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话说林黛玉正沉浸在思绪之中,情思萦绕、难以解脱之时,突然有人从背后拍了她一掌,说道:“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呢?” 林黛玉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香菱。林黛玉说道:“你这个傻丫头,吓了我一跳。你这时候从哪儿来呀?” 香菱笑嘻嘻地说:“我来找我们姑娘,怎么都找不着。你们紫鹃也在找你呢,说琏二奶奶送了些茶叶给你。走吧,回家坐着去。” 一边说着,一边拉着黛玉的手回潇湘馆了。果然,凤姐送来了两小瓶宫里用的新茶。林黛玉和香菱坐在一起,她们也没什么要紧的正事可谈,不过是聊聊这个人绣得好,那个人刺得精,又下了一盘棋,看了会儿书,之后香菱就走了,这里暂且不提。

且说宝玉被袭人叫回房,果然看见鸳鸯歪在床上看袭人的针线活。见宝玉来了,鸳鸯便说:“你去哪儿了?老太太等着你呢,让你到那边去给大老爷请安。还不快换衣服去。” 袭人便进房去拿衣服。宝玉坐在床沿上,脱了鞋等靴子穿的工夫,回头看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朝着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宝玉便把脸凑到她脖项边,闻那香气,还不停地用手轻轻摩挲,觉得她肌肤的白皙细腻程度不输给袭人,就像小猴一样凑到她身上,涎皮赖脸地笑着说:“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给我吃了吧。” 一边说着,一边像扭股糖似的粘在鸳鸯身上。鸳鸯喊道:“袭人,你快出来看看。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他还是这副样子。” 袭人抱着衣服出来,对宝玉说:“左劝你也不改,右劝你也不听,你到底想怎么样?你再这样,这地方可就没法待了。” 一边说着,一边催他穿上衣服,和鸳鸯一起到前面去见贾母。

见过贾母后,到了外面,车马都已准备好。宝玉刚要上马,只见贾琏请安回来了,正下马,两人面对面,互相问了两句话。这时,旁边走出一个人来,说道:“请宝叔安。” 宝玉一看,只见这人长脸,身材高挑,年纪大概十**岁,长得十分斯文清秀,看着很面熟,只是想不起是哪一房的,叫什么名字。贾琏笑着说:“你怎么发呆呀,连他都不认得?他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芸儿。” 宝玉笑着说:“对呀,对呀,我怎么就忘了。” 接着问他母亲可好,现在在做什么。贾芸指着贾琏说:“找二叔说句话。” 宝玉笑着说:“你比以前更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 贾琏笑着说:“你也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给你当儿子了?” 宝玉笑着问:“你今年十几岁了?” 贾芸说:“十八岁。”

原来这贾芸极为机灵聪慧,听宝玉这么说,便笑着说:“俗话说,‘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我年纪大些,但山再高也高不过太阳。自从我父亲去世后,这几年也没人照顾教导我。要是宝叔不嫌侄儿笨,认我做儿子,那可就是我的福气了。” 贾琏笑着说:“你听见了吧?认儿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说完就进去了。宝玉笑着说:“明天你有空,尽管来找我,别和他们偷偷摸摸的。这会儿我没空。明天你到书房来,咱们好好聊聊,我带你到园子里玩。” 说完,扳鞍上马,一众小厮簇拥着往贾赦这边去了。

宝玉见到贾赦,得知他只是偶感风寒。宝玉先转达了贾母的问候,然后自己请了安。贾赦先站起来回了贾母的话,接着便叫人:“带哥儿到太太屋里坐着。” 宝玉退出来,来到后面,走进上房。邢夫人见他来了,先站起身来,向贾母问了安,宝玉才请安。邢夫人拉他到炕上坐下,才问其他人的情况,又让人倒茶来。一杯茶还没喝完,只见贾琮来给宝玉请安。邢夫人说:“你这活猴儿跑哪儿去了!你奶妈死了吗,也不把你收拾收拾,弄得黑眉乌嘴的,哪像大户人家念书的孩子!”

正说着,只见贾环、贾兰叔侄俩也来了,向邢夫人请了安,邢夫人便让他们在椅子上坐下。贾环见宝玉和邢夫人坐在一个坐褥上,邢夫人还对宝玉百般爱抚,心里早就不痛快了,没坐多久,就给贾兰使眼色要走。贾兰只好依他,两人一起起身告辞。宝玉见他们要走,自己也起身,想一起回去。邢夫人笑着说:“你先坐着,我还有话跟你说呢。” 宝玉只好又坐下。邢夫人对贾环他们说:“你们回去,替我向你们各自的母亲问好。你们姑娘、姐姐、妹妹都在这儿,吵得我头晕,今天就不留你们吃饭了。” 贾环等人答应着,便出来回家去了。

宝玉笑着问:“姐姐们都来了,怎么没见着?” 邢夫人说:“她们坐了一会儿,都到后面不知道哪个屋里去了。” 宝玉问:“大娘刚才说有话要说,不知道是什么话?” 邢夫人笑着说:“哪有什么话,不过是让你等着,和你姊妹们吃了饭再走。还有个好玩的东西给你带回去玩。” 娘儿俩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了晚饭时间。摆好桌椅,摆满杯盘,母女姊妹们吃完饭后,宝玉去辞别贾赦,和姊妹们一起回家,见过贾母、王夫人等人后,各自回房休息,这里暂且不表。再说贾芸进去见了贾琏,打听有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贾琏告诉他:“前儿倒是有件事,可偏偏你婶子再三求我,把这事儿给了贾芹。她答应我,说明儿园里还有几处要栽花木的地方,等这个工程下来,一定给你就是了。” 贾芸听了,过了半晌才说:“既然这样,我就等着吧。叔叔也不用在婶子面前提我今天来打听的事儿,到时候再说也不迟。” 贾琏说:“提这事儿干嘛,我哪有那么多工夫说闲话。明天一大早,我还要到兴邑去一趟,当天就得赶回来。你先去等着,后天晚上打更以后你来听消息,来早了我没时间。” 说完便回后面换衣服去了。

贾芸从荣国府出来回家,一路上琢磨,想出了一个主意,便径直往他母舅卜世仁家去。这卜世仁开着香料铺,刚从铺子里回来,忽然看见贾芸进来,两人互相见了礼,卜世仁便问他这么晚了有什么事跑过来。贾芸说:“有件事求舅舅帮忙。我有点事,需要些冰片、麝香,舅舅好歹每样赊四两给我,八月里我一定按数把银子送来。” 卜世仁冷笑着说:“可别再提赊欠的事儿了。前儿我们铺子里一个伙计,给他亲戚赊了几两银子的货,到现在都没还上。所以我们大家都跟着赔,还立了合同,再不许给亲友赊欠。谁要是赊欠,就得罚二十两银子请大家吃饭。况且现在这货也短缺,你就是拿现银子到我们这不起眼的铺子里来买,也不一定有,只能到别处去想办法。这是其一。其二,你哪有什么正经事,不过是赊了去又瞎胡闹。你就说舅舅见你一次就说你一次不是。你这年轻人也太不懂事了,也该有点主见,赚点钱,把日子过得有吃有穿的,我看着也高兴。”

贾芸笑着说:“舅舅说得倒轻巧。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年纪小,不懂事。后来听我母亲说,家里的丧事还多亏舅舅们出主意操办的。难道舅舅不知道,家里原本还有一亩地、两间房子,难道在我手里都花光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能怎么办呢?还好是我,要是别人,死皮赖脸地三天两头缠着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的,舅舅你也没办法呀。”

卜世仁说:“我的孩子,舅舅要有,肯定会给你。我天天跟你舅母念叨,就愁你没个算计。你但凡能自立起来,到你大房那边,就算见不着他们爷儿们,低个头,和他们的管家或者管事的人套套近乎,也能谋个事儿管管。前儿我出城,碰见你们三房里的老四,骑着大叫驴,带着五辆车,有四五十个和尚道士,往家庙去了。他要不是能干,哪能有这样的好事落到他头上!” 贾芸听他啰里啰嗦说个没完,便起身告辞。卜世仁说:“急什么呀,吃了饭再走。” 话还没说完,只见他娘子说:“你又糊涂了。说家里没米,好不容易买了半斤面来给你吃,这会儿还装大方呢。难道要留外甥挨饿?” 卜世仁说:“再买半斤添上就是了。” 他娘子便叫女孩儿:“银姐,到对门王奶奶家问问,能不能借二三十个钱,明天就还。” 夫妻两人正说着,贾芸早就说了几个 “不用麻烦”,跑得没影了。

不说卜家夫妇,且说贾芸赌着气离开了母舅家,顺着原路往回走,心里正烦恼着,一边想一边低着头只管走,没想到一头撞到了一个醉汉身上,把贾芸吓了一跳。只听那醉汉骂道:“瞎了你的狗眼,敢撞我!” 贾芸赶忙想躲开,却早被那醉汉一把抓住。两人面对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邻居倪二。原来这倪二是个泼皮无赖,专门放高利贷,在赌博场里赚外快,还爱替人打架、喝酒闹事。他刚从欠债人家收了利钱,喝得醉醺醺地回来,没想到被贾芸撞了一下,正没处撒气,抡起拳头就要打。这时,只听贾芸喊道:“二哥,住手!是我冲撞了你。” 倪二听出是熟人的声音,睁开醉眼一看,见是贾芸,连忙松开手,摇摇晃晃地笑着说:“原来是贾二爷,我该死,我该死。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贾芸说:“跟你说也没用,平白又讨了个没趣。” 倪二说:“不妨事,不妨事,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跟我说,我替你出气。这三街六巷,不管是谁,要是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我让他全家不得安宁!”

贾芸赶忙说道:“老二,你先别生气,听我跟你讲讲事情的缘由。” 接着,就把在卜世仁那儿碰钉子的事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倪二。倪二听后,气得火冒三丈,嚷嚷道:“要不是你舅舅,我非得骂出难听的话来,真是把我倪二给气死了!算了,你也别发愁了,我这儿正好有几两银子,你要是有什么要用的,尽管拿去买东西。不过有一点,咱俩做了这么多年街坊,我在外面放债有名气,可你从来没跟我开过口。我不知道你是嫌弃我是个泼皮无赖,觉得跟我打交道掉你的身份,还是怕我难缠,利息要得重?要是怕利息重,这银子我不要利息,也不用你写什么借条;要是怕掉身份,那我就不敢借给你了,咱们各走各的。” 一边说着,一边还真从搭包里掏出了一卷银子。贾芸心里暗自琢磨:“平日里倪二虽说名声不太好,是个泼皮,但他看人做事,倒也有几分侠义的名声。要是今天不领他这份情,恐怕会扫了他的面子,反倒可能惹出麻烦。不如先借了他的,以后加倍还给他就是了。” 想到这儿,他笑着说:“老二,你可真是个好汉!我哪能没想过找你帮忙,跟你开口借钱呢。只是我看你交往的,都是些有胆识、有作为的人,像我们这种没本事、没出息的,你都不太搭理。我要是跟你张口,你哪肯借给我呀。今天既然承蒙你这么仗义,我哪敢不领你的情,回家就按规矩写好借条给你送来。” 倪二哈哈大笑,说道:“你可真会说话!但我不爱听这话。既然说‘相与交结’这四个字,怎么能放债收利钱呢!要是把银子借出去只为图那点利息,那就不叫相与交结了。闲话也不多说了。你既然看得起我,这里是十五两三钱零一点的银子,拿去买东西吧。你要是非要写什么文契,那趁早把银子还我,我好拿去借给那些靠得住的人。” 贾芸听了,一边接过银子,一边笑着说:“那我就不写借条了,着什么急呀。” 倪二也笑着说:“这才对嘛。天也黑了,我也不留你喝茶喝酒了,我还得去那边有点事儿,你赶紧回家吧。我还得麻烦你给我家里带个信儿,让他们早点关门睡觉,我今晚不回家了;要是有什么要紧事,让我女儿明天一大早到马贩子王短腿家找我。” 说完,摇摇晃晃地走了,这里暂且不表。

且说贾芸意外碰上这么一档子事,心里也觉得十分稀奇,心想这倪二还真有点意思。不过又担心他只是一时喝醉了慷慨,到明天要是加倍要回去,那可怎么办,心里一时犹豫不决。可又转念一想:“没事儿,等我那事儿办成了,加倍还他就是。” 想着,便径直走到一家钱铺,把那银子称了称,一共是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贾芸见倪二没撒谎,心里越发高兴,收好银子,回到家。他先到隔壁把倪二的口信捎给他娘子,然后才进自己家门。只见母亲正自在地坐在炕上捻线,见他进来,便问他这一天去哪儿了。贾芸怕母亲生气,就没提在卜世仁那儿受气的事儿,只说在西府里等琏二叔。接着问母亲吃了饭没有。他母亲说已经吃过了,还留了饭在那儿。小丫头把饭拿过来给他吃。

当时已经是掌灯时分,贾芸吃完饭,收拾了一下就休息了,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他起来洗了脸,便出了南门,到一家大香铺买了冰片和麝香,然后直奔荣国府。他打听到贾琏出门了,便往后院走去。到了贾琏院门前,只见几个小厮正拿着大扫帚在那儿扫院子。突然,周瑞家的从门里出来,对小厮们说:“先别扫了,奶奶出来了。” 贾芸赶忙上前,笑着问道:“二婶婶这是要去哪儿呀?” 周瑞家的回答说:“老太太叫呢,大概是要裁剪什么衣料吧。”

正说着,只见一群人簇拥着凤姐出来了。贾芸深知凤姐喜欢别人奉承,讲究排场,赶忙恭恭敬敬地拱手,抢上前去请安。凤姐连正眼都没瞧他一下,继续往前走,只是问他母亲身体可好,还说:“你母亲怎么不来我们这儿坐坐呀?” 贾芸回答道:“我母亲身体不太舒服,可心里一直惦记着婶子,想来看看,又实在不方便。” 凤姐笑着说:“你就会哄人,要不是我提起你母亲,你都不会说她想我。” 贾芸笑着说:“侄儿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长辈面前撒谎呀。昨晚我和母亲还说起婶子呢,说婶子身子单薄,要操心的事儿又多,多亏婶子精力过人,才能把里里外外的事儿都料理得妥妥当当;要是换个差一点儿的,早就累得不行了。”

凤姐听了,满脸堆笑,不知不觉就停下了脚步,问道:“你们娘儿俩好好的,怎么在背地里说起我来了?” 贾芸说:“是这么回事,我有个朋友,家里有点钱,开着香铺。他捐了个通判的官职,前儿被选到云南某个地方去了,全家都要跟着去,这香铺也就不在这儿开了。他就把店里的帐物归拢了一下,该还钱的还钱,该贱卖的贱卖,像那些珍贵的香料,就分送给亲朋好友。他就送了我一些冰片、麝香。我跟母亲商量,要是转卖,不但卖不出原价,而且谁家会花那么多银子买这些东西呀,就算是有钱的大户人家,买个几分几钱就已经很破费了;要是送人,又觉得没几个人配用这些,白白便宜转卖了又可惜。所以我就想到了婶子。往年我还见婶子大把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里要用,就是这个端阳节,这些香料肯定比往常需求多上十倍。所以想来想去,只有送给婶子您才最合适,才不算糟蹋了这些东西。” 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个锦匣举了起来。

凤姐这会儿正打算操办端阳节的节礼,采买香料和药饵,突然见贾芸这么一来,听了他这一番话,心里既得意又欢喜,便吩咐丰儿:“把芸哥儿的东西接过来,送回家去,交给平儿。” 接着又对贾芸说:“看你这样,倒还挺懂事的,怪不得你叔叔常提起你,说你说话明白,心里有见识。” 贾芸听这话,知道有门儿,便更进一步,故意问道:“原来叔叔也提起过我呀?” 凤姐刚要开口告诉他安排他管事的事儿,却又突然停住了。她心里琢磨着:“我要是现在就告诉他,倒显得我好像见不得东西似的,为了这点香料,就随便答应让他管事了。今天先不说这事儿。” 这么一想,便把派他监种花木工程的事儿只字不提,随便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就往贾母那里去了。贾芸也不好再提,只得回去了。因为昨天宝玉让贾芸到外书房等着,贾芸吃了饭便又进了荣国府,来到贾母那边仪门外的绮霰斋书房。只见焙茗、锄药两个小厮在下象棋,正为争一个 “车” 吵得不可开交;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小厮,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贾芸走进院子,跺了跺脚,说道:“你们这些猴崽子,就知道淘气,我来了!” 小厮们看见贾芸进来,都一哄而散。贾芸走进房内,坐在椅子上问道:“宝二爷还没下来吗?” 焙茗说:“今天一直没下来。二爷有什么话,我去给您打探打探。” 说完,就出去了。

贾芸在房里看字画古玩,等了有一顿饭的工夫,还不见焙茗回来,再看看其他小厮,也都跑出去玩了。他正觉得烦闷,只听见门前传来娇声嫩语的一声 “哥哥”。贾芸往外一看,只见是一个十六七岁的丫头,长得十分清秀利落。那丫头见了贾芸,赶紧抽身躲了起来。正好焙茗走过来,看见那丫头在门前,便说道:“太好了,正愁没个送信的人呢。” 贾芸见了焙茗,也赶忙迎出来,问怎么样了。焙茗说:“等了一整天,也没个人过来。这是宝二爷房里的丫头。好姑娘,你进去给带个信儿,就说廊上的二爷来了。”

那丫头听了,才知道是本家的爷们,便不像刚才那样回避了,还仔细打量了贾芸两眼。贾芸说道:“什么廊上廊下的,你就说芸儿来了就行。” 过了好一会儿,那丫头冷笑一声,说道:“依我看,二爷您还是回家去吧,有什么话明天再来。今晚他有空儿我再回禀他。” 焙茗问道:“这是怎么说呢?” 那丫头说:“他今天没睡午觉,晚饭吃得早。晚上也不会下来了。难道就让二爷在这儿饿着肚子等吗?您还是回家吧,明天再来才是正理。就算有人带信,那也没用。他也就是嘴上应承着,哪会真给您带信!” 贾芸听这丫头说话干脆利落,本想问她的名字,可因为她是宝玉房里的,又不太方便问,只好说:“你说得倒也是,我明天再来。” 说着便往外走。焙茗说:“我去倒茶,二爷喝了茶再走。” 贾芸一边走,一边回头说:“不喝茶了,我还有事儿呢。” 嘴上说着话,眼睛还瞧着那丫头,见她还站在那儿。

贾芸便直接回家了。到了第二天,他来到荣国府大门前,正巧遇见凤姐去那边请安,刚上了车。凤姐看见贾芸来了,便让人把他叫住,隔着车窗笑着说:“芸儿,你胆子可不小,敢在我跟前耍心眼儿。怪不得你送东西给我,原来是有事求我。昨天你叔叔才跟我说你求他帮忙的事儿。” 贾芸笑着说:“求叔叔帮忙这事儿,婶子别提了,我昨天就后悔了。早知道这样,我一开始就求婶子,这会儿事儿都办成了。没想到叔叔办不成。” 凤姐笑着说:“怪不得你那事儿没成,昨天又来找我。” 贾芸说:“婶子可别误会我的孝心,我真没别的意思。要是有那意思,昨天就直接求婶子了。如今婶子既然知道了,我就不指望叔叔了,还得求婶子好歹疼我一点儿。”

凤姐冷笑一声,说道:“你们偏要绕远路走,这可让我不好办了。早点跟我说,有什么办不成的,多大点事儿,拖到现在。园子里还要种树栽花呢,我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人,你早点来,这事儿不早就成了。” 贾芸笑着说:“既然这样,婶子明天就派我去吧。” 凤姐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事儿我看不太妥当。等明年正月里办烟火灯烛那一大摊子事的时候,再派你吧。” 贾芸连忙说:“好婶子,先把这种树的活儿派给我吧。要是我真把这事儿办好了,您再派我去做那烟火灯烛的事儿。” 凤姐笑着说:“你还挺会打算盘的。算了,要不是你叔叔提过你,我才不管你的事儿呢。我也就是吃了饭过来看看,你明天中午过后过来领银子,后天就进园子种树。” 说完,让人驾起香车,径直走了。

贾芸高兴得不得了,来到绮霰斋打听宝玉的消息,没想到宝玉一大早就去北静王府了。贾芸就呆呆地坐到中午,听说凤姐回来了,赶忙写了领票来领对牌。他来到院外,让人通报了一声,彩明走了出来,拿了领票进去,批好了银子的数目和日期,连同对牌一起交给了贾芸。贾芸接过一看,批的银子是二百两,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赶忙转身跑到银库,把对牌交给收牌票的人,领了银子。回到家,他把这事儿告诉母亲,母子俩自然都欢喜不已。第二天,天还没亮,贾芸就先找到倪二,把之前借的银子如数还给他。倪二见贾芸有了钱,便按数收回银子,这里暂且不提。贾芸又拿出五十两银子,出了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去买树,这事儿也暂且不表。

且说宝玉,自从那天见了贾芸,说过让他第二天过来说话。可他毕竟是富贵公子,随口一说,哪会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这天晚上,宝玉从北静王府回来,见过贾母、王夫人等人,回到园子里,换了衣服,正准备洗澡。袭人被薛宝钗叫去帮忙打结子;秋纹、碧痕两个去催热水;檀云因为母亲过生日被接回家了;麝月又在家养病;虽说还有几个干粗活、听使唤的丫头,但宝玉估计叫她们也没用,都跑出去找伙伴玩耍了。没想到就这么一会儿,房间里只剩下宝玉一个人。偏偏这时宝玉想喝茶,连着叫了两三声,才见两三个老嬷嬷走进来。宝玉看见她们,连忙摆摆手说:“算了,算了,不用你们了。” 老婆子们只好退出去。宝玉见没有丫头在,没办法,只好自己起身,拿了碗到茶壶那儿倒茶。只听背后有人说:“二爷小心烫着手,让我们来倒。” 一边说着,一边走上前来,早早地接过了碗。宝玉吓了一跳,问道:“你刚才在哪儿呢?突然冒出来,吓我一跳。” 那丫头一边递茶,一边回答说:“我在后院子里,刚从里间的后门进来,二爷难道没听见我的脚步声?” 宝玉一边喝茶,一边仔细打量这个丫头: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挽着个发髻,瓜子脸,身材苗条,模样十分俏丽清爽。

宝玉看了,笑着问道:“你也是我房里的人吗?” 那丫头回答说:“是的。” 宝玉又问:“既然是我房里的,我怎么不认识你呢?” 那丫头听了,冷笑一声说:“您不认识的人多着呢,又岂止我一个。我向来不负责递茶送水、拿东拿西,这些能看得到的活儿我一点儿都不做,您怎么会认识我呢。” 宝玉问:“你为什么不做那些活儿呢?” 那丫头说:“这事儿我也不好说。不过有件事要回禀二爷:昨天有个叫芸儿的来找二爷。我看二爷没空,就让焙茗去回他,让他今天早点来,没想到二爷又去北府了。”

刚说到这儿,只见秋纹、碧痕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地进来了,两人一起提着一桶水,一只手撩着衣裳,走路歪歪斜斜,水洒得到处都是。那丫头连忙迎上去接水。秋纹和碧痕正互相埋怨,这个说 “你弄湿了我的裙子”,那个说 “你踩了我的鞋”。忽然看见有人出来接水,两人一看,不是别人,原来是小红。她们俩都很惊讶,把水放下,赶忙进房里东张西望,没看到其他人,只有宝玉,心里顿时很不痛快。她们只好准备好洗澡的东西,等宝玉脱了衣裳,两人便带上门出来,走到旁边的房间找小红,问她刚才在屋里说什么。小红说:“我哪在屋里呀?因为我的手帕不见了,去后面找手帕。没想到二爷要喝茶,叫姐姐们又都不在,我就进去倒了茶,姐姐们就来了。”

秋纹听了,对着小红的脸啐了一口,骂道:“你这个没脸的下作东西!正事儿让你去催水,你说有事,倒让我们去,你倒好,在这儿等着干这种讨好的事儿。一步一步的,你倒爬上来了。难道我们还比不上你?你也拿镜子照照,看看自己配不配递茶送水!” 碧痕也说:“明天我跟她们说,以后凡是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儿,咱们都别管,就让她去干好了。” 秋纹又说:“照这么说,不如咱们都散了,就留她一个人在这屋里得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正吵着,只见一个老嬷嬷进来传凤姐的话:“明天有人带花儿匠来种树,你们都注意点,衣服裙子别乱晒乱晾的。土山上一溜都拉着帷幕呢,可别乱跑。” 秋纹便问:“明天不知道是谁带匠人来监工?” 老嬷嬷说:“说是后廊上的芸哥儿。” 秋纹和碧痕听了,都不知道是谁,还在问别的事儿。小红听了,心里却明白,知道就是昨天在外面书房见到的那个人。

原来这个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因为 “玉” 字犯了林黛玉和宝玉的忌讳,大家就都把这个字隐去,叫她 “小红”。她本是荣国府中世代的老仆人,父母现在负责管理各处的房田事务。小红今年十六岁,分人到大观园的时候,把她分到了怡红院,这里倒也清幽安静。没想到后来让人住进大观园,偏偏这一处又被宝玉占了。小红虽然是个不太懂事的丫头,但因为她长得有几分姿色,心里一直妄想往上爬,常常想在宝玉面前表现表现。只是宝玉身边的人都能说会道、机灵得很,她根本插不上手。没想到今天刚有点机会,又被秋纹等人恶语相向,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她正闷闷不乐,忽然听到老嬷嬷说起贾芸,不禁心中一动,便闷闷地回到房间,躺在床上暗自盘算,翻来覆去,正没个主意。忽然听到窗外有人低声叫道:“红玉,你的手帕我捡到了。” 小红听了,连忙走出去看,不是别人,正是贾芸。小红不禁羞红了脸,问道:“二爷在哪儿捡到的?” 贾芸笑着说:“你过来,我告诉你。” 一边说着,一边就走上前要拉她。小红急忙转身跑开,却被门槛绊倒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