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话说宝玉见过贾政后,回到房中,只觉得头昏脑涨,浑身乏力,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有,饭也没吃,便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家人依旧请了医生来诊治,可吃了药也不见效,宝玉的病情愈发严重,甚至连人都认不出来了。大家扶着他坐起来,他看起来就像个失了魂的人。就这样一连折腾了好几天,那天正好是婚后回门的日子,也就是 “回九” 之期。要是宝玉不去,薛姨妈那边面子上过不去;可要是去呢,宝玉现在这副模样实在让人担忧。贾母心里明白,宝玉这病是因为黛玉而起,本想把事情跟他说明白,又怕他急火攻心,病情恶化。宝钗刚做新媳妇,也不好去劝慰宝玉,这事非得薛姨妈过来才行。可要是不回九,又怕薛姨妈责怪。于是贾母就和王夫人、凤姐商量:“我看宝玉现在魂不守舍的,不过走动走动应该没什么大碍。咱们用两乘小轿,让人扶着他从园子里过去,应了回九的吉期。之后请姨妈过来安慰宝钗,咱们再一心一意地给宝玉治病,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王夫人同意了,马上着手准备。好在宝钗是新媳妇,宝玉又疯疯傻傻的,就这么被人安排着去了。宝钗心里也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是埋怨母亲办事糊涂,可事已至此,也不愿再多说什么。唯独薛姨妈看到宝玉这副样子,心里懊悔不已,可也只能匆匆把回九的事应付过去。

回到家后,宝玉的病情越发沉重,到了第二天,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甚至连汤水都喝不进去了。薛姨妈等人急得手忙脚乱,到处请名医来诊治,可那些医生都诊断不出病因。后来,城外有一座破寺,里面住着一位穷医生,姓毕,别号知庵。他诊断出宝玉的病是因为悲喜交加,情绪大起大落,再加上冷暖失调,饮食不规律,忧愁忿闷积滞在心中,导致正气被堵塞,这是内伤和外感同时发作的病症。于是他斟酌着开了药方,到了晚上,宝玉服下了药。二更天过后,宝玉果然清醒了一些,嚷着要喝水。贾母、王夫人等这才放下心来,便请薛姨妈带着宝钗到贾母那里暂时休息。

宝玉清醒了片刻,心里知道自己恐怕性命难保。等众人都散去后,屋里只剩下袭人,他便把袭人叫到跟前,拉着她的手哭着说:“我问你,宝姐姐是怎么来的?我记得老爷给我娶的是林妹妹,怎么变成宝姐姐了?她为什么霸占着这里?我想说吧,又怕得罪了她。你们听到林妹妹哭得怎么样了?” 袭人不敢把实情说出来,只好说:“林姑娘病着呢。” 宝玉又说:“我要去看看她。” 说着,就要起身。可他这几天粒米未进,身子虚弱得根本动弹不了,于是哭着说:“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里话,只求你回禀老太太:反正林妹妹也活不长了,我现在也保不住自己的命。我们两个病人都要死了,死了以后更难料理。不如腾出一间空房子,趁早把我和林妹妹抬到那里,活着的时候能一起医治、一起有人服侍,死了也能停放在一处。你要是依了我这话,也不枉我们这几年的情分。” 袭人听了这些话,哭得泣不成声。这时,宝钗正好带着莺儿走进来,也听到了宝玉的话,便说:“你不好好养病,何苦说这些不吉利的话。老太太刚宽心了些,你又要生出事来。老太太一辈子就疼你一个,如今都八十多岁了,虽说不指望你能给她挣个封诰,可将来你有出息了,老太太看着也能高兴一天,也不辜负老人家的一番苦心。太太就更不用说了,一生的心血都花在抚养你这个儿子身上,要是你半途死了,太太将来可怎么办。我虽说命薄,可也不至于到那种地步。就凭这三点,你就算想死,老天也不会让你死的,所以你死不了。你就安心养病,过上四五天,风邪散了,身体里的正气足了,这些病自然就好了。” 宝玉听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过了半晌,才嘻嘻地笑道:“你都好久没跟我好好说话了,这会子说这些大道理,是说给谁听呢?” 宝钗听了这话,又说:“跟你说实话吧,那两天你昏迷不醒的时候,林妹妹已经去世了。” 宝玉一听,突然坐起来,惊讶地大声问道:“真的死了吗?” 宝钗说:“真的死了。我怎么会平白无故咒人呢。老太太和太太知道你们姐妹感情好,怕你听到她死了,自己也活不下去,所以才不肯告诉你。” 宝玉听了,忍不住放声大哭,倒在了床上。

突然,宝玉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辨不清方向,心里正恍惚着,只见眼前好像有人走过来。宝玉茫然地问道:“请问这是什么地方?” 那人说:“这里是阴司泉路。你寿命还没到,怎么会跑到这里来?” 宝玉说:“我刚听说有个故人去世了,就来这里找她,没想到迷了路。” 那人问:“你的故人是谁?” 宝玉说:“是姑苏的林黛玉。” 那人冷笑着说:“林黛玉生时与众不同,死了也和一般鬼魂不一样,她没有魂魄,你到哪里去找她!凡人的魂魄,聚在一起就成了人形,散开就化为气息,生前魂魄聚合,死后就消散了。普通人的魂魄都难以寻觅,更何况林黛玉呢。你还是赶紧回去吧。” 宝玉听了,愣了半天,说:“既然说死者的魂魄会消散,那为什么又有这个阴司呢?” 那人冷笑着说:“这阴司,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这都是世俗之人沉迷于生死之说,编造出来警示世人的。说是上天对那些愚昧的人十分恼怒,有的人不安分守己,有的人寿命还没到就自己夭折了,有的人沉迷于淫欲、逞强好胜,无缘无故地自我毁灭,所以特地设立了这个地狱,囚禁他们的魂魄,让他们遭受无尽的痛苦,来偿还生前犯下的罪孽。你来找黛玉,这是自讨苦吃。况且黛玉已经回到太虚幻境了,你要是有心找她,就潜心修养,自然有相见的一天。要是不安分生活,就会因为自行夭折的罪名被囚禁在阴司,除了父母,你想再见黛玉一面,那是不可能的。” 那人说完,从袖子里拿出一块石头,朝着宝玉的心口扔过来。宝玉听了这些话,又被石头击中了心窝,吓得想赶紧回家,可又恨自己迷了路。宝玉正在犹豫,忽然听到那边有人喊他。他回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贾母、王夫人、宝钗、袭人等人围在床边哭泣着叫他。他这才发现自己还躺在床上。看着桌上的红灯,窗前的皓月,依然身处这繁华的锦绣世界。他定了定神,回想刚才的事,才明白原来是一场大梦。他出了一身冷汗,却觉得心里清爽了一些。仔细一想,虽然无可奈何,但也只能长叹几声。宝钗早就知道黛玉已经去世了,只是因为贾母等人不许大家告诉宝玉,怕他病情加重,更难医治。宝钗深知宝玉的病其实是因为黛玉而起,丢玉的事还在其次,所以趁着这个机会把实情说出来,想让宝玉彻底断了念想,神魂能够安定下来,这样或许还有治愈的可能。贾母、王夫人等人不明白宝钗的用意,还责怪她太鲁莽。后来看到宝玉醒了过来,才放下心来。他们立刻到外书房请了毕大夫进来给宝玉诊脉。毕大夫进来诊完脉后,说:“奇怪,这次脉象沉稳,心神安定,郁气也消散了,明天吃点调理的药,就有希望痊愈了。” 说完就出去了。众人这才各自安心散去。

袭人一开始心里埋怨宝钗不该把黛玉去世的事告诉宝玉,只是不好说出口。莺儿在背地里也对宝钗说:“姑娘,你太心急了。” 宝钗说:“你们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反正有我担着。” 宝钗任凭别人说三道四,也不放在心上,只是一心观察宝玉的心病,暗暗想办法治疗。一天,宝玉渐渐神志安定下来,虽然偶尔想起黛玉,还是有些糊涂。袭人便慢慢地劝慰他,说:“老爷选定的宝姑娘为人和善宽厚;嫌林姑娘性格古怪,原本就担心她早逝;老太太怕你不懂事,在病中着急,所以叫雪雁过来哄你。” 宝玉听了,心里还是酸酸的,忍不住落泪。他想寻死,可又想起梦中的话,怕老太太、太太伤心,又放不下。再一想,黛玉已经死了,宝钗又是个出类拔萃的人,这才相信所谓的 “金石姻缘” 是命中注定的,自己心里也想开了一些。宝钗见宝玉的病情没什么大碍了,心里也安稳了。她在贾母、王夫人等人面前尽到了做媳妇的礼数后,就想法子排解宝玉心中的忧愁。宝玉虽然不能经常坐起来,但也时常看到宝钗坐在床前。他难免旧情复发,可宝钗每次都用正言劝解他,还说:“养身要紧,你我既然成了夫妻,也不在乎这一时。” 宝玉心里虽然不痛快,但白天有贾母、王夫人和薛姨妈等人轮流陪伴,晚上宝钗独自去休息后,贾母又派人来服侍,他也只能安心养病。又见宝钗举止温柔,渐渐地,他对黛玉的爱慕之情,也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宝钗身上,这都是后话了。

再说宝玉成亲的那天,黛玉白天就已经昏晕过去,可心口还留着一丝微弱的气息,把李纨和紫鹃哭得死去活来。到了晚上,黛玉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睛,看上去像是要喝水或者喝汤的样子。这时雪雁已经被调走了,只有紫鹃和李纨在旁边。紫鹃连忙端来一盏用桂圆汤和梨汁调和的饮品,用小银匙喂了黛玉两三匙。黛玉闭着眼睛静养了一会儿,感觉心里似明似暗的。此时李纨见黛玉稍微缓过来一些,心里明白这可能是回光返照,但估计还能撑半天。于是她回到稻香村,料理了一些事情。

这边黛玉睁开眼睛一看,身边只有紫鹃、奶妈和几个小丫头。她一把抓住紫鹃的手,使劲说道:“我不行了。你服侍我这几年,我原本指望咱们俩能一直在一起。没想到我……” 说着,又喘了一会儿气,闭上眼睛歇着。紫鹃见她抓得紧紧的,也不敢乱动。看黛玉的样子,比上午要好一些,还以为她能好起来,可听了这话,心里又凉了半截。过了好一会儿,黛玉又说:“妹妹,我在这里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让他们把我送回去。” 说完,又闭上眼睛不说话了。她的手却越抓越紧,呼吸急促,出气多进气少,已经十分微弱了。

紫鹃慌了神,连忙让人去请李纨,恰巧探春来了。紫鹃见了探春,急忙悄悄地说:“三姑娘,快看看林姑娘吧。” 说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探春走过去,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冰凉了,眼神也涣散了。探春和紫鹃正哭着,让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急忙进来了。三个人见了面,还没来得及说话。刚给黛玉擦着身子,突然听到黛玉大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 刚说出一个 “好” 字,便浑身冒出冷汗,不再出声了。紫鹃等人急忙扶住她,可她的汗越出越多,身子也渐渐冷了下去。探春和李纨赶紧让人给黛玉梳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就这样,一缕香魂随风飘散,满心的愁绪也只能在三更的梦境中远去了!

当时黛玉气绝的时候,正好是宝玉迎娶宝钗的时辰。紫鹃等人都放声大哭起来。李纨和探春想起黛玉平日里的可爱之处,如今更觉得她可怜,也伤心痛哭起来。因为潇湘馆离新房很远,所以那边并没有听到这边的哭声。大家痛哭了一阵后,只隐隐约约听到一阵音乐声,侧耳细听,却又没有了。探春和李纨走出院子再听,只听到竹梢在风中沙沙作响,月影在墙上移动,四周一片凄凉冷清!不一会儿,她们叫来了林之孝家的,把黛玉的遗体停放好,派人看守,打算明天一早去回禀凤姐。凤姐见贾母、王夫人等人忙得焦头烂额,贾政又即将启程赴任,宝玉的病情愈发严重,整个人昏昏沉沉,她自己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若再将黛玉去世的噩耗告知众人,凤姐担心贾母和王夫人承受不住,愁苦交加之下急出病来。无奈之下,她只能亲自前往园子。一到潇湘馆,凤姐看着黛玉的离去,也忍不住悲从中来,哭了一场。见到李纨和探春,得知她们已将黛玉的后事都安排妥当,凤姐说道:“很好。只是刚才你们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害我干着急?” 探春解释道:“刚才忙着送老爷,哪有机会说呀。” 凤姐说:“还是你们俩心疼她。这样吧,我还得回那边去照看那个让人操心的宝玉呢。但这事儿可真棘手,要是今天不把黛玉的事回禀上去,肯定不行;可要是说了,又怕老太太受不了。” 李纨劝道:“你见机行事吧,等合适的时候再回禀才好。” 凤姐点点头,急忙忙地离开了。

凤姐来到宝玉这边,听到大夫说病情暂时没大碍,贾母和王夫人这才稍微放心了些。凤姐瞅准时机,避开宝玉,缓缓地把黛玉的事情向贾母和王夫人说了一遍。贾母和王夫人听后,都大吃一惊。贾母泪流满面地说:“是我害了她啊。可这丫头也太傻了!” 说着,便要去园子里为黛玉痛哭一场,可又放心不下宝玉,左右为难。王夫人等人含着悲痛,一起劝贾母不要过去,说道:“老太太,您的身子骨要紧。” 贾母实在无奈,只得让王夫人代她前往。还嘱咐道:“你替我告诉她的阴灵,‘不是我狠心不去送你,实在是有亲疏之分。你是我的外孙女儿,自然亲近,可要是和宝玉比起来,宝玉跟我更亲啊。要是宝玉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他父亲交代呢。’” 说着,又忍不住哭了起来。王夫人劝慰道:“林姑娘是老太太最疼爱的,可生死有命。如今她已经走了,咱们也没办法再为她做什么,葬礼上一定要办得风光体面。一来能尽咱们的心意,二来也能让姑太太和外甥女儿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贾母听了,哭得更加伤心。凤姐担心老人家太过悲伤,考虑到宝玉神志还不太清楚,便偷偷让人去给贾母撒了个谎,说:“宝玉正找老太太呢。” 贾母一听,止住眼泪问道:“是不是又出什么事了?” 凤姐陪着笑脸说:“没什么事,他大概就是想老太太了。” 贾母连忙让珍珠儿搀扶着,凤姐也跟在后面。

走到半路,正好碰上王夫人回来,王夫人把黛玉那边的情况一一向贾母回禀了。贾母听后,自然又是一阵悲痛,只是因为要去看宝玉,只好强忍着泪水说道:“既然这样,我就不过去了。你们看着办吧,我看着心里也难受,可千万别委屈了她。” 王夫人和凤姐连连答应。贾母这才来到宝玉这边,见到宝玉便问:“你找我有什么事?” 宝玉笑着说:“我昨晚看见林妹妹来了,她说要回南方去。我想没人能留住她,还得老太太帮我把她留下。” 贾母忍着心酸说:“行,你放心吧。” 袭人便扶着宝玉躺下。

贾母又来到宝钗这边。那时宝钗还没过回门的 “回九” 之期,所以每次见到人,都还有些害羞。这天见贾母满脸泪痕,便递上茶,贾母让她坐下。宝钗侧身陪着坐下,才问道:“听说林妹妹病了,不知道她好些了没?” 贾母听到这话,眼泪又止不住流了下来,说道:“我的孩子,我跟你说,你可千万别告诉宝玉。都是因为你林妹妹,才让你受了这么多委屈。你如今做了媳妇,我才跟你说。你林妹妹已经去世两三天了,就在娶你的那个时辰走的。如今宝玉这一场病,也是因为这个。你们之前都在园子里,这些事自然也都清楚。” 宝钗听了,脸一下子红了,想到黛玉的死,也不禁落下泪来。贾母又说了一会儿话便离开了。从这之后,宝钗思来想去,想出了一个主意,但她行事谨慎,没有贸然行动,直到过了回九之期,才开始实施这个办法。如今宝玉的病情果然有了好转,大家说话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小心翼翼了。

唯独宝玉,虽然病情一天天好起来,但他对黛玉的痴心始终难以释怀,一心要亲自去黛玉灵前哭一场。贾母等人知道他病根未除,不许他胡思乱想,可他实在郁闷得难受,病情也因此反复。大夫看出他这是心病,索性建议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再用药调理,这样反而能好得快些。宝玉一听,立刻就要去潇湘馆。贾母等人没办法,只好让人抬来竹椅子,扶宝玉坐上去。贾母和王夫人便先走一步。到了潇湘馆,一看到黛玉的灵柩,贾母哭得几乎昏死过去。凤姐等人再三劝慰,才让贾母缓过来些。王夫人也痛哭了一场。李纨便请贾母和王夫人到里间休息,可两人还是止不住落泪。

宝玉一到潇湘馆,想起自己生病之前还常来这里,如今却是物是人非,不禁放声大哭。回想起从前和黛玉的亲密时光,如今却阴阳两隔,怎能不让他更加悲痛。众人原本担心宝玉病刚好,太过哀伤会影响身体,都纷纷来劝解,可宝玉已经哭得死去活来,大家只能搀扶着他,让他休息。其他一同前来的人,比如宝钗,也都哭得十分伤心。唯独宝玉坚持要见紫鹃,想问清楚黛玉临死前说了什么。紫鹃原本对宝玉满心怨恨,看到他这副模样,心里也有些动容,又见贾母和王夫人都在,不好对宝玉发火,便把林姑娘如何病情反复,如何烧毁手帕、焚化诗稿,以及临死前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宝玉。宝玉听后,哭得气都喘不过来,喉咙干涩。探春趁机又把黛玉临终前嘱咐将灵柩带回南方的话也说了一遍。贾母和王夫人听了,又忍不住哭起来。多亏凤姐能言善辩,好一番劝慰,大家才稍稍止住悲痛,凤姐便请贾母等人回去。宝玉哪里肯走,无奈贾母再三催促,他只得勉强回房。贾母年事已高,自从宝玉生病以来,日夜操心,如今又经历这么一场大悲,只觉得头晕发热。虽然心里放不下宝玉,但实在支撑不住,回到自己房中躺下休息。王夫人更是心痛得难以忍受,也回去了,还派彩云帮着袭人照顾宝玉,并叮嘱道:“宝玉要是再悲伤过度,赶紧来告诉我们。” 宝钗知道宝玉一时半会儿肯定放不下黛玉,也没有刻意去劝,只是偶尔用些略带讽刺的话点他。宝玉反倒怕宝钗多心,便强忍着悲痛,收敛了情绪。过了一夜,倒也睡得安稳。第二天一大早,众人都来看望他,只见他虽然身体虚弱,但心病似乎减轻了几分。于是大家更加用心地调养他,宝玉也渐渐好起来。幸好贾母没有病倒,只是王夫人的心痛还没有痊愈。那天薛姨妈过来探望,看到宝玉精神好了些,也就放下心来,暂时住了下来。

一天,贾母特意请薛姨妈过来商量,说:“宝玉这条命多亏姨太太救了,如今看来没什么大碍了,只是委屈了你的姑娘。如今宝玉调养了百日,身体逐渐康复,又过了给娘娘守孝的功服之期,正好可以圆房。想请姨太太作主,再选个特别好的吉日。” 薛姨妈说:“老太太主意很好,何必问我呢。宝丫头虽然长得不算出众,但心里可明白着呢。她的性子,老太太您平日里也清楚。只希望他们小两口能和和美美,这样一来,老太太也能省不少心,我姐姐也能宽慰些,我也就放心了。老太太您就定个日子吧。还需要通知亲戚们吗?” 贾母说:“宝玉和你们姑娘的婚事,是头等大事,况且费了这么多波折,如今才安稳下来,一定要热热闹闹地办几天。亲戚都要请。一来还愿,二来咱们也能喝杯喜酒,也不枉我老人家操了这么多心。” 薛姨妈听了,自然也很高兴,便又说起准备嫁妆的事情。贾母说:“咱们亲上加亲,我觉得也不用太铺张。要说日常用的东西,他屋里已经不少了。宝丫头要是有什么特别心爱的物件,姨太太就拿过来。我看宝丫头不是个爱计较的人,不像我那外孙女儿的脾气,所以她没能长寿。” 说着,连薛姨妈也跟着落泪。正好凤姐进来,笑着说:“老太太、姑妈又在想什么呢?” 薛姨妈说:“我和老太太说起你林妹妹,所以伤心。” 凤姐笑着说:“老太太和姑妈先别伤心,我刚听到个笑话,想说来给老太太和姑妈听听。” 贾母擦了擦眼泪,微笑着说:“你又不知道要编排谁呢,快说来我和姨太太听听。要是逗不笑我们,可不行。” 只见凤姐还没开口,就先用两只手比划起来,笑得直不起腰。不知道她会说出什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