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五十六回 子牙设计收九公

古典白话合集 第五十六回 子牙设计收九公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4 20:27:59 来源:书海阁

“姻缘前定果天然,须信红丝足下牵;敌国不妨成好合,仇雠应自得翩联。子牙妙计真难及,鸾使奇谋枉用偏;总是天机离预料,纣王无福镇乾坤。”

话说散宜生出了西岐城,径直来到商营。他走到旗门官面前,说道:“辕门的将校,请你向邓元帅通报一声,岐周派上大夫散宜生,有要事求见。” 军政官赶忙跑到中军帐禀报:“启禀元帅,岐周派上大夫有事求见。” 邓九公听后,心中疑惑,说道:“我与他们是敌国,为何派人来见我?必定是来说服我的,怎能让他进营,扰乱军心。你去告诉他,两国正处于争战时期,相见多有不便。” 军政官出了营门,把邓九公的话回复给散宜生。散宜生说:“两国相争,不阻拦来使,相见又有何妨。我此次前来,是奉姜丞相之命,有要事当面商议,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还请你再去通报一次。” 军政官又出营进营,把散宜生的话向邓九公复述了一遍。邓九公陷入沉思,这时,正印先行官太鸾上前说道:“元帅,不妨借此机会,让他进来。我们随机应变,看他到底说些什么,再从中想办法,有何不可。” 邓九公觉得此话有理,便命左右侍从请散宜生进来。门官走出辕门,对散宜生说:“元帅有请。” 散宜生下马,走进辕门,穿过三层鹿角,来到滴水檐前。邓九公迎了下来,散宜生恭敬地鞠躬,口称:“元帅。” 邓九公说:“大夫前来,有失远迎。” 两人相互谦让着行礼,后人曾专门夸赞姜子牙的妙计:“子牙妙算世无伦,学贯天人泣鬼神;纵使九公称敌国,蓝桥也自结姻亲。”

话说二人来到中军帐,分宾主坐下。邓九公说:“大夫,你我如今身处敌国,胜负未决,彼此各为其主,怎能徇私妄议。大夫今日前来,若是公事,就明说公事;若是私事,就说私事,不必花言巧语,白费口舌。我心意已决,宁死也不会被不实之言动摇。” 散宜生笑着说:“我与元帅既然是敌国,怎敢贸然求见。只是有一件大事,特来请元帅明示,并无其他。昨日我军擒获一员将领,乃是元帅的门婿。在盘问时,他提及此事。如今丞相不忍心立刻施以极刑,破坏人间恩爱,所以派我亲自来到辕门,恳请元帅裁决。” 邓九公听后,大吃一惊,问道:“谁是我的女婿,被姜丞相擒获了?” 散宜生说:“元帅不必装傻,您的女婿就是土行孙。” 邓九公听了,顿时满面通红,心中大怒,厉声说道:“大夫,我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婵玉,自幼丧母,我对她疼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怎会轻易许人。如今她虽已到婚嫁年龄,求婚的人众多,但我都觉得他们不是佳婿。土行孙算什么人,竟敢有此妄言。”

散宜生说:“元帅暂且息怒,听我细细说来。古人说,相女配夫,原本就不只是看门第。如今土行孙也不是无名小辈,他原本是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门下的高徒。因为申公豹与姜子牙有嫌隙,所以劝说土行孙下山,协助元帅征伐西岐。昨日他的师父下山,在城中擒获了土行孙,追问事情缘由。土行孙说,他虽被申公豹迷惑,但也是因为元帅将令爱相许,才有了这段姻缘。他一心为元帅效力,所以才偷偷进城行刺,想要尽快成功,这也是情有可原。昨日他被擒获后认罪,倒也不枉。只是他再三哀求姜丞相和他的师尊惧留孙,说‘因为这段姻缘,死不瞑目’。姜丞相和他的师尊都不肯放过他,我在一旁劝解,说‘怎能因为一时的过错,就断送人间好事’。于是劝姜丞相暂且留下他,我不辞辛劳,特地来拜见元帅,希望元帅能成全这段人间好事,成就儿女恩情。这也是元帅天地父母般的仁慈之心,所以我不避危险,特来求见,恳请元帅裁决。倘若元帅真有此事,姜丞相仍会将土行孙送还元帅,以成就姻亲,之后再决雌雄,绝无其他意思。”

邓九公说:“大夫,你不知道,这是土行孙的胡言乱语。土行孙是申公豹推荐给我的,担任我的先行官,不过是个普通的牙门裨将,我怎会轻易将女儿许配给他。他这是想借此偷生,侮辱我的女儿,大夫可别轻信。” 散宜生说:“元帅也不必坚决否认,此事必有隐情。难道土行孙会无缘无故说出这番话?其中必定有缘由。想来是元帅在酒后赏功、怜才惜技之时,或许用一句话安慰过他,他便误以为真,才有了这般痴心妄想。” 散宜生这一番话,正好说中了邓九公的心事。邓九公不自觉地回答道:“大夫所言极是。当时土行孙被申公豹推荐到我麾下,我原本也不太看重他。起初让他担任副先行督粮使者,后来太鸾失利,他仗着自己有本事,改为正先行官。他首战擒获了哪吒,第二次擒获黄天化,第三次还擒住了姜子牙,只是被岐周众将抢了回去。土行孙进营后,我见他屡次出战获胜,便摆酒为他庆功,以尽朝廷奖赏功臣的心意。在饮酒过程中,他说:‘元帅,若是早用我为先行官,早就拿下西岐了。’那时我酒后失言,答应他:‘你若取了西岐,我就将婵玉许配给你为妻。’一来是激励他竭力为公,早日完成王事。如今他被擒,怎能又拿这话当借口,让大夫来回奔波呢?”散宜生又笑着说:“元帅这话可就不对了。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况且婚姻之事,是人生大事,怎能当作儿戏。前日元帅说了这话,土行孙信了;土行孙又说了,天下人也都信了。这正所谓‘路上行人口似碑’,大家都会认为元帅是在为女儿择婿,谁会相信将军只是权宜之计,是为国家不得已而为之呢?这只会让令爱千金之躯成为人们的谈资,闺中秀女沦为众人的笑柄。万一不成全此事,让令爱落得个白头之叹,我实在为元帅感到惋惜。如今元帅身为商之大臣,天下孩童无不奉命。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还请元帅三思。” 邓九公被散宜生这一番话,说得默默沉思,无言以对。这时,太鸾上前在邓九公耳边悄悄说了一番话,邓九公听后,转怒为喜,说道:“大夫之言,甚是有理,我无不从命。只是小女自幼丧母,缺乏管教,我虽一时答应此事,但不知小女是否愿意。等我与小女商量后,再派人到城中回复。” 散宜生只得告辞,邓九公将他送到营门,两人分别。

散宜生回到城中,把邓九公的话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姜子牙听后,大笑道:“邓九公这点计谋,怎能瞒得过我?” 惧留孙也笑着说:“且看他怎么说。” 姜子牙说:“有劳散大夫,等邓九公派人来,再做商议。” 散宜生退下,暂且不表。

且说邓九公对太鸾说:“刚才虽然答应了此事,但到底该如何处置?” 太鸾说:“元帅,明日可派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去说,就说‘昨日元帅到后营与小姐商议,小姐已经答应。只是两国为敌,恐怕难以取信,必须姜丞相亲自到营中纳聘,小姐才肯相信’。姜子牙若不来便罢,我们再想其他办法;若是他肯亲自来纳聘,他必定不会有太多防备。这样一个人,我们很容易就能将他擒获。若是他带着将佐,元帅可出辕门迎接,到中军设酒筵款待,支开他手下的众将,预先埋伏好骁勇将士,等酒席间以击杯为号,就能像从口袋里取东西一样,轻松擒住他。西岐若没了姜子牙,不用攻打就会自行瓦解。” 邓九公听后,十分高兴,说道:“先行之言,真是神机妙算。只是这能言快语、随机应变之人,我知道非先行你不可。还请先行明日亲自前往,大事必成。” 太鸾说:“若元帅不嫌弃我无能,我愿意前往周营,让姜子牙亲自到中军来。不用辛苦征战,就能早早凯旋回军。” 邓九公大喜,一夜无话。

次日,邓九公升帐,命令太鸾前往西岐说亲。太鸾辞别邓九公,出了营门,来到西岐城下。他对守门官将说:“我是先行官太鸾,奉邓元帅之命,求见姜丞相,请为我通报。” 守城官来到相府,向姜丞相禀报:“城下有商营先行官太鸾求见,请丞相定夺。” 姜子牙听后,对惧留孙说:“大事要成了。” 惧留孙也暗自高兴。姜子牙对左右侍从说:“快去把他请来。” 守门官和军校来到城下,打开城门,对太鸾说:“丞相有请。” 太鸾急忙进城,来到相府下马,左右侍从进去通报。太鸾走进相府,姜子牙和惧留孙走下台阶迎接。太鸾恭敬地弯腰说道:“丞相在上,我不过是马前小卒,理应叩见,怎敢当丞相如此厚爱。” 姜子牙说:“彼此两国,都是宾主,将军不必过于谦虚。” 太鸾再三谦让,才敢坐下。彼此寒暄过后,姜子牙试探着说:“之前因为惧道兄擒获了土行孙,本打算斩首,他再三哀求,说‘邓元帅曾有联姻之约’,请求我暂缓他的死刑。所以我派散大夫到邓元帅中军,询问此事真假。倘若元帅真有此言,自然会放回土行孙,以成就他们的儿女之情、人间恩爱。幸好元帅答应了,等商议好后回复我。如今将军前来,元帅必定有话要对我说。”

太鸾欠身回答道:“承蒙丞相垂问,我怎敢不直言。如今我特奉主帅之命,向丞相多多拜上。主帅没来得及写信,只是主帅当日酒后答应此事,没想到土行孙被擒,竟把此事公开了。主帅也不好推辞。但主帅的女儿自幼丧母,主帅对她爱惜如珠。况且此事需要按照礼节来办。后天是吉日良辰,主帅希望散大夫和丞相能亲自率领土行孙前来入赘,以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这样主帅也有面子,之后再面议军国大事。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姜子牙说:“我知道邓元帅是忠信之人。只是几次天子派征伐之师到此,我们都无法分辩,只能被强力相加。我们周一直怀着忠君爱国之心,并无叛逆之意,却不能在天子面前得到谅解,说起来都让人落泪。如今上天赐下这个机会,有了这段姻缘,或许能让我们的一腔心事,上达天子,向天下人表明。我们后天会亲自送土行孙到邓元帅行营,参加贺喜筵席。还请将军美言转达,姜尚感激不尽。” 太鸾谦逊地表示感谢,姜子牙便热情款待太鸾,之后太鸾告辞离去。

太鸾出了西岐城,来到商营营门前等候指令。左右侍从赶忙到帐中禀报,说先行官太鸾在营门等令。邓九公传令:“让他进来见我。” 太鸾走进中军帐,邓九公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太鸾便把姜子牙答应后天亲自前来的话,一五一十地诉说了一遍。邓九公听后,高兴得抬手加额,说道:“真是天子洪福,他这是自己来送死。” 太鸾提醒道:“虽然大事看似已成,但防备还是不能松懈。” 邓九公随即吩咐,挑选二百名身强力壮的军士,让他们各自暗藏短刀利刃,埋伏在帐外,只等听到击杯的信号,便一齐冲出来,不管是姜子牙还是他带来的众将,都一顿刀砍,剁成肉酱。众将士领命后纷纷退下。邓九公又命令赵升率领一支人马,埋伏在左营,等中军炮响,便杀出接应;还命孙红带领一支人马,埋伏在右营,同样等中军炮响,杀出接应;接着让太鸾与儿子邓秀,在辕门设法稳住姜子牙带来的众将;另外,吩咐后营的小姐邓婵玉,带领一支人马,作为三路接应使。邓九公安排妥当,专等后天行事。左右将佐都去做准备,暂且不表。且说姜子牙送太鸾出府后,回来与惧留孙商议,说:“必须如此这般,大事才能成功。”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就到了第三天。前一天,姜子牙命杨戬乔装打扮,暗中跟随自己。杨戬领命而去。姜子牙又挑选了五十名精壮有力的士卒,让他们装作抬礼的脚夫,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等四贤八俊,充当左右接应之人,他们都各自暗藏利刃。姜子牙还命令雷震子、黄天化率领一支人马,去抢夺对方的左哨,杀入中军接应;又让哪吒、南宫适带领一支人马,抢夺右哨,杀入中军接应;金吒、木吒、龙须虎则统领大队人马,负责救应抢亲。姜子牙将这些安排都悄悄吩咐下去,让众人出城埋伏,暂且按下不表。这一番谋划,有诗为证:“商营此日瑞筵开,专等鹰扬大将来;孰意子牙筹画定,中军炮抢娇才。”

且说邓九公在这天与女儿婵玉商议,说:“今日姜子牙送土行孙来入赘,实际上是我们赚姜子牙出城,好将他擒获,成就大功。我与诸将都已经吩咐妥当,你要把掩心甲紧紧束好,准备接应抢将。” 女儿邓婵玉点头应允。邓九公升帐,吩咐手下人铺毡搭彩,等候姜子牙等人到来,暂且不表。

且说姜子牙在这天,让诸将都装扮停当。他把土行孙叫到跟前,下达指令:“你和我们一同前往商营,等我这边号炮一响,你就立刻冲进后营,抢夺邓小姐,这是要紧事。” 土行孙领命。到了午时,姜子牙先让散宜生出发,随后自己才出了城,朝着商营进发。散宜生先来到辕门,太鸾上前迎接,然后去禀报邓九公。邓九公赶忙下阶,到辕门迎接。散宜生说:“前日承蒙元帅应允,如今姜丞相已经亲自押礼,带着令婿前来,特地让我先来通报一声。” 邓九公说:“有劳大夫往返奔波,容我日后再行感谢。我们就在这里等候,如何?” 散宜生说:“恐怕这样会惊扰元帅,不太方便。” 邓九公说:“无妨。”

众人彼此等候了许久,邓九公远远望见姜子牙骑着四不象,带领着脚夫,一行不过五六十人,都没有穿戴甲胄,也没拿兵刃。邓九公看罢,心中暗自欢喜。只见姜子牙和众人走到辕门。姜子牙见邓九公、太鸾和散宜生都在等候,连忙下马。邓九公迎上前,拱手行礼,说:“丞相大驾光临,我没能远迎,还望恕罪。” 姜子牙急忙回礼,说:“久仰元帅盛德,我姜子牙一直无缘结识,今日有幸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 这时,惧留孙和土行孙上前行礼。邓九公问姜子牙:“这位是?” 姜子牙说:“这是土行孙的师父惧留孙。” 邓九公赶忙客气地说道:“久仰仙名,一直未能拜识,今日有幸相见,真是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 惧留孙也连忙称谢。彼此一番谦让后,众人走进辕门。

姜子牙睁眼仔细观察,只见里面大摆筵席,结彩悬花,布置得极其华美。这场景如何描述呢?有诗为证:“结彩悬花气象新,麝兰香霭衬重茵;屏间孔雀千年瑞,色映笑容万谷春。金鼓两旁藏杀气,笙箫一派郁荆榛;孰知天意归周主,千万貔貅化鬼磷。”

话说姜子牙正在观看筵席,猛然间看到两边有杀气升腾,他立刻明白其中的缘由。于是,他给土行孙和众将使了个眼色,众人领会了他的意思,都快步走到帐前。邓九公与姜子牙等人行完礼,姜子牙命左右脚夫呈上礼物。邓九公刚接过礼单看完,只见辛甲悄悄取出信香,迅速点燃了抬盒内的大炮。只听 “轰隆” 一声炮响,仿佛地崩山塌一般。邓九公吓了一跳,等他反应过来,只见脚夫们一拥而上,各自取出暗藏的兵器,朝着帐中杀来。邓九公措手不及,只得往后逃跑。太鸾和邓秀见情况不妙,也跟着往后逃窜。这时,四下里埋伏的士兵一起冲了出来,喊杀声震天。

土行孙拿起兵器,朝着后营冲去,准备抢夺邓婵玉小姐。姜子牙和众人也纷纷骑上马,手持兵刃厮杀起来。那二百名刀斧手,哪里抵挡得住。等邓九公等人上了马,出来迎战时,军营已经大乱。赵升听到炮声,从左营杀出来接应;孙红听到炮响,从右营杀出来接应,却都被辛甲、辛免等人分别截住厮杀。邓婵玉正打算前来接应,又被土行孙拦住,双方混战在一起。没想到,雷震子、黄天化和哪吒、南宫适两支人马,从左右两边杀了过来。商纣的人马反而被围在中间,首尾受敌,根本抵挡不住。后面金吒、木吒等人率领的大队人马又掩杀上来。邓九公见形势不妙,只得败阵而逃,军卒们自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

邓婵玉见父亲和众将败下阵来,也虚晃一刀,往正南方向逃走。土行孙知道婵玉善于用石头伤人,于是祭起困仙绳,将婵玉困住,她从马上跌了下来。土行孙赶忙上前,将她擒住,先带回西岐城去了。姜子牙与众将追杀邓九公,追了五十多里,才鸣金收兵,返回城中。邓九公与儿子邓忠,以及太鸾、赵升等人,一直逃到岐山下,才收集起败残的人马。他们清点军卒时,发现小姐不见了,不禁心中感伤。原本指望能擒拿姜子牙,没想到反中了奸计,追悔莫及,只得暂且扎下营寨,暂且不表。且说姜子牙与惧留孙大获全胜,进城后在银安殿坐下。诸将前来报功完毕,姜子牙对惧留孙说:“今天是吉日良辰,让土行孙与邓小姐成亲如何?” 惧留孙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事不宜迟。” 姜子牙命令土行孙:“你把邓婵玉带到后房,趁着今日这个好日子,成就你们夫妇的美事,明天我还有话要说。” 土行孙领命。姜子牙又让侍儿,搀扶着邓小姐到前面,安置在新房内,好好伺候。邓小姐娇羞无奈,含泪不语,被左右侍儿搀扶着往后房去了。姜子牙让诸将一起吃贺喜酒席,暂且不表。

且说邓小姐被搀扶到香房,土行孙赶忙上前迎接婵玉。土行孙满脸笑容,婵玉一见到土行孙,顿时觉得无地自容,泪如雨下,默默不语。土行孙又是百般安慰,婵玉却突然发怒,骂道:“你这无知匹夫,竟然卖主求荣。你算什么人,竟敢如此妄为!” 土行孙满脸赔笑,回答道:“小姐虽然身份尊贵,是千金之体,但我也并非无名之辈,不会辱没了你。况且小姐曾受过我疗疾之恩,你父亲邓元帅也亲口答应将你许配给我,等我行刺武王回兵后,就招我入赘,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而且前日散大夫先进营,与你父亲当面定下此事,今日便是前来行聘入赘。丞相担心你父亲推脱,所以略施小计,成就这段姻缘,小姐何必如此固执呢。”

婵玉说:“我父亲答应散宜生的话,原本是为了赚姜丞相的计策,没想到误中奸谋,落入你们的圈套,我只有一死而已。” 土行孙说:“小姐此言差矣!别的事情可以当作口头说说,夫妻之事岂能随意许诺。古人说,一言为定,怎能失信呢?况且我们都是阐教门人,只因误听了申公豹的唆使,才投奔你父亲帐下,想要报效朝廷。昨日我被师父下山擒进西岐,师父斥责我暗中进西岐行刺武王和姜丞相,有辱阐教门风,背本忘师,逆天助恶,要斩我的头以正国法。我苦苦哀求师父和姜丞相,他们原本坚决要行刑,我只好说出初次擒获哪吒、黄天化,以及你父亲邓元帅晚上饮酒时,将你许配给我,等凯旋后让我入赘的事情。我因为一心想要成就这门亲事,迫不得已,才进了西岐。师父与姜丞相听我说完,屈指一算,说:‘此子与邓小姐有红丝系足之缘,日后都是周朝一殿之臣。’因此才赦免了我的罪过,还命散大夫做媒。小姐,你想想,若不是天缘注定,你父亲怎么会答应,小姐又怎么会来到这里呢?如今纣王无道,天下人纷纷叛离,多次征伐西岐,结果魔家四将、闻太师,还有十洲三岛的仙众,都自取灭亡,未能得逞,这是天意啊,顺逆之势已经很明显了。又何况你父亲区区一支军队呢?古人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小姐今日如此固执,三军将士都已经知道我与你成亲的事情,就算小姐冰清玉洁,又有谁会相信呢?小姐还请三思。”

邓婵玉被土行孙这一番话说得低头不语。土行孙见小姐似乎有了回心转意的迹象,便上前进一步劝说:“小姐自己想想,你出身香闺,如同天上的奇葩,我是夹龙山的门徒,虽然与你身份有别,但今日有幸能与小姐亲近,就像早就相识一样。” 说着,便想上前拉住婵玉的衣服。小姐见此情景,顿时粉面通红,伸手拒绝,说:“事情虽然如此,但也不能用强。等我明天向父亲请命,再成亲也不迟。” 土行孙此时已经情难自抑,按捺不住,上前一把搂住小姐。小姐拼命抗拒,土行孙说:“良辰吉日,何必苦苦推辞,耽误了这大好佳期。” 小姐终是女流之辈,力气不敌土行孙。不一会儿,她便满面流汗,气喘吁吁,双手也渐渐没了力气。土行孙趁机,右手插入小姐的衣服里,婵玉想要抵挡,却发现衣带已经被扯断。她连忙双手护住内衣,可力气越发不足。土行孙顺势一抱,将小姐紧紧搂在怀里。小姐娇羞不已,将脸左右闪躲,泪流满面地说:“你若再用强,我定死不从。” 土行孙哪里肯放手,死死压住小姐。两人就这样推推搡搡,又过了一个时辰。

土行孙见小姐始终不肯顺从,便哄骗她说:“小姐既然如此,我也不敢再用强,只是担心小姐明天见了你父亲,会改变主意,到时候可就没有凭证了。” 小姐急忙说:“我既然已经身属将军,怎么会变卦呢?只要将军肯怜惜我,让我见过父亲,也算是成全了我的名节。若我有负初心,定不得好死。” 土行孙说:“既然如此,贤妻请起。” 土行孙双手搂住小姐的脖子,轻轻扶起她。小姐以为土行孙真心要放开她,没想到,就在她起身的时候,土行孙趁机双手插入她的腰间,紧紧抱住,用力一提,小姐的腰肢一松,内衣便滑落下来。邓婵玉这才发现被土行孙算计了,等她反应过来想要挣扎时,双手已经被土行孙隔开,根本无法抵挡。小姐挣扎不过,不得已说道:“将军你太轻薄了,既然我们已经是夫妻,为何还要哄骗我?” 土行孙说:“若不这样,贤妻你又要千推万阻了。” 小姐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娇羞满面,任由土行孙解带脱衣,二人相拥走进锦帐。婵玉对土行孙说:“我自幼生长在香闺,不懂男女之事,还请将军怜惜。” 土行孙说:“小姐娇香艳质,我早已倾慕许久,怎敢放肆。” 这正是一段美满姻缘,后人有诗单道姜子牙妙计,成就二人好事:“妙算神机说子牙,运筹帷幄定无差;百年好事今朝合,切莫把红丝孟浪夸。”话说土行孙与邓婵玉结成夫妇,一夜时光匆匆而过。第二天,夫妻二人起床,洗漱完毕。土行孙说:“我们二人该到前殿,叩谢姜丞相和我的师尊,感谢他们的抚育和促成之恩。” 邓婵玉说:“此事自然应当去谢。只是我父亲昨日战败,不知身在何处。哪有父子分别侍奉两国的道理,还请将军把我的这番心意告知姜丞相,看看他如何处理,才能保全两全。” 土行孙说:“贤妻说得在理,到了前殿,我就讲这件事。”

话还没说完,只见姜子牙上殿,众将纷纷上殿参拜完毕。土行孙与邓婵玉夫妻二人,上前叩谢姜子牙。姜子牙说:“邓婵玉如今已是周的臣子,可你父亲还在抗拒不肯归降。我本想发兵前去擒拿他,但你们是骨肉至亲,该如何处理呢?” 土行孙上前说道:“婵玉刚刚正和我商量此事,恳求师叔发发慈悲,想个计策,能两全其美,这可是师叔莫大的恩情啊。” 姜子牙说:“这事也不难。如果婵玉真有真心为周效力,只需让她亲自去劝说她父亲归降周,又有什么难处呢。只是不知道婵玉肯不肯去?” 邓婵玉上前跪下,说道:“丞相在上,我既然已经归周,怎敢再有二心。早晨我就想亲自去劝说父亲归降周,只是担心丞相不信我真心,会产生疑虑。如果丞相肯让我去劝说父亲归降,自然不用劳师动众,我父亲自然会成为周的臣子。”

姜子牙说:“我绝对不会怀疑小姐有二心,只是怕你父亲不肯归周,再生出什么事端。如今小姐既然愿意亲自前往,我就拨些军校跟随你去。” 邓婵玉拜谢姜子牙,带着兵卒出城,朝着岐山方向而去,暂且不表。

且说邓九公收集残兵,驻扎了一夜。到了第二天升帐,他的儿子邓秀、太鸾、赵升、孙红在一旁侍立。邓九公说:“我带兵打仗以来,从未遭遇过如此大的灾祸。如今又失去了我的爱女,也不知道她是生是死。现在真是进退两难,这可如何是好!” 太鸾说:“元帅可以派官员上表进朝告急,一面派人去探听小姐的下落。”

正在迟疑之时,左右侍从禀报:“小姐带领一支人马,打着西周的旗号,来到辕门等候指令。” 太鸾等人惊愕不已,邓九公说:“让她进来。” 左右侍从打开辕门,邓婵玉下马,走进辕门,来到中军,双膝跪下。邓九公看到这情形,急忙站起来问道:“我儿,这是怎么回事?” 邓婵玉忍不住流泪,说道:“孩儿不敢说。” 邓九公说:“你有什么冤屈,站起来说,不妨事。” 邓婵玉说:“孩儿本是深闺中的女子,这件事都是父亲失言,弄巧成拙。父亲平日里把我许配给土行孙,结果引出了姜子牙,弄出这么一番事来。我被擒到西岐,被迫与土行孙成婚,如今追悔莫及!” 邓九公听了这话,吓得魂飞魄散,半晌说不出话来。

邓婵玉又接着说:“孩儿如今已经成为土行孙的妻子,为了救爹爹你,不得不来说明情况。如今纣王无道,天下分崩离析,天下三分,有两分都归了周,这天意人心,不用占卜也能知道。就算有闻太师、魔家四将,还有十洲三岛的真仙,也都灭亡了,顺逆的道理再明显不过。如今孩儿不孝,归顺了西岐,不得不把利害关系跟父亲说一说。父亲如今把爱女许给敌国,姜子牙还亲自到商营来行礼,父亲虽然是想算计他,但他怎么会相信呢。况且我们丧师辱国,父亲回到商,肯定会被处死。孩儿是奉父亲的命令,嫁给良人,并非是私奔,父亲也没有怪罪孩儿的道理。父亲如果肯听孩儿的建议,归顺西岐,改邪归正,择主而仕,不但我们骨肉可以保全,实际上也是弃暗投明,顺应正道,天下人都会高兴的。”

邓九公被女儿这一番话说得觉得很有道理,自己沉思起来。想要奋勇作战,可兵力悬殊,难以取胜;想要收兵回国,又怕被怀疑。沉思半晌,他对邓婵玉说:“我儿,你是我的爱女,我怎么舍得你。只是天意如此,可我实在羞于到西岐,向姜子牙屈膝,这可怎么办呢?” 邓婵玉说:“这有什么难的。姜丞相礼贤下士,没有丝毫骄矜之气。父亲如果真的归降周,孩儿愿意先去说明,让姜子牙出来迎接。” 邓九公见婵玉这么说,便让她先行一步,自己则带着众将军准备归顺西岐,暂且不表。

且说邓婵玉先到西岐城,进入相府,把上面的事情向姜子牙详细诉说了一遍。姜子牙非常高兴,命令左右侍从排好队伍出城,迎接邓元帅。左右侍从领命,都手持兵器出城,在离城一里多地的地方迎接。不一会儿,就看到邓九公的军卒来了。姜子牙说:“元帅请了。” 邓九公在马上欠身躬身说道:“末将才疏学浅,导致战败,理应受到责备。如今已经归降,希望丞相能饶恕我的罪过。” 姜子牙急忙拍马上前,拉住邓九公的手,并肩说道:“如今将军既然知道顺逆,弃暗投明,以后都是一殿之臣,何必再分彼此呢。况且令爱又嫁给了我的师侄,我又怎么会算计将军呢。” 邓九公非常感激。二人一同来到相府下马,进入银安殿,重新摆开筵席,和诸将一起饮庆贺酒,一夜无话。第二天,邓九公去朝见武王,行礼完毕。暂且不说邓九公归周的事。只见探马前来禀报,汜水关的韩荣听说邓九公归降,还把女儿私自许配给敌国,韩荣急忙飞报至朝歌。上大夫张谦看到这份奏报,大吃一惊,急忙进宫打听消息。得知皇上在摘星楼,只好上楼启奏。左右侍从见上大夫要进奏疏,急忙禀报:“启奏陛下,如今上大夫张谦等候圣旨。” 纣王听了,命令宣他上楼。张谦领命上楼,来到摘星楼前跪拜完毕。纣王说:“朕没有下旨宣你,你有什么奏章,就在这里启奏吧。” 张谦俯伏在地,奏道:“如今汜水关的韩荣,进了一份奏章,臣不敢隐瞒。虽然可能触怒龙颜,但臣就算死也不能不说。” 纣王听了,命令当驾官:“马上把韩荣的奏章拿来给朕看。” 张谦急忙把韩荣的奏章,展开放在纣王的龙案上。纣王还没看完,就勃然大怒,说道:“邓九公受朕大恩,如今却归降叛贼,实在可恨。等朕升殿,和众臣一起商议,一定要把这班叛臣捉拿归案,明正典刑,才能消我心头之恨。” 张谦只得退下楼来,等候天子临朝。

只见九间殿上钟鼓齐鸣,众官听到后,急忙到朝房等候。不一会儿,孔雀屏打开,纣王驾临,登上宝座,传旨让众卿商议。众文武大臣一起到御前行礼,俯伏等候圣旨。纣王说:“如今邓九公奉诏征伐西岐,不但不能讨伐叛贼取胜,反而把自己的女儿私自嫁给敌国,归降叛贼,罪不可赦。除了擒拿逆臣的家属,一定要把逆贼捉拿,以正国法。卿等有什么好计策,来彰显国家的常刑?” 纣王的话还没说完,中谏大夫飞廉出班奏道:“臣看西岐抗礼拒敌,罪不可赦。然而征伐的大将,打了胜仗的,或许会有捷报呈给陛下;打了败仗的,害怕获罪就归降西土,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听到捷报呢。依臣愚见,一定要用至亲骨肉之臣去征伐,这样才不会有二心,而且和国家休戚与共,自然没有不打胜仗的。” 纣王说:“君臣父子,都是至亲,又何必分彼此呢。” 飞廉说:“臣保举一人去征伐西岐,非冀川侯苏护不可。一来他是陛下的国戚,二来他是诸侯之长,做任何事都会全力以赴。” 纣王听了非常高兴,说:“卿所言极是。马上命令军政官,速速颁发黄钺白旄,带着使命诏书,前往冀川。” 不知这场征伐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