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八回 首阳山夷齐阻兵

古典白话合集 第六十八回 首阳山夷齐阻兵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4 20:27:59 来源:书海阁

首阳山的高洁事迹如同太阳般闪耀光芒,欲树立千秋万代臣子的道德规范。那寥寥数语,垂范于世,简洁的话语,确立了纲常伦理。追求仁德之人,自然能得仁德之果,义士的精神也会在义士间传扬。读完这段历史文字,仍让人热泪盈眶,至今口中仿佛还留存着那段事迹的余香。

话说清虚道德真君,见黄天化前来询问前程归宿,真君想要说出其中缘由,又担心他不服;若不说明,又怕他误遭陷害。真君实在无奈,只得将黄天化未来会遇到的情况,化作一首偈语,一切就听凭天命了。真君所作的偈语是:“逢高不可战,遇能急速回;金头鸡上看,蜂拥便知机。止为功为首,千载姓名题;若不知时务,防身有难危。”

真君作完偈语,黄天化年少气盛,英勇非凡,并未将此放在心上。这时,土行孙也来向惧留孙询问自己的命运。惧留孙也知道土行孙此去的遭遇不佳,他虽然能够进关,但最终会死在张奎之手。惧留孙也只能作一首偈语,让土行孙日后验证。偈语是:“地行道术说能通,莫为贪嗔错用功;撺出一獐咬一口,崖前猛兽带长红。”

惧留孙作完偈语,土行孙向师尊道谢。且说众仙与姜子牙告别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山岳。姜子牙同武王及众将进入西岐城,武王回宫,姜子牙前往帅府。大小众将等待三日后,到教军场听候点兵。

第二天,姜子牙写了奏本向武王谢恩,并上殿面见武王。姜子牙头戴金冠,身着大红袍,系着玉带,将奏本呈上。只见上大夫散宜生接过奏本,展开放在御案上。姜子牙俯伏在地,奏道:“姜尚何其有幸,承蒙先王眷顾聘用,还未报答点滴之恩,又蒙大王拜我为将,这份知遇之恩,从古至今都极为罕见。我怎敢不尽犬马之劳,来报答大王的深厚恩情。如今特来请大王御驾亲征,以顺应天人和百姓的心愿。” 武王说:“相父此举,正合天意。” 急忙展开奏本阅读,大致内容是:

“大周十三年孟春月,天宝大元帅臣姜尚上奏:观察时势、随机应变,本就是天地间的气运流转;动用武力、征伐无道,也是神圣的功业与教化。如今商王受,不敬重上天,荒淫无德,残害无辜,肆意杀戮,导致天怒人怨,使我西土十年来不得安宁。仰仗上天的威严,终将把这些恶势力全部消灭。臣想到历经如此长久的艰难,如今正值纣王恶贯满盈之时,天下诸侯将在孟津会师。承蒙大王准许我们的请求,答应东征,百姓欢欣鼓舞,将士们也踊跃向前。臣感激不尽,日夜惶恐,自己才疏学浅,担心无法报答大王的恩情。谨遵大王的指示,手持兵符,实在是深感惭愧。特恳请大王展现出刚强的决断力,奉行上天的惩罚,亲自率领军队出征。凭借大王咫尺之间的天威,预先谋划取得全面胜利。早日进军五关,迅速与诸侯会合,考察商朝的政治。这样或许能让天人和百姓都满意,让那独夫民贼得到应有的惩罚,不仅能宣泄天人和百姓的愤怒,实际上也是为成汤的基业增添光彩。臣满怀激动与热切的期望,特此上奏。”

武王看完后问:“相父,此次出兵何时起程?” 姜子牙说:“老臣已经筹备妥当,等选好吉日,再来请大王起程。” 武王传令左右准备宴席,为相父贺喜。君臣一同饮酒,姜子牙谢恩后离开朝堂。

第二天,姜子牙前往教军场演练军队,按照名册点将。五更时分,姜子牙来到军教场,登上点将台。军政司辛甲启奏:“元帅,放炮升旗,擂鼓召集众将。” 姜子牙暗自思忖:“如今有六十万兵马,需要四位先行官,才能更好地协助作战。” 于是姜子牙命令军政司:“传南宫适、武吉、哪吒、黄天化上台。” 辛甲领命,传令四位将领上台行礼。姜子牙说:“我军有六十万之众,任命你们四位为先行官,分别负责左右前后。你们各自抽取一个阄,自行承担相应的任务,不得错乱。” 四位将领齐声应诺,姜子牙将四个阄分给他们,让他们各自拈取。黄天化拈到的是头队先行,南宫适是左哨,武吉是右哨,哪吒是后哨。姜子牙身为元帅,命令军政官为他们簪花挂红,各自领取印信。四位将领饮过酒,向元帅道谢。

姜子牙又让杨戬、土行孙、郑伦,各自抽取一个阄,担任三军的督粮官。杨戬是头运督粮官,土行孙是二运,郑伦是三运。姜子牙命令军政官取来督粮印,交给三位将领,同样为他们簪花挂红,各饮三杯喜酒。三位将领下台。姜子牙命令军政官取来点兵簿,开始点将:

黄飞虎、黄虎彪、黄飞豹、黄明、周纪、龙环、吴谦、黄天爵、黄天祥、辛免、太颠、闳夭、祁公、尹公。

四贤八俊: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毛公遂、伯达、伯适、叔夜、叔夏、仲突、仲忽、季随、季 -、姬叔度、姬叔坤、姬叔康、姬叔正、姬叔启、姬叔但、姬叔元、姬叔忠、姬叔廉、姬叔德、姬叔美、姬叔奇、姬叔顺、姬叔平、姬叔广、姬叔智、姬叔勇、姬叔敬、姬叔崇、姬叔安。文王有九十九子,雷震子是在燕山所得,总共一百个儿子。文王有四个夫人,二十四个妃子,生下九十九个儿子,其中有三十六个殿下习武。因为纣王屡次征伐西岐,有十六位阵亡,又有归降的将佐。

邓九公、太鸾、邓秀、赵升、孙焰红、晁田、晁雷、洪锦、季康、苏护、苏全忠、赵丙、孙子羽。

女将二员:龙吉公主、邓婵玉。

话说姜子牙点将完毕,传令黄飞虎上台。姜子牙说:“纣王虽然气数已尽,但五关之内,必定有精通奇术的能人,不可不防备。该战斗时就战斗,该进攻时就进攻,其间军士必须演习阵图,知晓进退的方法,这样才能攻破敌人。” 随即命令军政官:“把十阵牌抬到台上。”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山月儿阵,四门斗底阵,五虎巴山阵,六甲**阵,七纵七擒阵,八卦阴阳子母阵,九宫八卦阵,十代明王阵,天地三才阵,包罗万象阵。

姜子牙说:“这些阵法都依照六韬的内容,精心演练妥当,军士们知晓进退之法后,黄将军、邓将军、洪将军,你们三位演练一字长蛇阵。听到炮响,就变换成以下各种阵法,不得错乱。” 三位将领领命下台,开始演练此阵。正演练的时候,姜子牙传令变换阵法,演练六甲**阵,结果却无法整齐变换。姜子牙见状,把三位将领叫上台,教导他们说:“今日东征,绝非小事,而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如果士卒演练不精熟,这是主将的耻辱,还怎么去征伐?三位必须日夜操练,不得懈怠玩乐,以免违背军政纪律!” 三位将领领命下台,用心教习。姜子牙传令解散演练,众将开始筹备东征事宜。

第二天,姜子牙朝贺武王完毕,上奏说:“人马、军粮都已准备齐全,请大王起程东征。” 武王问:“相父把国内的事务托付给谁?” 姜子牙说:“上大夫散宜生,可以担当国事,似乎可以托付。” 武王又问:“那对外的事务托付给谁?” 姜子牙说:“老将军黄滚,经验丰富,沉稳老练,可以担当国家的重要事务。” 武王十分高兴:“相父安排得恰当,让我很欣慰。”

武王退朝进入内宫,拜见太姬说:“启禀母后,如今相父姜尚要与诸侯在孟津会师,孩儿一进入五关,考察商朝的政治后,就会马上回来,不敢违背父亲的教诲。” 太姬说:“姜丞相此次出征,必定不会出差错。孩儿一切都要听从相父的指挥。” 太姬吩咐宫中准备酒宴,为武王饯行。

第二天,姜子牙率领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出西岐。武王亲自乘坐披甲的战马,率领御林军,来到十里亭。只见众位御弟排下九龙席,为武王和姜元帅饯行,众御弟纷纷敬酒。武王与姜子牙饮完酒后,在吉日良辰起兵。这一天正是纣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大军点起号炮,兵威极其雄壮。这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有诗为证:“征云蔽日隐旌旄,战士横戈纵铁骑;飞剑有光来紫电,流星斜落挂金藜。将军猛烈堪图画,天子威仪异所施;漫道吊民来伐罪,方知天地果无私。”

话说大队雄兵离开了西岐,朝着燕山方向一路前进。三军士气高昂,精神百倍。经过燕山后,正朝着首阳山行进。大队人马正在前行时,只见伯夷、叔齐二人,身着宽衫博袖,脚穿麻履,腰系丝绦,站在路中,拦住了大军,大声呼喊:“你们这是要去哪里的人马?我想见你们的主将说话。” 有哨探的士兵跑到中军禀报:“启禀元帅,有两位道者,想见千岁和元帅答话。” 姜子牙听闻,急忙请武王一起骑马向前。只见伯夷、叔齐向前拱手行礼说:“贤侯与子牙公,有礼了。” 武王与姜子牙欠身回应:“身上穿着甲胄,不能下马行礼。二位拦住道路,有什么事要告知我们?”

伯夷、叔齐问:“今日贤侯与子牙公起兵,要前往何处?” 姜子牙说:“纣王无道,逆天而行,残害百姓,囚禁正直之士,焚烧忠良,荒淫无道,无辜杀害百姓,他的秽德昭彰于世。我先王在西土声名远扬,皇天命我先王整肃天威,只是大业尚未完成。如今我辅佐嗣君,奉行上天的惩罚。现在天子和诸侯将在孟津大会,所以我不得不起兵前往,与诸侯会合,考察商朝的政治,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伯夷、叔齐说:“我们听说‘儿子不谈论父亲的过错,臣子不宣扬君主的恶行’。所以父亲有敢于劝谏的儿子,君主有敢于进谏的臣子。只听说过用德行来感化君主,没听说过以下犯上进行征伐的。如今纣王是君主,虽然他有失德之处,你们为何不尽心尽力劝谏,以尽臣子的本分,这样也不失为忠诚。况且西伯一直臣服于殷商,没听说对商有什么不满。我们又听说‘最高的德行没有不能感通的,最仁爱的人没有不被宾服的’。如果我们拥有至德至仁,那纣王的凶残为何不能化为淳良呢?依我们愚见,应当退守臣子的本分,秉持先王侍奉殷商的诚意,坚守千古以来的君臣名分,这不是很好吗?”武王听完,停下坐骑,没有说话。姜子牙说:“二位的话虽然有道理,但这只是一种片面的见解。如今天下陷入困境,百姓如同身处水火之中,三纲已绝,四维已折,上天发怒,百姓怨恨,正处于天翻地覆、四海鼎沸的时刻。只有上天怜悯百姓,百姓的愿望,上天必定会依从。况且如今上天已经下达了命令。我周如果不顺从天意,同样有罪。而且上天所看到的,就是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就是百姓所听到的,所以我们断不能不起兵前往。如果不起兵,就是违背天意,岂不是辜负了百姓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姜子牙左右的将士想要继续前行,伯夷、叔齐二人知道他们必定要前往,于是走到马前,拉住缰绳劝谏道:“父亲去世却不埋葬,就发动战争,这能算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讨伐君主,这能算是忠吗?我们担心天下后世会以此为借口来指责你们。” 左右众将看到伯夷、叔齐拉住马头劝谏,导致军士无法前进,心中大怒,想要举兵杀了他们。姜子牙急忙制止说:“不可,这是天下的义士。” 急忙命令左右将他们扶起,带离道路,众兵这才得以继续前进。

等到周兵进入朝歌,纣王**之后,天下归周。伯夷、叔齐以吃周的粮食为耻,进入首阳山采薇而食,并作歌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吁嗟徂兮,命之衰兮!” 最终饿死在首阳山,至今人们都对他们称赞不已,千古以来都流传着他们的美名,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姜子牙的大队雄师,离开了首阳山,继续向前进发。真是:腾腾杀气冲霄汉,簇簇征云盖地来。

姜子牙率领的大军行进到金鸡岭时,只见岭上驻扎着一支军队,他们打着两面大红幡旗,挡住了大军的去路。哨探的士兵急忙跑到军前报告:“启禀元帅!金鸡岭有一支人马阻拦,大军无法前进,请元帅下令定夺。” 姜子牙传令安营扎寨,自己则升帐坐下,接着派探事军前去打探,看看这是哪支人马,为何在此阻拦大军。

话还没说完,左右士兵前来报告:“有一员敌将前来挑战。” 姜子牙不清楚对方的情况,赶忙传令询问:“谁愿意出阵迎战?” 左哨先行南宫适走上帐来,应声说道:“末将愿意前往。” 姜子牙叮嘱道:“这是首次出阵,务必小心行事。”

南宫适领命,翻身上马,一声炮响,他骑着马来到营前。只见对面一员敌将,头戴铁盔,乌亮的战马配着长枪,威风凛凛。这员敌将是什么模样呢?有诗为证:“将军如猛虎,战阵可腾云:铁甲生光艳,皂服袭龙文。赤胆扶真主,忠肝保圣君;西岐来报效,赶马立功勋。子牙逢此将,门徒是魏贲。”

南宫适大声问道:“你是哪路无名之兵,竟敢阻拦西岐大军?” 那员敌将名叫魏贲,他反问道:“你又是何人,要往哪里去?” 南宫适回答:“我家元帅奉天征讨,讨伐那无道的独夫。你怎敢如此大胆,阻拦我大军前行?” 说罢,大喝一声,挥舞着大刀直取魏贲。魏贲手中长枪迎面抵挡,两匹马交错,刀光剑影,两人大战了三十回合。

南宫适被魏贲杀得汗流浃背,心中暗自思忖:刚刚出兵到此,就遇到这么一员厉害的大将。若是败回大营,元帅必定会责怪。南宫适一分神,没提防魏贲大喝一声,一把抓住他的袍带,将他生擒过马。魏贲说:“我不伤害你的性命,快去请姜元帅出来相见。” 随后,又把南宫适放回了周营。

军政官赶忙跑到中军报告:“南宫适听令。” 姜子牙传令让他进来。南宫适上帐,把自己被擒又放回的经过,向元帅详细说了一遍。姜子牙听后大怒,说道:“我有六十万大军,你身为左哨首领官,如今一上阵就先挫了我军的锐气,还有脸来见我。” 喝令左右:“把他绑出辕门,斩首示众!” 左右士兵立刻将南宫适推出辕门。

魏贲在阵前看到周营要斩南宫适,在马上大声呼喊:“刀下留人!只请姜元帅出来相见,我自有机密之事相告。” 军政官又跑到帐中报告:“启禀元帅!那人在辕门外喊‘刀下留人,请元帅答话,自有机密相商’。” 姜子牙大骂:“匹夫!擒了我的将领却不杀,反倒放回来。如今又在辕门讨饶,速传令摆好队伍,出营相见。”

一声炮响,大红宝旗飘动。只见辕门下一对对士兵,都是红袍金甲,显得格外英勇威猛。先行官骑着玉麒麟,浑身散发着腾腾杀气;哪吒脚踏风火轮,眉宇间透着不凡;雷震子蓝面红发,手中拿着黄金棍;韦护手捧降魔杵,周身闪耀着片片云光。正是:盔山甲海真威武,一派天神滚出来。

姜子牙骑着四不象,上前问道:“你是何人,为何请我相见?” 魏贲见姜子牙军容整齐,士兵装备精良,一副兴旺发达的景象,于是翻身下马,拜倒在路旁,说道:“末将听闻元帅率领天兵讨伐纣王,特地前来投靠,希望能在麾下效力,为国家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只是之前未曾见到元帅的真实风采,不敢贸然进营。如今见元帅的士兵精锐,军威威严,礼仪周全,深知元帅不仅靠军威,更靠仁德服人。末将愿追随元帅,一同讨伐那无道的独夫,以泄人神之愤。”姜子牙听后,便传令让魏贲进营。魏贲上帐后,再次跪地拜谢,说道:“末将自幼学习枪马之术,却一直没有遇到明主。如今遇到明君和元帅,魏贲定不辜负生平所学。” 姜子牙十分高兴。魏贲又跪下说道:“启禀元帅,虽然南宫将军一时失利,但还望元帅宽恕他。” 姜子牙说:“南宫适虽遭失败,然而得到魏将军,反倒是个吉兆。” 于是传令放了南宫适。

左右士兵将南宫适带上帐来,南宫适向姜子牙谢恩。姜子牙说:“你本是周室的元勋,身为左哨首领,初次上阵就失利,按道理应当斩首。但因魏贲归顺我军,先有凶险,后有吉祥。尽管如此,你还是把先锋印交给魏贲,你就留在营中听候调遣。” 当下,南宫适就把先锋印交给了魏贲。姜子牙传令继续起兵,这暂且不表。

且说张山阵亡的消息,飞速传到了汜水关,守将韩荣得知姜子牙在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将,便写好奏本送往朝歌。那天,微子看到奏本,知道张山阵亡,洪锦归降了周军,急忙抱着奏本进入内廷,向纣王详细奏明。纣王听闻张山为国捐躯,十分震惊,没想到姬发如此猖獗。他赶忙传下旨意,敲响钟鼓,登上大殿,百官前来朝贺。

纣王说:“如今姬发十分猖獗,各位爱卿有什么好的计谋,可以消除西土的大患?” 话还没说完,班中走出大夫飞廉,他俯伏在地,上奏道:“姜尚是昆仑山上会左道法术的人,不是普通的军队能够擒获剿灭的。陛下应当下诏,启用孔宣为将。他精通五行道术,或许可以擒获反叛之人,剿灭西土的乱军。” 纣王批准了这个建议,派遣使者前往三山关,一路上无话。正是:使命马到传飞檄,九重丹诏凤衔来。

话说使者来到三山关,传达旨意,孔宣将使者接到殿上。钦差官宣读诏旨,孔宣跪地聆听。诏旨写道:“天子拥有征伐的权力,将帅在外肩负重任。如今西岐的姬发大肆猖獗,屡次挫败王师,罪不可赦。孔宣你智谋与法术双全,古今少有,堪称大将之才。特派遣使者赐予你斧钺旌旗,让你专门负责征伐之事。务必擒获首恶,剿灭妖人,使西土永远安宁。你的功劳将记在社稷之上,朕也会感到荣耀。朕绝不吝啬封土之赏,以奖励有功之人。你要恭敬地执行,特此下诏!”

孔宣拜谢完旨意,打发天使回朝歌。他连夜扎营,整顿人马,总共聚集了十万大军。当天,他祭拜宝旗,离开了三山关。一路上,他们白天赶路,夜晚休息,饿了就吃饭,渴了就喝水。在途中,也并非一日行程。探马跑到中营报告:“汜水关的韩荣前来迎接元帅。” 孔宣传令让韩荣进来。韩荣来到中军,打躬说道:“元帅此行来迟了。” 孔宣问:“为何来迟了?” 韩荣说:“姜子牙在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将,人马已经开出西岐了。” 孔宣说:“料想姜尚也没什么能耐,我此行必定擒获姬发君臣,押解到朝歌。” 他吩咐速速打开关卡,催动人马,朝着西岐大道进发。

没过两天,就到了金鸡岭。哨探的士兵前来报告:“金鸡岭下,周兵已经到了,请元帅下令定夺。” 孔宣传令,将大营驻扎在岭上,阻挡周兵前进。不知双方交战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