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话说贾母从王夫人那儿回来,看到宝玉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心里满是欢喜。她心里犯嘀咕,生怕贾政往后又喊宝玉去应酬那些麻烦事儿,就把贾政的亲随小厮头儿叫了过来,特意嘱咐他:“以后但凡碰上会人待客这类事儿,你家老爷要是想叫宝玉,你可别上来传话,就跟他回说,这是我说的:一来宝玉挨打挨得太狠,得踏踏实实地调养好几个月才能走动;二来他最近星宿不利,祭了星之后不能见外人,得过了八月才准许出二门。” 那小厮头儿听了,赶紧领命离开。贾母又把李嬷嬷、袭人等人喊来,让他们把这话原原本本传达给宝玉,好让宝玉放宽心。

宝玉本来就不乐意跟那些士大夫之类的男人打交道,对穿着官服去应酬、参加贺喜吊丧这些事更是厌恶至极。今天得了贾母这话,可算是如获至宝,越发肆意起来。他不但把亲戚朋友都拒之门外,就连家里每天早晚请安的规矩,也全按自己的性子来。每天就只在园子里闲逛、休息,每天一大早到贾母和王夫人那儿露个面就回来。他还心甘情愿地给丫鬟们当差跑腿,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有时候,像宝钗她们瞅准机会劝他上进,他立马就火冒三丈,说道:“好好的一个清清白白的姑娘,怎么也学得追名逐利,成了国贼禄鬼那一类人。这都怪前人没事儿瞎折腾,写些东西来误导后世的男人。我怎么这么倒霉,就连闺阁里的女子也染上了这股歪风,真是辜负了天地孕育灵秀的美德!” 一生气,他除了四书,把别的书全给烧了。大家见他这般疯癫,也就不再跟他讲这些正经事儿了。唯独林黛玉从小就没劝过他去追求功名,所以宝玉对黛玉格外敬重。

闲话少叙。且说王熙凤自从金钏儿死后,突然发现有几家仆人常来给她送东西,还时不时过来请安讨好,她自己心里直犯嘀咕,完全摸不着头脑。这天又有人来送东西,晚上趁没人的时候,她笑着问平儿:“这几家平时跟我没什么来往,怎么突然跟我这么近乎?” 平儿冷笑着说:“奶奶连这都想不起来了?我猜他们的女儿肯定都是太太房里的丫头。如今太太房里有四个大丫头,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月钱,剩下的都是每个月几百钱。现在金钏儿死了,他们肯定都眼巴巴地盯着这一两银子的名额呢。” 王熙凤一听,恍然大悟,笑着说:“对呀对呀,多亏你提醒我。我看这些人也太贪心了,钱也赚够了,苦活又轮不到他们,弄个丫头在那儿充个数也就算了,还想着这个。罢了罢了,他们几家的钱又不会花到我头上,这是他们自找的,送什么来,我就收什么,反正我心里有数。” 王熙凤心里有了主意,就故意拖着,等那些人把东西送得差不多了,找个机会才去回王夫人的话。

这天中午,薛姨妈母女和林黛玉等人正在王夫人房里一起吃西瓜,王熙凤瞅准机会,跟王夫人说:“自从玉钏儿的姐姐去世后,太太跟前就少了一个人。太太要是看准了哪个丫头合适,就吩咐一声,下个月发放月钱的时候好安排。” 王夫人听了,琢磨了一下,说:“依我看,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够用就行,不一定非得要四个五个,这事儿干脆就算了吧。” 王熙凤笑着说:“按道理说,太太说得没错。这本来就是老规矩,别人屋里还留着两个呢,太太倒是打破惯例了。不过省下一两银子也没多少。” 王夫人又想了想,说:“也罢,这个月钱还是照发,不用补人了,就把这一两银子给她妹妹玉钏儿吧。她姐姐服侍了我一场,落得那样的下场,现在剩下她妹妹跟着我,多拿一份月钱也不为过。” 王熙凤答应着,回头找到玉钏儿,笑着说:“大喜事儿,大喜事儿。” 玉钏儿赶紧过来磕头谢恩。

王夫人接着问道:“正好问问你,现在赵姨娘和周姨娘的月例是多少?” 王熙凤回答说:“这是定好的规矩,每人二两银子。赵姨娘加上贾环兄弟的二两,一共四两,另外还有四串钱。” 王夫人又问:“都按数给她们了吗?” 王熙凤见问得奇怪,赶忙说:“那肯定按数给呀!” 王夫人说:“前几天我好像听见有人抱怨,说少了一吊钱,这是怎么回事?” 王熙凤连忙笑着解释:“姨娘们的丫头,月例本来每人一吊钱。从去年开始,外头商量着把姨娘们每位丫头的月例减半,每人五百钱,每位姨娘有两个丫头,所以就少了一吊钱。这可怨不着我,我还巴不得多给她们呢,是外头有人克扣,难道我还自己掏钱补上不成。这事儿我只是接手照办,怎么来就怎么去,我做不了主。我还说了两三回,想把这两份月例补上。他们说就这么个预算,我也没办法再说了。现在我每个月发钱,连日子都不会错。以前在外头领钱的时候,哪个月不闹亏空,就没顺顺利利地发过一回。”

王夫人听了,也就不再追究。过了半天,又问:“老太太屋里有几个月例是一两银子的丫头?” 王熙凤说:“本来有八个,现在只有七个了,其中一个是袭人。” 王夫人说:“这就对了。你宝兄弟那儿并没有月例一两银子的丫头,袭人还算老太太房里的人。” 王熙凤笑着说:“袭人原本是老太太的人,只是给了宝兄弟使唤。她这一两银子还是从老太太丫头的月例里领。现在要是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就裁掉这一两银子,那可绝对不行。要是说再给老太太添一个人,倒可以裁掉袭人的这份。要是不裁,那环兄弟屋里也得添一个,这样才公平合理。像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个月每人一吊钱月钱,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个月每人五百钱,这都是老太太定的,别人哪能抱怨生气呢。” 薛姨妈笑着说:“听听凤丫头这张嘴,就跟倒核桃似的,账算得清楚,道理也讲得明白。” 王熙凤笑着说:“姑妈,难道我说错了吗?” 薛姨妈笑着说:“说得没错,就是你说得太快,慢点儿说不就省力些嘛。” 王熙凤刚要笑,赶紧又忍住了,等着王夫人指示。王夫人琢磨了半天,对王熙凤说:“明天挑个好丫头送到老太太那儿使唤,顶袭人的缺,把袭人的那份月例裁了。我每个月二十两银子的月例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给袭人。以后但凡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份儿,也有袭人的份儿,只是袭人的这份都从我月例里匀出来,不用动用公中的钱。” 王熙凤一一答应了,笑着推了推薛姨妈说:“姑妈您听见了吧,我平时说的话没错吧?今天果然应验了。” 薛姨妈说:“早就该这样了。袭人模样儿自然没得说,她行事大方,说话和气,还带着股刚硬要强的劲儿,这可真是难得。” 王夫人含着泪说:“你们哪里知道袭人这孩子的好?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要是有福气,能让袭人长久地服侍他一辈子,也就够了。” 王熙凤说:“既然这样,干脆给袭人开了脸,正式把她纳为宝玉屋里的人,不好吗?” 王夫人说:“那可不行,一来他们都还年轻,二来老爷也不会同意,三来宝玉现在把袭人当丫头,就算有什么放纵的事儿,还能听她劝。要是袭人成了宝玉屋里的人,有些该劝的话,她恐怕也不敢说得太直白了。现在先这样,等过个两三年再说吧。”

王熙凤和王夫人等人说完话,过了好一会儿,见没什么可说的了,便转身往外走。刚走到廊檐上,就看见有几个负责事务的媳妇正等着向她汇报事情。她们见王熙凤出来,都笑着问:“奶奶,您今儿在里头回什么事呢,都这么半天了?这天儿可热,您没热着吧。” 王熙凤把袖子往上挽了挽,一脚踩在角门的门槛上,笑着说:“这儿穿堂风凉快,我吹会儿再走。” 接着又对众人说:“你们都不知道,我在里头回了半天话,太太把老早以前的事儿都翻出来问我,我能不说嘛。” 她又冷笑着说:“我从今往后可得干点厉害事儿了。有人要是跟太太抱怨,我也不怕。那些个糊涂虫,猪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三滥,别做那白日梦了!往后有他们受的。就因为裁了丫头的钱,就在那儿抱怨咱们。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是什么身份,也配使唤两三个丫头!” 王熙凤一边骂着,一边走了,自己去挑选合适的丫头,准备回贾母的话,这事儿暂且不提。

再说王夫人等人在屋里吃完西瓜,又闲聊了一会儿,便各自散去。宝钗和黛玉等人回到园子里,宝钗约黛玉一起去藕香榭,黛玉说马上要去洗澡,于是两人就分开了。

宝钗独自走着,顺路进了怡红院,想找宝玉聊聊天,解解午后的困倦。一进院子,里面安静得很,就连两只仙鹤都在芭蕉树下睡着了。宝钗顺着游廊来到屋里,只见外间的床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个丫头,都在睡觉。她转过十锦槅子,走进宝玉的房间。宝玉在床上睡得正香,袭人坐在旁边,手里做着针线活,旁边还放着一把白犀麈。宝钗轻轻走过去,小声笑着说:“你也太小心了,这屋里哪还有苍蝇蚊子,还拿着蝇帚子赶什么呀?” 袭人没想到有人来,猛地抬起头,见是宝钗,连忙放下针线,起身小声笑道:“姑娘来了,我没注意,吓了一跳。姑娘您不知道,虽说没有苍蝇蚊子,可有一种小虫子,能从纱窗眼里钻进来,人还看不见。等睡着了,被咬一口,就跟被蚂蚁夹了似的。” 宝钗说:“怪不得呢。这屋子后面靠近水,周围又都是香花,屋里还香喷喷的。这种虫子都是在花心里生长的,闻到香味就飞过来了。”

说着,宝钗看了看袭人手里的针线活,原来是一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绣着鸳鸯戏莲的图案,红莲绿叶,五彩鸳鸯,绣得十分鲜艳。宝钗惊叹道:“哎呀,这活儿做得太漂亮了!这是谁的呀,值得你费这么大功夫?” 袭人朝着床上的宝玉努了努嘴。宝钗笑着说:“都这么大了,还戴这个呀?” 袭人笑着解释:“他本来不戴,所以特意做得这么好,好让他看见了就忍不住戴上。如今天气热,睡觉的时候不小心,哄着他戴上,就算夜里盖不严实,也不怕着凉了。你看这一个就花了不少功夫,还没瞧见他身上现在戴着的那个呢。” 宝钗笑着说:“也真亏了你有这份耐心。” 袭人道:“今儿做的时间长了,脖子都低得发酸了。” 她又笑着说:“好姑娘,您先坐会儿,我出去活动活动就回来。” 说完就走了。宝钗只顾看着那活计,没太留意,一弯腰,正好坐在了袭人刚才坐的地方。她见那活计实在可爱,忍不住拿起针,替袭人接着绣起来。

没想到,林黛玉碰到史湘云,史湘云约她一起来给袭人贺喜。两人来到怡红院,见院子里静悄悄的,史湘云便转身先到厢房里去找袭人。林黛玉走到窗前,隔着纱窗往屋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意地在床上睡着,宝钗坐在旁边做针线,旁边还放着蝇帚子。

林黛玉看到这一幕,连忙把身子藏起来,用手捂住嘴,不敢笑出声,还招手叫史湘云过来。史湘云见她这副模样,以为有什么新鲜事儿,赶紧也过来一看。她刚要笑,忽然想起宝钗平时对自己不错,便急忙捂住嘴。她知道林黛玉的性子,怕她言语中会取笑宝钗,就赶紧拉着她,说:“走吧。我想起袭人说过,中午要到池子里去洗衣服,想必已经去了,咱们到那儿找她去。” 林黛玉心里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好跟着史湘云走了。这边宝钗才刚绣了两三个花瓣,忽然听见宝玉在梦中大喊大骂:“和尚道士的话怎么能信?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薛宝钗听到这话,不由得愣住了。这时,袭人走了过来,笑着说:“他还没醒呢。” 宝钗摇了摇头。袭人又笑着问:“我刚才碰见林姑娘和史大姑娘,她们进来了吗?” 宝钗说:“没见她们进来。” 接着又笑着对袭人说:“她们没跟你说什么话吗?” 袭人笑着说:“无非是她们那些玩笑话,能有什么正经的。” 宝钗笑着说:“她们说的可不是玩笑话,我正想告诉你呢,你却急急忙忙出去了。”

话还没说完,就见王熙凤派人来叫袭人。宝钗笑着说:“肯定是为那件事儿。” 袭人只好叫醒两个丫鬟,和宝钗一起走出怡红院,前往王熙凤那里。果然,王熙凤把王夫人的决定告诉了袭人,还让她去给王夫人叩头,并且说暂时不用去见贾母,这倒让袭人有些不好意思。见过王夫人后,袭人急忙回到怡红院,这时宝玉已经醒了,问她是怎么回事,袭人先含糊地应付过去。到了夜里,等人都安静下来了,袭人这才把事情告诉宝玉。

宝玉高兴得不得了,又笑着对袭人说:“我看你这回还回不回家!上回你说要回家,回来就说你哥哥要赎你回去,还说在这儿没个依靠,终究算怎么回事,说了那么些无情无义的见外话吓唬我。从今往后,我看还有谁敢叫你走。” 袭人听了,冷笑着说:“你可别这么说。从今往后我是太太的人了,我要是想走,连你都不用告诉,跟太太说一声就走。” 宝玉笑着说:“就算是我不好,你跟太太说了就走,别人听了还以为是我不好,你走了自己也没什么意思。” 袭人笑着说:“有什么没意思的,难道你做了强盗,我也要跟着吗?要不然,大不了一死。人活百岁,早晚都得死,这口气没了,听不见看不见也就算了。”

宝玉听了这话,急忙捂住她的嘴,说:“好了好了,别说这些话了。” 袭人深知宝玉性情古怪,听到奉承吉利的话,觉得虚伪不实在,不爱听;听到这些掏心掏肺的实话,又容易心生悲伤。她后悔自己说得太冒失了,连忙笑着岔开话题,挑宝玉平时喜欢聊的事儿问他。先问他春天的风、秋天的月,又谈到女子妆容的淡雅,然后说到女儿家的美好,接着又提到女儿的死,袭人赶紧捂住嘴,不再往下说了。

宝玉聊得正起劲儿的时候,见袭人不说话了,便笑着说:“人谁能不死,只要死得其所就行。那些男人,只知道文官死谏、武将死战,这两种死法,不过是为了博个好名声、守个所谓的气节。哪比得上不死更好呢!一定是有昏君,他们才去进谏,他们只顾着自己邀名,不顾一切地一死了之,那把君主置于何地呢!一定是有战争,他们才去打仗,不顾一切地拼死拼活,他们只顾着自己立下战功,那把国家置于何地呢!所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死得其所。” 袭人道:“忠臣良将,都是出于无奈才选择死的。” 宝玉说:“那些武将不过是凭着一股血气之勇,没什么谋略,自己没本事,丢了性命,这难道也是无奈之举!那些文官更比不上武将了,他们读了几句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要是朝廷稍微有点瑕疵,他们就胡乱弹劾进谏,只顾着自己博个忠烈的名声,一股浊气上头,立马就拼死,这难道也是无奈!要知道,朝廷是受命于天的,要是君主不圣明、不仁德,上天也不会把这国家大事交给他。可见那些死的人都是为了沽名钓誉,根本不明白什么是大义。比如我这会儿要是真有福气,该死在这会儿,趁着你们都在,我死了,要是能让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都飞不到的偏僻地方,随风化了,从此再也不要托生为人,那我就算死得正是时候了。” 袭人见宝玉又说出这些疯话,连忙说困了,不再理他。宝玉这才闭上眼睛睡觉,到了第二天,也就把这事儿抛到脑后了。

有一天,宝玉在各处游玩,玩得有些腻烦了,突然想起《牡丹亭》的曲子来。他自己看了两遍,还是觉得不尽兴。又听说梨香院的十二个女孩子中,小旦龄官唱得最好,于是特意出了角门,去找龄官。到了梨香院,只见宝官、玉官都在院子里,她们看见宝玉来了,都笑嘻嘻地请他坐下。宝玉问道:“龄官一个人在哪里呢?” 众人都告诉他:“在她自己房里呢。”

宝玉急忙走到龄官的房间,只见龄官独自躺在床上,看见他进来,动都没动一下。宝玉平日里和其他女孩子玩惯了,以为龄官也和别人一样,便走上前去,在她身旁坐下,还陪着笑脸,央求她起来唱一段《袅晴丝》。没想到龄官见他坐下,急忙坐起身来躲开,一本正经地说:“我嗓子哑了。前几天娘娘把我们叫进去,我都没唱呢。” 宝玉见她坐直了身子,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她就是那天在蔷薇花下用簪子划 “蔷” 字的那个女孩。又见龄官这般态度,自己从来没遇到过被人这么嫌弃的情况,不由得脸涨得通红,尴尬地走了出来。宝官等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问宝玉原因。宝玉说了之后,就往外走。宝官说:“你稍微等一等,蔷二爷来了让她唱,她肯定会唱的。” 宝玉听了,心里很纳闷,便问:“蔷哥儿去哪儿了?” 宝官说:“刚出去了,肯定又是龄官想要什么,他去想法子弄了。” 宝玉听了,觉得很新奇,就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儿。果然,只见贾蔷从外面进来,手里提着一个雀儿笼子,上面扎着一个小戏台,还有一只雀儿,兴高采烈地往里走,要去找龄官。他看见宝玉,只好停下脚步。宝玉问他:“这是什么雀儿,还会衔旗串戏台?” 贾蔷笑着说:“这是玉顶金豆。” 宝玉又问:“多少钱买的?” 贾蔷说:“一两八钱银子。” 说着,一边请宝玉坐下,自己往龄官的房间走去。

宝玉这会儿听曲子的心思全没了,倒想看看贾蔷和龄官会是怎样的情形。只见贾蔷走进龄官的房间,笑着说:“你起来,看看这个好玩的东西。” 龄官起身问是什么,贾蔷说:“买了只雀儿给你玩,省得你天天闷得慌,没个开心的事儿。我先玩给你看看。” 说着,就拿了些谷子,逗得那只雀儿在戏台上乱蹦,还衔着鬼脸旗帜。其他女孩子都笑着说 “有趣”,唯独龄官冷笑了两声,赌气又躺回床上。贾蔷还一个劲儿地陪着笑,问她好不好玩。龄官说:“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来,关在这像牢房一样的地方学这些东西还不够,这会儿又弄来一只雀儿,偏偏也干这种事儿。你分明是弄它来打趣我们,还问我好不好。” 贾蔷听了,一下子慌了神,连忙发誓。又说:“今天我真是猪油蒙了心!花了一二两银子买它回来,本想着让你解解闷,根本没想到这一层。算了,算了,把它放生,也免得给你招来灾祸。” 说着,真的把雀儿放了,还一下子把笼子拆了。

龄官又说:“那雀儿虽然不如人,可它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你把它弄来玩这种东西,你也忍心!今天我咳嗽咳出了两口血,太太叫大夫来看,你也不说替我仔细问问,反倒弄这个来取笑我。偏偏我没人管没人疼,还偏偏生病了。” 说着又哭了起来。贾蔷急忙说:“昨天晚上我问过大夫了,他说没什么大碍。他说吃两剂药,过两天再看看。谁知道今天又吐血了。我这就去请大夫。” 说着,就要往外走。龄官又叫道:“站住,这大太阳底下,你赌气自己去请了大夫来,我也不看。” 贾蔷听她这么说,只好又站住了。

宝玉看到这般情景,不禁呆住了,这才明白了龄官在蔷薇花下划 “蔷” 字的深意。他觉得自己待不下去了,便悄悄抽身走了。贾蔷一心都在龄官身上,也顾不上送他,倒是其他女孩子把宝玉送了出来。

宝玉一路上心里反复琢磨着,痴痴地回到怡红院。正好林黛玉和袭人正坐着聊天呢。宝玉一进来,就对袭人长叹一声,说:“我昨天晚上说的话可错了,怪不得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天晚上我说你们的眼泪都只为我而流,这可错了。我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眼泪。从今后,只能是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了。” 袭人昨天晚上不过是说着玩的,早就忘了,没想到宝玉今天又提起这事,便笑着说:“你可真是有点疯了。” 宝玉默默地没有回应。从这以后,他深深领悟到人生的情缘,各有定数,只是常常暗自伤感 “不知道将来为我洒泪送葬的会是谁呢?” 这些都是宝玉心里所想的,也不好胡乱猜测。

再说林黛玉,当时看到宝玉这副模样,就知道他又在哪里着了魔,也不便多问,就对他说:“我刚才在舅母那儿听说,明天是薛姨妈的生日,让我顺便来问问你去不去。你派人到前面说一声。” 宝玉说:“上次连大老爷的生日我都没去,这次我又去,要是碰见什么人可怎么办?我都不去了。这天这么热,还要穿礼服,我不去姨妈也未必会生气。” 袭人急忙说:“这是什么话?薛姨妈和大老爷可不一样。这儿离得又近,还是亲戚,你不去岂不让她惦记。你怕热,大清早就去那儿磕个头,喝杯茶就回来,这样不好吗?” 宝玉还没说话,黛玉就先笑着说:“就看在人家给你赶蚊子的份上,你也该去走走。” 宝玉不明白,急忙问:“什么赶蚊子?” 袭人便把昨天宝玉睡觉没人作伴,宝钗坐了一会儿的事说了出来。宝玉听了,连忙说:“不该这样。我怎么睡着了,真是对不住她。” 接着又说:“明天我一定去。”

正说着,忽然看见史湘云穿戴得整整齐齐地走来告别,说家里派人来接她了。宝玉和林黛玉听说,急忙站起来让座。史湘云也不坐,宝玉和黛玉只好送她到前面。史湘云眼泪汪汪的,因为有家里人在旁边,又不敢太委屈。过了一会儿,薛宝钗赶来了,大家更是难舍难分。还是宝钗心里明白,要是史湘云家里人回去告诉了她婶娘,等她回家又怕她受气,于是反倒催她快走。众人把她送到二门前,宝玉还要往外送,还是湘云拦住了。临走时,湘云又把宝玉叫到跟前,悄悄地嘱咐他:“就算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也时常提一提,派人来接我。” 宝玉连连答应。看着她上了车走了,大家才都回到院子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