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五回 邓芮二侯归周主

古典白话合集 第八十五回 邓芮二侯归周主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22:58:24 来源:书海阁

“西山日落景寥寥,大厦将倾借小条;卞吉无辜遭屈死,欧阳热血染霞绡。奸邪用事民生丧,妖孽频兴社稷摇;可惜殷商先世业,轻轻送入往来潮。”

话说欧阳淳被一众周将围在核心,杀得盔甲歪斜,汗流浃背。他自知抵挡不住,赶忙拨马跳出包围圈,败退回关中,紧闭城门,不再出战。姜子牙在辕门处,又听闻折损了雷震子,心中十分不悦。

且说欧阳淳败进关后,急忙登上大殿坐下。他见卞吉受伤,便吩咐卞吉先回私宅调养,一面将雷震子押入监牢,一面写好告急文书,派人送往朝歌。

差官踏上路途,此时正值春末夏初,一路上景色如何呢?有诗为证:“清和天气爽,池沼芰荷生;梅逐雨馀熟,麦随风景成。草随花落处,莺老柳枝轻;江燕携雏习,山鸡哺子鸣。斗南当日永,万物显光明。”

差官日夜兼程,没过多久便进入朝歌,在馆驿中安顿下来。第二天,他带着奏章来到牛门,投递到文书房。当天,中大夫恶来负责看奏章,差官将奏章呈上,恶来接过。正看着,微子启来了。恶来把欧阳淳的奏章递给微子启,微子启一看,大惊失色,说道:“姜尚的军队已经到了临潼关,敌军近在咫尺,可天子还高枕无忧,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他抱着奏章前往内庭去面见纣王。

纣王正在鹿台与三位妖姬饮酒作乐,当驾官前来启奏:“微子启候旨。” 纣王说:“宣他进来。” 微子启来到殿上,行礼完毕,纣王问道:“皇兄有何事上奏?” 微子启启奏道:“姜尚造反,拥立姬发,兴兵叛乱,纠集诸侯,无端生事,侵占疆土,如今五关已被他夺取四关,大军屯扎在临潼关外。他们损兵杀将,十分狂暴,局势如累卵之危,祸事不小。守关主将呈上奏章告急,恳请陛下以社稷为重,每日亲理政事,尽快做出决策,这是国家的万幸。” 微子启将奏章呈上,纣王接过一看,大惊道:“想不到姜尚竟敢如此放肆,竟然攻克了我的四关。如今若不早日整治,必将养痈成患。” 于是传旨:“上殿议事。” 左右当驾官赶忙安排龙车凤辇,请陛下启程。只见警跸传呼,纣王的御驾很快来到金銮宝殿。掌殿官与金吾大将赶忙敲响钟鼓,百官庄重严肃地走进殿内,一时间,殿内威仪焕然一新。只因纣王已经多年未曾临朝,如今一旦登殿,人心振奋。这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有赞为证:“烟笼凤阁,香霭龙楼;光摇月动,云拂翠华流。侍臣灯,宫女扇,双双映彩,孔雀屏,麒麟殿,处处光浮;净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金章紫绶垂天象,管取江山万万秋。”

话说纣王临朝,百官无不感到庆幸。朝贺完毕,纣王说:“姜尚肆意横行,以下犯上,侵犯关隘,已经毁坏了我的四关。如今他的军队屯扎在临潼关下,如果不大振朝纲,惩戒他的傲慢,国法何在?众卿有什么计策可以击退周兵?” 话还没说完,左班中走出一位上大夫李通,出班启奏道:“臣听闻,君主如同人的头部,臣子如同人的四肢。陛下平日不把国事放在心上,听信谗言,疏远忠臣,沉迷酒色,荒废政事,以至于天怒人怨,百姓不得安宁,天下人心思乱,四海分崩离析。陛下如今临朝,为时已晚。况且朝歌难道没有有智谋、有才能、贤良俊美的人吗?只因陛下平日不重视忠良之士,所以如今他们也不把陛下放在心上。如今,东边有姜文焕,游魂关日夜不得安宁;南边有鄂顺,三山关被攻打甚急;北边有崇黑虎,陈塘关危在旦夕;西边有姬发,军队已经打到临潼关,指日可破。这就如同大厦将倾,一根木头怎么能支撑得住呢?臣如今不避斧钺之诛,直言冒犯陛下,恳请陛下迅速整顿朝纲,挽救危亡。如果陛下不认为臣的话荒谬,臣举荐两位大臣,他们可以先去临潼关,阻挡周兵,然后再商议对策。希望陛下每日修养德行,远离谗佞之人,听从劝谏,这样或许还能稍稍挽回天意,不失成汤的社稷命脉。” 纣王问道:“你举荐何人?” 李通说:“臣看众臣之中,只有邓昆、芮吉向来有忠心为国之心,辅佐国家,绝无二心。如果派这两位大臣前去,必定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纣王准奏,随即宣邓昆、芮吉二人上殿。不一会儿,二人被宣到殿前,朝贺完毕,纣王说:“如今上大夫李通,奏称你二人忠心为国,特举荐你们二人前去临潼关协助防守。朕赐予你们黄钺白旄,让你们在军事上有专断之权。你们应当尽心竭力,务必击退周兵,擒获罪魁祸首。你们的功劳在社稷,朕怎会吝啬赏赐土地来报答你们呢?领朕的旨意去吧。” 邓昆、芮吉叩头说:“臣怎敢不竭尽驽钝之力,来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呢。” 纣王传旨:“赐二位爱卿筵席,以显示朕对你们的恩宠。” 二臣叩头谢恩,下了殿。不一会儿,左右摆上筵席,百官与二位诸侯举杯相贺。微子、箕子二位殿下,也向二位诸侯敬酒,哽咽着说:“二位将军,社稷的安危,全在此行,全靠将军扶持国难,那么国家就幸运了。” 二位诸侯说:“殿下放心,臣平日忠肝义胆,正是为了在今日报效国家。怎敢辜负皇上的重托和众大夫的举荐之恩呢?” 酒筵结束,二人谢过二位殿下和众官。第二天,他们起兵离开朝歌,直奔孟津,渡过黄河,暂且按下不表。且说土行孙押送粮草来到辕门,看到一个奇怪的东西,下面却是韦护的降魔杵和雷震子的黄金棍。土行孙不知怎么回事,心中暗自思忖:他们二人的兵器,怎么会丢在这下面?我先去见过元帅,再来看个究竟。报马跑进中军帐报告:“启禀元帅!二运督粮官等候指令。” 姜子牙传令:“让他进来。” 土行孙来到中军帐,向姜子牙行礼完毕,问道:“弟子刚才押送粮草到营门外,看到关前竖立着一个东西,下面有韦护、雷震子的两件兵器,不知是怎么回事?” 姜子牙把卞吉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土行孙不信,说:“哪有这种事。” 哪吒说:“卞吉被我打了一圈,这几天都没出来。” 土行孙说:“我去看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哪吒说:“你不能去,那东西真的很厉害。” 土行孙就是不信。这时天色已晚,土行孙径直走出营门,朝着那东西走去。刚走到下面,便一头栽倒,人事不知。周营的哨马赶紧报告给姜子牙,姜子牙大惊,正不知道该怎么办。

只见关上的军士,看到下面睡着一个矮子,赶紧报告给欧阳淳。欧阳淳说:“打开城门,把他抓来。” 要知道,只有卞吉的家将能去抓,其他人都不行,因为一旦靠近就会跌倒。当时,几个军士走到下面,都翻身跌倒,昏迷不醒。军士们见状,赶忙报告主将。欧阳淳也感到十分惊奇,急忙叫左右:“去请卞吉来。” 卞吉此时正在调养伤痕,听到主将来召唤,只得勉强来到府中。欧阳淳把前面的事情告诉了他,卞吉说:“这是小事。” 命令家将:“去把那个矮子抓来。” 家将把众人叫醒,然后出关,将土行孙绑了,把众军士拖了出来。众人就像刚从醉梦中醒来,各自揉着眼睛。一时间,众人把土行孙扛进关来,带到府中。欧阳淳问道:“你是什么人?” 土行孙说:“我看到下面有一根黄金棍,想拿去家里玩,不知不觉就在那里睡着了。” 卞吉在旁边骂道:“你这匹夫!竟敢用言语戏弄我?” 命令左右:“拉出去斩了。” 众军士把土行孙押到辕门外,举刀就砍。只见土行孙一扭身,就不见了。正是:地行妙术真堪羡,一瞬全身入土中。

众军士急忙进府报告:“启禀元帅!发生了非常奇怪的事,我们正要杀这个人,那个矮子一扭身,就不见了。” 欧阳淳对卞吉说:“这就是土行孙,一定要小心。” 两人都感到十分惊异,暂且不表。

土行孙回到营中,去见姜子牙,说:“那东西果然厉害,弟子走到下面,就跌倒了,人事不知。若不是我有地行之术,性命就没了。”

第二天,卞吉伤痕痊愈,带着家将出关,到军前挑战。哨马报告给姜子牙,姜子牙问:“谁愿意出战?” 哪吒愿意前往,他蹬上风火轮,挥舞着火尖枪,出了营。卞吉看到仇人,二话不说,挥舞着画杆戟迎面刺来。哪吒用火尖枪直刺过去,两人展开了一场大战。这一战是怎样的情景呢?有赞为证:“战鼓杀声扬,英雄临战场;红旗如烈火,征夫四臂忙。这一个展开银杆戟,那一个发动尖枪;哪吒施威武,卞吉逞刚强,忠心扶社稷,赤胆为君王;相逢难下手,孰在孰先亡。”

话说卞吉与哪吒交战,又怕哪吒先下手,便拨转马头,预先朝着那东西下面跑去。看官,若论哪吒要到那下面去,他也能去,因为他是莲花化身,没有魂魄,怎么会怕呢?只是哪吒天性乖巧,他还是担心有危险,便停住脚步,看着卞吉跑到下面去了,他便蹬转风火轮,自己回营了,暂且不表。

且说卞吉进关去见欧阳淳,说:“我本想引诱哪吒到下面去,他太狡猾,不来追我,自己回营去了。” 欧阳淳说:“这可怎么办?” 正商议着,忽然探马报告:“邓、芮二位诸侯,奉旨前来助战,请主将出去迎接。” 欧阳淳和众将出府迎接。二位诸侯急忙下马,携手走上银安殿,行礼完毕,二位诸侯坐在上位,欧阳淳在下相陪。邓昆问道:“之前将军告急的奏章送到朝歌,天子看过,特命我二人与将军共同防守此关。如今姜尚猖獗,所到之处我方纷纷败北,军威受挫,这不全是将军作战不力的罪过。如今临潼关是朝歌的保障,与其他关不同,必须重兵把守,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连日来将军与周兵交战,胜负如何?” 欧阳淳说:“初次交战,副将卞金龙失利,幸好他的儿子有一个宝物,名叫‘幽魂白骨幡’,全靠这个宝物阻挡周兵。第一次拿了南宫适,第二次拿了黄飞虎、黄明,第三次拿了雷震子。” 邓昆问:“拿的可是反出五关的黄飞虎?” 欧阳淳说:“正是他。” 欧阳淳这一回答,正是:无心说出黄飞虎,咫尺临潼关属子牙。

话说邓昆问:“是武成王黄飞虎吗?” 欧阳淳说:“正是。” 邓昆冷笑一声,说:“他今日也被你擒住了,这可是将军莫大的功劳啊。” 欧阳淳连连谦逊道谢。邓昆暗自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原来,黄飞虎是邓昆的两姨丈,众将哪里知道呢?欧阳淳设酒宴款待二位诸侯,众将饮酒完毕,各自散去。邓昆回到私宅,暗自思量:黄飞虎如今被擒,我该如何救他?我看八百诸侯都已归顺周朝,这关大势已去,恐怕难以阻挡周兵。我不如归顺周朝,这才是上策。但不知芮吉是怎么想的?且等明日与周兵交战,见机行事。

第二天,二位诸侯上殿,众将参拜。芮吉说:“我们奉旨前来,应当忠心保国。赶快传令,把人马调出关,与姜尚一决雌雄,以免无辜百姓遭受涂炭。” 欧阳淳等人说:“将军所言极是。” 于是命令卞吉等人在关中点炮呐喊,人马一齐出关。

邓、芮二位诸侯出了关外,看到幽魂白骨幡高悬数丈,挡住了正道。卞吉在马上说:“启禀二位将军,人马从左边道路走,千万不能从下面过去,这个宝物与其他的不一样。” 芮吉说:“既然不能从下面走,那就别走。” 军士们都从左边道路,来到姜子牙营前。他们对左右探马说:“请武王、姜子牙答话。” 姜子牙说:“既然请武王答话,必定有深意。” 命令中军官:“赶快请武王到阵前。” 姜子牙传令,点炮呐喊,宝旗挥动,辕门打开,鼓角齐鸣,周营中人马一齐出动。这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有赞为证:“红旗闪灼出军中,对对英雄气吐虹;马上将军如猛虎,步下士卒似蛟龙。腾腾杀气冲霄汉,霭霭威光透九重;金盔凤翅光华吐,银甲鱼鳞瑞彩横。幛头灿烂红抹额,束发金冠摇雉尾;五岳门人多骁勇,哪吒正即是先锋。保周灭纣元戎至,法令森严姜太公。”

话说邓、芮二位诸侯,骑在马上,看着姜子牙出兵。只见周军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呈现出与寻常军队截然不同的气势。又见那三山五岳的门人们,个个精神抖擞,队列整齐。在红罗伞下,武王骑着逍遥马,左右有四贤八俊分侍两旁。武王生就一副天子的非凡仪表,究竟是怎样的呢?有诗为证:“龙凤丰姿迥出群,神清气旺帝王君;三停匀称金霞绕,五岳朝归紫雾分。仁慈相继同尧舜,吊伐重光过夏殷;八百余年开世业,特将时雨救如焚。”

邓、芮二位诸侯在马上高声呼喊:“来的可是武王和姜子牙?” 姜子牙回答:“正是。二位是何人?” 邓昆说道:“我乃邓昆、芮吉。姜子牙!你们西周不知仁义礼智为何物,竟然擅自称王,收留叛逆逃亡之人,抗拒天兵,杀害将士,这些罪行已经不可饶恕。如今还变本加厉,嚣张跋扈,欺君罔上,忤逆不道,侵占天王的疆土,你们到底想干什么?难道不明白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的道理吗?为何如此肆无忌惮,竟到了这般地步!” 芮吉又指着武王说:“你先王一向以德行着称,即便被囚禁在羑里七年,也没有一句怨言,恪守臣子的本分。承蒙纣王怜悯赦免,放他归国,还赐予黄钺白旄,赋予他专征之权,纣王的洪恩可谓深厚。你们本应世世代代报答,然而至今尚未尽到一丝一毫。如今你父去世不久,就听信姜尚的胡言乱语,挑起战事,兴无名之师,犯下大逆不道之罪,这是自取灭族的灾祸,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现在听我的,赶紧退兵,归还关隘,擒获并献上逃亡之人,然后自行归降待罪,这样或许还能饶你们不死。不然,恐怕天子会大发雷霆,亲自率领六军,大张旗鼓地进行讨伐,到那时,你们恐怕一个都活不了。”

姜子牙笑着说:“二位贤侯,你们只知道守着那些老套的说法,却不明白时务。古话说:‘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如今纣王残暴无道,沉迷酒色,肆意杀戮大臣,诛杀妻子,抛弃子女,不祭祀天地,不供奉宗庙。臣子们受其影响,结党营私,相互为仇,残害百姓,无辜之人惨遭杀害,他的恶行昭然若揭,罪恶已经满盈。皇天因此震怒,特意命令我周朝,奉行上天的旨意进行讨伐。所以天下诸侯,纷纷归附周朝,在孟津会师,前往商郊观察时政。二位侯主还执迷不悟,还想用言语来争辩吗?依我看,二位侯主就像寄人篱下的过客,都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人。你们应该尽快倒戈,暗中投奔明主,这样也不失封侯之位。请二位仔细考虑!”

邓昆大怒,立刻命令卞吉:“把这个乡野老头抓起来。” 卞吉纵马挥舞画戟,冲杀过来。旁边赵升手持双刀,上前抵挡。二人刚交战,芮吉也持刀冲了过来,这边孙焰红举起斧头迎了上去。只见武吉催马冲来助战,旁边哪吒见状,蹬开风火轮,现出三头八臂的法身,冲杀过去,势不可当。邓昆见哪吒这般奇异的模样,吓得魂飞魄散,落荒而逃,急忙传令鸣金收兵,众将各自撤回兵器。正是:人言姬发过尧舜,云集群雄佐圣君。

话说邓昆收兵回关,来到殿前坐下。欧阳淳、卞吉都表示,姜子牙用兵有方,手下将士勇猛,而且门下还有许多来自三山五岳的道术之士,实在难以取胜,众人都唉声叹气。欧阳淳设酒款待,一直饮到半夜,各自回房休息。且说邓昆到了深夜,独自思考:“如今大势已倾向周主,纣王昏庸无道,想必也撑不了多久。况且黄飞虎还是我的两姨丈,如今被囚禁在这里,让我难以施展手脚,这可如何是好?再说武王功德日益兴盛,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确实是顺应天命的君主。姜子牙又善于用兵,门下都是些有道术的异人,这关怎么可能为纣王长久坚守呢?我不如归顺周朝,顺应天时。只是担心芮吉不同意,这可怎么办?且等明天用言语试探他一下,看看他的想法,再做打算。” 就这样,邓昆思索了半夜。暂且不说邓昆已有归周之意。

且说芮吉自从与武王对阵,回到关内,虽然在饮酒,但心中暗自思量:“人们都说武王有德,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姜子牙善于用兵,他的门下也都是些异人。如今三分天下,周朝已占其二,看来这关是守不住了。我不如献关归降,以免百姓遭受战争之苦。只是不知道邓昆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且慢慢用言语试探他,就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了。” 两人都有意归周,暂且按下不表。

第二天,二位诸侯升殿坐下,众将官参拜完毕。邓昆说:“关中兵少将寡,昨天临阵交锋,姜子牙果然用兵如神,相助他的大多是些有道术的人,国事如此艰难,这可如何是好?” 卞吉说:“国家兴隆,自然会有豪杰相助,又岂能只看人数多少呢?” 邓昆说:“卞将军说得虽有道理,但眼下局势难以支撑,这可怎么办?” 卞吉说:“如今关外还有那幽魂白骨幡,阻挡着周兵,料想姜子牙也无法通过。” 芮吉听了他们二人的对话,心中暗自思忖:“邓昆已经有意归周了。” 不知不觉到了晚上,众人饮了几杯酒,各自散去。

邓昆让心腹之人秘密邀请芮侯来饮酒,芮吉接到邀请,欣然前往。二位诸侯携手来到密室,左右点起蜡烛,二人面对面举杯畅饮。正是:二位有意归真主,自有高人送信来。

暂且不说二位诸侯正在密室中饮酒,想要说出心事,却又不好贸然开口。只说姜子牙在军营中谋划着夺取关隘,只因那幽魂白骨幡挡在路上,想另寻路径,又不清楚关中的虚实,也不知道黄飞虎等人的下落,正无计可施。忽然,他想起了土行孙,于是召唤道:“土行孙!我吩咐你今晚进关,如此这般探听消息,千万不可有误。” 土行孙领命,抖擞精神,到了一更时分,径直进关。他先前往狱中探望南宫适等三人,看到看守的人还没入睡,不敢轻举妄动,便到别处去查看。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听到邓、芮二位诸侯正在那里饮酒。土行孙便躲在地下,偷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只见邓昆屏退左右,笑着对芮吉说:“贤弟!我们说句玩笑话,你觉得将来是周朝兴盛,还是商朝兴盛?你我私下议论,各抒己见,不要隐瞒,反正也没有外人知道。” 芮侯也笑着说:“兄长这么问,让小弟如何敢畅所欲言?要说我的见识,又有些不敢说;要是含糊应答,兄长又会笑话小弟是无用之人,这不是为难小弟吗?” 邓昆笑着说:“我与你虽然姓氏不同,但情同骨肉。此时你说的话,只有我听到,有什么心里话不能说呢?贤弟不要有顾虑。” 芮吉说:“大丈夫与知心朋友谈论天下政事,如果不坦诚相见,倾吐一番,又怎么能担当起天下事,成为识时务的俊杰呢?依小弟愚见,你我如今虽然奉旨协同守关,但这不过是逆天而行罢了,这哪里是百姓所希望的呢?如今主上失德,四海分崩,诸侯叛乱,都渴望有一位明主出现,天下局势如何,不问可知。况且周武的仁德遍布四海,姜尚贤能,辅佐国务,又有三山五岳的道术之士相助,周朝日益强盛,商朝日渐衰弱,将来继承商朝天下的,不是周武还能是谁?前日会战,我看武王的气度,已经与众不同。只是我们受国家厚恩,只能以死相报,尽自己的职责罢了。承蒙兄长垂问,所以我才敢如实相告,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邓昆笑着说:“贤弟这一番议论,足见你的深谋远虑,不是他人能比得上的。只可惜生不逢时,没有遇到明主。将来纣王被周朝俘虏,我与贤弟也不过白白送命而已。愚兄我与草木同朽也就罢了,只是可惜贤弟不能像古人所说的那样,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以施展贤弟的才华。” 说罢,连连叹息。芮吉笑着说:“据小弟观察兄长的意思,兄长已经有意归周,小弟愿意追随兄长。” 邓昆急忙起身,安慰他说:“不是我敢有不忠之心,只是从天命和人心来推断,商朝终究不是好的归宿,白白送死也没有意义。既然贤弟也有此心,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只是我们没有门路归降,这可怎么办?” 芮吉说:“我们慢慢想办法,再等待机会。”

二人正在商议,土行孙在地下听得清清楚楚,心中暗自欢喜。他心想:“我何不在此时与他们见上一面,又有何妨?也算是我进关这一趟,能引进二位诸侯归周,也算是一份功劳。” 正是:世间万事由天数,引得贤侯归武王。话说土行孙从黑影中钻了出来,现出身子,走上前说道:“二位贤侯请了!如果你们想归降武王,我可以为二位做个引荐。” 这话一出口,把邓、芮二位诸侯吓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土行孙接着说:“二位侯主不要惊慌,我是姜元帅麾下的二运督粮军官土行孙。” 邓、芮二位诸侯听了,这才定下神来,问道:“将军为何深夜到此?” 土行孙说:“不瞒二位侯主,我奉姜元帅之命,特意进关探听虚实。刚才在地下,听到二位侯主有意归周,只是苦于没有引荐之人,所以我才冒昧现身,惊扰了二位,还望不要怪罪。如果二位真的有意归周,我可以提前向元帅通报。我家元帅谦恭下士,绝对不会辜负二位侯主的美意。”

邓、芮二位诸侯听了,非常高兴,连忙上前行礼说:“不知将军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邓昆又拉着土行孙的手,感叹道:“武王大概真是仁圣之主,所以才有你们这些高明之士辅佐。我二人昨日在阵上,见武王与姜元帅都是德行高尚之人,天下不久将归周。今日回关,与芮弟商议,没想到将军知晓了此事,真是我二人的幸运。” 土行孙说:“事不宜迟,二位侯主可以写一封书信,我先回去报告给姜元帅,二位侯主再找机会献关,以便我们接应。” 邓昆急忙在灯下写了一封书信,递给土行孙说:“麻烦将军报告给姜元帅,让他设法取关。将军日后还请进关来,我们再商议具体事宜。” 土行孙领命,身子一扭,便无形无影地离开了。二位侯主见状,目瞪口呆,惊叹不已。有诗赞曰:“暗进临潼察事奇,二侯共议正逢时;行孙引进归明主,不负元戎托所知。”

话说土行孙来到中军大帐时,正值五鼓时分。姜子牙还端坐在帐中,焦急地等待着土行孙带回的消息。忽然,土行孙出现在姜子牙面前,姜子牙赶忙问道:“你进关之后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土行孙回答说:“弟子奉命进关,南宫适、黄飞虎和黄明三位将军还被关在狱中。因为看守的人还没睡觉,弟子不敢贸然行动。之后弟子又来到邓昆、芮吉二位侯主的密室,听到他们正商议着归降周朝,只是苦于没有引荐之人。弟子便现身与他们相见,二位侯主十分高兴,还写了这封信让我呈给元帅。” 说着,土行孙把书信递了过去。姜子牙接过信,在灯下仔细阅读,脸上渐渐露出了欣喜之色,说道:“这真是天子之福啊!我们还得再想办法,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随后,姜子牙让土行孙回帐休息,暂且不表。

且说邓昆、芮吉二位侯主,第二天升殿坐下,众将前来参拜。邓昆说道:“我们二人奉旨协助守卫此关,击退周兵。昨天交战未分胜负,这可不是大将该有的作为。明天我们要整顿兵马,务必在一战中击退周兵,然后早早班师回朝,回复王命,这才是我们的心愿。” 欧阳淳回应道:“贤侯所言极是。” 于是,当天众人便开始整顿兵马,一夜无话。

第二天,邓昆清点士卒,炮声响起,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关,来到周营前挑战。邓昆看到幽魂白骨幡竖立在道路中央,计上心来,赶忙命令卞吉把这幡撤掉。卞吉听后大惊失色,说道:“贤侯在上,这可是无价之宝啊!阻挡周兵全靠它了。要是撤掉这幡,临潼关可就危险了!” 芮吉则说:“我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官,反而要走小路;你作为偏将,却走正道,让士兵们看到,实在是不成体统。就算打了胜仗,也不算光彩,理应撤掉这幡。” 卞吉心里暗自盘算:要是撤掉这幡,恐怕难以战胜敌人;可要是不撤,他们是主将,我又怎能违抗他们的命令呢?如今我是为父亲报仇,又何必在乎这一道符呢?想到这儿,卞吉在马上欠身说道:“二位贤侯,不必撤幡。请先回关中商议一下,保证我们往返都不会有问题。” 邓昆和芮吉二位侯主听后,便一起回到关内。卞吉赶忙画了三道灵符,给邓昆、芮吉二位侯主每人一道,让他们放在头巾里,又给欧阳淳一道,让他放在头盔里。之后,他们再次出关,几个人骑马从幽魂白骨幡下经过,就如同平常走路一样,毫无异样,二位侯主见状十分高兴。

一行人来到周营,对军政官说道:“快去通报你们主将,出来答话!” 探马赶忙跑到中军帐报告,姜子牙急忙率领众将出营。邓昆和芮吉大声喊道:“姜子牙!今日就与你一决雌雄!” 说罢,拍马杀入阵中。姜子牙身后,黄飞彪、黄飞豹两匹马冲了出去,迎战邓昆和芮吉二位侯主。四匹马交错,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这时,卞吉在一旁看着,觉得局势不妙,大喊道:“我来助战!二位侯主别怕!” 武吉见状,立刻出马迎战卞吉。只见卞吉拨转马头,朝着幽魂白骨幡的方向跑去,武吉并没有追赶。姜子牙看到阵中只有邓昆和芮吉二位侯主在厮杀,便急忙下令鸣金收兵,双方各自退回本阵。姜子牙看到邓昆等四人径直从幽魂白骨幡下走了过去,心中十分疑惑,回到营中坐下,暗自沉吟:“前几天只有卞吉一个人能从那幡下走过,其他人都会昏迷,今天怎么他们四个人都能走过去呢?” 土行孙见状,问道:“元帅在犹豫,是不是因为那幡下他们四个人都能走过去这件事?” 姜子牙回答说:“正是为此事。” 土行孙说:“这有什么难的,等弟子今晚再进关一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姜子牙听后十分高兴,说道:“此事要尽快去办。”

当晚初更时分,土行孙再次进关,来到邓昆、芮吉二位侯主的密室。二位侯主见土行孙到来,十分高兴,说道:“正盼着您来呢。那东西名叫幽魂白骨幡,我们实在没有办法破解。今天我们故意刁难卞吉,他给了我们一道符,让我们顶在头上,从幡下走过,就像平常一样,安然无恙。您可以把这符拿给姜元帅,让他速速进兵,我们自有献关的计策。” 土行孙接过符,辞别二位侯主,回到大营去见姜子牙,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姜子牙听后十分高兴,接过符一看,他识得符中的奇妙诀窍,于是取出朱砂,依照此符书写,同时吩咐众将做好准备。至于这之后是吉是凶,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