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惠

正所谓 “色色原无色,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话说唐僧师徒几人,施展法力,挡住了布金寺的僧人。僧人们只见一阵黑风刮过,师徒几人就不见了踪影,都以为是活佛下凡,纷纷磕头后回去了,暂且不表。师徒几人继续西行,此时正值春末夏初的时节,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天气清爽宜人,池塘里菱角和荷花开始生长。

梅子在雨后逐渐成熟,麦子在风中颗粒饱满。

花草飘香,花瓣飘落,黄莺衰老,柳枝轻盈。

江燕带着雏鸟练习飞翔,山鸡哺育幼崽欢快鸣叫。

南方白昼变长,万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一路上,他们晓行夜宿,翻山越岭。在这平安的路途上,走了半个月,前方又出现一座城池。三藏问道:“徒弟们,这又是到了什么地方?” 行者说:“不知道,不知道。” 八戒笑着说:“这条路你都走过了,怎么能说不知道呢?你这又是故意装糊涂,捉弄我们吧。” 行者说:“你这呆子一点都不讲道理!这条路虽然走过几遍,但那时我们都是在九霄之上驾云而来,驾云而去,什么时候在这地面上行走过?事情与自己无关,干嘛要去了解,所以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奇怪的,又怎么捉弄你了?”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城边。三藏下了马,走过吊桥,径直进了城门。在长街上,只见廊下坐着两个老人在聊天。三藏说:“徒弟们,你们在街中心站好,低着头,别太放肆,我去廊下问问这是什么地方。” 行者等人果然听话地站在那里。长老走上前,双手合十,说道:“老施主,贫僧向你们问好了。” 那两位老人正在那里闲聊,谈论着什么兴衰得失、谁圣谁贤,以及曾经的英雄事迹如今都已消逝,不禁发出深深的叹息。突然听到有人问讯,便连忙回礼道:“长老有什么事要说?” 三藏说:“贫僧是从远方来参拜佛祖的,刚到贵地,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没有善良的人家,能让我化顿斋饭吃?” 老者说:“我们这里是铜台府,府后面有个县,叫地灵县。长老要是想吃斋饭,不用去四处化缘。过了这个牌坊,在南北街上,坐西向东有一个虎坐门楼,那是寇员外的家。他家门前有个‘万僧不阻’的牌子。像你们这些远方来的僧人,尽管去他家享用斋饭。去吧!去吧!别打断我们的话。” 三藏谢过老人,转身对行者说:“这里是铜台府地灵县。那两位老人说:‘过了这个牌坊,在南北街,向东的虎坐门楼,有个寇员外家,他家门前有个 “万僧不阻” 的牌子。’让我们去他家吃斋饭呢。” 沙僧说:“西方是佛家之地,真有斋僧的人。这里既然是府县,不用查验关文,我们去化些斋饭吃了,就好继续赶路。” 长老和三人慢慢地走在长街上,又引得街市上的人都惊恐不已,纷纷猜测、怀疑,围过来争相观看他们的模样。长老连忙叮嘱大家闭嘴,只说:“别放肆!别放肆!” 三人果然低着头,不敢抬头张望。转过拐角,果然看到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

正走着,看到一个虎坐门楼,门里面的影壁上挂着一面大牌,上面写着 “万僧不阻” 四个字。三藏说:“西方佛地,不管是贤者还是愚者,都没有欺诈虚伪。那两位老人说的时候,我还不太相信,到这里一看,果然如此。” 八戒性子鲁莽,就要往里走。行者说:“呆子,先别急。等有人出来,问清楚情况,再进去也不迟。” 沙僧说:“大哥说得对。要是一下子不分内外,惹得施主不高兴就不好了。” 于是他们在门口停下,把马匹和行李安置好。不一会儿,有个仆人出来,手里提着一把秤和一个篮子,猛然看到他们,吓得把东西都扔了,转身就跑进去报告说:“老爷!外面来了四个模样奇特的僧人!” 那员外拄着拐杖,正在天井里悠闲地踱步,嘴里不停地念佛。一听到报告,立刻扔下拐杖,出来迎接。看到师徒四人,他也不害怕他们的丑陋模样,只是说道:“请进,请进。” 三藏谦逊地和大家一起走了进去。转过一条巷子,员外带路,来到一座房子前,说:“这边上面的房子,是用来款待老爷们的佛堂、经堂和斋堂。下面的,是我和家人居住的地方。” 三藏称赞不已,随即穿上袈裟拜佛,然后举步走进堂内观看。只见这里:

香云缭绕,烛火明亮。满堂中繁花似锦,四处装饰着金色和彩色。朱红的架子上,高高挂着紫金钟;彩漆的灯台上,相对摆放着花腔鼓。几对幡上绣着八宝图案,千尊佛像都镀着黄金。古铜香炉,古铜花瓶,雕漆桌子,雕漆盒子。古铜香炉里,沉香和檀香常常不断;古铜花瓶中,莲花常常绽放光彩。雕漆桌上五彩鲜艳,雕漆盒子里香瓣堆积。玻璃盏中,净水清澈透明;琉璃灯内,香油明亮闪耀。一声金磬响起,余音悠扬。这里真是红尘不到的赛珍楼,家中供奉的佛堂比寺庙还要庄严。长老洗净手,拈起香,叩头拜完,转身和员外行礼,员外搀扶着他,请到经堂中相见。又看到这里:

方台竖柜,玉匣金函。方台竖柜里,堆积着无数的经文;玉匣金函中,收藏着许多的简札。彩漆桌上,摆放着纸墨笔砚,都是精致的文房用品;椒粉屏前,挂着书画,摆着琴棋,尽显高雅的情趣。放着一口轻玉浮金的仙磬,挂着一柄披风披月的龙髯拂尘。这里的清气让人精神爽朗,内心宁静,仿佛能感受到道心的闲适。

长老正要行礼,员外又搀扶着说:“请脱下佛衣,这样自在些。” 三藏脱下袈裟,才和员外见礼。员外又请行者三人与他相见。然后让人把马喂好,把行李安置在廊下,才开始询问他们的来历。三藏说:“贫僧是东土大唐皇帝钦差,前往贵地,要到灵山拜见佛祖求取真经。听说府上敬重僧人,所以前来拜见,求一顿斋饭后就赶路。” 员外脸上露出喜悦的神色,笑着说:“弟子名叫寇洪,字大宽,虚度六十四岁。从四十岁起,我就许下斋僧万员的心愿,要把这件事圆满完成。到现在已经斋僧二十四年了,有一本斋僧的账目。这几天没事,我把斋过的僧人名字算了算,已经斋过九千九百九十六位,只差四位就圆满了。今天恰好老天降下四位老师,正好凑足万僧之数。请留下各位的法名。无论如何请宽住一个多月,等圆满之后,弟子用轿马送老师上山。这里到灵山只有八百里路,不算远。” 三藏听了,十分高兴,便暂且答应下来,暂且不表。

寇员外家的几个大小仆人,有的去宅子里搬柴打水,有的去取米面蔬菜,开始准备斋饭。这一番忙碌,惊动了员外的夫人。夫人问道:“是哪里来的僧人,这么着急准备斋饭?” 仆人说:“刚来了四位高僧,老爷问了他们的来历,说是东土大唐皇帝派来的,要去灵山拜佛。从他们那里到我们这里,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程。老爷说是老天降下的贵客,吩咐我们赶紧准备斋饭供养他们。” 老夫人听了也很高兴,对丫环说:“拿衣服来给我穿,我也去看看。” 仆人说:“夫人,只能看一位,那三位可看不得,长得丑极了。” 老夫人说:“你们不懂。凡是长相丑陋、古怪清奇的,必定是天人下凡。快先去告诉你老爷知道。” 仆人跑到经堂,对员外说:“夫人来了,要拜见东土来的老爷。” 三藏听到,立刻起身离座。话还没说完,老夫人已经来到堂前。她抬眼看到唐僧相貌堂堂,风度翩翩。再转过头看到行者三人模样非凡,虽然知道他们是天人下凡,但还是有些害怕,便朝上跪拜。三藏急忙还礼说:“有劳菩萨错爱,不必多礼。” 老夫人问员外说:“四位师父怎么不一起坐呢?” 八戒撅着嘴说:“我们三个是徒弟。” 哎呀!他这一嗓子,就像深山里的虎啸,把老夫人吓得更厉害了。

正说着,又有一个仆人来报告说:“两位少爷也来了。” 三藏急忙转身看,原来是两个年轻的秀才。秀才走上经堂,对着长老倒身下拜,慌得三藏赶紧还礼。员外上前拉住说:“这是我的两个儿子,叫寇梁、寇栋,刚从书房读书回来吃午饭。知道老师来了,所以前来拜见。” 三藏高兴地说:“真是贤能啊!真是贤能啊!正所谓‘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 两位秀才向父亲问道:“这位老爷是从哪里来的?” 员外笑着说:“来路可远了。是南赡部洲东土大唐皇帝钦差,到灵山拜佛祖取经的。” 秀才说:“我看《事林广记》上记载,天下只有四大部洲,我们这里叫西牛贺洲,还有个东胜神洲。想那南赡部洲到这里,不知道走了多少年?” 三藏笑着说:“贫僧在路上耽搁的时间多,赶路的时间少。常常遭遇毒魔狠怪,历经千辛万苦,多亏我三个徒弟保护。一共经过了十四个寒暑,才来到贵地。” 秀才听了,称赞不已,说:“真是神僧!真是神僧!” 话还没说完,又有个小仆人来请说:“斋筵已经摆好了,请老爷们进斋堂用斋。” 员外让夫人和儿子回宅里去,自己则陪着师徒四人进斋堂吃斋。斋堂里布置得十分整齐。只见:

金漆的桌案,黑漆的交椅。前面是五色高果,都是巧匠精心制作的时新样式。第二行是五盘小菜,第三行是五碟水果,第四行是五大盘闲食。每样食物都香甜可口,香气四溢。素汤米饭,蒸馒头,热气腾腾,味道香辣,都十分可口,足以填饱肚子。七八个仆人往来奔走侍奉,四五个厨师不停地忙碌着。

你看那上汤的忙着上汤,添饭的忙着添饭,来来往往,如同流星赶月一般。猪八戒更是一口一碗,风卷残云般地吃着,师徒几人都尽情享用了这顿斋饭。长老起身,向员外谢过斋饭,就打算赶路。员外拦住说:“老师,放心住几天吧。俗话说:‘起头容易结梢难。’等我把斋僧的事情圆满完成,再送你们启程。” 三藏见他心意诚恳,实在没办法,只好留了下来。转眼间,就过了五七朝夕。员外请来了当地二十四位应佛僧人,准备举办圆满道场。僧人们忙碌了三四天,选定了良辰吉日,开启佛事。这里的佛事和大唐的风俗差不多,只见:

高高扬起幡旗,精心铺设佛像;众人一起秉烛,虔诚烧香供养。擂鼓敲铙,吹笙捻管。云锣和横笛声音清脆,吹奏的都是优美的曲调。打一阵鼓,吹一阵笙,大家齐声念诵经文。先祭祀土地神,再请各位神将。发送文书,礼拜佛像。念一部《孔雀经》,句句消除灾障;点一架药师灯,焰焰光辉明亮。拜水忏,解除冤仇;讽诵《华严经》,消除诽谤。众僧们勤奋修行三乘妙法,每一个僧人都认真专注。

就这样,道场持续了三个昼夜,圆满结束。唐僧一心想着雷音寺,急切地想要启程,便再次向员外辞行致谢。员外说道:“老师这么着急告辞,想必是这几天佛事繁忙,我们招待不周,让您见怪了。” 三藏解释道:“在贵府多有打扰,实在不知如何报答,怎敢见怪!只是当初圣君送我出关时,问我何时能回,我误答三年便可归来。没想到一路上耽搁许久,如今已经过去十四年了!取经之事还不知结果如何,就算能取得真经,返回时又得花费十二三年,这岂不是违背了圣旨?我罪该万死!希望老员外能让贫僧前去,等取到真经回来,再来府上长住些时日,您看如何?” 八戒忍不住大声叫嚷道:“师父也太不随人愿、不近人情了!老员外家大业大,许下这么大的斋僧心愿,如今刚刚圆满,况且他留我们的心意又这么诚恳,住上一年半载也无妨,您干嘛非要走呢?放着这么好的现成斋饭不吃,却要去别处化缘!前面难道还有您的什么老爷、老娘的家吗?” 长老生气地大喝一声:“你这个夯货,只知道吃,根本不管修行回向的道理,简直就是那‘槽里吃食,圈里擦痒’的畜生!你们要是一味贪恋嗔痴,明天我就自己走。” 行者见师父变了脸色,立刻揪住八戒,对着他的头打了几拳,骂道:“呆子,你不识好歹,惹得师父连我们都怪罪了!” 沙僧笑着说:“打得好!打得好!就你这一言不发还招人嫌弃,居然还敢插嘴!” 呆子气鼓鼓地站在一旁,再也不敢吭声。员外见师徒们闹起了矛盾,只好满脸赔笑地说:“老师别着急。今天暂且宽心,等明天我准备些旗鼓,邀请几个邻里亲戚,送你们启程。”

正说着,老夫人又出来说道:“老师父,既然已经到了我们家,就不必苦苦推辞了。你们到这儿几天了?” 三藏回答:“已经半个月了。” 老夫人说:“这半个月算我员外的功德。我也有些做针线活儿攒下的钱,也想斋请老师父半个月。” 话还没说完,寇栋兄弟也出来说:“四位老爷,我父亲斋僧二十多年,都没遇到过像你们这样的好人,如今好不容易圆满,四位降临,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我们兄弟年幼,不太懂因果之事,但常听人说:‘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父亲、母亲都想略尽心意,各自求得些因果,何必苦苦推辞呢?就是我们兄弟,也有些读书的束修钱,也想供奉老爷们半个月,然后再送你们上路。” 三藏说:“令堂老菩萨的盛情,我已经不敢领受了,怎么又承蒙贤昆玉厚爱?实在不敢接受。今天一定要启程,万望不要见怪。不然,耽误了钦限,我罪不可恕啊。” 老夫人和两个儿子见他们执意要走,不禁生气地说:“好心留他们,他们却这么固执,要走就走吧!还啰嗦什么!” 母子三人便转身进了屋。八戒忍不住又对唐僧说:“师父,您可别太固执了。俗话说:‘留得在,落得怪。’我们就住上一个月,了了他们母子的心愿,也没什么不好,您干嘛这么着急呢?” 唐僧又生气地喝了一声,呆子连忙自己打了自己两下嘴巴,说道:“呸!呸!呸!说了别多话,又出声了!” 行者和沙僧在一旁偷笑。唐僧又责怪行者说:“你笑什么?” 说着就捻诀要念《紧箍儿咒》,吓得行者赶紧跪下说:“师父,我没笑,我没笑!千万不要念,不要念!”

员外见师徒们的情绪越来越不好,也不敢再苦苦挽留,只好说:“老师别吵了,就定在明天早上送你们启程。” 于是出了经堂,吩咐书办写了一百多个请帖,邀请邻里亲戚,明天早上来送唐朝来的老师西行。一边又让厨师准备饯行的筵席;一边让负责置办的人做二十对彩旗,找一班吹鼓手,到南来寺请一班和尚,到东岳观请一班道士,限定明天巳时,各项都要准备齐全。负责各项事务的人都领命去办了。没过多久,天就黑了,大家吃了晚斋,各自回房休息。此时的景象是:

几只归巢的乌鸦飞过别的村庄,楼头的钟鼓声音远远传来。

六街三市的人烟渐渐安静,万户千门的灯火变得昏暗。

月光皎洁,微风清爽,花朵在风中摇曳生姿,银河暗淡,映衬着点点星辰。子规啼叫时,夜已经很深了,天地间一片寂静,仿佛万物都在等待着黎明。

当夜三四更的时候,负责各项事务的家僮们都早早起来,去采买各种物件。你看那准备筵席的,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制作彩旗的,在堂前吵吵嚷嚷;去请僧道的,两脚不停地奔波;找鼓乐的,急得满处乱跑;送请帖的,东奔西走;准备轿马的,上下呼喊着相互照应。这半夜,一直闹到天亮,到巳时前后,各项事务都完成了,果然是有钱好办事。

再说唐僧师徒们一大早起来,又有那一班人前来侍奉。长老吩咐收拾行李,套好马匹。呆子听说要走,又撅起嘴,嘟嘟囔囔地抱怨,只得把衣钵收拾好,挑起高肩担子。沙僧刷洗马匹,套上鞍辔,在一旁伺候着。行者把九环杖递给师父,自己把装着通关文牒的引袋挂在胸前,大家都准备好要出发了。员外又把他们都请到后面的大敞厅里,这里又摆好了筵席,比在斋堂里的招待更加隆重。只见:

帘幕高高挂起,屏风环绕四周。正中间挂着一幅寿山福海的图画;两边墙壁上,挂着四幅春夏秋冬的景色图。龙文鼎中香烟袅袅,鹊尾炉里瑞气升腾。看盘里摆满了五彩的点心,宝妆花鲜艳夺目;排桌上堆着金色的糖果,狮仙糖整齐地排列着。台阶前的歌舞按着宫商韵律表演,堂上的果肴摆放得如同锦绣一般。素汤素饭十分清爽奇特,香酒香茶美妙可口。虽然这只是普通百姓之家,却丝毫不亚于王侯的宅邸。只听见一片欢声笑语,真的是惊天动地。

长老正与员外行礼,家僮来报:“客人都到了。” 原来是请来的左邻右舍、妻弟姨兄、姐夫妹丈,还有那些一同斋僧的善友、念佛的信徒,他们都一起来向长老礼拜。拜完之后,各自入座。只见堂下鼓瑟吹笙,堂上传来弦歌酒宴的声音。面对这一席盛宴,八戒留了心,对沙僧说:“兄弟,放开肚皮多吃点儿。离开了寇家,可就再也吃不到这么丰盛的东西了!” 沙僧笑着说:“二哥,你说的什么话!俗话说:‘珍羞百味,一饱便休。只有私房路,哪有私房肚?’” 八戒说:“你太没见识了!我这一顿吃饱了,就是三天也不觉得饿。” 行者听见了,说道:“呆子,别把肚子撑破了!现在我们还要赶路呢!”

没一会儿,太阳快到中午了。长老在席上拿起筷子,念起了《揭斋经》。八戒着急了,赶紧拿过添饭的碗,一口一碗地吃起来,又吃了五六碗,把那些馒头、糕点、饼子、烧果,不管好坏,满满地装了两袖子,这才跟着师父起身。长老谢过员外,又谢过众人,一起出了门。你看那门外,彩旗飘扬,宝盖高悬,鼓手和乐人已经就位。又看见两班僧道刚刚赶来,员外笑着说:“列位来晚了,老师走得急,来不及招待斋饭,等回来再感谢吧。” 众人谦让着安排道路,抬轿的抬轿,骑马的骑马,步行的步行,都让长老师徒四人走在前面。只听见鼓乐喧天,旗幡遮蔽了日光,人群聚集,车马拥堵,大家都来看寇员外迎送唐僧。这场面的富贵奢华,真的赛过了珠围翠绕,一点也不逊色于锦帐藏春!

那一班僧人演奏了一套佛曲,那一班道士吹奏了一曲玄音,一直把他们送出府城之外。走到十里长亭的时候,又有人准备了食物和酒水,大家举杯把盏,相互饮酒道别。员外还是依依不舍,含着泪说:“老师取经回来,一定要到寒舍再住几天,了却我寇洪的心愿。” 三藏感激不尽,不停地道谢,说:“我若能到灵山,见到佛祖,一定会首先表奏员外的大德。回来时一定会登门叩谢,叩谢!” 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又走了二三里路。长老诚恳地拜别,员外又放声大哭,这才转身回去。正所谓:有愿斋僧归妙觉,无缘得见佛如来。

且不说寇员外送到十里长亭,和众人一起回家。却说唐僧师徒四人走了四五十里路,天色渐渐晚了。长老说:“天晚了,我们到哪里借宿呢?” 八戒挑着担子,撅着嘴说:“放着现成的茶饭不吃,清凉的瓦屋不住,非要赶路,就像抢丧踵魂似的!现在天晚了,要是下起雨来,可怎么办!” 三藏骂道:“你这个泼孽畜,又来抱怨了!俗话说:‘长安虽好,不是久恋之家。’等我们有缘拜了佛祖,取得真经,那时回到大唐,奏明主公,让你在御厨里想吃几年就吃几年,撑死你这个孽畜,让你做个饱鬼!” 呆子暗暗偷笑,不敢再吭声。

行者举目远眺,只见大路旁有几间房舍,急忙请师父说:“那里可以安歇,那里可以安歇。” 长老走到近前,看到是一座倒塌的牌坊,牌坊上有一块旧匾额,匾额上有四个落了颜色、积满灰尘的大字,写的是 “华光行院”。长老下了马说:“华光菩萨是火焰五光佛的徒弟,因为剿除毒火鬼王,被降了职,化身为五显灵官。这里应该有庙祝。” 于是大家一起走了进去。只见廊房都倒塌了,墙壁也都倾斜了,一个人影也看不到,只有些杂草丛生。他们正想抽身出去,没想到天上突然黑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没办法,只好在那破房子下面,找了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躲避起来。大家都小心翼翼,不敢高声说话,生怕有妖邪察觉。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苦苦熬过了一夜,都没有合眼。唉!真的是:泰极还生否,乐处又逢悲。毕竟不知道天亮之后继续向前会怎么样,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