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话说袭人见平儿如此忙碌,便好奇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平儿笑着说:“都是些大家想不到的事儿,说起来也挺可笑的,等过几天再告诉你,现在事情还没理出头绪,我也实在抽不出空。” 话还没说完,李纨的丫鬟就来了,说道:“平姐姐在这儿呀,奶奶正等你呢,你怎么还不去?” 平儿赶忙转身往外走,嘴里笑着回应:“来了,来了。” 袭人等人见状,笑着调侃:“她奶奶病了,她倒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大家都争着要呢。” 平儿走后,暂且不提。

宝玉便吩咐春燕:“你跟着你妈去,到宝姑娘房里跟莺儿好好说几句软话,可不能白白得罪了人家。” 春燕答应下来,和母亲一起出去。宝玉又隔着窗户叮嘱:“可别当着宝姑娘的面说,不然反而会让莺儿挨训。”

母女俩一边往外走,一边闲聊。春燕忍不住对母亲说:“我平日里劝您,您总是不听,何苦闹得自己没趣才肯罢休呢。” 她母亲笑着说:“你这小丫头,赶紧走吧。俗话说得好,‘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现在可算明白了。你又要来教训我了。” 春燕笑着说:“妈,您要是能安分守己,在这府里待久了,自然会有不少好处。我跟您说件事儿,宝玉常讲,将来这屋里的人,不管是家里的还是外头的,我们这些人,他都要回禀太太,把大家都放出去,让我们能和自己的父母团聚,自由生活。您说这事儿好不好?” 她母亲听了,惊喜地忙问:“这话是真的吗?” 春燕说:“我怎么会拿这种事撒谎呢?” 婆子听了,不停地念佛,满心欢喜。

母女俩来到蘅芜苑时,宝钗、黛玉、薛姨妈等人正在吃饭。莺儿去泡茶了,春燕和母亲径直走到莺儿面前,满脸赔笑地说:“方才我们说话太冒失了,姑娘千万别生气,特意来给您赔罪。” 莺儿连忙笑着让座,又倒茶。春燕母女俩说还有事,便告辞离开了。

刚要走,蕊官突然追出来喊道:“妈妈、姐姐,稍微等一下。” 说着走上前,递上一个纸包,说是蔷薇硝,让她们带给芳官擦脸用。春燕笑着说:“你们也太小心了,难道还怕别处没有这个,非要巴巴地再送一包过去。” 蕊官说:“她有她的,我送我的。好姐姐,务必带回去。” 春燕只好收下。母女俩往回走,正碰上贾环和贾琮来问候宝玉,他们刚进怡红院。春燕便对母亲说:“您在这儿等着,我自己进去就行。” 她母亲听了,从此对春燕百依百顺,不敢再任性胡来。

春燕走进怡红院,宝玉知道她是来回话的,便先点了点头。春燕心领神会,一句话也没说,稍微站了一会儿,就转身出去,给芳官使了个眼色。芳官出来后,春燕才悄悄把蕊官送硝的事告诉她,并把硝交给了她。宝玉和贾琮、贾环没什么可聊的,便笑着问芳官手里拿的是什么。芳官连忙递给宝玉看,说是擦春癣用的蔷薇硝。宝玉笑着说:“亏她想得周到。” 贾环听到,探着头看了看,又闻到一股清香,便弯腰从靴桶里掏出一张纸,托在手上,笑着说:“好哥哥,给我一半吧。” 宝玉只好准备分给他。芳官心里觉得这是蕊官送的,不想给别人,急忙拦住,笑着说:“别动这个,我另外拿些给你。” 宝玉明白她的意思,赶忙笑着把硝包好,说:“快去拿吧。”

芳官接过包好的硝,自己收好,然后到梳妆盒里找自己平时用的。打开盒子一看,里面已经空了,心里很是疑惑,早上还剩了一些,怎么就没了呢?她问周围的人,大家都说不知道。麝月便说:“这会儿先别忙着问这个了,估计是屋里的人临时拿了用。你随便拿点别的给他们,他们也看不出来。赶紧打发他们走,咱们好吃饭。” 芳官听了,就用茉莉粉包了一包拿过来。贾环看到,高兴地伸手来接。芳官却随手往炕上一扔。贾环只好从炕上捡起来,揣进怀里,这才告辞离开。

原来贾政不在家,王夫人等人也不在家,贾环这几天便装病逃学。如今得到了 “硝”,兴致勃勃地去找彩云。正好彩云在和赵姨娘闲聊,贾环嬉皮笑脸地对彩云说:“我也弄到了一包好东西,送给你擦脸。你总说蔷薇硝擦癣比外面的银硝效果好,你看看,是不是这个?” 彩云打开一看,忍不住笑了,说道:“你从谁那儿要来的?” 贾环便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彩云笑着说:“他们这是哄你这个老实人呢。这不是硝,是茉莉粉。” 贾环仔细看了看,确实比之前的带点红色,闻起来也很香,便笑着说:“这也不错,硝和粉都一样,留着擦脸吧,反正比外面买的好就行。” 彩云只好收下了。

赵姨娘一听,就说:“会有好东西给你?谁让你去要的,怎么能怪他们耍你!依我看,拿上这个去找他们,照着他们的脸摔过去。趁着现在那些人,有的出去了,有的在睡大觉,闹一场,大家都别想清静,也算是报仇了。难道两个月之后,他们还能再拿这事来问你不成?就算问你,你也有理可说。宝玉是哥哥,你不敢冲撞他就算了。难道他屋里的那些丫头,你也不敢去问问?” 贾环听了,低下头不说话。彩云赶忙说:“何必去惹事呢,不管怎样,忍一忍就算了。”赵姨娘说:“你别管,反正跟你没关系。趁着抓住了理,骂那些轻狂的丫头一顿也好。” 又指着贾环说:“呸!你这个没骨气的下流东西,也就只能受这些小丫头的气!平时我随便说你一句,或者不小心拿错一件东西给你,你就跟我甩脸子,瞪眼发脾气。这会儿被那些小丫头耍了,反倒不敢吭声了。你还指望以后家里人怕你?你没本事,我都替你害臊。” 贾环听了,又羞愧又着急,却又不敢去,只能甩手说:“你这么会说,你怎么不敢去,非要支使我去闹。要是我去学堂告状,被打了,你难道不心疼?每次都教唆我去闹事,出了事,我挨了打骂,你也跟着丢人。这会儿又教唆我去和那些小丫头闹。你要是不怕三姐姐,你敢去,我就服你。” 就这么一句话,戳中了他母亲的痛处,赵姨娘立刻叫嚷起来:“我生的孩子,我还怕不成!这家里真是越来越没法说了。” 一边说,一边拿起那包茉莉粉,飞快地往园子里走去。彩云怎么劝都劝不住,只好躲进别的房间。贾环也躲出仪门,自己去玩耍了。

赵姨娘径直走进园子,正憋着一肚子火,迎面正好碰上藕官的干娘夏婆子走来。夏婆子见赵姨娘气冲冲的样子,便问:“姨奶奶这是要去哪儿?” 赵姨娘说:“你瞧瞧,这家里连那些唱戏的小丫头都开始看人下菜碟,区别对待了。要是别人,我也就忍了,可被这些小丫头捉弄,这还像话吗!” 夏婆子听了,正中下怀,连忙追问是怎么回事。赵姨娘便把芳官用茉莉粉冒充蔷薇硝,轻慢贾环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夏婆子说:“我的好奶奶,您今天才知道啊,这算什么事儿。就说昨天,她们在这儿私自烧纸钱,宝玉还护着。别人拿点东西进来,就说不干净,犯忌讳。烧纸倒不忌讳了?您好好想想,这家里除了太太,谁的地位比您高?您自己要是硬气起来,谁还敢不怕您?如今我看,趁着这几个小丫头不是什么有头有脸的人物,得罪了她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您赶紧抓住这两件事,好好整治整治她们,我在旁边给您作证,您抖抖威风,以后在别的事情上也能争回点面子。就算是奶奶姑娘们,也不好为了那几个小丫头说您不是。” 赵姨娘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说:“烧纸的事儿我不清楚,你详细跟我说说。” 夏婆子便把之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还说:“您尽管去闹。要是闹起来,还有我们帮您呢。” 赵姨娘听了,越发得意,壮着胆子就直奔怡红院而去。

碰巧宝玉听说黛玉在那边,就往黛玉那儿去了。芳官正和袭人等人吃饭,见赵姨娘来了,都起身笑着让座:“姨奶奶吃饭了吗,有什么事这么着急?” 赵姨娘也不搭话,走上前就把那包粉朝着芳官的脸撒过去,指着芳官骂道:“你这个小浪蹄子!我花银子买你来学戏,你不过就是个唱戏的下贱胚子!我家那些下三等的奴才都比你高贵,你竟然还会看人下菜碟。宝玉要给东西,你还拦着,难道是怕给了你?拿这个糊弄他,你以为他看不出来!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主子,亲如手足,哪能由着你小瞧他!”

芳官哪里受得了这话,一边哭,一边说:“硝没了我才把这个给他的。要是说没了,又怕他不信,这难道不好吗?我虽然学戏,但也没出去卖艺。我一个女孩子,哪里知道什么粉头面头的!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大家都是当丫鬟的,谁比谁高贵!” 袭人赶忙拉住她,说:“别胡说!” 赵姨娘气得抬手就给了芳官两个耳光。袭人等人赶忙上前拉住赵姨娘,劝道:“姨奶奶别跟她小孩子一般见识,等我们教训她。” 芳官挨了两下打,哪里肯罢休,又是撞头又是打滚,哭闹个不停。嘴里还喊着:“你打得着我吗?你也不看看自己什么样子再动手!你打了我,我还怎么活!” 说着就往赵姨娘怀里撞,让她打。

众人一边劝,一边拉着芳官。晴雯悄悄对袭人说:“别管她们,让她们闹去,看最后怎么收场!现在都乱套了,什么人都来打人,长此以往还得了!”

跟在赵姨娘后面来的那些人,听到这边闹得这么厉害,心里都暗自高兴,纷纷念佛说:“可算有今天了!” 还有那些心怀怨恨的老婆子,看到赵姨娘打了芳官,也都觉得解气。

当时藕官、蕊官等人正在一起玩耍,湘云的丫鬟大花面葵官和宝琴的丫鬟豆官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找到藕官和蕊官说:“芳官被人欺负了,咱们也跟着没面子,必须得大家一起大闹一场,才能出这口气。” 四个人到底还是小孩子心性,只想着为朋友打抱不平,也顾不上其他,一起跑到怡红院。豆官冲在最前面,差点把赵姨娘撞倒。另外三个也围了上来,放声大哭,又抓又闹,把赵姨娘团团围住。晴雯等人一边笑着,一边假装去拉架。急得袭人刚拉起这个,那个又跑过去闹,嘴里直喊:“你们不要命了!有委屈好好说,这种没道理的事怎么能做!” 赵姨娘一下子没了主意,只能不停地乱骂。蕊官和藕官一人抱住赵姨娘的一只手,葵官和豆官在前后顶住。四个人齐声喊道:“你有本事就打死我们四个!” 芳官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哭得昏了过去。这边正闹得不可开交,谁知道晴雯早就派春燕去请探春了。这时,尤氏、李纨、探春三人带着平儿和一众媳妇赶了过来,喝止住了正在哭闹的四个人。她们询问事情的缘由,赵姨娘气得眼睛瞪得老大,青筋暴起,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明白,情绪激动得话语都有些混乱。尤氏和李纨没有吭声,只是喝令藕官、蕊官、葵官和豆官不许再闹。探春见状,叹了口气说:“这算什么大事啊,姨娘您也太容易动气了!我正好有件事想和姨娘商量,难怪丫头说不知道您在哪儿,原来在这儿生气呢,快跟我来吧。” 尤氏和李纨也笑着说:“姨娘,请到厅上,咱们好好商量商量。”

赵姨娘没办法,只得跟着她们三人往外走,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探春说道:“那些小丫头本就是供大家玩乐的,喜欢就和她们说说笑笑,不喜欢就别搭理。就算她们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当作是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能原谅就原谅,要是实在气不过,也该叫管家媳妇去教训她们,何必自己不顾身份,大喊大叫,失了体统呢。您看看周姨娘,什么时候见有人欺负她,她也从不主动招惹别人。我劝姨娘您先回房消消气,别听那些没见识的人挑拨,免得惹人笑话,自己犯傻,白白给别人当枪使。心里就算有天大的气,也暂且忍耐这几天,等太太回来,自然会处理。” 一番话说得赵姨娘哑口无言,只好回房去了。

这边探春气呼呼地对尤氏和李纨说:“都这么大年纪了,做出来的事却总是让人无法敬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为这点事值得大吵大闹,一点体统都不顾,耳朵还软,心里又没个盘算。这肯定又是那些没脸没皮的奴才在背后捣鬼,撺掇出这么个糊涂人替他们出气。” 探春越想越气,便让人去查到底是谁在背后教唆。媳妇们只好答应着,出来后相视一笑,都觉得这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没办法,她们只得把赵姨娘身边的人和园子里的人都叫来盘问,可大家都说不知道。众人无奈,只得回去回复探春:“一时半会儿实在难以查清楚,只能慢慢访查,但凡发现有言语不当的,一并来回禀,再进行责罚。”

探春的气这才渐渐消了。正巧艾官悄悄地来告诉探春:“都是夏婆子和我们平日里关系不好,总是造谣生事。前儿赖藕官烧纸,幸亏是宝玉让她烧的,宝玉自己承担了,她才没话说。今天我给姑娘送手帕的时候,看见她和姨奶奶在一块儿说了半天,嘀嘀咕咕的,看见我才走开。” 探春听了,虽然知道其中的猫腻,也料定她们是一伙的,本来就都调皮捣蛋得很,所以只是点点头,并没有把这当作确凿的证据。

谁知道夏婆子的外孙女儿蝉姐儿就在探春那儿当差,经常帮着房里的丫鬟们买东西、跑腿,姑娘们都和她关系不错。这天饭后,探春去厅上理事,翠墨在家看屋子,便让蝉姐儿出去叫小厮买糕。蝉姐儿说:“我刚扫了个大院子,腰腿都疼得厉害,你叫别人去吧。” 翠墨笑着说:“我还能叫谁去?你赶紧去,我告诉你个好话,你到后门的时候,顺路给你姥姥提个醒,让她小心点。” 接着,就把艾官告发她姥姥的事告诉了蝉姐儿。蝉姐儿听了,急忙接过钱说:“这个小蹄子也敢捉弄人,我这就去告诉姥姥。” 说着,便起身出去了。

到了后门边,只见厨房里这会儿没什么活儿,大家都坐在台阶上闲聊,蝉姐儿的姥姥夏婆子也在其中。蝉姐儿便让一个婆子出去买糕,自己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刚才的话告诉了夏婆子。夏婆子听了,又气又怕,就想去质问艾官,还想去找探春诉苦。蝉姐儿赶忙拦住说:“您老人家去了怎么说呢?这话是怎么知道的,要是再闹起来可就不好了。我就是告诉您防着点,也不用急在这一时。”

正说着,只见芳官走了过来,扒着院门,笑着对厨房的柳家媳妇说:“柳嫂子,宝二爷说了:晚饭的素菜要一样凉凉的、酸酸的,可千万别放香油,弄得太油腻了。” 柳家的笑着说:“知道了。今儿怎么派你来说这么一句要紧话。你要不嫌这儿脏,进来逛逛?”

芳官刚进来,就有一个婆子端着一碟糕走过来。芳官开玩笑说:“谁买的热糕?我先尝一块。” 蝉姐儿一把接过碟子说:“这是人家买的,你们还稀罕这个。” 柳家的见了,连忙笑着说:“芳姑娘,你喜欢吃这个?我这儿刚买了给你姐姐吃的,她还没吃,收在那儿呢,干干净净的没动过。” 说着,就拿了一碟出来递给芳官,又说:“你等我进去给你炖口好茶来。” 说完就进去生火炖茶。芳官拿着热糕,凑到蝉姐儿面前说:“稀罕吃你那糕,我这手里的不是糕吗?我不过是说着玩的,你给我磕个头,我也不吃。” 说着,就把手里的糕一块一块掰下来,扔着去打雀儿玩,嘴里还笑着说:“柳嫂子,你别心疼,我回头买二斤给你。”小蝉气得直瞪眼,冷笑着说:“雷公老爷也长着眼睛呢,怎么不劈了这个作孽的!她还来气我。我哪能跟你们比,又有人送礼,又有人当贴心奴才,使劲儿讨好你们,还帮着你们说话。” 众媳妇都说:“姑娘们,算了吧,天天见面就吵。” 有几个机灵的,见她们吵起来了,怕又生出是非,都赶紧抬脚走开了。当时蝉姐儿也不敢太过分地说芳官,只能一边嘟囔着一边走了。

这边柳家的见人都散了,急忙出来问芳官:“前儿说的那件事,你提了没?” 芳官说:“说了。等过一两天再提这事。偏偏那讨厌的赵姨娘又和我闹了一场。前儿给你家姐姐的玫瑰露,她喝了没,身子好点了吗?” 柳家的说:“都喝了。她喜欢得不得了,又不好意思再问你要。” 芳官说:“这不算什么,等我再要些给她就是了。”

原来柳家的有个女儿,今年十六岁,虽然是厨役的女儿,但是生得和平儿、袭人、紫鹃、鸳鸯一样标致。因为她排行第五,所以大家都叫她五儿。五儿向来身体不好,所以一直没得到什么差事。最近柳家的见宝玉房里的丫鬟差事轻松,人手又多,还听说宝玉将来要把她们都放出去,所以就想把五儿送到宝玉房里应个名儿。正愁没门路,恰好柳家的在梨香院当差,她为人细心殷勤,照顾芳官她们比其他干娘还要周到。芳官等人对她们也很好,于是柳家的就和芳官说了这事,拜托芳官去跟宝玉说。宝玉虽然答应了,只是最近生病,又事情繁多,还没来得及说。

前面的事暂且不多说,且说这时芳官回到怡红院,向宝玉回复了事情的经过。宝玉刚才听见赵姨娘吵闹,心里本就不痛快,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只能等吵完了,打听到探春把赵姨娘劝走了,才从蘅芜苑回来,劝了芳官一会儿,大家才安定下来。现在见芳官回来,又说还要些玫瑰露给柳五儿吃,宝玉赶忙说:“有,我又不怎么吃,你都拿给她吧。” 说着就让袭人把玫瑰露取出来,一看瓶子里也没剩多少了,就把整瓶都给了芳官。

芳官便自己拿着瓶子去了。正好柳家的带着女儿来散心,在那边角落里逛了一圈,回到厨房,正喝茶歇脚。芳官拿着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对着光亮照看,里面装着小半瓶像胭脂一样的汁液,她还以为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柳家母女俩忙说:“快拿旋子烧点滚水,你先坐下。” 芳官笑着说:“就剩这么多了,连瓶子都给你们吧。”

五儿听了,才知道这是玫瑰露,赶忙接过来,不停地道谢。芳官又关切地问她:“你身体好点了吗?” 五儿说:“今天精神比前些天好些,就进来随便逛逛。这园子后边这一片,也没什么特别有趣的,不过就是些大石头、大树,还有房子的后墙,真正好看的景致都没瞧见。” 芳官疑惑地问:“你怎么不去前面逛逛呢?” 柳家的连忙解释道:“我没让她去前面。姑娘们大多都不认识她,要是碰上看不顺眼的人,免不了又要惹出是非。等明天拜托你照应她,进了宝玉房里,还怕没人带着她逛园子?只怕到时候逛得都厌烦了呢。” 芳官听了,笑着说:“怕什么,有我呢。” 柳家的赶忙说道:“哎呀呀,我的姑娘,我们身份低微,可没法跟你们比。” 说着,又倒了茶过来。芳官哪里有心思喝茶,只是漱了漱口就走了。柳家的说:“我这儿正忙着呢,五丫头,你去送送芳官姑娘。”

五儿便送芳官出去,见周围没人,又拉住芳官急切地问道:“我拜托你的事,到底跟宝玉说了没有呀?” 芳官笑着说:“我怎么会哄你呢?我听说宝玉屋里正缺两个人,一直还没补上。一个是红玉的位置,琏二奶奶要走了人,还没派人来;一个是坠儿的,也空着。如今要你进去,也不算过分。只是平儿常常跟袭人说,凡是涉及人员变动和钱财的事,能拖一天是一天,这样更好。现在三姑娘正想找个人来立威呢,连她自己屋里的事都驳回了两三件,眼下正盯着我们屋里,想挑出点毛病,我们何苦往她的枪口上撞呢。要是说了这事,被三姑娘驳回,以后再想提可就难了。不如先等一阵子,等老太太、太太有空了,不管多大的事,先跟她们一说,没有办不成的。” 五儿说:“话虽这么说,可我性子急,等不了那么久。趁着现在有机会,一来能给我妈争口气,也不枉她养我一场;二来能添点月钱,家里也能宽裕些;三来我心里能畅快些,说不定这病就好了,就算请大夫吃药,也能给家里省点钱。” 芳官说:“我都明白,你就放心吧。” 两人就此分别,芳官自去,暂且不提。

单说五儿回来,和母亲对芳官的帮忙感激不已。她母亲说:“真没想到能得到这些东西,虽说这是珍贵的物件,可吃多了容易上火。不如倒点送个人情吧。” 五儿问:“送给谁呢?” 她母亲说:“送给你舅舅的儿子,他昨天发了热病,也想吃这些东西。我倒半盏给他吧。” 五儿听了,半天没说话,跟着母亲倒了半盏,把剩下的连瓶子一起放在餐具柜里。五儿冷冷地说:“依我看,干脆别给他了。要是有人问起来,又得惹出麻烦。” 她母亲说:“哪能怕成这样,那还得了。我们辛辛苦苦在府里做事,得点东西也是应该的,又不是偷来的。” 说着,便径直出门,去了外面她哥哥家。她侄子正躺在床上,一见到玫瑰露,他哥嫂和侄子都特别高兴。赶忙从井里打了凉水,兑着喝了一碗,顿时感觉心里舒畅,头脑也清醒了许多。剩下的半盏,用纸盖好,放在桌上。碰巧家里几个和她侄子平日里关系要好的小厮,来看望他的病情。其中有个叫钱槐的小伙子,是赵姨娘的亲戚。他父母在库房管账,他自己被派去跟着贾环上学。因为他家有点钱势,还没娶亲,早就看上了柳家五儿的美貌,跟父母说了想娶五儿为妻,还请了媒人再三去求亲。柳家父母其实也愿意,无奈五儿坚决不同意,虽然没明说,但言行举止中已经表现出来,父母也就没敢答应。最近柳家又想着把五儿送进园子,就更把这事儿抛在脑后了,只打算等过个三五年,五儿被放出去后,再在外边给她挑选女婿。钱家见这情况,也就作罢了。可钱槐心里一直放不下五儿,又气又恼,发誓一定要把五儿娶到手,才能了却这桩心愿。今天他也跟着大家一起来看望柳家侄子,没想到柳家的也在这儿。

柳家的突然看见一群人来了,其中有钱槐,便借口忙,起身要走。她哥嫂连忙说:“姑妈,怎么茶都不喝就走啊?还麻烦姑妈惦记着。” 柳家的笑着说:“只怕府里要传饭了,等有空了再出来看侄子吧。” 她嫂子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纸包,拿在手里,送柳家的出门,走到墙角边,把纸包递给柳家的,又笑着说:“这是你哥哥昨天在门上当值,谁知道这五日一班,特别冷清,一点外快都没捞着。只有昨天有粤东来的官员拜访,送了上头两小篓茯苓霜。另外给了门上的人一篓当门礼,你哥哥分了这些。这地方千年松柏特别多,所以专门取了茯苓的精华制成药,不知道怎么就弄出这么好看的白霜来。听说这东西用人乳调和,每天早上喝一杯,最滋补人;其次用牛奶也行;实在没办法,用白开水冲着喝也可以。我们想着,正适合外甥女儿吃。本来上午就打发小丫头给你家送去了,她说你家锁着门,连外甥女儿也不在家。我本来想亲自去看看她,给她送去,又想到主子们都不在家,各处管得严,我又没什么差事,没必要瞎跑。况且这两天听说府里乱糟糟的,要是沾染上什么麻烦,可就不值当了。姑娘来得正好,你亲自带回去吧。”

柳家的道了谢,告辞回家。刚走到角门前,只见一个小僮笑着说:“您老人家去哪儿了?府里都派人传了您好几次了,我们三四个人到处找您,都没找到。您老人家从哪儿来的呀?这条路又不是回家的路,我都起疑心了。” 柳家的笑骂道:“你这调皮的猴崽子……”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