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九十四回 文焕怒斩殷破败

古典白话合集 第九十四回 文焕怒斩殷破败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22:58:24 来源:书海阁

“兵马临城却讲和,诸侯岂肯罢干戈;成汤德业八荒尽,周武仁风四海歌。大厦将倾谁可负,溃痈已破孰能何;荒滢到底成何事,尽付东流入海波。”

话说金吒祭起遁龙桩,将窦荣牢牢困住。姜文焕瞅准时机,手起刀落,将窦荣斩为两段。可怜窦荣镇守此关二十年,身经数百战,善于防守关隘,从未有过闪失,今日却被金吒用计智取,惨遭杀身之祸。正是:“争名树叶随流水,为国孤忠若浪萍。”

话说姜文焕斩杀窦荣后,三军齐声呐喊。此时,木吒在关上,看到东伯侯率领众将奋勇厮杀,声势大振。他在城楼上,暗暗祭起吴钩剑。那剑缓缓升上空中,木吒暗自念道:“请宝贝转身!” 只见那剑在空中如飞速转动的风轮一般,连转三圈。可怜彻地夫人,瞬间一命呜呼。正是:“油头粉面成虚话,广智多谋一旦休。”

话说木吒暗中祭剑斩杀了彻地夫人后,在关上大声喊道:“我乃木吒,奉姜元帅之命,前来夺取此关!如今主将皆已伏法,投降者免死,反抗者杀无赦!” 众人纷纷拜倒在地。金吒得知兄弟已经成功献关,便与东伯侯姜文焕一同杀至关下。木吒命令左右士兵打开城门,迎接人马入关。姜文焕查点府库,安抚百姓,释放了被囚禁的马兆。马兆对金吒、木吒感激不已。金吒说:“贤侯请速速行动,我先前往孟津,向姜元帅报信。贤侯千万不可耽误了戊午之辰,以免错过顺应上天垂象的吉时。” 姜文焕说:“谨遵二位师父的教诲。” 金吒、木吒告别姜文焕,施展土遁之术,前往孟津。

且说姜子牙在孟津大营,与二路诸侯商议:“三月初九日,乃是戊午之辰,眼看时间越来越近,可东伯侯为何还没到,这可如何是好?” 正商议间,忽然有人来报:“金吒、木吒在辕门外等候军令。” 姜子牙传令让他们进来。金吒、木吒来到中军帐,行礼完毕后,说道:“我们奉元帅之命,前往游魂关,假扮成云游之士,趁机进关。” 接着,他们将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详细说了一遍,又说:“弟子先来向元帅报信,东伯侯随后就会率领大军赶到。” 姜子牙听后十分高兴,对二人的用计深感赞赏,说道:“这是天意啊,不到戊午日,天下诸侯就无法齐聚。”

话说东伯侯的大军,在某一天终于抵达孟津。哨马赶忙将消息报入中军帐:“启禀元帅!东伯侯已到辕门外,等候军令。” 姜子牙传令:“请他进来。” 姜文焕率领二百镇诸侯,进入中军帐拜见姜子牙。姜子牙急忙起身,迎下座来,与众人相互寒暄慰问。姜文焕又说:“烦请元帅带我拜见武王一面。” 姜子牙便同姜文焕进入后营,拜见武王,此事暂且不表。

此时,天下诸侯共有八百之多,各处小诸侯不计其数,总共合起来有一百六十万兵马。姜子牙在孟津祭起宝旗,一声炮响,整顿人马,浩浩荡荡朝着朝歌进发。这一路行军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有诗为证:“征云迷远谷,杀气振遐方;刀枪如白雪,剑戟似堆霜。旌旗遮绿野,金鼓震空桑;刁斗传新令,时雨庆壶浆。军行如骤雨,马走似奔狼。” 正是:“吊民伐罪兵戈胜,压碎群凶福祚长。”

话说天下诸侯率领人马正行进间,只见哨马飞奔到中军帐报告:“启禀元帅!人马已经抵达朝歌,请元帅下令定夺。” 姜子牙传令安下大营,三军齐声呐喊,安放好营中的大炮。守城的军士赶忙将消息报入午门,当驾官启奏纣王:“如今天下诸侯的兵马已到城下,扎下了行营,人马共有一百六十万,来势汹汹,锐不可当,请陛下定夺。” 纣王听后大惊失色,随即命令众官保驾,登上城楼查看天下诸侯的兵马。那诸侯的兵马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有赞词为证:“行营方正,还地兵山;刁斗传呼,威严整肃。长枪列千条柳叶:短剑排万斤冰鱼。瑞彩飘摇,旗色似朝霞;寒光闪灼,刀斧影如飞电。竹节鞭悬豹尾,方楞锏挂龙梢;弓弩排两行秋月,抓锤列数队寒星。鼓进金退,交锋士卒若神威;癸呼庚应,递传粮饷如鬼运。画角幽幽,人声寂寂。正是:堂堂正正之师,吊民伐罪之旅。”

话说纣王看完姜子牙的行营后,急忙下城回到殿上,坐下询问两班文武大臣:“如今天下诸侯会兵于此,众卿有何良策,可解除此危?” 鲁仁杰上奏道:“臣听说大厦将倾,一木难扶。如今国库空虚,百姓心生怨恨,军心涣散,纵然有良将,可人心不顺又能如何?即便与之交战,臣料定也难以取胜。不如派遣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向诸侯陈说君臣大义、顺逆之理,让他们罢兵,或许可以解除此危。” 纣王听后,沉思良久。只见中大夫飞廉走出班列上奏道:“臣听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况且都城之内,方圆百里,难道就没有豪杰之士隐匿其中?愿陛下赶紧寻找,给予他们重爵高禄,让他们显荣富贵,他们必定会竭尽全力,以解除此危。况且城中还有甲兵十数万,粮饷也颇为充足。即便不行,可令鲁仁杰督率军队,背城一战,胜负还未可知,怎能轻易就讲和示弱呢?” 纣王说:“此言甚是有理。” 于是,一面将圣谕张挂在各门,一面整顿军马,此事暂且不表。且说在朝歌城外,离城三十里的地方,有一个人姓丁名策,乃是一位高明的隐士。此时,他正在家中闲坐,忽然听闻周兵将至。丁策叹息道:“纣王失德,荒淫无道,杀害忠良,任用奸佞,残害生灵,致使天怒人怨。因此,贤能之士纷纷退位,奸佞之徒充斥朝廷。如今天下诸侯合兵至此,眼看商朝就要灭亡,却无人能为天子出力,只能束手待毙。平日里那些享受君禄、分担君忧的人都到哪里去了?想我丁策,曾经拜访昔日的高贤,学习兵法,深知战守之道。本想出去施展平生所学,以报答君父之恩,无奈天命不眷顾,百姓离心,大厦将倾,我一人之力又怎能支撑?可怜成汤当年开创的德业何等辉煌,拜伊尹为相,将桀放逐到南巢,商朝传承了六百余年,其间也出现过六七位圣贤之君。如今一旦到了纣王手中,却面临丧亡,真是让人目睹时艰,不胜感慨叹息。” 丁策于是作了一首诗来感叹此事。诗曰:“伊尹成汤德业优,南巢放桀冠诸侯;谁知三九逢辛纣,一统华夷尽属周。”

话说丁策刚作完诗,只见大门外有人进来,原来是他的结盟弟兄郭宸。二人相见,相互施礼后坐下。丁策问道:“贤弟为何而来?” 郭宸回答道:“小弟有一事,特来与兄长商议。” 丁策说:“有何事?请贤弟赐教。” 郭宸说:“如今天下诸侯都已聚集在此,将朝歌围困。天子张贴了招贤榜文,小弟特来请长兄出山,一同扶持王室。况且长兄怀有经世之才,熟知战守之术,一旦出仕朝廷,上可以报效国家,显亲扬名,下也不辜负胸中所学。” 丁策却笑着说:“贤弟之言,虽然有理。但纣王失政,荒淫无道,天下人心背离,诸侯叛乱已久。如今的局势就如同大痈已经溃烂,性命也随之不保,即便有贤能之士,也无济于事了。你我有多少学识,敢以一杯水去救一车柴薪之火?况且姜子牙乃是昆仑山上的道德之士,又有三山五岳的门人相助,我们若去,不过是白白送命,岂不可惜?” 郭宸说:“兄长此言差矣!我们都是纣王的子民,受他的恩泽,吃他的粮食,践踏他的土地。国存则我们存,国亡则我们亡,如今正是报效国家的时候,即便一死,又有何可惜?怎能说出如此不明智的话?况且我们身为堂堂大丈夫,一腔热血,此时不报效国家,更待何时?若论我们兄弟所学,还怕什么昆仑之士?理应出去,为天子排忧解难。” 丁策说:“贤弟,此事关系重大,非同小可,不可草率行事,还需再作商量。”

二人正在辩论间,忽然听到门外传来马蹄声,有一个大汉走了进来。此人姓董名忠,神色匆忙。丁策见董忠进来,问道:“贤弟为何而来?” 董忠说:“小弟特来请兄,一同辅佐纣王,击退周兵。昨日小弟在朝歌城,看到了招贤榜文。今日天明,小弟便将兄长的名讳,连同郭兄和小弟的名字,一共三人,一同投到了飞廉府内。飞廉已将此事奏明纣王,让我们明早入朝面见天子。如今特来约兄长,明早一同去朝见。古人云:‘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况且君父有难,作为臣子,怎能忍心坐视不管?” 丁策说:“贤弟也不问问我,就将我的名字投了上去。此事干系重大,怎能如此草率?” 董忠说:“我料想兄长必定会出身报国,怎会是守株待兔之人?” 郭宸听后,欢然大笑道:“董贤弟举荐得好,我正在此劝说丁兄,没想到你已经先报了名。” 丁策无奈,只得置办酒席款待二人,三人饮酒畅谈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他们便朝着朝歌进发。正是:“痴心要想成栋梁,天意扶周怎奈何?”

话说丁策三人,第二天来到午门等候圣旨。午门官到殿上奏报:“如今有三位贤士,在午门候旨。” 纣王命令:“宣三人进殿。” 午门官到外面传旨,三人接到命令,进入殿中拜见纣王,行礼称臣。纣王说:“如今飞廉举荐卿等高才,三位卿家必有良策,可击退周兵,保卫朕的社稷,为朕分忧。朕自当分封土地,赐给卿等爵位,朕绝不食言。” 丁策上奏道:“臣听说战争是危险之事,圣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发动。如今周兵至此,社稷危如累卵。我们虽然学习过兵书,知晓战守之法,但也只能尽自己的一片忠心,报效陛下。至于成败得失,并非我们所能预料。希望陛下能给予我们所需的一切,不要让我们有后顾之忧,臣等将不胜荣幸。” 纣王听后十分高兴,封丁策为神策上将军,郭宸、董忠为威武上将军,随即赐予袍带,让他们在当殿腰挂金印,身着紫衣,并在偏殿赐宴。三人谢恩后,第二天一早便去拜见鲁仁杰。鲁仁杰调派人马,开出朝歌城。有诗为证:“御林军卒出朝歌,壮士纷纷击鼓鼍;千里愁云遮日色,几重杀气障山窝。被铠甲胄荷干戈,人人踊跃似奔波;诸侯八百暂离纣,枉使儿郎陷网罗。”话说鲁仁杰调派人马出城安营,只见探马飞奔到中军帐报告:“启禀元帅!成汤派出的大兵在城外立下营寨,请令施行。” 姜子牙传令,命令众将出营,到成汤营前挑战。只见探马又报入中军帐:“有周营大队人马前来讨战。” 鲁仁杰听闻,亲自率领众将走出辕门。只见姜子牙骑着异兽,两边排列着三山五岳的门人。只见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站在左手边。杨戬手持三尖刀,身着深黄袍,骑着白马,站在右手边。雷震子、金吒、木吒、李靖、南宦、武吉等一班人依次排开,众诸侯气势不凡,场面十分壮观。正是:“扶周灭纣姜元帅,五岳三山得道人。”

话说鲁仁杰一马当先,高声呼喊:“姜子牙,且请了!” 姜子牙坐在四不象上,微微欠身,拱手行礼道:“来者是何人?” 鲁仁杰说道:“我乃纣王驾下,总督兵权的大将军鲁仁杰。姜子牙,你既然身为昆仑山上的道德之士,为何不遵从王化,却纠合诸侯,肆意猖獗,以臣子的身份讨伐君主,屠戮城池,攻陷城邑,诛杀军队将领,进逼都城,你究竟意欲何为?千古之后,你又怎能逃脱叛逆之名、欺君之罪?如今天子已经赦免了你以往的过错,不再深究。你们赶紧撤回人马,速速倒戈投降,各自安定疆土,重新向朝廷进贡,天子也会以礼相待。倘若执迷不悟,等到天子震怒,必定会亲自率领六军,将你们一网打尽,那时你们都将化为齑粉,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姜子牙微微一笑,说道:“你身为纣王的重臣,为何如此不识时务,不知兴亡之道?如今纣王罪恶满盈,人神共愤。如今天下诸侯会师于此,商朝灭亡就在旦夕之间,你还妄图用强硬的言辞来迷惑众人。昔日成汤德业兴盛,而夏桀暴虐无道,成汤将夏桀放逐到南巢,讨伐夏朝从而拥有了天下。至今已经六百余年,到了纣王这里,他的罪恶超过了夏桀。我如今奉天意征讨,诛杀这个独夫民贼,你为何还如此执迷不悟,违背天命呢?如今天下诸侯会师于此,朝歌不过是弹丸一城,形势危如累卵,你却还想用言语来争辩,你怎么如此不明智呢?”

鲁仁杰大怒道:“你这巧言令色的匹夫!我本以为你是老成有德之人,所以才跟你讲道理,没想到你们仗着人多势众,在这里妄谈长短。你难道就不想想,以臣伐君,会遭到万世的讥讽吗?” 随即回头对左右说道:“谁能为我擒获这个逆贼?” 后面有一员将领大声喊道:“我来!” 说着便纵马挥刀,直取姜子牙。姜子牙身旁的南宫适立刻冲了过来,与郭宸拦住厮杀。两匹马交错,双刀并举,两边擂响战鼓,杀声震天。丁策在马上也挥舞长枪,冲杀过来助战。这边武吉骑马迎敌,双方交锋。还没战到二十多个回合,鄂顺两伯侯纵马直冲过来截杀,那边董忠上前抵挡。姜子牙营右边的东伯侯姜文焕被激怒,他催动紫骅骝,走马挥刀,将董忠劈死,钢刀挥舞起来好不凶恶。这刀究竟有多厉害呢?有诗为证:“怒发冲冠射碧空,钢刀闪闪快如风;旗开拱手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

且说东伯侯走马刀劈董忠,在成汤阵前,凶猛得如同猛虎,凶狠得好似豺狼。姜子牙左边的哪吒大声叫道:“我们进五关时,都没立下大功,今日到了都城大战,难道要束手旁观,坐视成败吗?” 说罢,便踏上风火轮,挥舞火尖枪,冲杀过去。杨戬也纵马挥刀,直杀进阵内,这边鲁仁杰纵马持枪抵挡。两家混战在一起,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哪吒大战丁策,郭宸也来助战。只听得战鼓震天动地,旗帜遮蔽旭日。哪吒祭起乾坤圈,正中丁策。可怜丁策,正是:“明知昏主倾邦国,冥下含冤怨董忠。”

话说哪吒打死了丁策,郭宸落荒而逃,被杨戬一刀砍于马下。鲁仁杰见大势已去,料想无法取胜,便败退回营。姜子牙鸣金收兵。

却说鲁仁杰回城后,向纣王报告,连折三将,大败一阵。纣王听后,心中十分烦闷,与众臣商议道:“如今周兵驻扎城外,我军兵败将亡,无法取胜,国内又无人可用,这可如何是好?” 殷破败上奏道:“如今社稷危如累卵,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朝野无人,危在旦夕。臣与姜子牙有过一面之缘,愿舍命前往周营,向他晓以君臣大义,劝他罢兵,让天下诸侯解散,各自回到本土,或许还有转机。如果不行,臣甘愿骂贼而死。” 纣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派殷破败前往周营劝说。

殷破败领旨出城,来到周营,让左右士兵通报。只见中军官进营,来见姜子牙,启奏道:“成汤派官员到辕门,请元帅定夺。” 姜子牙传令让他进来。殷破败随令进入大营,只见两边坐着天下诸侯,中军帐上坐着姜子牙。殷破败走上帐说道:“姜元帅,末将身着甲胄,不能行全礼。” 姜子牙连忙欠身说道:“殷老将军此次前来,有何见教?” 殷破败说:“末将与元帅分别已久,没想到元帅如今统领六军,成为诸侯的表率,真是荣耀尊崇,令人敬羡。如今特来拜见,有一言相告,不知元帅能否容纳?” 姜子牙说:“老将军有何事指教?只要能听的,我无不从命。如果不可行,也就不必说了,还望老将军体谅。” 姜子牙命人赐座,殷破败推辞一番后坐下,说道:“末将曾听闻,天子之尊,等同于天,天能被灭掉吗?法典中也有记载,违背天子之制,擅自进行征伐的,就是乱臣,乱臣当杀无赦。勾结群党,图谋不轨,犯上无君的,就是逆臣,逆臣要伏诛,天下人人都可以讨伐。昔日成汤凭借至德,历经艰辛,讨伐夏朝从而拥有天下,传承至今。那么天下的诸侯百姓,世代受国家的恩泽,有谁不是纣王的臣民呢?如今你们不思报答,反而倡导叛乱,率先带领天下诸侯,发动叛乱,残害生灵,侵犯王土,覆灭军队,诛杀将领,进逼王都,成为乱臣逆臣中的罪魁祸首,罪在不赦。千古之后,你们想要逃脱篡弑之名,怎么可能呢?末将实在为元帅感到不敢苟同。依末将愚见,元帅应当遣散诸侯,各自返回本国,修养德业,不要让百姓生灵涂炭,天子也不会加罪于你们。只要你们修明政事,安享天年,那么天下就能享受无尽的福泽。不知元帅意下如何?”姜子牙笑着说:“老将军此言差矣!我听闻,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所以上天没有固定的眷顾对象,只眷顾有德之人。尧帝拥有天下,禅让给虞舜,舜帝又禅让给大禹。大禹传承到夏桀,夏桀荒废朝政,不修德业,于是夏朝覆灭。成汤凭借大德,承受天命,于是放逐夏桀而拥有天下,传承至今。没想到纣王的罪恶超过了夏桀,荒淫无道,杀妻诛子,剖贤臣之心,炮烙将官,设置虿盆残害宫女,囚禁正人君子,醢杀大臣,砍断清晨涉水者的小腿,剖挖孕妇。三纲已绝,五伦有违,上天在震怒,百姓在怨恨。从古至今,罪恶昭彰,没有比他更严重的了。俗话说:‘伤害仁的人叫做贼,伤害义的人叫做残。’残贼之人,被称为独夫,是天下人共同唾弃的,又怎么能称他为君主呢?如今天下诸侯共同讨伐无道,正是为了天下人铲除这个凶残之人,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这实际上是对成汤的发扬光大,所以奉天命进行惩罚的,被称为天吏,怎么能还拘泥于以臣伐君的名号呢?”

殷破败见姜子牙一番言语,有理有据,知道无法说动他,心想:不如明目张胆,慷慨痛言一番,以尽臣子的气节。于是大声说道:“元帅所说,只是片面之词,哪里是什么至公之语?我听说君父有过错,作为臣子,一定要委婉周全地劝谏,最终引导君父走上正道。如果实在不得已,也要尽心苦谏,即使触怒君父,或死或辱,或沉默离开,总不失忠臣孝子的美名。从未听说过宣扬暴君的过错,张扬父亲的恶行,还能被称为臣子的。元帅以至德称周,将至恶归罪于君,这还能称为至德吗?昔日你的先王,被囚禁在羑里七年,承蒙赦免归国,更加修养德行,以报答君父的知遇之恩,从未听说有一句怨言涉及君主,至今天下人都称赞他的大德。没想到传到你们君臣,勾结天下诸侯,妄称君父的过错,肆意猖獗,屠城陷邑,覆军杀将,白骨遍野,碧血成河,致使民不聊生,四方荒废,天下大乱,父子不能保全,夫妻各自离散。这些都是你们造下的罪孽,给先王留下耻辱,得罪于天下后世,即使有孝子贤孙,又怎能掩盖篡弑的恶名呢?况且我都城还有甲兵十多万,将领不下数百员,倘若背城一战,胜负还未可知。你们就如此藐视天子,狂妄地自恃己能吗?”

左右诸侯听了殷破败的话,都十分愤怒。姜子牙还没来得及回应,只见东伯侯姜文焕带着剑走上帐来,指着殷破败大声说道:“你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君主,使他走上正道,如今已经让他陷入丧亡的境地,还不知羞耻,竟然还敢在众诸侯面前花言巧语?你简直猪狗不如,死有余辜,还不赶紧退下,免得一死!” 姜子牙急忙制止道:“两国相争,不杀来使,况且他是为了自己的君主,何必与他争吵呢?” 姜文焕仍然满脸怒色。殷破败被姜文焕几句话骂得勃然大怒,站起来骂道:“你父亲勾结皇后,谋逆天子,被诛杀是罪有应得。你不但不修养德业,掩盖父亲的过错,反而逞强恃众,肆意叛乱,真是逆子。我虽然不能为君主讨伐逆贼,但即使死了变成厉鬼,也要杀了你们这些人!” 姜文焕被殷破败一骂,顿时怒火中烧,满面通红,拿着剑大骂道:“老匹夫!我想到我父亲被剁成肉酱,国母惨遭杀害,又是你们这一班贼子,把持国政,欺君罔上,制造了这场祸端。今天不杀你这老贼,我父亲何时才能在地下洗清这沉冤?” 骂罢,手起一刀,将殷破败劈为两段。等到姜子牙制止时,已经来不及了。众诸侯都说:“东伯侯姜君斩杀这个巧言令色的匹夫,真是大快人心。” 姜子牙说:“不然,殷破败乃是天子大臣,他以礼前来求和,怎么能擅自将他杀害,反而成就了他的名声呢?” 姜文焕说:“这匹夫竟敢在众诸侯面前,花言巧语,说短论长,还羞辱我,实在可恨。如果不杀他,我心里实在郁闷。” 姜子牙说:“事已至此,后悔也来不及了。” 于是命令左右:“将殷破败的尸体抬出,以礼厚葬,准备攻城。”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