着一囊毒药和弓箭,手里拿着一杆点钢大叉。他的声音如雷,能震破山虫的胆子,勇猛无比,能惊残野雉的魂魄。三藏见他走近,跪在路旁,合掌高声叫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 那条汉走到跟前,放下钢叉,用手扶起三藏,说道:“长老别怕。我不是坏人。我是这山中的猎户,姓刘名伯钦,绰号镇山太保。我刚出来,本想寻找两只山兽吃,没想到碰到了你,多有冲撞。” 三藏说:“贫僧是大唐皇帝派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刚才来到这里,遇到一些狼虎蛇虫,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无法前进。忽然见到太保来了,众兽都逃走了,救了贫僧的性命。多谢!多谢!” 伯钦说:“我在这里居住,专门靠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日子,所以众兽都怕我,跑了。你既然是从唐朝来的,和我都是同乡。这里还是大唐的地界,我也是唐朝的百姓,我们都吃着皇王的水土,确实是一国之人。你别怕,跟我来。到我家歇马,明天我送你上路。” 三藏听了,满心欢喜,谢过伯钦,牵着马跟随他前行。

过了山坡,又听见呼呼的风声作响。伯钦说道:“长老先别走,就坐在这儿。风声响起的地方,是山猫来了。等我把它捉回家招待你。” 三藏听了,又吓得胆战心惊,连脚步都不敢迈。太保手持钢叉,迈开步子,迎着风声走了上去。只见一只斑斓猛虎,迎面撞了过来。老虎看见伯钦,急忙转头就跑。太保大喝一声,如同霹雳一般:“你这孽畜!往哪里跑!” 那老虎见被追赶,急忙转身,挥舞着爪子扑了过来。太保举起三股叉迎敌,这可把三藏吓得瘫倒在草地上。这和尚自出生以来,哪里见过这般凶险的场面?太保和那老虎在山坡下,人与虎相互对峙,真的是一场激烈的争斗。只见:

怒气腾腾,狂风滚滚。太保怒火中烧,冲冠的气势尽显他强劲的膂力;狂风呼啸,斑斓猛虎逞着威风,扬起红尘。老虎张牙舞爪,太保转身移步。三股叉在天空中挥舞,好似要遮蔽日光,老虎那五彩斑斓的尾巴摆动,搅得云雾纷飞。太保对着老虎当胸乱刺,老虎则朝着太保劈面扑来要将他吞食。躲开的人就像获得了重生,被撞上的人肯定要去见阎王爷。只听见那斑斓猛虎咆哮怒吼,太保也大声呵斥。猛虎的咆哮声,仿佛要震裂山川,惊得鸟兽四散;太保的呵斥声,如同喝开了天府,让星辰显现。老虎瞪着愤怒的金睛,太保则壮着胆子,满脸嗔怒。令人敬佩的镇山刘太保,值得夸赞的山中百兽之王。人与虎都贪生怕死,为了胜负争斗不休,稍有不慎就会丢了三魂。

他们两个争斗了有一个时辰,只见那老虎爪子变得迟缓,腰身也松懈下来,被太保举起钢叉,平胸刺倒。可怜啊,钢叉尖穿透了老虎的心肝,霎时间血流满地。伯钦揪着老虎的耳朵,把它拖上了路。真是条好汉!气都不喘一下,脸色也不变,对三藏说道:“运气真好!运气真好!这只山猫,够长老吃上好几天了。” 三藏夸赞个不停,说道:“太保简直就是山神啊!” 伯钦说:“我哪有什么本事,敢劳您如此夸奖?这都是长老的洪福。走吧!趁早把虎皮剥了,煮些肉,招待您。” 他一只手拿着叉,一只手拖着老虎,在前面带路。三藏牵着马,跟在后面。他们一路曲折前行,走过山坡,忽然看见一座山庄。那山庄门前的景象真是:

古树参天,荒藤蔓延在路上。万壑中风尘清冷,千崖间气象奇特。一条小径上,野花的香气扑鼻而来,几竿幽竹翠绿欲滴。门楼高耸,篱笆围成的院子,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石板桥,白土墙壁,充满了质朴的乐趣。秋天的景色萧条,爽气清高。路旁黄叶飘落,岭上白云飘荡。稀疏的树林里,山禽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庄门外,小狗汪汪地吠着。

伯钦到了门口,把死虎扔在地上,喊道:“小的们在哪里?” 只见三四个家僮走了出来,个个长相怪异、模样凶狠,他们上前七手八脚,把老虎扛了进去。伯钦吩咐道:“赶紧把虎皮剥了,收拾好用来招待客人。” 然后转身迎接三藏进屋里。两人相互见礼后,三藏再次拜谢伯钦的厚恩,感谢他怜悯自己,救了自己的性命。伯钦说:“咱们是同乡,何必这么客气。” 两人坐定,喝过茶后,一位老妇人带着一个媳妇,前来向三藏行礼。伯钦介绍道:“这是我的母亲和妻子。” 三藏说:“请让令堂坐下,贫僧要行礼拜见。” 老妇人说:“长老远道而来,都是贵客,不必多礼,免了吧。” 伯钦说:“母亲,他是唐王派往西天拜见佛祖求取真经的人。刚才在岭头上遇到了我,我念在咱们是一国之人,就请他到家里来歇脚,明天送他上路。” 老妇人听了,十分高兴,说道:“好!好!好!就算特意去请,也没有这么巧的事。明天是你父亲的周忌日,就麻烦长老做些佛事,念卷经文,后天再送他走吧。” 这刘伯钦虽然是个杀虎的能手,是镇山的太保,但他很有孝心。听到母亲这么说,就立刻准备香纸,要留住三藏。说话间,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家僮们摆开桌凳,端上几盘熟透的虎肉,热气腾腾地放在桌上。伯钦请三藏先用饭,说再另外准备别的饭菜。三藏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说道:“善哉!贫僧不瞒太保,我自出生就做了和尚,从来不知道荤腥是什么味道。” 伯钦听了,沉思了好一会儿,说道:“长老,我家历代以来,都不知道吃素是怎么回事。就算有些竹笋,采些木耳,寻些干菜,做些豆腐,也都是用獐鹿虎豹的油煎过的,实在没有什么素的食物。家里有两眼锅灶,也都油腻得不行了。这可怎么办呢?反倒显得是我请长老的不是了。” 三藏说:“太保不必为此烦恼,您请自便享用。贫僧就算三五天不吃饭,也能忍得住饥饿,只是不敢破了斋戒。” 伯钦说:“要是把您饿死了,那可如何是好?” 三藏说:“承蒙太保的大恩,把我从虎狼丛中搭救出来,就算饿死,也比被老虎吃掉强。” 伯钦的母亲听了,喊道:“孩儿,别跟长老闲扯了,我自有素的食物可以招待他。” 伯钦问:“素的食物从哪儿来?” 母亲说:“你别管,我自然有办法。” 她让媳妇把小锅取下来,用火烧去上面的油腻,刷了又刷,洗了又洗,然后重新安在灶上。先烧了半锅滚水备用;接着把一些山地榆叶子煮成茶汤;之后又用黄粱粟米煮起饭来;还把一些干菜煮熟,盛了两碗,端出来摆在桌上。老妇人对三藏说:“长老请用斋。这是我和儿媳妇亲自下厨,精心准备的极其洁净的茶饭。” 三藏起身谢过,这才坐下。伯钦另外安排了一处地方,摆上些没加盐酱的老虎肉、香獐肉、蟒蛇肉、狐狸肉、兔肉碎块、鹿肉干巴,满盘满碗的,陪着三藏吃斋。刚一坐下,伯钦正准备动筷子,只见三藏合掌诵经,吓得伯钦不敢动筷子,急忙起身站在旁边。三藏没念几句,就说:“请用斋。” 伯钦问:“你是个念短经的和尚吗?” 三藏说:“这不是经,而是一卷揭斋之咒。” 伯钦说:“你们出家人,就是讲究多,吃饭也要念诵一番。”

吃过斋饭后,收拾好盘碗,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伯钦带着三藏走出中宅,到后面去走走。穿过夹道,有一座草亭。推开门,走进里面,只见四壁上挂着几张强弓硬弩,插着几壶箭;过梁上搭着两块带血腥气的虎皮;墙根处插着许多枪刀叉棒;正中间摆放着两张坐具。伯钦请三藏坐下。三藏见这里如此凶险、脏乱,不敢久坐,于是走出了草亭。又往后继续走,是一座大园子,只见里面一丛丛菊蕊金黄灿烂,一棵棵枫杨红叶似火。忽然,只听呼的一声,跑出十来只肥鹿,一大群黄獐,它们见了人,只是呆呆地看着,一点也不害怕。三藏问:“这些獐鹿想必是太保养来养家的吧?” 伯钦说:“就像你们长安城里的人家,有钱的聚集财宝,有庄园的积聚稻粮;像我们这些打猎的,只能聚养些野兽,以备不时之需。” 他们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闲逛,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于是又回到前宅休息。

第二天早上,那家人老小都起来了,立刻准备素斋,招待长老,请他开启法事念经。长老洗净双手,和太保一起在堂前拈香,拜了家堂,然后三藏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接着开始念《度亡经》一卷。念完后,伯钦又请他写一篇荐亡疏。之后又开始念《金刚经》《观音经》,三藏一一高声诵读。念完后,吃过午斋,又念《法华经》《弥陀经》,各念了几卷,还念了一卷《孔雀经》,以及讲述苾蒭洗业的故事。很快又到了晚上。献上了各种香火,焚烧了众神的纸马,烧掉了荐亡的文疏。佛事做完后,大家又各自安睡。

却说伯钦父亲的灵魂,因为三藏的超度,得以脱离沉沦之苦,鬼魂早早来到东家宅内,给全家老幼托了一个梦,说道:“我在阴司里苦难深重,难以解脱,长久以来都无法超生。如今幸亏有圣僧念了经卷,消除了我的罪业,阎王派人送我到中华富地、富贵长者人家去投胎转世了。你们可要好好感谢并送别长老,千万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走了。” 这正是:万法庄严皆有深意,荐亡离苦超脱沉沦。全家人从梦中醒来,此时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伯钦的娘子说:“太保,我昨晚梦见公公回家,说他在阴司里苦难重重,难以超生。如今幸亏有圣僧念了经卷,消除了他的罪业,阎王派人送他到中华富地、富贵长者家去投胎,还让我们好好感谢那位长老,不要怠慢。他说完,就径直出门,慢慢走了。我们叫他,他不应,留他也留不住,醒来才发现是一场梦。” 伯钦说:“我也做了同样的梦,和你一样。我们起来去跟母亲说。” 他们夫妻二人正准备去说,只见老母喊道:“伯钦孩儿,你来,我有话跟你说。” 二人走到跟前,老母坐在床上说:“儿啊,我昨晚做了个好梦,梦见你父亲回家,说多亏了长老超度,他已经消除了罪业,要去中华富地、富贵长者家投胎了。” 夫妻二人都呵呵大笑,说道:“我和媳妇都做了这个梦,正要来告诉您,没想到母亲也做了同样的梦。” 于是叫一家老小都起来,准备答谢的礼物,帮三藏收拾马匹,然后都来到前面拜谢道:“多谢长老超度我亡父脱离苦难,得以超生,我们感激不尽!” 三藏说:“贫僧没做什么,哪里敢当如此感谢?”伯钦把一家三口做的梦,对三藏详细说了一遍,三藏听了也很高兴。早上供应了素斋后,伯钦一家又拿出一两白银表示感谢。三藏分文不收。一家人又诚恳地再三请求,三藏最终还是分文未取,只是说:“只要你肯发慈悲送我一程,我就已经非常感激了。” 伯钦和母亲、妻子没办法,急忙做了些粗面烧饼等干粮,让伯钦送三藏远行。三藏高兴地收下了。太保领了母亲的命令,又叫上两三个家僮,各自带上捕猎的器械,一同走上大路。一路上,他们欣赏不尽山中的野景和岭上的风光。

走了半天,只见对面有一座大山,真的是高耸入云,巍峨险峻。三藏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山边,太保登上这座山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轻松。他们正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伯钦转身站在路边说:“长老,你自己继续往前走吧,我要回去了。” 三藏听了,急忙从马上滚下来,说道:“千万拜托太保再送我一程!” 伯钦说:“长老有所不知:这座山叫做两界山。山的东半边属于我大唐管辖,西半边则是鞑靼的地界。那边的狼虎,不归我管,我也不能越过边界,所以只能告辞回去,你自己去吧。” 三藏心里一惊,伸出手,拉住伯钦的衣服,眼泪汪汪,难分难舍。正在他们相互叮嘱、拜别的时候,只听见山脚下传来如雷般的叫喊声:“我师父来啦!我师父来啦!” 这一嗓子,把三藏吓得愣住了,伯钦也吓了一跳。究竟是谁在叫喊,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