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回 卫石碏大义灭亲 郑庄公假命伐

古典白话合集 第六回 卫石碏大义灭亲 郑庄公假命伐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22:58:24 来源:书海阁

话说石厚刚打了郑**队一阵胜仗,便打算传令收兵回朝。将领们都不理解他的意图,一齐来向州吁禀报说:“我们的军队士气正旺,正好乘胜追击,怎么能突然退兵呢?” 州吁也觉得疑惑,召来石厚询问原因。石厚说:“我有话要说,请屏退左右。” 州吁挥手让身边的人退下。石厚这才说道:“郑**队向来强大,而且他们的国君还是周王朝的卿士。如今我们战胜了他们,已经足以树立威望。主公刚刚即位,国内局势还不稳定,如果长期在外征战,恐怕国内会发生变故。” 州吁说:“要不是你提醒,我还真没考虑到这一点。” 不一会儿,鲁国、陈国、蔡国的军队都来庆贺胜利,并且各自请求班师回朝。于是,五国联军解除了对郑国的包围。从开始包围到解围,仅仅五天时间。石厚自以为立了大功,让三军齐声高唱凯歌,簇拥着卫州吁得意洋洋地回国。然而,只听见百姓们唱道:“一雄毙,一雄兴。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恨无人兮诉洛京!”

州吁听到后说:“国人还是不拥护我,这可怎么办?” 石厚说:“我的父亲石碏,以前担任上卿,向来被国人信服。主公如果征召他入朝,与他共同处理国政,君位必定能够稳固。” 州吁便命人取来一双白璧、五百钟白粟,前去问候石碏,同时征召石碏入朝商议国事。石碏借口病重,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州吁又问石厚:“你父亲不肯入朝,我想去当面请教他计策,你看怎么样?” 石厚说:“主公即便去了,也未必能见到他。我可以带着您的命令去询问他。” 于是,石厚回家去见父亲,转达新君对他的敬重和仰慕之情。石碏问:“新主召见我,有什么事呢?” 石厚说:“只因人心尚未归服,担心君位不稳,想请父亲您决定一个好办法。” 石碏说:“诸侯即位,要得到周王朝的认可才名正言顺。新主如果能去朝见周天子,得到周王赏赐的礼服、冠冕和车马,奉命成为国君,国人还能有什么异议呢?” 石厚说:“这话很有道理,但是无缘无故去朝见周王,周王肯定会起疑心,必须先有人在周王那里疏通关系才行。” 石碏说:“如今陈侯对周王忠诚顺从,按时朝贡,周王十分嘉奖宠爱他。我们卫国与陈国一向关系亲密,最近又有借兵的交情。如果新主亲自前往陈国朝见,恳请陈侯向周王疏通关系,然后再去朝见周天子,又有什么困难呢?” 石厚便将父亲石碏的话,转述给州吁。州吁非常高兴,当即准备好玉器、布帛等礼品,命令上大夫石厚护卫,前往陈国。

石碏与陈国大夫子针一向交情深厚。他割破手指,滴血写下一封信,秘密派心腹之人,直接送到子针那里,拜托他呈交给陈桓公。信中写道:“外臣石碏叩首,致书给陈贤侯殿下:卫国国土狭小,却天降大祸,不幸发生了弑君的灾祸。这虽然是逆臣州吁所为,但实际上我的逆子石厚贪图权位,助纣为虐。这两个逆贼如果不除掉,乱臣贼子将会在天下接连出现!老夫年老体衰,无力制止,有负先公的嘱托。如今这两个逆贼一同前往贵国朝见,实际上是出于老夫的计谋。希望贵国将他们拘捕,依法定罪,以端正臣子的纲常。这实在是天下的幸事,不只是我国的幸事!”

陈桓公看完信,问子针:“这件事该怎么办?” 子针回答说:“卫国的恶行,就如同陈国的恶行。他们如今来到陈国,是自寻死路,不能放过他们。” 桓公说:“好。” 于是,定下了擒获州吁的计策。

州吁和石厚来到陈国,还不知道石碏的计谋。他们一君一臣,昂首挺胸地进入陈国。陈侯派公子佗出城迎接,将他们安排在客馆住下。随后,传达陈侯的命令,邀请他们第二天到太庙中相见。州吁见陈侯礼待殷勤,非常高兴。第二天,太庙中设置了庭燎,陈桓公站在主位上,左右傧相排列得十分整齐。石厚先到,看到太庙门口立着一块白牌,上面写着 “为臣不忠,为子不孝者,不许入庙!” 石厚大吃一惊,问大夫子针:“立这块牌子是什么意思?” 子针说:“这是我先君的训诫,我国国君不敢忘记。” 石厚便不再怀疑。不一会儿,州吁驾到。石厚引导他下车,站在宾位上。傧相请他们进入太庙。州吁佩戴着玉佩,手持玉圭,正要鞠躬行礼。只见子针站在陈侯旁边,大声喝道:“周天子有命令:‘只捉拿弑君贼州吁和石厚二人,其他人等一概赦免。’” 话还没说完,就先将州吁擒获。石厚急忙拔剑,由于一时慌乱,剑没能拔出来。他只能用手与抓捕的人搏斗,打倒了两个人。太庙左右墙壁后面,都埋伏着甲士,他们一起围上来,将石厚捆绑起来。州吁和石厚带来的随从和士兵,还在庙外观望。子针将石碏的书信宣读了一遍,众人这才知道州吁和石厚被擒,都是石碏主谋,借助陈国之手行事,这是天理报应,于是纷纷散去。史官写诗感叹道:“州吁昔日饯桓公,今日朝陈受祸同。屈指为君能几日,好将天理质苍穹。”陈侯当即想要将州吁和石厚依法处决。群臣都说:“石厚是石碏的亲生儿子,不知道石碏是什么意思。不如请卫国派人来商议如何定罪,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患。” 陈侯说:“各位说得对。” 于是,将州吁和石厚分别关押在两处,州吁囚禁在濮邑,石厚囚禁在陈国,让他们无法互通消息。陈侯派人连夜快马奔赴卫国,把这件事报告给石碏。

石碏自从告老还乡后,一直没有出过家门。看到陈侯有使者到来,他立刻让车夫驾车等候,同时邀请各位大夫到朝中相见。众人都感到十分惊讶。石碏亲自来到朝中,召集百官,这才打开陈侯的书信查看。得知州吁和石厚已经被拘押在陈国,专等卫国大夫前去,共同商议如何定罪。百官齐声说:“这是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大事,全凭国老您主持。” 石碏说:“这两个逆贼罪不可赦,应当依法严惩,以告慰先灵。谁愿意去执行这件事呢?” 右宰丑说:“乱臣贼子,人人都可以诛杀!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也有一腔公愤。诛杀逆贼州吁,我愿意前往。” 众大夫都说:“右宰足以办好这件事。但是首恶州吁已经正法,石厚是从犯,可以从轻论处。” 石碏大怒道:“州吁的恶行,都是我这个逆子酿成的。各位请求从轻发落,是不是怀疑我有舐犊之情?老夫我应当亲自去一趟,亲手诛杀这个逆贼。不然,我没有颜面去见先人的宗庙!” 石碏的家臣獳羊肩说:“国老不必动怒,我可以代您前往。” 于是,石碏派右宰丑前往濮邑处决州吁,派獳羊肩前往陈国处决石厚。同时,准备好法驾,到邢国迎接公子晋。左丘明编写史书到这里,称赞石碏:“为了大义而灭亲,真是纯粹的臣子啊!” 史臣写诗道:“公义私情不两全,甘心杀子报君冤。世人溺爱偏多味,安得芳名寿万年!” 陇西居士也有诗,说石碏不先杀掉石厚,正是为了今天一并除掉州吁,诗中写道:“明知造逆有根株,何不先将逆子除!自是老臣怀远虑,故留子厚误州吁。”

再说右宰丑和獳羊肩一同前往陈国都城,先拜见陈桓公,感谢他除掉乱贼的恩情,然后分头行动。右宰丑到了濮邑,将州吁押到集市上处决。州吁看到右宰丑,大声喊道:“你是我的臣子,怎么敢冒犯我?” 右宰丑说:“卫国之前有臣子弑君,我不过是效仿他罢了!” 州吁低头接受了刑罚。獳羊肩前往陈国都城处决石厚。石厚说:“死是我应得的。我希望能上囚车,见父亲一面,然后再死。” 獳羊肩说:“我奉你父亲的命令,来诛杀逆子。你如果想念父亲,就带着你的头去见他吧!” 于是,拔剑将石厚斩杀。公子晋从邢国回到卫国,将诛杀州吁的事情告知文武百官,重新为桓公发丧,然后登上侯位,这就是卫宣公。卫宣公尊石碏为国老,让石家世代担任卿大夫。从此,陈国和卫国的关系更加亲密和睦。

郑庄公见五国联军撤兵,正打算派人打探长葛的消息。忽然有人报告说公子冯从长葛逃回,在朝门外等候接见。庄公召见并询问他。公子冯哭诉道:“长葛已经被宋**队攻破,他们占据了城池。我逃到这里,乞求您的庇护!” 说完,痛哭不止。庄公安慰了他一番,仍然让公子冯住在馆舍,给他丰厚的待遇。没过多久,庄公听说州吁在濮邑被杀,卫国已经立新君。他便说:“州吁的事情,与新君无关。但是主谋攻打郑国的是宋国。我应当先讨伐宋国。” 于是,庄公召集众臣,询问讨伐宋国的计策。祭足进言说:“之前五国联合攻打郑国,如今我们如果讨伐宋国,其他四国必定害怕,会联合起来救援宋国,这不是取胜的良策。如今之计,我们应该先派人向陈国求和,再用利益结交鲁国。如果与鲁国、陈国交好,那么宋国就孤立无援了。” 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派使者前往陈国求和。陈侯不答应,公子佗劝谏道:“亲近仁义,与邻国友好相处,这是国家的珍宝。郑国前来讲和,不可拒绝。” 陈侯说:“郑伯狡诈多变,难以捉摸,怎么能轻易相信他呢?不然的话,宋国和卫国都是大国,没听说郑国与他们讲和,为什么却先找到我们?这是离间之计。况且我们曾经跟随宋国讨伐郑国,如今与郑国讲和,宋国肯定会发怒。得到郑国却失去宋国,有什么好处呢?” 于是,拒绝接见郑国使者。

庄公见陈国不答应求和,生气地说:“陈国所依仗的,不过是宋国和卫国。卫国刚刚平定内乱,自顾不暇,怎么能帮助别人呢?等我与鲁国交好,就联合齐国和鲁国的军队,先报宋国的仇,再攻打陈国。这就如同势如破竹一般。” 祭足上奏说:“不是这样的。郑国强大,陈国弱小,我们主动求和,陈国会怀疑这是离间之计,所以才不答应。如果命令边境的人趁他们不备,侵入他们的境内,必定能大有所获。然后派能言善辩的人,归还俘获的财物和人口,表明我们没有欺诈之心,他们必定会听从。平定陈国之后,再慢慢商议讨伐宋国的事情比较妥当。” 庄公说:“好。” 于是,派两个边境的长官率领五千步兵,假装出去打猎,潜入陈国境内,大肆抢掠人口和财物,大约有一百多车。陈国的边疆官吏向桓公报告。桓公大惊,正召集众臣商议,忽然有人报告:“有郑国使者颍考叔在朝门外,带着郑国国书求见,要归还俘获的东西。” 陈桓公问公子佗:“郑国使者来做什么?” 公子佗说:“与郑国通使是好事,不可再次拒绝。” 桓公便召见颍考叔。颍考叔行再拜之礼,呈上国书。桓公打开观看,上面大致写道:“寤生叩首,敬呈陈贤侯殿下:您刚刚受到周天子的恩宠,我也忝列王臣,按理应该相互友好,共同为周王朝效力。最近求和没有成功,边境的官吏就妄自怀疑我们两国之间有矛盾,擅自进行侵扰掠夺。我听说后,寝食难安。如今将所俘获的人口和财物全部归还,派下臣颍考叔前来谢罪。我希望能与您结为兄弟之好,希望您答应。”陈侯看完,才知道郑国想要修好是出于诚意。于是,以优厚的礼节款待颍考叔,派公子佗回访郑国。从此,陈国和郑国和好。

郑庄公对祭足说:“陈国已经平定了,该怎么讨伐宋国呢?” 祭足上奏说:“宋国爵位尊贵,国家强大,周王朝都以宾客之礼相待,不可轻易讨伐。主公之前想去朝见周天子,只因齐侯在石门相约,又遇到州吁的军队来犯,耽搁到现在。如今应该先去周朝,朝见周王。然后假托王命,号召齐国和鲁国,联合出兵攻打宋国。这样师出有名,必定战无不胜。” 郑庄公非常高兴地说:“你谋划事情,真是万无一失。” 此时,周桓王已经即位三年了。庄公命令世子忽监国,自己和祭足前往周朝,朝见周王。

当时正值冬十一月初一,是诸侯朝贺周王新年的日子。周公黑肩劝说周桓王,要以厚礼对待郑庄公,以此劝勉其他诸侯国。然而,桓王向来不喜欢郑国,又想起郑国之前侵夺温地麦子和成周禾稻的事,心中怒火腾腾。他对郑庄公说:“你们郑国今年收成如何?” 庄公回答:“托大王如天般的福分,国内风调雨顺,没有遭受水旱灾害。” 桓王接着说:“幸好年成好,那温地的麦子、成周的禾稻,我可以留着自己吃了。” 庄公听出桓王言语中充满了侵犯之意,一时无言以对,当下便告辞离开。桓王既不设宴席款待,也不赠送财物,只是派人送了十车黍米给庄公,还说:“权且当作你们备荒的物资吧。”

庄公对此次前来周朝深感后悔,他对祭足说:“大夫劝我入朝,可如今周王如此怠慢,还口出怨言,用黍米和禾稻来嘲讽我。我想拒绝接受,该用什么借口呢?” 祭足回答:“诸侯之所以看重郑国,是因为郑国世代担任卿士,在周王身边辅佐。周王所赐之物,不论多少,总归是天子的恩宠。主公如果拒绝不受,就等于公然与周王结仇。郑国一旦失去周王的支持,又如何能在诸侯中保持威望呢?”

两人正在商议,忽然有人报告说周公黑肩前来拜访。周公黑肩私下赠给庄公两车彩色丝织品,交谈之中,言辞极为诚恳周到。过了很久,周公黑肩才告辞离去。庄公问祭足:“周公此番前来,有什么意图?” 祭足说:“周王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沱,次子叫克。周王宠爱次子,嘱托周公辅佐他,将来恐怕会有夺嫡之争。所以周公今天先来与我国交好,想把我们当作外援。主公接受他的彩帛,正好有大用。” 庄公问:“有什么用呢?” 祭足说:“郑国朝见周王,邻国没有不知道的。现在把周公所赠的彩帛,分放在十车黍米之上,外面用锦袱遮盖。等离开都城的时候,就宣称这是‘周王赏赐’。再带上彤弓和弧矢,对外假说:‘宋公长久以来没有向周王朝贡,主公我亲自接受王命,率兵前去讨伐他。’用这个名义号召列国,要求他们出兵相随。有不响应的,就是违抗王命。把事情说得郑重其事,诸侯必然会相信并听从。宋国虽然是大国,又怎能抵挡奉命出征的军队呢!” 庄公拍着祭足的肩膀说:“你真是智谋之士啊!我全都听你的。” 陇西居士有咏史诗写道:“彩缯禾黍不相当,无命如何假托王?毕竟虚名能动众,睢阳行作战争场。”

庄公离开周境后,一路上宣扬王命,声讨宋公对周王不忠的罪行,听到的人都信以为真。这话很快传到了宋国。宋殇公心中十分恐惧,连忙派使者秘密告知卫宣公。宣公于是纠合齐僖公,想要在宋、郑两国之间进行调解。他们约定了日期,在瓦屋这个地方相会,歃血为盟,各自消除过去的嫌隙。宋殇公派人带着丰厚的礼物送给卫国,约卫宣公提前在犬邱见面,商议应对郑国的事,然后再一同前往瓦屋。齐僖公也如期到达。只有郑庄公没有前来。齐侯说:“郑伯不来,和议恐怕要失败了!” 说完就想驾车回国。宋公极力挽留他,希望能达成盟约。齐侯表面上答应了,心中却仍在观望。只有宋、卫两国交情深厚,彼此结纳后才散去。

这时,周桓王打算罢免郑伯的卿士之职,让虢公忌父代替他。周公黑肩极力劝谏,于是周桓王任命忌父为右卿士,掌管国家政事;郑伯为左卿士,只是个虚名而已。庄公听说后,笑着说:“我料定周王夺不走我的爵位!” 后来,庄公又听说齐、宋两国结党,便与祭足商量对策。祭足说:“齐、宋两国原本交情不深,都是因为卫侯从中拉拢,虽然结成了同盟,但并非出自本心。主公现在把王命同时传达给齐、鲁两国,再拜托鲁侯去纠合齐侯,一起协力讨伐宋国。鲁国与齐国接壤,世代联姻,鲁侯参与此事,齐国必定不会拒绝。蔡、卫、郕、许等诸侯国,也应当发檄文征召他们,这样才显得是公正的讨伐。有不响应的,就移师去讨伐他们。”

庄公依计行事,派使者前往鲁国,许诺在出兵攻打宋国时,将侵夺的宋国土地全部归鲁国所有。公子翚是个贪婪强横的人,欣然答应了。他奏明鲁君后,转而邀约齐侯,与郑国在中邱会合。齐侯派弟弟夷仲年为将领,出动三百辆兵车。鲁侯派公子翚为将领,出动二百辆兵车,前来协助郑国。郑庄公亲自统领公子吕、高渠弥、颍考叔、公孙阏等一班将士,自己坐镇中军。竖起一面大旗,名叫 “蝥弧”,上面写着 “奉天讨罪” 四个大字,用辂车装载着。将彤弓和弧矢悬挂在车上,号称是卿士奉王命讨伐有罪之人。夷仲年率领左军,公子翚率领右军,三军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地杀向宋国。

公子翚先到达老挑这个地方,宋国守将带兵出城迎战。公子翚奋勇当先,只打了一阵,就把宋兵杀得丢盔弃甲,四处逃命,俘虏了二百五十多人。公子翚将捷报飞速传给郑伯,并在老挑迎接郑军安营扎寨。两人相见时,公子翚献上俘虏。庄公十分高兴,对公子翚称赞不已,命令幕府将他的功劳记为第一。军中杀牛犒劳士兵,休息了三天。然后分兵继续前进,庄公命令颍考叔和公子翚领兵攻打郜城,公子吕负责接应;命令公孙阏和夷仲年领兵攻打防城,高渠弥负责接应。把老营安扎在老挑,专门等候捷报。

再说宋殇公听说三国的军队已经进入宋国境内,吓得面如土色,急忙召来司马孔父嘉询问对策。孔父嘉上奏说:“我曾派人到王城打听,并没有周王讨伐宋国的命令。郑国假托王命,并非真的有王命,齐、鲁两国只不过是中了他们的圈套。然而三国既然联合起来,他们的势力确实不可与之正面抗衡。如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让郑国不战而退。” 殇公问:“郑国已经取得了利益,怎么肯轻易退兵呢?” 孔父嘉说:“郑国假托王命,遍召列国。现在响应的,只有齐、鲁两国。之前东门之战,宋、蔡、陈、鲁一同参与。鲁国贪图郑国的贿赂,陈国与郑国讲和,都加入了郑国一方,没有参与的只有蔡国和卫国。郑国国君亲自带兵在此,军队必定强盛,他的国内必然空虚。主公如果用丰厚的礼物,派使者向卫国告急,让卫国纠合蔡国,轻装出兵袭击郑国。郑国国君听说自己国家受到攻击,必然会回师自救。郑军一退,齐、鲁两国难道还能独自留下来吗?” 殇公说:“你的计策虽好,但如果不是你亲自前往,卫国的军队未必会立即出动。” 孔父嘉说:“我愿意率领一支军队,为蔡国做向导。”

殇公立即挑选二百辆兵车,任命孔父嘉为将领,带上黄金、白璧、彩缎等礼物,连夜赶到卫国,请求卫君出兵袭击郑国。卫宣公接受了礼物,派右宰丑率兵,与孔父嘉从小路出其不意地直逼荥阳。世子忽和祭足急忙传令守城,可宋、卫的军队已经在城外大肆抢掠了一番,掳走了无数的人畜和辎重。右宰丑想要攻城,孔父嘉说:“凡是偷袭别人的军队,不过是乘其不备,取得利益就应该适可而止。如果把军队驻扎在坚固的城下,郑伯回兵救援,我们就会腹背受敌,陷入困境。不如向戴国借道,保全军队返回。估计我们离开郑国的时候,郑君也该从宋国退兵了。” 右宰丑听从了他的建议,派人向戴国借道。戴国人怀疑他们是来袭击自己国家的,便关闭城门,拿起武器登上城墙防守。孔父嘉大怒,在离戴城十里的地方,与右宰丑分设前后两个营寨,准备攻城。戴国人坚守城池,多次出城交战,双方都有伤亡和俘虏。孔父嘉派使者前往蔡国请求援兵。这些暂且按下不表。

此时,颍考叔等人已经攻破了郜城,公孙阏等人也攻破了防城,各自派人到郑伯的老营报捷。恰好世子忽的告急文书也送到了。不知道郑伯会如何处置,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