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话说王夫人见贾母那日在大观园只是受了点风寒,并非什么严重病症,请了医生,吃了两剂药就好了,便放下心来,于是吩咐凤姐,让她准备给贾政带送的东西。两人正商议着,只见贾母派人来请,王夫人赶忙带着凤姐过去。王夫人关切地问:“这会儿感觉好多了吧?” 贾母说:“今天好多了。刚才你们送来的野鸡崽子汤,我尝了尝,味道不错,还吃了两块肉,心里很舒服。” 王夫人笑着说:“这是凤丫头孝敬您的。她一片孝心,老太太平日里疼她,也算是没白疼。” 贾母点头笑道:“难为她有心。要是还有生的,再炸上两块,咸咸的,配着粥吃别有风味。这汤虽好,就是不太适合就着稀饭吃。” 凤姐听了,连忙答应,立刻派人去厨房传达贾母的话。

这时,贾母又笑着对王夫人说:“我叫你来,不为别的事。初二是凤丫头的生日,前两年我早就想给她办生日,可每次到跟前就碰上大事,就这么耽误过去了。今年人都齐,估计也没什么事,咱们大家好好乐一天。” 王夫人笑着说:“我也正想着呢。既然老太太高兴,那咱们就商量着定下来吧?” 贾母笑道:“我想往年不管是谁过生日,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礼,这样太俗了,也显得生分。今天我想出个新法子,既不生分,又能大家一起乐呵。” 王夫人赶忙说:“老太太觉得怎么好,咱们就怎么来。” 贾母笑着说:“我想着,咱们也学学那些小户人家,大家凑份子,根据凑的钱数来操办,你觉得这样有意思不?” 王夫人笑着说:“这主意挺好,不过具体怎么凑呢?” 贾母听了,越发来了兴致,连忙派人去请薛姨妈、邢夫人等人,又叫人去请姑娘们和宝玉,还有宁国府里贾珍的媳妇以及赖大家的等有头有脸、管事的媳妇也都叫了来。

众丫头婆子见贾母这么高兴,也都跟着欢喜起来,赶忙各自分头去请人、传话。没过一顿饭的工夫,老的、少的、上上下下的人,乌压压地挤满了一屋子。薛姨妈和贾母面对面坐着,邢夫人和王夫人坐在房门前的两张椅子上,宝钗姊妹等五六个人坐在炕上,宝玉坐在贾母怀里,地下则满满地站了一地人。贾母连忙让人拿几个小杌子来,给赖大母亲等几个年纪大、有体面的妈妈坐。按照贾府的规矩,那些年纪大、服侍过长辈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面子,所以尤氏、凤姐儿等人只能在地下站着。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妈妈道了声歉,便坐在小杌子上了。

贾母笑着把刚才说的那番话讲给众人听。众人谁不想凑这个趣儿呢?再说,有的人和凤姐关系好,乐意这么做;有的人害怕凤姐,巴不得来奉承;况且大家也都拿得出这份钱,所以一听这话,都欣然答应。贾母率先说道:“我出二十两。” 薛姨妈笑着说:“我跟着老太太,也出二十两。” 邢夫人和王夫人说:“我们可不敢和老太太比,自然低一等,每人出十六两吧。” 尤氏和李纨也笑着说:“我们自然又低一等,每人出十二两。” 贾母连忙对李纨说:“你一个寡妇人家,不容易,哪能让你出这份钱,我替你出了。” 凤姐赶忙笑着说:“老太太先别高兴,咱们先算算帐再揽事。老太太身上已经出了两份了,这会儿又要替大嫂子出十二两,现在说得高兴,回头又该心疼了。到时候又说‘都是为凤丫头花了钱’,再想个巧法子,哄着我拿出三四份来暗地里补上,我可不上当。” 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贾母笑道:“那依你说怎么办?” 凤姐笑着说:“生日还没到,我现在就已经受宠若惊了。我一分钱都不想出,还惊动了这么多人,实在过意不去,不如大嫂子这份钱我替她出了。到那天我多吃点东西,就算享福了。” 邢夫人等人听了,都说:“这样挺好。” 贾母这才同意了。

凤姐又笑着说:“我还有句话。我想老祖宗自己出二十两,又要出林妹妹和宝兄弟的份子钱。姨妈自己出二十两,也得出宝妹妹的份子钱,这倒还公平。只是二位太太每位出十六两,自己出得少,又不替别人出,这有点不公平。老祖宗可就吃亏了!” 贾母听了,连忙笑道:“还是我的凤姐儿向着我,这话在理。要不是你,我又被他们哄过去了。” 凤姐笑着说:“老祖宗就把林姑娘和宝兄弟交给两位太太,一人管一个,派多派少,每位替出一份就是了。” 贾母连忙说:“这很公平,就这么办。” 赖大的母亲赶忙站起来,笑着说:“这可颠倒了!我都替二位太太生气。那边是儿子媳妇,这边是内侄女儿,反倒不向着婆婆、姑娘,却向着别人。这媳妇成了外人,内侄女儿倒成了外侄女儿了。” 这话把贾母和众人都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赖大的母亲接着又说:“少奶奶们出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低一等。” 贾母听了,说道:“这可不行。你们虽说地位该低一等,但我知道你们几个都是有钱的主儿,身份虽低,钱却比他们多。你们和他们出一样多才行。” 众妈妈听了,连忙答应。贾母又说:“姑娘们就意思一下,每人按照一个月的月例出钱就行。” 说着,回头叫鸳鸯,“你们也凑几个人,商量着凑份子。” 鸳鸯答应着,没过多久就带着平儿、袭人、彩霞等还有几个小丫鬟来了,有的出二两,有的出一两。贾母问平儿:“你难道不替你主子过生日,还掺和到这里头来?” 平儿笑着说:“我私下里另外给主子准备了,这是公中的份子钱,我也该出一份。” 贾母笑道:“这才是懂事的好孩子。”凤姐又笑着说:“上下的人都齐了。还有二位姨奶奶,问问她们出不出份子钱。问一声是个礼数,不然,她们还以为咱们小看她们了。” 贾母听了,连忙说:“可不是嘛,怎么把她们给忘了!只怕她们没空,叫个丫头去问问。” 话刚说完,就有丫头去了。过了好一会儿,丫头回来说:“每位也出二两。” 贾母高兴地说:“拿笔砚来,算清楚一共凑了多少钱。” 尤氏悄悄骂凤姐道:“你这个贪心不足的小蹄子!这么多婆婆婶子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满足,又拉上两个苦命的人做什么?” 凤姐也悄悄地笑道:“你别胡说,一会儿离开这儿,我再跟你算账。她们俩怎么苦了?有了钱也是白白送给别人,不如拉过来让咱们乐呵乐呵。”

说着,很快就把钱数算好了,一共凑了一百五十多两。贾母说:“办一天的戏酒用不了这么多钱。” 尤氏说:“既然不请客,酒席又不多,这些钱够两三日的用度了。而且,咱们自家的戏班子不用额外花钱,这还能省下一笔。” 贾母说:“凤丫头觉得哪个戏班子好,就传哪个。” 凤姐说:“咱们自家的戏班子都听腻了,不如花点钱请个外面的戏班子来听听。” 贾母说:“这件事我交给珍哥媳妇去办。干脆让凤丫头一点心都别操,好好享受一天才是。” 尤氏答应着。又聊了一会儿,大家见贾母有些乏了,才渐渐都散去。

尤氏等人送走邢夫人和王夫人后,就到凤姐房里商量给凤姐过生日的具体事宜。凤姐说:“你不用问我,就照着老太太的意思办就行。” 尤氏笑着说:“你这家伙,真是走大运了。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叫我们来,原来是为了这个。出了钱不算,还要我来操心,你怎么谢我?” 凤姐笑着说:“你别瞎扯,又不是我叫你来的,谢你什么!你怕操心?那你这会儿就回老太太那儿,让她再派个人就是了。” 尤氏笑着说:“你瞧你得意的样子!我劝你收敛点。太满了可容易溢出来。”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才分开。

第二天,银子送到了宁国府。尤氏刚起床梳洗,便问是谁送过来的,丫鬟们回答说是林大娘。尤氏便让人把她叫过来。丫鬟走到下房,把林之孝家的叫了过来。尤氏让她在脚踏上坐下,一边忙着梳洗,一边问她:“这一包银子总共多少?” 林之孝家的回答说:“这是我们底下人的银子,先凑了送过来。老太太和太太们的还没送来呢。” 正说着,丫鬟们回话说:“那边府里的太太和姨太太派人送份子钱来了。” 尤氏笑骂道:“你们这些小蹄子,就记得这些没要紧的话。昨天不过是老太太一时高兴,故意学小户人家凑份子,你们就当了真,还在这儿正经八百地说。还不快把银子接进来,好好招待送银子的人,再打发他们走。” 丫鬟答应着,赶忙把银子接了进来,一共两封,连宝钗和黛玉的份子钱都在里面。尤氏问还少谁的,林之孝家的说:“还少老太太、太太、姑娘们的,还有底下姑娘们的。” 尤氏又问:“还有你们大奶奶的呢?” 林之孝家的说:“等奶奶过去,这些银子都从二奶奶手里发放,到时候就都齐了。”

说着,尤氏已经梳洗完毕,让人准备好车辆。不一会儿,她来到荣府,先去见凤姐。只见凤姐已经把银子封好了,正准备送去。尤氏问:“都齐了吗?” 凤姐笑着说:“都齐了,快拿了去吧,丢了我可不管。” 尤氏笑着说:“我有点不放心,得当面点一点。” 说着,果然按照数目点了起来,发现唯独没有李纨的那份。尤氏笑着说:“我说你在捣鬼呢,怎么没有你大嫂子的?” 凤姐笑着说:“这么多钱还不够用?少一分也没什么,等不够了我再给你。” 尤氏说:“昨天你在众人面前做好人,今天又来跟我耍赖,这可不行。我这就去跟老太太要。” 凤姐笑着说:“你可真厉害。明天要是有什么事,我也跟你一样丁是丁卯是卯,你可别抱怨。” 尤氏笑着说:“你也怕了吧。要不是看你平日里孝敬我,我才不饶你呢。” 说着,把平儿的那份银子拿了出来,说道:“平儿,来!把你的这份收起来,等钱不够了,我再替你补上。” 平儿心领神会,说道:“奶奶先用着,要是剩下了,再赏我点别的。” 尤氏笑着说:“只许你主子作弊,就不许我讲点情面。” 平儿只好把银子收了起来。尤氏又说:“我看你主子这么精打细算,弄这么多钱有什么用!用不完,难道还带到棺材里去?”

尤氏一边心里盘算着,一边又前往贾母处。她先向贾母请了安,简单说了几句话,便走到鸳鸯的房间,与鸳鸯商议起来。尤氏表示,一切都听从鸳鸯的主意,只希望能讨得贾母欢心。两人仔细计议,将事情安排妥当。尤氏临走时,把鸳鸯出的那二两银子还给她,说道:“这钱都用不完呢。” 说完,径直出来,又到王夫人跟前交谈了一会儿。趁王夫人进佛堂的工夫,尤氏把彩云那份银子也还了回去。见凤姐不在旁边,尤氏便把周姨娘和赵姨娘两人的银子也一并还了。周、赵二人起初还不敢收,尤氏说道:“你们也怪不容易的,哪有这些闲钱?凤丫头就算知道了,有我担着。” 两人听了,千恩万谢,这才收下。于是,尤氏径直出来,坐车回家,暂且按下不表。转眼间,就到了九月初二。园子里的人都听说尤氏把凤姐的生日办得极为热闹,不仅有唱戏的,连耍百戏的和说书的男女艺人都请来了,大家都准备好好玩乐一番。李纨对众姊妹说:“今天可是正经的诗社日子,可别忘了。宝玉也不来,想必他只图热闹,把这清雅之事给丢到脑后了。” 说着,便让丫鬟去看看宝玉在做什么,赶紧把他请来。丫鬟去了好一会儿,回来说:“花大姐姐说,宝玉今儿一大早出门去了。” 众人听了,都觉得诧异,说道:“他没理由出门啊。这丫头真是糊涂,不会说话。” 于是又派翠墨去查看。

不一会儿,翠墨回来报告说:“宝玉真的出门了。说是有个朋友去世,出去探丧了。” 探春说道:“绝对不可能。不管什么事,今天他都不该出门。一来,你二奶奶生日,老太太这么高兴,两府上下的人都来凑热闹,他倒跑了;二来,今天又是诗社首次活动的正日子,他也不请假,就私自走了!” 袭人叹息道:“昨晚他就说,今天一大早有要紧事要去北静王府,说会尽快赶回来。我劝他别去,可他就是不听。今天一大早起来,又要穿素衣裳,说不定是北静王府里哪个重要的姬妾去世了吧。” 李纨等人说:“如果真是这样,去一趟倒也说得过去,只是也该回来了。” 大家又商议道:“咱们先作诗,等他回来再罚他。” 正说着,只见贾母派人来请,众人便都前往前面。袭人向贾母说明了宝玉的事情,贾母听了不太高兴,便让人去接宝玉回来。

原来,宝玉心里藏着一件私事。前一天,他就吩咐茗烟:“明天一大早我要出门,在后门口备好两匹马等着,别让其他人跟着。告诉李贵,就说我去北府了。要是有人找我,让他拦住别找,就说我被北府留下了,反正很快就回来。” 茗烟摸不着头脑,只能照他的话去做。今天一大早,果然有两匹马在园后门等着。天亮后,只见宝玉全身穿着素服,从角门出来,一句话也不说,跨上马,一弯腰,顺着街道就疾驰而去。茗烟也赶忙跨马加鞭追了上去,在后面急忙问道:“咱们这是去哪儿啊?” 宝玉反问道:“这条路是通往哪儿的?” 茗烟回答:“这是出北门的大道。出去后冷冷清清,没什么好玩的地方。” 宝玉听了,点头说:“我正想去冷冷清清的地方。” 说着,越发加鞭催马,那马很快转过两个弯,出了城门。

茗烟越发不知所措,只能紧紧跟在后面。一口气跑了七八里路,人烟渐渐稀少,宝玉才勒住马,回头问茗烟:“这里有卖香的吗?” 茗烟说:“香倒是有,不知道您要哪种?” 宝玉想了想,说:“别的香不行,得要檀、芸、降三种香。” 茗烟笑着说:“这三种香可不好找。” 宝玉有些为难。茗烟见他发愁,便问道:“您要香做什么用呢?我见二爷您平时小荷包里有散香,要不要找找看?” 这句话提醒了宝玉,他伸手从衣襟上掏出一个荷包,摸了摸,竟然真的有两星沉速香,心里暗自高兴,又想:“虽然这香不太贵重,但毕竟是我贴身带的,比买的更有心意。” 接着,宝玉又问有没有炉炭。茗烟说:“这可难办了。荒郊野外的,哪儿去找?您要是需要这些,怎么不早点说,带出来不就方便了。” 宝玉说:“你这糊涂东西,要是能带着,我还这么拼命跑出来做什么。”

茗烟想了半天,笑着说:“我有个主意,不知道二爷您觉得怎么样?我想二爷您不止需要这些,说不定还需要别的。可这荒郊野外的,也不是办法。咱们再往前走二里地,就是水仙庵了。” 宝玉听了,急忙问道:“水仙庵就在这儿?太好了,咱们赶紧去。” 说着,便加鞭前行,一面回头对茗烟说:“水仙庵的姑子常来咱们家走动,咱们到那儿,跟她借个香炉用用,她肯定会答应的。” 茗烟说:“别说她跟咱们家有往来,就算是不认识的庙里,跟人家借香炉,人家也不敢拒绝。只是我一直纳闷,二爷您平时最讨厌这水仙庵了,怎么今天突然喜欢起来了?” 宝玉说:“我向来讨厌那些俗人,不懂其中缘由,就胡乱供神、胡乱盖庙。都是些有钱的太监和愚昧的妇人,听说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奉,也不知道那神到底是谁,听了些野史小说,就信以为真。比如这水仙庵,因为供奉的是洛神,所以叫水仙庵,殊不知自古以来根本没有洛神,那不过是曹子建编的故事,可这些愚人却塑了像供奉着。今天这倒合了我的心意,所以借它一用。”

两人说着,很快就来到了水仙庵门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大感意外,就像天上突然掉下个活神仙一样,赶忙上前问好,还让老道出来牵马。宝玉走进庵里,也不拜洛神的塑像,只是仔细观赏。那塑像虽是泥塑的,却真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的姿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 的神韵。宝玉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流下泪来。老姑子献上茶,宝玉便向她借香炉。老姑子去了好一会儿,连香供纸马都准备好了拿过来。宝玉说:“这些都不需要。” 说着,便让茗烟捧着香炉,来到后院。找了半天,竟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地方。茗烟说:“那井台那儿怎么样?” 宝玉点头同意,两人一起来到井台边,把香炉放下。茗烟站到一旁。宝玉掏出香点燃,含着泪行了半礼,然后转身让茗烟把香炉收起来。茗烟答应着,却先不急着收,急忙爬下磕了几个头,嘴里念叨着:“我茗烟跟着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是今天这祭祀的事儿,二爷没告诉我,我也不敢问。不过我猜,这受祭的阴魂,虽然不知道姓名,但想来一定是那人间少有、天上无双,极其聪明、极其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二爷有心事说不出口,就让我代您祝祷:要是芳魂有灵,香魄多情,虽然阴阳两隔,但既然是知己,就时常来看看二爷,也未尝不可。您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成个女孩儿,和你们相伴,可千万别再托生为这须眉浊物了。” 说完,又磕了几个头,才爬起来。

宝玉听他还没说完,就忍不住笑了,踢了他一脚,说:“别胡说,让人听见笑话。” 茗烟站起来,收起香炉,和宝玉一边走一边说:“我已经跟姑子说了,二爷还没吃饭,让她随便准备些东西,二爷勉强吃点。我知道今天府里大排筵宴,热闹非凡,二爷就是为了躲开才跑出来的。反正咱们在这儿清净一天,也算是尽到礼了。要是不吃东西,可不行。” 宝玉说:“戏酒我既然不吃,吃点随便的素菜也无妨。” 茗烟说:“这就对了。还有一件事,咱们出来了,家里肯定有人不放心。要是没人不放心,咱们晚点进城也没关系;要是有人不放心,二爷您就得进城回家了。一来让老太太、太太放心,二来也算是尽了礼数,不过如此。就算回家去看戏吃酒,那也是二爷陪着父母尽孝道。二爷要是只为了这个,不顾老太太、太太担心,那刚才受祭的阴魂也不会安心。二爷,您觉得我这话怎么样?” 宝玉笑着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你就怕就你一个人跟着我出来,回去不好交代,所以拿这些大道理来劝我。我刚出来,不过是为了尽个礼,之后再去吃酒看戏,又没说一整天都不进城。现在心愿已了,赶紧进城,大家都放心,岂不是两全其美。” 茗烟说:“这样最好不过了。” 两人说着,来到禅堂,姑子果然准备了一桌素菜,宝玉随便吃了些,茗烟也吃了。

随后,两人上马,沿着原路返回。茗烟在后面叮嘱道:“二爷,您小心骑着,这马平时不怎么骑,您手里抓紧点。” 说着,很快就进了城,仍然从后门进去,匆匆来到怡红院。袭人等人都不在房间,只有几个老婆子在看屋子,见宝玉回来了,都笑得合不拢嘴,说:“阿弥陀佛,可算回来了!把花姑娘急坏了!上头正在坐席呢,二爷您快去。” 宝玉听了,急忙把素服脱了,自己找了华丽的衣服换上,问在哪里坐席,老婆子回答说在新盖的大花厅上。

宝玉听了,径直往花厅走去。还没到,就隐隐听到了歌管之声。刚走到穿堂那边,只见玉钏儿独自坐在廊檐下掉眼泪,一看见宝玉,便止住眼泪说:“凤凰回来了,快进去吧。再晚一会儿不来,大家都要翻天了。” 宝玉陪着笑说:“你猜猜我去哪儿了?” 玉钏儿没有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擦眼泪。宝玉赶忙走进花厅,见到贾母、王夫人等人,众人就像见到了稀世珍宝一样。

宝玉急忙赶着给凤姐行礼。贾母和王夫人都说他不懂事,“怎么一声不吭就私自跑了,这还得了!明天再这样,等你老爷回家,一定告诉他,好好打你一顿。” 又骂跟从的小厮们,说他们只听宝玉的话,说去哪儿就去哪儿,也不回禀一声。一面又问宝玉到底去了哪里,吃了什么,有没有受惊。宝玉只得回答说:“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天去世了,我去给他道恼。他哭得那么伤心,我不好扔下他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儿。” 贾母说:“以后再私自出门,不先告诉我们,一定让你老子狠狠教训你。” 宝玉连忙答应。众人又要打跟从的小子们,大家赶忙求情,劝道:“老太太也别太担心了,他已经回来了,大家该开心地玩乐了。” 贾母一开始不放心,自然很生气,现在见宝玉回来了,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会记恨,也就不再提了;还担心宝玉在外面没吃好、受了惊吓,反而百般哄着他。袭人早就过来伺候。大家依旧接着看戏。当天演的是《荆钗记》,贾母、薛姨妈等人看得心酸落泪,有人叹息,有人责骂。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