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话说宝钗和湘云二人商量妥当,一夜无话。第二天,湘云便邀请贾母等人来赏桂花。贾母等人都说:“这孩子有兴致,可得好好凑凑她的雅兴。” 到了中午,果然贾母带着王夫人、凤姐,还邀请了薛姨妈等人一同进园。贾母问:“哪个地方好呢?” 王夫人说:“老太太喜欢哪个地方,就在哪个地方。” 凤姐说:“藕香榭已经布置好了,那山坡下两棵桂花开得正艳,河里的水又清澈碧绿,坐在河当中的亭子里,既宽敞明亮,看着河水心里也清爽。” 贾母听了,说:“这话在理。” 说着,便带着众人往藕香榭走去。原来这藕香榭建在池塘之中,四面都有窗户,左右有曲折的走廊相通,也是横跨水面连接着岸边,后面还有曲折的竹桥暗暗相连。众人走上竹桥,凤姐赶忙上前搀扶着贾母,嘴里说:“老祖宗您尽管大步走,没事儿的,这竹子桥就是会咯吱咯吱响。”

不一会儿,众人走进榭中,只见栏杆外另外放着两张竹案,一张上面摆着杯筷酒具,另一张上面放着茶筅、茶盂等各种茶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扇着风炉煮茶,这边另外几个丫头也在扇风炉烫酒。贾母高兴地连忙问:“这茶想得周到,地方也选得好,东西都干干净净的!” 湘云笑着说:“这是宝姐姐帮我准备的。” 贾母说:“我就说这孩子心思细腻,凡事都想得周全。” 一边说着,一边又看到柱子上挂着黑漆嵌蚌的对子,便让人念出来。湘云念道: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贾母听了,又抬头看匾额,然后回头对薛姨妈说:“我小时候,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枕霞阁’。我那时候也像他们这么大,天天和姊妹们一起玩耍。有一天,我不小心失足掉进水里,差点淹死,好不容易被救上来,结果脑袋被木钉碰破了。现在我鬓角上这块指头肚大小的凹痕,就是那时候留下的。当时大家都担心我着了水又受了风,觉得活不成了,没想到我竟然好了。”

凤姐没等别人说话,抢先笑着说:“要是那时候活不成,如今这大福可让谁享呢!可见老祖宗从小就福寿不浅,这是神差鬼使碰出那个凹痕,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本就有个凹痕,因为万福万寿都盛满了,所以才凸出来一些。” 话还没说完,贾母和众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贾母笑着说:“这猴儿惯得无法无天了,竟敢拿我打趣,恨得我真想撕烂你这张油嘴。” 凤姐笑着说:“一会儿吃螃蟹,怕积了寒气在心里,逗老祖宗开心笑笑,一高兴多吃两个就没事儿了。” 贾母笑着说:“明天就让你日夜跟着我,我倒能常笑笑,心情也愉快,不许你回家。” 王夫人笑着说:“老太太就是因为喜欢她,才惯得她这样。还这么说,她明天更要没规矩了。” 贾母笑着说:“我就喜欢她这样,况且她又不是不懂分寸的孩子。平常家里没外人,娘儿们原本就该这样。只要不失了礼数就好,别弄得她像个木头人似的。”

说着,众人一起走进亭子,献上茶后,凤姐赶忙忙着摆放桌子、准备杯筷。上头一桌,坐着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东边一桌,是史湘云、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西边靠门有张小桌,是李纨和凤姐的,不过这是虚设的座位,二人都不敢坐,只在贾母和王夫人两桌旁伺候着。凤姐吩咐道:“螃蟹别拿太多,还放在蒸笼里,先拿十个来,吃完再拿。” 一面又让人洗了手,站在贾母跟前剥蟹肉,先请薛姨妈吃。薛姨妈说:“我自己掰着吃才香,不用人让。” 凤姐便把剥好的蟹肉递给贾母。第二次剥好的就给宝玉,还说:“把酒烫得滚烫的拿来。” 又让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制的绿豆面子,预备着洗手用。

史湘云陪着吃了一个,就离开座位去招呼别人,又走到外面,让人装了两盘子螃蟹给赵姨娘和周姨娘送去。这时凤姐走过来说:“你不太会张罗,你去吃你的。我先帮你张罗,等散了我再吃。” 湘云不肯,又让人在那边廊上摆了两桌,让鸳鸯、琥珀、彩霞、彩云、平儿去坐。鸳鸯对凤姐笑着说:“二奶奶在这里伺候,我们可去吃了。” 凤姐说:“你们尽管去,这里都交给我就行。” 说着,史湘云又回到席上。凤姐和李纨也随便应付了一下。

凤姐依旧下来张罗,一会儿走到廊上,鸳鸯等人正吃得高兴,见她来了,鸳鸯等人站起来说:“奶奶又出来做什么?也让我们好好享受一会儿。” 凤姐笑着说:“鸳鸯这小蹄子越来越坏了,我替你们当差,你们倒不领情,还抱怨我。还不快倒杯酒给我喝。” 鸳鸯笑着赶忙倒了一杯酒,送到凤姐嘴边,凤姐一仰脖子就喝了。琥珀和彩霞也倒了一杯酒,送到凤姐嘴边,凤姐也喝了。平儿早就剔出一壳蟹黄送过来,凤姐说:“多倒些姜醋。” 一面也吃了,笑着说:“你们坐着吃吧,我可走了。”鸳鸯笑着说:“好没脸,吃我们的东西。” 凤姐笑着说:“你别跟我作怪。你知道你琏二爷看上你了,要跟老太太讨了你做小老婆呢。” 鸳鸯说:“呸,这也能是奶奶说出来的话!我要不拿这腥手抹你一脸,都不算完。” 说着就追过去要抹。凤姐央求道:“好姐姐,饶了我这一回吧。” 琥珀笑着说:“鸳丫头要是走了,平丫头还能饶她?你们看看,平儿没吃几个螃蟹,倒喝了一碟子醋,她可真会吃醋。” 平儿手里正掰着一个满是蟹黄的螃蟹,听琥珀这么打趣她,便拿着螃蟹照着琥珀的脸抹过去,嘴里笑骂着:“我让你这嚼舌根的小蹄子!” 琥珀笑着往旁边一躲,平儿扑了个空,往前一冲,正好抹在了凤姐的腮上。凤姐正和鸳鸯说笑,冷不防吓了一跳,“哎哟” 了一声。众人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凤姐也禁不住笑骂道:“死娼妇!吃个螃蟹都走神,瞎抹你娘的。” 平儿赶忙跑过来替她擦,还亲自去端水。鸳鸯说:“阿弥陀佛!这可真是报应。”

贾母那边听见了,连声问:“看见什么这么高兴,也告诉我们,让我们也笑笑。” 鸳鸯等人赶忙高声笑着回答:“二奶奶来抢螃蟹吃,平儿恼了,把她主子一脸都抹上了螃蟹黄子。主子和奴才打起来了。” 贾母和王夫人等人听了也笑起来。贾母笑着说:“你们看她怪可怜的,给她点螃蟹腿儿、脐子吃也就算了。” 鸳鸯等人笑着答应了,又高声说:“这满桌子的腿儿,二奶奶尽管吃就是了。” 凤姐洗了脸回来,又伺候贾母等人吃了一会儿。黛玉不敢多吃,只吃了一点儿蟹夹子肉就离席了。

贾母过了一会儿不吃了,大家这才散了,都洗了手。有的人去看花,有的人去玩水看鱼,游玩了一会儿。王夫人对贾母说:“这里风大,又刚吃了螃蟹,老太太还是回房去歇歇吧。要是高兴,明天再来逛逛。” 贾母听了,笑着说:“正是呢。我怕扫了你们的兴,才一直没走。既然这么说,咱们就都回去吧。” 回头又嘱咐湘云:“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多吃了。” 湘云答应着。又嘱咐湘云、宝钗二人说:“你们两个也别多吃。那东西虽然好吃,但不太好消化,吃多了肚子疼。” 二人赶忙答应着,把众人送出园外,然后回来,让人把残席收拾了重新摆放。宝玉说:“也不用重新摆了,咱们先作诗。把那张大团圆桌放在中间,酒菜都放着。也不必拘泥座位,有爱吃的就去吃,大家随便坐,岂不方便。” 宝钗说:“这话太对了。” 湘云说:“话虽如此,可还有其他人呢。” 于是又让人另摆了一桌,挑了热螃蟹来,邀请袭人、紫鹃、司棋、待书、入画、莺儿、翠墨等人一起坐。在山坡桂树底下铺了两条花毡,让当差的婆子和小丫头们也都坐下,只管随意吃喝,等使唤的时候再过来。

湘云便把诗题取来,用针别在墙上。众人看了,都说:“这题目新奇是新奇,只怕作不出来。” 湘云又把不限韵的原因说了一遍。宝玉说:“这才是正理,我也最不喜欢限韵。” 林黛玉因为不太能喝酒,又不吃螃蟹,便让人搬了一个绣墩,靠着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宝钗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会儿,然后趴在窗槛上,把桂花蕊扔向水面,引得游鱼浮上来争食。湘云出了一会儿神,又让了袭人等人一回,还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尽管放开了吃。探春和李纨、惜春站在垂柳树荫下看鸥鹭。迎春又独自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宝玉一会儿看看黛玉钓鱼,一会儿又趴在宝钗旁边说两句笑话,一会儿又看看袭人等人吃螃蟹,自己也陪她们喝了两口酒。袭人又剥了一壳蟹肉喂给他吃。

黛玉放下钓竿,走到座位中间,拿起那把乌银梅花自斟壶,挑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丫鬟们看见,知道她要喝酒,赶忙走过来斟酒。黛玉说:“你们只管去吃,让我自己斟,这样才有乐趣。” 说着便斟了半盏,一看是黄酒,便说:“我吃了一点螃蟹,觉得心口微微有点疼,得喝点热烧酒才行。” 宝玉赶忙说:“有烧酒。” 便让人把用合欢花浸泡的酒烫一壶来。黛玉也只喝了一口就放下了。

宝钗也走过来,另拿了一只杯子,也喝了一口,然后蘸了笔,走到墙前把第一个《忆菊》勾了,底下又添了一个 “蘅” 字。宝玉赶忙说:“好姐姐,第二个我已经想出四句了,你让我来作吧。” 宝钗笑着说:“我好不容易想出一首,你就急成这样。” 黛玉没说话,接过笔来把第八个《问菊》勾了,接着又把第十一个《菊梦》也勾了,也添上一个 “潇” 字。宝玉也拿起笔来,把第二个《访菊》勾了,也添上一个 “绛” 字。探春走过来看看说:“竟然没有人作《簪菊》,让我来作这《簪菊》。” 又指着宝玉笑着说:“刚刚才说过,诗里不许带出闺阁字样,你可要注意了。”正说着,只见史湘云走过来,一下子把第四题《对菊》和第五题《供菊》都勾了,还在旁边添上一个 “湘” 字。探春说:“你也该起个号。” 湘云笑着说:“我们家里现在虽说有几处轩馆,可我又不住在那儿,借来用也没什么意思。” 宝钗笑着说:“刚才老太太说,你们家也有个水亭叫‘枕霞阁’,那难道不是和你有关的?如今虽然没了,可你到底也算旧主人。”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宝玉没等湘云动手,就替她把 “湘” 字抹去,改成了 “霞” 字。

又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十二个题目都被选完了,大家各自把诗誊写出来,都交给迎春。迎春又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把所有的诗都誊录在一起,在每个人作的诗下面注明各自的号。李纨等人从头开始看:

《忆菊》 -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访菊》 -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种菊》 -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对菊》 -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供菊》 -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咏菊》 -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画菊》 - 蘅芜君

诗馀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问菊》 -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簪菊》 -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影》 -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菊梦》 -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残菊》 - 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馀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众人每看一首,就称赞一首,彼此不停地夸赞。李纨笑着说:“等我公正地评判一下。从通篇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妙之句。今天公平评判:《咏菊》排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这几首题目新颖,诗也新颖,立意更是新颖,不得不推潇湘妃子为第一了;然后依次是《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 宝玉听了,高兴地拍手说:“太对了,太公道了。” 黛玉说:“我那首也不好,终究有些过于纤巧了。” 李纨说:“巧得恰到好处,没有堆砌和生硬的感觉。”

黛玉说:“依我看,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从侧面烘托。‘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极了,把供菊的意境都写完了,没别的可说了,所以又翻回来想到还没折、没供之前,意思非常深刻。” 李纨笑着说:“话虽如此,可你的‘口齿噙香’这句也不逊色。” 探春又说:“说到底还是蘅芜君写得沉稳,‘秋无迹’‘梦有知’,把‘忆’字渲染得淋漓尽致。” 宝钗笑着说:“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把簪菊的情状也刻画得十分到位。” 湘云说:“‘偕谁隐’‘为底迟’,真把菊花问得无言以对。” 李纨笑着说:“你的‘科头坐’‘抱膝吟’,简直让人一时都离不开菊花,菊花要是有知觉,肯定也听腻了。” 说得大家都笑了。宝玉笑着说:“我又没考好。难道‘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不算访菊,‘昨夜雨’‘今朝霜’,都不算种菊吗?只可惜比不上‘口齿噙香对月吟’‘清冷香中抱膝吟’‘短鬓’‘葛巾’‘金淡泊’‘翠离披’‘秋无迹’‘梦有知’这几句。” 又说:“明天有空,我一个人作出十二首来。” 李纨说:“你的诗也不错,只是没这几句新颖巧妙罢了。”

大家又评论了一会儿,接着又让人拿了热螃蟹来,就在大圆桌子上又吃了起来。宝玉笑着说:“今天赏着桂花、吃着螃蟹,也不能没有诗。我已经写好了,还有谁敢作呢?” 说着,急忙洗了手,提笔把诗写了出来。众人一看: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黛玉笑着说:“这样的诗,我要写一百首也没问题。” 宝玉笑着说:“你这会儿才思已经用尽了,不说自己作不出来,还贬低别人。” 黛玉听了,没有回应,也不思考,提起笔一挥而就,马上就写出了一首。众人看道: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宝玉刚要喝彩,黛玉就一把把诗撕了,让人烧掉,笑着说:“我的不如你的,我把它烧了。你那首很好,比刚才的菊花诗还好,你留着给别人看吧。” 宝钗接着笑着说:“我也勉强作了一首,不一定好,写出来给大家取笑罢了。” 说着也把诗写了出来。大家一看: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看到这里,众人忍不住叫绝。宝玉说:“写得太痛快了!我的诗也该烧了。” 又接着看下面: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众人看完,都说这是写螃蟹的绝佳之作,这些小题目,本来就应该蕴含深刻的意义,才显露出大才华,只是讽刺世人有些过于尖刻了。正说着,只见平儿又走进园来。不知道她来做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