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回 纣王无道造炮烙

古典白话合集 第六回 纣王无道造炮烙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4 20:27:59 来源:书海阁

纣王见妲己被吓得重病,心慌意乱,赶忙传令侍御官,要他们立刻将那把宝剑焚毁。要知道这剑是松枝削成的,哪里经得起火,很快就被烧得一干二净。侍御官回来复命,妲己见宝剑被焚,身上的妖光再度增强,精神也恢复了过来。真是有诗为证:

“火焚宝剑智何庸,妖气依然透九重;可惜商都成画饼,五更残月晓霜浓。”

妲己又像往常一样侍奉纣王,在宫中摆下宴席,二人欢饮作乐。且说这时云中子还没回终南山,仍在朝歌。他忽然看见妖光再次腾起,直冲宫闱。云中子摇头叹息道:“我本想用这把剑镇压妖氛,稍稍延续成汤的国运,怎奈天数已定,他们竟把我的剑给焚毁了。这一是因为成汤注定要灭亡,二是周室应当兴起,三是神仙们要遭遇大劫,四是姜子牙该享受人间富贵,五是众多神仙要讨取封号。罢了罢了!也算是我下山这一趟,给后人留下点验证的东西。” 云中子取来文房四宝,在司天台的照墙上写下了字迹。

“妖气秽乱宫廷,圣德播扬西土;要知血染朝歌,戊午岁中甲子。”

云中子题完字,便径直回终南山去了。且说朝歌的百姓,看到道人在照墙上题诗,都跑来看,大家念着诗句,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一时间,人群拥挤,聚在一起不肯散去。正看着,恰巧太师杜元铣回府。只见很多人围在府前,两边的侍从大声吆喝着让众人散开。太师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管府门的衙役禀告说:“老爷,有个道人在照墙上题诗,所以大家都来看。” 杜元铣坐在马上,看到墙上是二十四个字,觉得含义很深,一时难以理解,便命门役用水把字冲洗掉。

太师回到府中,反复琢磨这二十四个字,想尽办法探究其中的深意,可终究还是解不开。他心想:“这肯定是前几天进朝献剑的那个道人所为,他说有妖气旋绕宫闱,看来这事还真有几分靠谱。这些天我夜观天象,发现妖气日益强盛,一直在皇宫上空盘旋,肯定有不祥之事,所以他才留下这几句暗示。如今天子荒淫无道,不理朝政,被奸臣迷惑,天怒人怨,眼看国家就要倾危。我们受先帝厚恩,怎么能坐视不管呢?而且朝中的文武百官,个个忧心忡忡,人人担惊受怕。我不如借此机会写一份奏章,极力劝谏天子,尽到臣子的本分。这可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实在是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啊。” 杜元铣连夜写好奏章,第二天来到文书房,不知道今天是谁负责看奏章,巧的是,这天正是首相商容。

杜元铣十分高兴,上前与商容见礼,说道:“老丞相!昨夜我观察司天台,看到妖气直冲深宫,灾祸眼看就要降临,天下的形势可想而知!主上不理国政,荒废朝纲,整天寻欢作乐,沉迷酒色,这关系到宗庙社稷的存亡,是治乱的关键,可不是小事,我们怎能坐视不管?我特意写了这份奏章,要呈给天子,还得劳烦丞相帮忙,把奏章呈到天子面前,丞相意下如何?” 商容听了,说:“太师既然有奏章,我怎么会坐视不管呢?只是这几天天子不上朝,很难当面奏明。今天我和太师一起进内廷去见驾,当面奏明,你看怎么样?”

于是,商容走进九间大殿,经过龙德殿、显庆殿、喜善殿,再过分宫楼。商容见到奉御官,奉御官说:“老丞相,这寿仙宫是禁地,是圣上的寝宫,外臣不能擅自进入。” 商容说:“我岂能不知?你去给我启奏,就说商容候旨。” 奉御官进宫启奏:“首相商容候旨。” 纣王说:“商容有什么事要进内廷见朕?不过他虽是外官,却是历经三代的老臣,可以让他进见。” 下令:“宣商容进见。”

商容进宫,口称陛下,俯伏在台阶前。纣王问:“丞相有什么紧急奏章,特意到宫中见朕?” 商容启奏道:“执掌司天台的官员杜元铣,昨夜仰观天象,看到妖气笼罩金阙,灾祸马上就要降临。杜元铣是历经三代的老臣,也是陛下的得力大臣,他不能坐视不管。陛下为何不上朝,不理国事,整天坐在深宫里,让百官日夜担忧。如今我不避杀头之祸,冒犯天威,并非为了博取名声,还望陛下垂听。” 说完,将奏章献上,侍御官接过奏章放在案上,纣王展开观看。奏章大致内容是:

“具疏臣执掌司天台杜元铣,奏为保国安民,请除魅邪,以安宗社事:臣听闻,国家将要兴盛,吉祥之兆必定显现;国家将要灭亡,妖孽必定滋生。臣元铣夜观天象,看到怪雾弥漫,妖光环绕内殿,惨气笼罩深宫。陛下前些日子亲临大殿,终南山的云中子看到妖气贯穿宫闱,特意进献木剑,用来镇压妖魅。听说陛下把木剑焚毁,不听大贤之言,致使妖气再次旺盛起来,而且一天比一天厉害,直冲云霄,这祸患可不小。臣私下想,自从苏护进献贵人之后,陛下朝纲混乱,御案上落满灰尘;丹墀下杂草丛生,御阶前青苔长绿。朝政紊乱,百官失望。我们虽然离陛下很近,但陛下贪恋美色,日夜欢娱,君臣难以相见,就像乌云遮蔽太阳。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陛下与臣子们一起欢歌,重现太平盛世呢?臣不避杀头之祸,冒死进言,稍稍尽到臣子的职责。如果臣说的没错,希望陛下早日下旨,赶快施行。臣等不胜惶恐,待命之至!谨具疏以闻。”纣王看完杜元铣的奏章,心里暗自琢磨:“他说得确实在理。只是奏章里提到云中子除妖的事,前几天差点害得苏美人丢了性命,多亏上天庇佑,焚毁了那把剑才平安无事。” 如今又说宫闱中有妖气,纣王回过头问妲己:“杜元铣上书,又提及妖魅侵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妲己上前,跪在地上说道:“前几天那个云中子,不过是个四处云游的方术之士,编造妖言,蒙蔽圣上的听闻,扰乱百姓的心神,这就是妖言惑众,妄图祸乱国家。如今杜元铣又拿这个说事,他们都是一伙的,就是想蛊惑民众,无事生非。百姓们都很愚昧,一旦传播这种妖言,原本不慌张的人也会慌张起来,原本不混乱的局面也会变得混乱,致使百姓人心惶惶,无法安居乐业,自然而然就会引发祸乱。追究根源,都是这些毫无根据的言论造成的。所以,凡是用妖言蛊惑民众的,都应该杀无赦!” 纣王说:“美人说得太对了。” 于是传下旨意:“把杜元铣斩首示众,以此警告那些传播妖言的人。”

首相商容赶忙劝阻:“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元铣是历经三代的元老,向来忠诚善良,一心为国,披肝沥胆。他从早到晚,无非是怀着报答君主的恩情,想要回馈陛下的恩德,一片苦心,不得已才说这些话。况且他执掌司天台,负责观测吉凶,如果发现异常却不奏报,恐怕会被有关官员参奏。如今他直言进谏,陛下反而要赐他死罪。元铣就算死也不会推辞,他愿意以死报答君主,即便到了阴间,也觉得死得其所。只是恐怕四百文武官员中,会有人感到不平,毕竟元铣是无辜被杀。还望陛下体谅他的忠心,怜悯并赦免他。” 纣王却固执己见:“丞相有所不知,如果不斩杀元铣,这种造谣的言论就永远不会停止,会让百姓一直惶恐不安,没有安宁的日子过。” 商容还想再劝谏,奈何纣王根本不听,直接命令奉御官送商容出宫。奉御官强行催促商容离开,商容无奈,只能往外走。

商容来到文书房,看到杜太师还在等候旨意,他哪里知道即将大祸临头。很快,旨意就下来了:“杜元铣妖言惑众,拿下斩首,以正国法。” 奉御官宣读旨意完毕,不由分说,就把杜元铣的衣服扒掉,用绳索捆绑起来,押出午门。刚走到九龙桥,只见一位身穿大红袍的大夫迎面走来,此人正是梅伯。梅伯看见杜太师被绑着,赶忙上前问道:“太师犯了什么罪,竟然落到如此地步?” 杜元铣回答:“天子不理朝政,我向内廷呈上奏章,说妖气弥漫宫中,天下即将有灾星降临,首相代为转达,结果冒犯了天颜。君要臣死,臣不敢违抗旨意。梅先生,功名二字,如今已化作尘土;我多年的一片忠心,竟也付诸东流!” 梅伯说:“你先别急,我这就去保奏。”

梅伯径直来到九龙桥边,恰好碰到首相商容。梅伯问道:“请问丞相,杜太师犯了什么罪,天子要赐他死罪?” 商容说:“元铣的奏章,本是为了朝廷着想,因为妖气环绕皇宫,怪气笼罩宫闱。可当今圣上听信苏美人的话,认定他是妖言惑众,惊扰百姓。我苦苦劝谏,天子却不听,这可如何是好?” 梅伯听后,顿时气得五内俱焚,怒发冲冠,大声喊道:“老丞相身负燮理阴阳、调和鼎鼐的重任,对于奸佞之人就该斩杀,对于贤能之士就该举荐。君主正直,首相自然无需多言;君主不正直,就应该直言劝谏。如今天子无故杀害大臣,丞相你却选择闭口不言,听之任之,这是看重自己的功名,轻视朝廷的栋梁之才。你这样怕死贪生,爱惜自己的性命,惧怕君王的刑罚,这可不是丞相该做的事。” 梅伯又对两边的人喊道:“先别押人,等我和丞相一起去面见君王。”

梅伯拉着商容,穿过大殿,径直走进内廷。梅伯毕竟是外官,走到寿仙宫门口,便俯身伏地。奉御官进去启奏:“商容、梅伯候旨。” 纣王说:“商容是历经三代的老臣,让他进来无妨。梅伯擅自进入内廷,不遵守国法。” 随后传旨:“宣他们进来。” 商容在前,梅伯在后,进宫后伏地跪拜。纣王问道:“二位爱卿有什么奏章要呈奏?” 梅伯抢先开口:“陛下!臣梅伯上奏,杜元铣到底犯了什么国法,要被赐死?” 纣王说:“杜元铣和方士勾结,编造妖言,蛊惑军民,扰乱朝政,玷污朝廷。他身为大臣,不想着报答君恩,反而用妖魅之说蒙蔽欺骗君主,按照律法就该诛杀,我这是在铲除奸佞,并非无缘无故。”

梅伯听了纣王的话,忍不住厉声奏道:“臣听闻尧王治理天下时,顺应天命和民心,听从文臣的建言,采纳武将的计策,每天上朝,共同商议治国安民的方法,远离谗言和美色,共享太平盛世。如今陛下半年不上朝,在深宫里寻欢作乐,整日宴饮,夜夜欢愉,不理朝政,也不容谏官进言。臣听说,君主如同人的腹心,臣子如同人的手足。腹心正直,手足自然端正;腹心不正,手足就会歪斜。古语有云,君主正直,臣子却奸邪,国家的祸患就难以治理。杜元铣是治世的忠良,陛下如果斩杀元铣,就是废除先王留下的大臣,听信宠妃的话,这会损害国家的栋梁。臣恳请主公赦免元铣,让文武百官敬仰圣君的大德。”纣王听了,生气地说:“梅伯和元铣是一伙的,违反国法进宫,不分内外。本应该和元铣一样受刑,念在你以前侍奉朕有功,暂且免去你的死罪,削去你上大夫的官职,永不录用。” 梅伯大声说道:“昏君!你听信妲己的话,违背了君臣大义!如今斩杀元铣,哪里是斩元铣,分明是在斩杀朝歌的万民。现在罢了我的官职,对我来说轻如鸿毛,不足为惜!只是我不忍心看着成汤数百年的基业,毁在你这个昏君手里。如今听说太师去北方征战,朝纲无人统领,百事混乱,昏君每天听信谗佞之臣的话,被身边的人蒙蔽。和妲己在深宫里日夜荒淫,眼看天下就要大乱,我死后都没脸去黄泉见先帝。”

纣王大怒,命令奉御官:“把梅伯拉下去,用金瓜砸死他。” 两边的人正要动手,妲己突然说:“我有奏章。” 纣王问:“美人有什么奏章?” 妲己说:“臣妾启奏主公,臣子在朝堂上,张眉竖目,辱骂君主,这是大逆不道、违背伦常的行为,不是一死就能赎罪的。暂且把梅伯关在监狱里,臣妾想出一种刑罚,可以杜绝狡诈臣子的胡乱上奏,消除邪说的扰乱。” 纣王好奇地问:“这是怎样的刑罚?” 妲己说:“这种刑罚的刑具大约高二丈,圆八尺,上中下有三道火门,用铜铸造,就像一根铜柱。里面用炭火将其烧红,把那些妖言惑众、巧言侮辱君主、不遵守法度、无事乱上奏章以及各种违法的人,剥去官服,用铁索绑住他们的身体,缠在铜柱上,这样就能炮烙他们的四肢筋骨,不一会儿就会烟消肉尽,化为灰烬。这种刑罚名叫‘炮烙’。如果没有这种酷刑,那些奸猾之臣、沽名钓誉之辈,就会肆意玩弄法纪,根本不知道畏惧。” 纣王称赞道:“美人想出的办法,真是尽善尽美。”

于是纣王立刻传旨:“把杜元铣斩首示众,警告那些传播妖言的人;把梅伯关进监狱。” 又传下旨意:“按照这个样子制造炮烙刑具,要尽快完成。” 首相商容看到纣王肆意妄为,无道至极,听信妲己的话,竟然要制造炮烙这种残酷的刑具,在万寿宫前叹息道:“如今看来,天下大事要完了!想当初成汤敬重德行,小心翼翼,承受天命,国运长久。谁能想到传到当今天子手里,却如此无道,眼看着七庙将毁,社稷将成废墟,我怎么忍心看到这一幕?” 又听说妲己想出炮烙之刑,商容伏地启奏:“臣启奏陛下,天下大事已经安定,国家万事太平,老臣年老体衰,难以担当重任,恐怕会因办事颠倒,得罪陛下。恳请陛下念在臣侍奉了三代君主,多年担任宰相,实在惭愧无所作为。陛下就算不立即罢免我,可我已经平庸衰老,力不从心。希望陛下能赦免我的残躯,放我回乡,让我能在陛下的恩泽下安享晚年。”

纣王见商容辞官,不再担任首相,便安慰他说:“爱卿虽然年事已高,但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无奈爱卿苦苦坚持辞官,不过爱卿为朝廷操劳多年,尽心尽力,朕实在不忍心。” 随即命令随侍官传达旨意:“挑选文武官员各两名,带上四样礼物,送爱卿荣归故里,并且让当地官员时常前去问候。” 商容谢恩后离开朝堂。

没过多久,百官都知道首相辞官荣归,纷纷前来送行。当时,黄飞虎、此干、微子、箕子、微子启、微子衍等官员,都在十里长亭为商容饯行。商容看到百官在长亭等候,只好下马。只见七位亲王拱手说道:“老丞相今日虽然是荣归故里,但你作为一国元老,怎么能就这样撒手不管,把成汤的社稷抛在一旁,扬鞭而去呢?你这样做,心里能安稳吗?” 商容哭着说:“各位殿下!各位先生!商容就算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国恩,死又有什么可惜的呢?只是我不想苟且偷生。如今天子信任妲己,无端作恶,制造炮烙酷刑,拒绝劝谏,杀害忠臣,我极力劝谏却不被听从,也无法挽回圣意。用不了多久,就会天怒人怨,祸乱丛生。我进不能辅佐君主,死又只会彰显君主的过错。不得已才让位待罪,期待有贤能之才能够大展宏图,挽救祸乱。这是我的本心,并非是我想远离君主,为自己打算。各位殿下赐酒,商容敬饮一杯,这次分别,日后或许还有相见之日。” 于是,商容端起酒杯,作诗一首,表达对日后相见的期待:

“蒙君十里送归程,把酒长亭泪已倾;回首天颜成隔世,归来畎亩望神京。丹心难化龙逄血,赤日空消夏桀名;几度话来多悒悒,何年重诉别离情?”

商容作完诗,百官无不落泪,然后纷纷道别。商容上马离去,各官也都返回朝歌,暂且不表。

话说纣王在宫中寻欢作乐,朝政愈发荒乱。没过几天,监造炮烙刑具的官员启奏,刑具已经完工。纣王十分高兴,问妲己:“铜柱造好了,该怎么处置?” 妲己说:“拿过来让我看看。” 监造官把炮烙刑具推了过来,只见这刑具黄澄澄的,高二丈,圆八尺,有三层火门,下面有两个可以转动的活盘,推动起来很方便。纣王看着,指着妲己笑着说:“美人传授的奇妙方法,真是治理国家的法宝。朕明天上朝,先在殿前用炮烙之刑处置梅伯,让百官畏惧,这样他们就不敢阻挠新的刑罚,也不会有那么多奏章来烦扰朕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纣王上朝,钟鼓齐鸣,两班文武官员前来朝贺完毕。武成王黄飞虎看到殿东有二十根大铜柱,不知道这些新设置的东西有什么用。纣王说:“传旨,把梅伯带上来。” 执殿官去带梅伯,纣王又命令把炮烙铜柱推过来,在三层火门里架上炭火,又用巨大的扇子扇风,把一根铜柱烧得通红。众官都不知道这是要做什么。执殿官启奏:“梅伯已经带到午门。” 纣王说:“带进来。”

两班文武官员看到梅伯蓬头垢面,身穿白色丧服,上殿后跪下,口称:“臣梅伯参见陛下。” 纣王问:“你看看这个东西,知道是什么吗?” 梅大夫看了看,不知道这是什么。纣王笑着说:“你只知道在内殿侮辱君主,凭借你那张利嘴,造谣毁骂朕,所以朕发明了这种新刑罚,名叫‘炮烙’。你今天就在这九间殿前尝尝炮烙的滋味,让你筋骨化为灰烬,也好让那些狂妄之徒,知道侮辱君主的下场,就以你梅伯为榜样。”

梅伯听了,大声叫骂:“昏君!我梅伯死不足惜,轻如鸿毛!我梅伯官居上大夫,是三朝老臣,如今犯了什么罪,要遭受如此惨刑?只可惜成汤的天下,就要毁在你这个昏君手里了!以后你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你的先王?” 纣王大怒,命人把梅伯的衣服剥去,赤身**地用铁索绑住他的手脚,让他抱住铜柱。可怜梅伯大叫一声,就断了气。只见九间殿上,梅伯的皮肤筋骨被烙得臭气熏天,不一会儿就化为了灰烬。可怜他一片忠心,半生赤胆,直言劝谏君主,却遭此惨祸。正是:“一点丹心归大海,芳名留得万年扬。” 后人看到这段历史,写诗感叹道:

“血肉贱躯尽化灰,丹心耿耿烛三台;生平正直无偏党,死后英魂亦壮哉!烈焰俱随亡国尽,芳名多傍史官裁;可叹太白悬旗日,怎似先生叹隽才?”

话说纣王在九间大殿前对梅伯施行了炮烙之刑,这一残忍举动彻底堵住了忠良之士劝谏的嘴。纣王却觉得这新刑罚新奇无比,可他不知道,文武百官在两旁目睹梅伯惨死,心中满是恐惧。人人都有了退缩之意,个个都萌生了辞官不做的念头。纣王随后起驾返回寿仙宫,暂且不表。

且说众大臣都来到午门外,其中微子、箕子、比干对武成王黄飞虎说道:“天下局势动荡不安,北海局势不稳,闻太师为了国家远赴征战。没想到天子却信任妲己,造出这炮烙之刑,残害忠良。倘若此事传播到四方,天下诸侯听闻,那可如何是好?” 黄飞虎听了,将五绺长须捻在手中,愤怒地说:“三位殿下!依我末将看来,这炮烙之刑并非针对大臣,而是在灼烧纣王的江山,炮轰成汤的社稷。古人说得好:‘君主看待臣子如同自己的手足,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当作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子如同泥土草芥,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视为仇敌。’如今主上不行仁政,用这残酷的刑罚对付上大夫,这可是不祥的征兆。不出几年,必定会有祸乱发生。我们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国家走向败亡呢?” 众官员听了,都纷纷叹息,各自散去,回到自己的府邸。

且说纣王回宫,妲己迎接圣驾。纣王走下辇车,拉着妲己的手说:“美人的妙计真是妙极了!朕今日用炮烙处置了梅伯,让众臣不敢再出头强行劝谏,只能闭嘴退缩,乖乖听话。这炮烙之刑,简直就是治理国家的奇宝啊!” 随即传旨:“设宴为美人庆祝功劳。” 一时间,笙簧齐奏,箫管共鸣。纣王与妲己在寿仙宫尽情享乐,无比欢愉。不知不觉,谯楼上传来二更的鼓角声,可乐声依旧没有停歇。

这时,一阵风将这乐声送到了中宫,姜皇后还未就寝,听到乐声吵闹,便问身边的宫人:“这个时候,是哪里在奏乐?” 两边的宫人回禀娘娘:“此时是寿仙宫的苏美人与天子饮酒作乐,还未结束。” 姜皇后叹息道:“昨日听闻天子听信妲己的话,制造炮烙之刑,残害梅伯,手段惨不忍睹。我想这贱人迷惑圣心,引诱君主肆意妄为,做出无道之事。” 于是立刻下令准备辇车,说道:“我要前往寿仙宫走一趟。” 看官,这一去,难免会有美女之间相互嫉妒的事情发生。只怕是非从此而起,灾祸即将降临。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