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八十七回 土行孙夫妻阵亡

古典白话合集 第八十七回 土行孙夫妻阵亡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22:58:24 来源:书海阁

“地行妙术法应玄,谁识张奎更占先;猛兽崖前身已死,渑池城上妇归泉。许多功业成何用,几度勋名亦枉然;留得两行青史在,后来成败总由天。”

话说姜子牙正在中军大帐内商议进兵之策,忽然有探马来报:“张奎前来挑战!” 哪吒挺身而出,说道:“弟子愿意前往迎战。” 说罢,哪吒踏上风火轮,出了营帐,瞬间现出八臂三头的法身,前去与张奎交战。他大声呼喊:“张奎,若不早早归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张奎怒不可遏,催动战马,挥舞手中大刀,直取哪吒。哪吒也毫不示弱,手持长枪,迎面抵挡。双方交锋,还没战到三五回合,哪吒便祭起九龙神火罩,朝着张奎连人带马罩了下去。哪吒伸手一拍,只见九条火龙滚滚而出,吐出熊熊烟火,刹那间遍地燃烧。

然而,张奎精通地行之术,与土行孙一般无二。当时张奎见九龙神火罩落了下来,心知情况不妙,他迅速滚下马来,施展地行术遁入土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哪吒一时疏忽,没有留意到张奎的举动,差点误了大事,等回过神来,只看到张奎的战马已被烧死。哪吒无奈,只得击鼓回营,向姜子牙报告说张奎已被烧死。姜子牙听后,心中大喜,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张奎回到城中,对妻子高兰英说道:“今日与哪吒交战,他果然厉害,祭出了火龙罩将我罩住。若不是我有地行之术,险些就被烧死了。” 高兰英眼珠一转,说道:“将军,今夜何不用地行术潜入他们的营寨,刺杀武王君臣。如此一来,我们便能一计成功,大事也就成了,又何必与他们在战场上争个高下呢?” 张奎深以为然,点头说道:“夫人所言极是。只因那杨戬实在可恶,暗中害死了我母亲,搅得我心神大乱,这几日都有些神思不定,差点把这绝妙计策给忘了。今夜我必定要让他们见识见识我的手段。” 张奎随即开始准备,暗自带上锋利的短刀,施展地行术朝着周营而去。这正是:“武王洪福过尧舜,自有高人守大营。”

话说姜子牙在营帐中,听闻张奎已死,便开始商议夺取城池的计划。到了晚上,他发下命令,调遣士卒,三更造饭,四更整顿军备,五更便准备出发,打算一鼓作气拿下城池。姜子牙安排妥当,这一切似乎也是天意使然。恰好在这个时候,杨任正在外营巡逻。当时已将近二更时分,张奎施展地行术,扭身朝着周营而来。他来到辕门附近,不巧正好碰上杨任巡逻。张奎有所不知,杨任眼眶处长出两只手,手心各有一只眼睛,这双眼上能观天庭,下可看地底,中能洞悉人间千里之事。此时,杨任突然看见地下有张奎,手持一口刀,正准备进入辕门。杨任大喝一声:“地下的张奎,慢着!有我在此!” 张奎大吃一惊,心中暗忖:“周营中竟有这般异人,这可如何是好?” 他转念一想:“我在地下行进速度极快,待我潜入中军,杀了姜尚,等他赶来也为时已晚。” 于是,张奎手持利刃,继续朝着营帐深处奔去。

杨任见此情形,一时心急,赶忙轻磕云霞兽,来到三层圈子内,敲响云板,大声呼喊:“有刺客进营,各哨小心戒备!” 一时间,整个营地瞬间沸腾起来,众人纷纷起身。姜子牙急忙升帐,众将官纷纷张弓搭箭,拔刀出鞘,两边的火把和灯球将营地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明亮。姜子牙问道:“刺客从何处而来?” 杨任进入营帐,启禀道:“是张奎持刀在地下,径直朝着辕门而来,弟子故而敲响云板报知元帅。” 姜子牙大惊失色,说道:“昨日哪吒不是已将张奎烧死了吗?今夜怎么又冒出一个张奎?” 杨任回答道:“此人此刻还在附近,听元帅说话呢。” 姜子牙惊疑不定,一旁的杨戬说道:“且等天明,再做打算。” 就这样,张奎这一搅和,周营整整乱了一夜。张奎见无法成功,只得无奈返回。杨任的一只眼睛始终盯着地下,张奎逃出辕门,杨任也跟着出了辕门,一直目送张奎回到城下,这才返回营地。

当时张奎回到城中,来到府中。高兰英问道:“此番行动,功业如何?” 张奎只是摇头,叹道:“厉害!厉害!周营中有诸多高人,难怪五关如同被摧枯拉朽一般,我们根本无法阻挡。” 随后,他将进入周营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高兰英说道:“既然如此,你可赶紧修书一封,送往朝歌请求援兵协守。不然,仅凭我们这座孤城,如何能抵挡周兵呢?” 张奎听从了她的建议,赶忙修书一封,派差官送往朝歌,暂且不表。

且说天亮之后,杨戬来到城下,高声叫阵:“张奎,出来与我相见!” 张奎得到禀报,上马提刀,打开城门。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张奎大骂道:“好你个匹夫!竟敢暗害我母亲,我与你势不两立!” 杨戬回应道:“你这逆天而行的贼子,若不杀你母亲,你又怎会知晓周营的厉害。” 张奎怒不可遏,大叫道:“我若不杀了杨戬,此恨难消!” 说罢,举刀直取杨戬。杨戬举刀相迎,两匹马交错,双刀并举。两人战了没几个回合,杨戬祭起哮天犬,朝着张奎扑去。张奎见此犬扑来,急忙下马,瞬间施展地行术,消失得无影无踪。杨戬见状,不禁叹息。正是:“张奎道术真伶俐,赛过周营土行孙。”话说杨戬回到营中,来见姜子牙。姜子牙问道:“今日与张奎交战,情形如何?” 杨戬将张奎精通地行术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称其与土行孙不相上下,还夸赞昨夜杨任功劳巨大。姜子牙听后十分高兴,传令以后只让杨任负责巡逻监督内外,防守营门。

彼时张奎回到城中,与夫人商议道:“今日与杨戬交战,他实在太过厉害,周营中的道术之士众多,以我们夫妻二人之力,恐怕难以守住此城。依我之见,不如放弃渑池,暂且回到朝歌,再做商议。夫人意下如何?” 高兰英说道:“将军此言差矣!我们夫妻在此镇守多年,声名远扬四方,怎能轻易弃城而去?况且此城关系重大,乃是朝歌的重要屏障。如今若放弃此城,那么黄河之险就将与周兵共享,这万万不可。明日待我出城迎战,定能成功。”

次日,高兰英出城,来到周营前挑战。姜子牙正在营帐中,忽然听到禀报:“有一位女将前来挑战。” 姜子牙问道:“哪位将领可以出战?” 邓婵玉应声说道:“末将愿意前往。” 姜子牙叮嘱道:“务必小心。” 邓婵玉回答:“末将明白。” 说罢,她翻身上马,一声炮响,展开两杆大红旗,出了营地,大声呼喊:“来将何人?快报上名来。” 高兰英一看,见是一员女将,心中不禁疑惑,赶忙回应道:“我不是别人,正是镇守渑池的张将军夫人高兰英。你又是何人?” 邓婵玉说道:“我乃是督运粮储的土将军夫人邓婵玉。” 高兰英听后,大骂道:“贱人!你父子奉命征讨,却苟且成婚,如今还有何颜面回到故乡?” 邓婵玉闻言大怒,挥舞双刀,直取高兰英。高兰英身着一身缟素,手持双刀,急忙架迎。两位女将,一个身着红衣,一个身着白衣,在城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这一番战斗的场景如何呢?有诗为证:“这一个顶上金盔耀日光,那一个束发银冠列凤凰;这一个黄金锁子连环铠,那一个是白雪初施玉琢娘。这一个似向阳红杏枝,那一个似月下梨花带露香;这一个似五月榴花红似火,那一个似雪梅花靠粉墙;这一个腰肢袅娜在鞍鞒上,那一个体态风流十指长。这一个双刃晃晃如闪电,那一个二刀如锋劈面扬;分明是广寒仙子临凡世,月嫦娥降下方。两员女将天下少,红似银朱白似霜。”

话说邓婵玉与高兰英大战了二十回合,随后拨马便逃。原来邓婵玉是诈败,高兰英不知是计,便随后追赶。邓婵玉听到脑后鸾铃作响,知道高兰英追了上来,赶忙取出五光石,反手一扔,正中高兰英面部。高兰英只被打得嘴唇青肿,赶忙掩面退回城中。邓婵玉得胜回营,来见姜元帅,报告说:“高兰英被五光石打败,退回城中。” 姜子牙正要将此事记上功劳簿,只见左右官员禀报:“二运官土行孙在辕门外等候指令。” 姜子牙传令让他进来。土行孙进入营帐,参拜道:“弟子运粮任务已经完成,前来缴还督粮印信,愿意随军出征。” 姜子牙说道:“如今已经进入五关,军粮有天下诸侯供应,无需你们再负责督运,你们就都随军征战吧。” 土行孙退下营帐,去见众将,却唯独不见黄飞虎将军,便急忙询问哪吒。哪吒说道:“这渑池不过是一个小县城,没想到黄将军、崇君侯等五人却在一场战斗中全部阵亡。而且张奎精通地行之术,比你还要厉害几分。前日他潜入营中,企图行刺,多亏杨任及时相救,才阻止了他,也因此阻挡了我们大军前进的步伐。” 土行孙听后,惊讶道:“竟有这等事!当年我师傅传授我这地行之术时,曾说此术盖世无双。没想到在此处,竟还有比我更厉害的异人。待我明日会会他。” 土行孙来到后帐,问邓婵玉:“此事当真?” 邓婵玉回答:“千真万确。” 土行孙为此事辗转反侧,思考了一夜。

次日,土行孙上帐,来见姜元帅,表示愿意去会会张奎。姜子牙同意了他的请求。一旁的杨戬、哪吒、邓婵玉都表示愿意前去掠阵,土行孙答应了他们。众人来到城下挑战。哨马赶忙跑去报告张奎,张奎出城迎战。他看到一个矮个子,便问道:“你是何人?” 土行孙回答:“我乃土行孙是也。” 说罢,举起手中的棍子,朝着张奎滚了过去,劈头就打。张奎急忙挥舞手中的刀抵挡,两人随即展开大战,你来我往。没战几个回合,哪吒和杨戬一同冲出来助战。哪吒赶忙祭起乾坤圈,朝着张奎打去。张奎见状,迅速滚下马来,施展地行术消失不见。土行孙见状,也施展地行术,扭动身子,追了上去。张奎见此大惊,没想到周营中竟也有如此精通地行术之人。在地下,两人再次展开大战。大致说来,张奎身材高大,行动转换不太灵活,而土行孙身材矮小,转换伶俐,因此土行孙或前或后,让张奎有些难以招架。张奎渐渐不敌,只得败走。土行孙追赶了一程,始终没能追上,也只得作罢,回到营中。原来张奎的地行术一日可行一千五百里,而土行孙的地行术一日只能行一千里,所以土行孙终究没能追上张奎。土行孙回到营中,来见姜子牙,说道:“张奎的地行术果然厉害。此人若一直阻挡在此,对我们极为不利。” 姜子牙说道:“昔日你师父擒你时,用的是指地成钢法。如今要对付张奎,非此法不可。你务必去学得此法,才能破解眼前的困境。” 土行孙说道:“元帅可修书一封,让弟子前往夹龙山拜见我师父,求取此符印。只有破了渑池县,我们才能早日会合诸侯。” 姜子牙听后十分高兴,赶忙修书一封,交给土行孙。土行孙告别妻子,朝着夹龙山而去。可惜啊,这正是:“丹心欲佐真明主,首级高悬在渑池。”土行孙径直朝着夹龙山奔去。且说张奎被土行孙打败后,回来见高兰英,双眉紧皱,长叹一声:“周营中有诸多异人,这可如何是好?” 高兰英问道:“谁是异人?” 张奎回答:“有一个叫土行孙的,也精通地行之术,这可如何是好?” 高兰英说道:“如今我们再修一封告急文书,火速送往朝歌请求救援。我们夫妻二人死守此县,暂且不要与他们交战,只等救兵到来,再商议破敌之策。” 夫妻二人正在商议,忽然一阵怪风刮来,风声甚是奇异。这风究竟是怎样的呢?有诗为证:“走石飞砂势更凶,推云拥雾乱行踪;暗藏妖孽来窥户,又送孤帆过楚峰。”

风刮过一阵,竟将府前的宝幡拦腰折断。夫妻二人见状大惊,说道:“这可是不祥之兆啊。” 高兰英赶忙摆上香席,取出金钱,占了一卦,瞬间便明白了其中的含义。高兰英说道:“将军,事不宜迟,必须速速行动。土行孙前往夹龙山,求取指地成钢之术,用来对付你,切不可耽误。” 张奎听后大惊,急忙收拾行装,准备妥当后,施展地行术,径直朝着夹龙山而去。土行孙一日只能行一千里,而张奎一日可行一千五百里,所以张奎先一步到达夹龙山。他来到崖畔,潜伏起来,静静等待土行孙的到来。等了一天,土行孙才姗姗来迟,来到猛兽崖。土行孙远远望见飞云洞,心中满心欢喜,心想今日又回到了故土。他哪里知道,张奎早已在崖旁侧身隐匿,手中紧紧握着刀,只等他靠近。土行孙毫无防备,只是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或许这就是天数注定,当土行孙走到近前时,张奎突然大叫一声:“土行孙,不要走!” 土行孙听到喊声,刚一抬头,张奎的刀已然落下。可怜土行孙,被砍了个连肩带背。张奎取下土行孙的首级,径直回到渑池县,将首级高悬起来示众。后人有诗感叹土行孙归顺周朝,却未能享受封土之赏,最终无辜死在此地:“忆昔西岐归顺时,辅君督运未愆期;进关盗宝功为首,劫寨偷营世所奇。名播诸侯空啧啧,声扬宇宙恨绵绵;夹龙山下亡身处,反本还元正在兹。”

话说张奎施展地行术,经过多日奔波,回到了渑池县。他与妻子高兰英相见后,兴高采烈地将杀死土行孙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夫妻二人欣喜若狂,随即便把土行孙的首级高高悬挂在城墙上。

此时,周营中的探马远远望见渑池县城头悬挂着一颗首级。他凑近一看,竟是土行孙的头颅,顿时大惊失色,急忙跑回军中报告:“启禀元帅!渑池县城上挂着土行孙的首级,不知发生了何事,请元帅下令定夺。” 姜子牙听闻,心中满是疑惑,说道:“他前往夹龙山,不在行营,又未曾出阵交战,怎么会被害呢?” 姜子牙掐指一算,不禁拍案而起,痛心疾首地大叫道:“土行孙死得冤枉,这是我的过错啊!” 姜子牙内心悲痛万分,伤感不已。

这一幕,无意间惊动了营帐后的邓婵玉。她听闻丈夫已死,顿时悲从中来,哭着冲上营帐,坚决表示要为丈夫报仇。姜子牙劝慰道:“你还是要慎重考虑,不可鲁莽行事。” 然而,邓婵玉此时满心悲愤,根本听不进去,她哭泣着跨上战马,径直来到城下,高声呼喊:“张奎,快出来与我相见!” 哨马见状,赶忙跑进城去报告:“有女将前来挑战。” 高兰英一听,冷笑道:“这贱人,我正想报那一石之仇,今日她自己送上门来,真是活该丧命于此。” 高兰英随即上马提刀,先将一个红葫芦拿在手中,放出四十九根太阳神针,率先在城头准备好。邓婵玉只听到马蹄声响,还没来得及看清状况,双眼便被太阳神针射中,眼前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见。高兰英趁机手起刀落,将邓婵玉斩于马下。可怜邓婵玉,正是 “孟津未会诸侯面,今日夫妻丧渑池”。

话说高兰英先用太阳神针射中邓婵玉的双眼,这才成功斩杀了她,随后进城将其首级悬挂起来示众。哨马赶忙跑回中军报告,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姜子牙听闻后,心中十分哀伤,他对众门人说道:“如今高兰英有太阳神针,射中双眼后果不堪设想,诸将务必多加防备。因此,我们暂且按兵不动,再想办法夺取此县。” 南宫适建议道:“不过是一个小县城,如今却折损了这么多大将。请元帅下令,让大军四面攻打此县,定能将其踏为平地。” 姜子牙思索片刻,传令三军四面攻打,士兵们架起云梯,点燃大炮,齐声呐喊,攻势十分猛烈。张奎夫妻二人则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坚守此城。就这样,双方激战了两昼夜,周军始终未能攻下城池。姜子牙心中十分恼怒,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暂时退兵,再做打算,否则只是白白让军士们劳而无功。众将听到鸣金收兵的号令,纷纷撤回营地。

且说张奎再次修书送往朝歌。他派差官渡过黄河,前往孟津。当时,四百镇诸侯的人马驻扎在孟津,差官小心翼翼,一路隐蔽行踪,顺利来到馆驿歇了一夜。次日,差官带着奏章来到文书房投递。这天负责看奏章的是微子。微子接过奏章一看,急忙进入内庭。此时,纣王正在鹿台上饮酒作乐。微子来到台下,等候旨意。纣王宣他上鹿台,微子行礼称臣后,纣王问道:“皇伯有何事上奏?” 微子说道:“张奎有奏章呈上,说武王的军队已经攻破五关,抵达渑池县。他损兵折将,难以支撑,如今危在旦夕。请陛下速速发兵救援,早日前去协助守城。否则,臣唯有一死,以报君恩。况且,渑池县距离都城不过四五百里之遥,陛下却还在此处寻欢作乐,全然不顾社稷安危。孟津现有南方、北方四百诸侯屯兵,就等着西伯侯一同打到商郊。此事已迫在眉睫,臣看到这份奏章,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愿陛下早日招揽贤才,治理国事;拜请大将,剿灭反叛;改正恶行,训诫军民;施行仁政,挽回天变。如此,或许还能保住成汤的宗庙。”纣王听了这番话,大惊失色,说道:“姬发反叛,攻陷关隘,覆灭军队,斩杀将领,如今兵至渑池,实在可恶至极。孤王应当御驾亲征,除掉这个大恶之人。” 中大夫飞廉赶忙上奏道:“陛下不可如此。如今孟津有四百诸侯屯兵,一旦听闻陛下出兵,他们定会让过陛下,却阻住陛下的后路,到时候陛下就会首尾受敌,这并非万全之策。陛下可张贴榜文,招纳贤才,设立高额悬赏,自然会有高明之士前来应征。古语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又何必劳烦陛下亲自率领六军,与叛臣在战场上较量胜负呢?” 纣王觉得有理,说道:“依你所奏,速速传旨,在朝歌四门张贴榜文,招选豪杰。只要才能足以御敌,便可破格任用。”

这道旨意一下,四方为之震动,朝歌城内的百姓,每日都要遭受数次惊扰。一天,来了三个豪杰,揭下了榜文。守榜的军士带着这三人,先前往飞廉府中拜见。门官进去通报,飞廉得知后,说道:“有请。” 三人进入府中,与飞廉见礼完毕,说道:“听闻天子招募天下贤士,我等三人,自知才疏学浅,但君父有难,愿舍生忘死,效犬马之劳。” 飞廉见这三人气度不凡,便命人赐座。三人推辞道:“我们都是普通百姓,大夫在上,小民怎敢就座?” 飞廉说道:“求贤是为了定国,聘杰是为了安邦,即便接受高爵重禄,也当之无愧。坐一坐又有何妨?” 三人这才谢过,坐了下来。飞廉问道:“三位尊姓大名?家住何处?” 三人呈上各自的名帖,飞廉接过一看,原来是梅山人氏,一个叫袁洪,一个叫吴龙,一个叫常昊。这三人正是梅山七圣中的三位,率先前来投奔,后续的也将陆续到来。其中,袁洪是白猿精,吴龙是蜈蚣精,常昊是长蛇精,他们都借用 “袁”“吴”“常” 三字作为姓氏。

飞廉看完姓名,便带着三人进入朝门,前去朝见纣王。飞廉进入内庭时,纣王正在显庆殿与恶来下棋。当驾官启奏:“中大夫飞廉等候圣旨。” 纣王说:“宣他进来。” 飞廉拜见纣王,上奏道:“臣启奏陛下!如今有梅山的三位豪杰,响应陛下求贤的诏书,在午门等候圣旨。” 纣王听后十分高兴,传旨:“宣他们进来。” 不一会儿,三人来到殿下,行叩拜大礼。纣王赐他们平身,三人谢恩后,侍立在两旁。纣王问道:“你们此来,有何妙策,可擒获姜尚?” 袁洪上奏道:“姜尚用花言巧语,纠集天下诸侯,蛊惑百姓造反。依臣之见,应当先攻破西岐,擒获姜尚。如此一来,八百诸侯自然会望陛下降下诏书招安,赦免他们的前罪,天下便可不用交战而自行平定。” 纣王听了袁洪的奏请,龙颜大悦,当即封袁洪为大将军,吴龙、常昊为先行官,命殷破败为参军,雷开为五军都督,让殷成秀、雷 -、雷鹏、鲁仁杰等人,一同随军出征。纣王传旨:“在嘉庆殿设宴,犒赏诸位大臣。”

宴会上,鲁仁杰自幼聪慧,见识广博,对各路英雄了如指掌。他见袁洪行事不拘礼节,暗自思忖:“看此人的行为举止,并非大将之才。且看他操练人马时的表现,便能知晓一二。” 当日宴会结束,次日众人谢恩。三天后,袁洪前往教场操练三军。鲁仁杰观察袁洪的指挥调度,发现诸多不合章法之处,心想此人绝非姜子牙的对手。但此时正是用人之际,鲁仁杰也只能随机应变,暂且配合。

次日,袁洪进宫朝见纣王。纣王问道:“元帅,你可先率领一支人马,前往渑池县,协助张奎阻挡西岐的军队,元帅意下如何?” 袁洪回答道:“依臣之见,都城的军队不宜远行。” 纣王疑惑道:“为何不宜远行?” 袁洪上奏道:“如今孟津已有南北两路诸侯屯兵,对我军后方虎视眈眈。臣若前往渑池,这两路诸侯定会据守孟津,截断臣的粮道。到那时,臣将陷入前后受敌的困境,这可是不战自败的做法。况且,粮草乃三军的命脉,军队未行动,粮草需先行筹备。依臣之计,不如调拨三十万人马,守住孟津的咽喉要道,让诸侯无法侵扰朝歌。如此,一战便可成功,大事也就能确定下来了。” 纣王听后十分高兴,说道:“卿所言极是,真乃社稷之臣。就依卿所奏,立即施行。” 袁洪随即调拨三十万兵马,任命吴龙、常昊为先行官,殷破败为参军,雷开为五军都督,带领殷成秀、雷 -、雷鹏、鲁仁杰等人,一同随军出征,浩浩荡荡地朝着孟津进发。至于此战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