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十三回 鲁桓公夫妇如齐 郑子亹君臣为戮

齐襄公见祭足前来访问,很是高兴地接待了他。正打算回访郑国,却突然听闻高渠弥杀了昭公,拥立子亹为君,心中顿时大怒,便有了兴兵讨伐的想法。不过,因为鲁侯夫妇即将来到齐国,齐襄公暂且把郑国的事放在一边,亲自前往泺水迎接鲁侯一行。

鲁夫人文姜,得知齐国使者前来迎接,心里也思念着兄长,便想借着回娘家探亲的名义,和桓公一同前往齐国。桓公十分宠爱妻子,不敢不答应。大夫申繻进谏道:“‘女子有夫家,男子有妻室’,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礼仪不能轻慢,轻慢了就会生乱。女子出嫁后,若父母健在,每年可以回娘家探亲一次。如今夫人的父母都已去世,没有妹妹回娘家看望兄长的道理。鲁国向来以遵守礼仪为治国之本,怎能做出这种不合礼仪的事呢?” 然而,桓公已经答应了文姜,便没有听从申繻的劝谏。夫妇二人一同上路,车驾来到泺水,齐襄公早已在那里等候。他热情地,齐襄公早已在那里等候。他热情地迎接鲁侯夫妇,相互寒暄。随后一同启程,来到临淄。鲁侯传达了周王的命令,把婚事商议确定下来。齐侯十分感激,先设下盛大的宴会,款待鲁侯夫妇。之后,将文姜迎入宫中,只说是让她与往日的宫嫔相聚。谁知道,襄公事先准备好了密室,单独设下私人宴会,与文姜倾诉情谊。饮酒之时,两人四目相对,情意绵绵,全然不顾伦理纲常,做出了违背道德之事。两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于是文姜便留宿在宫中。直到日上三竿,还相拥未起,把鲁桓公一个人留在外面,冷冷清清。

鲁侯心中充满疑虑,派人到宫门口仔细打听情况。回报说:“齐侯还未娶正妃,只有偏宫连氏,是大夫连称的堂妹,向来失宠,齐侯不与她亲近。姜夫人自从进入齐宫,只是和兄长叙旧,并没有其他宫嫔一同相聚。” 鲁侯心里明白,他们肯定没做什么好事,恨不得立刻冲进齐宫,看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恰好这时有人来报:“国母出宫了。” 鲁侯强压着怒火等待着。见到姜氏后,便问道:“昨晚在宫中与谁一同饮酒?” 姜氏回答说:“和连妃。” 鲁侯又问:“什么时候散的席?” 姜氏答:“因为久别重逢,话很多,一直聊到粉墙上映着月光,大概到半夜了。” 鲁侯接着问:“你兄长曾来陪饮吗?” 姜氏回答:“我兄长没来。” 鲁侯笑着问道:“难道兄妹之情,他都不来相陪一下?” 姜氏说:“饮酒到一半的时候,他曾来劝过一杯酒,马上就离开了。” 鲁侯问:“你散席后为什么不出宫?” 姜氏说:“夜深了,不方便。” 鲁侯又问:“你在哪里休息的?” 姜氏说:“君侯怎么问起这个来了?宫中那么多空房间,还会少了我住的地方?我在西宫过的夜,那就是我当年未出嫁时住的地方。” 鲁侯问:“你今天怎么起得这么晚?” 姜氏说:“昨晚饮酒有些劳累,今早梳妆,不知不觉就过了时间。” 鲁侯又问:“你住宿的地方有谁相伴?” 姜氏说:“是宫娥。” 鲁侯接着问:“你兄长在哪里睡的?” 姜氏听后,不觉脸红,说道:“做妹妹的怎么会管哥哥睡在哪里?问得真可笑!” 鲁侯说:“只怕做哥哥的,反倒要管妹妹睡在哪里!” 姜氏问:“这是什么话?” 鲁侯说:“自古以来男女有别。你留宿宫中,兄妹同宿,我都已经知道了,别再隐瞒!” 姜氏嘴里虽然含糊其辞,哭哭啼啼,但心里也十分惭愧。鲁桓公身处齐国,无可奈何,心中虽然愤怒,却不好发作出来,真是 “敢怒而不敢言”。他立刻派人向齐侯告辞,打算等回到鲁国后,再做打算。

齐襄公自己也知道做了错事。文姜出宫的时候,他心里放心不下,便秘密派遣心腹力士石之纷如跟随,打听鲁侯夫妇见面后说了些什么。石之纷如回来报告说:“鲁侯和夫人发生了口角,情况是这样的……” 襄公大惊,说道:“我也料到鲁侯迟早会知道,没想到这么快!” 过了一会儿,看到鲁国使者前来告辞。襄公知道事情已经泄露,便坚决邀请鲁侯到牛山游玩,当作饯行。派人接连催促了几次,鲁侯只好乘车前往郊外。文姜则留在住处,心情烦闷,很不开心。

齐襄公一方面舍不得文姜回去,另一方面又害怕鲁侯怀恨在心,结下仇怨。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吩咐公子彭生,等宴席结束后,送鲁侯回住处,要在车中结果鲁侯的性命。彭生想起在攻打纪国时,鲁军曾让自己中箭的仇恨,便欣然领命。当天,在牛山设下盛大宴会,歌舞表演精彩纷呈,襄公显得格外殷勤。鲁侯却只是低头不语。襄公让各位大夫轮流敬酒,又让宫娥内侍捧着酒杯跪着相劝。鲁侯心中愤懑郁闷,也想借酒浇愁,不知不觉就酩酊大醉,告辞的时候连礼仪都顾不上了。襄公使公子彭生把鲁侯抱上车。彭生便和鲁侯同坐一辆车。离国门大约二里的时候,彭生见鲁侯熟睡,便伸出手臂猛拉鲁侯的肋骨。彭生力气很大,手臂如同钢铁一般,鲁侯被拉得肋骨骨折,大叫一声,血流满车,当场死去。彭生对众人说:“鲁侯喝醉后突然发病,赶快驾车进城,报告主公。” 众人虽然觉得事情蹊跷,但谁敢多嘴!史臣有诗叹道:“男女嫌微最要明,夫妻越境太胡行!当时若听申繻谏,何至车中六尺横?”齐襄公听说鲁侯突然去世,假装悲痛哭泣,立即命令将鲁侯厚葬入棺,派人通知鲁国前来迎丧。鲁国的随从回到国内,详细讲述了鲁侯在车中被杀害的经过。大夫申繻说:“国家不能一日无君。我们暂且扶持世子一同主持丧事,等丧车到达后,举行即位仪式。” 公子庆父,字孟,是桓公的庶长子,他挥舞着手臂说道:“齐侯**无礼,祸及我们的君父。希望借给我三百辆兵车,我要讨伐齐国,声讨他们的罪行!” 大夫申繻被他的话打动,私下询问谋士施伯:“可以讨伐齐国吗?” 施伯说:“这是见不得人的丑事,不能让邻国知道。况且鲁国弱小,齐国强大,讨伐不一定能取胜,反而会宣扬我们的丑事。不如隐忍下来,暂且要求追究鲁侯在车中死亡的原因,让齐国杀了公子彭生,以此向列国解释,齐国肯定会听从。” 申繻把这话告诉了庆父,于是让施伯起草国书(因为世子正在守丧,不便说话,所以用大夫的名义),派人前往齐国,送去国书并迎回丧车。齐襄公打开国书一看,上面写道:“外臣申繻等人,拜见齐侯殿下:我们的国君奉天子之命,不敢安居,前来商议大婚之事。如今他去了齐国却没能回来,外面议论纷纷,都说与车中的变故有关。我们无处追究责任,耻辱已在诸侯间传播,请将公子彭生治罪。”

襄公看完后,立刻派人召公子彭生入朝。彭生自以为有功,昂首挺胸地走进来。襄公当着鲁国使者的面骂道:“我因为鲁侯饮酒过量,命你搀扶他上车。你为何不小心服侍,导致他突然去世?你的罪过难以推脱!” 喝令左右将彭生捆绑起来,在集市上斩首。彭生大声呼喊:“你奸淫妹妹,杀害妹夫,这都是你这个无道昏君做的事,如今又把罪责推到我身上!我死了如果有知觉,一定会变成妖孽,来取你的性命!” 襄公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左右的人都笑了。襄公一方面派人到周王那里谢婚,并确定迎娶日期。另一方面派人送鲁侯的丧车回国,而文姜则仍然留在齐国不回去。

鲁大夫申繻率领世子同到郊外迎接灵柩,就在灵柩前举行丧礼,之后世子嗣位,这就是鲁庄公。申繻、颛孙生、公子溺、公子偃、曹沫等一班文武官员,重新整顿朝纲。庶兄公子庆父、庶弟公子牙、嫡弟季友都参与国政。申繻推荐施伯的才能,施伯也被授予上士之职。鲁国以明年为新的元年,这实际上是周庄王四年。

鲁庄公召集众臣商议为齐国迎婚的事情。施伯说:“国家有三件耻辱之事,您知道吗?” 庄公问:“哪三件耻辱?” 施伯说:“先君虽然已经服丧,但恶名仍在众人之口,这是第一件耻辱;君夫人留在齐国没有回来,引起人们议论,这是第二件耻辱;齐国是我们的仇国,况且您还在服丧期间,却要为齐国主婚,推辞吧,违背了王命,不推辞吧,又会被人笑话,这是第三件耻辱。” 鲁庄公不安地问:“这三件耻辱怎么才能避免呢?” 施伯说:“想要别人不厌恶,必须先让自己美好;想要别人不怀疑,必须先让自己有信心。先君即位的时候,没有得到周王的正式任命。如果趁着这次主婚的机会,向周王请求任命,让荣耀的名声加于先君,那么第一件耻辱就可以避免了。君夫人在齐国,应该以礼迎接她回来,以成全主公的孝道,那么第二件耻辱就可以避免了。只有主婚这件事,最难两全,但也有办法。” 庄公问:“有什么办法?” 施伯说:“可以在郊外建造王姬的馆舍,派上大夫去迎接并护送,您以服丧为由推辞。这样上不违背天王的命令,下不违背大国的情面,中间又不失居丧的礼仪,如此,第三件耻辱也可以避免了。” 庄公说:“申繻说你‘智慧超过了肚子’,果然如此!” 于是一一按照施伯的计策行事。

鲁国派遣大夫颛孙生前往周朝,请求迎接王姬下嫁齐国,同时恳请周王赐予鲁桓公黻冕圭璧,以此彰显先君在九泉之下的荣耀。周庄王答应了这一请求,并挑选合适的人选前往鲁国,赐予桓公谥号。周公黑肩主动请缨,愿承担此任,但庄王没有同意,而是另行派遣了大夫荣叔。原来,庄王之弟王子克深受先王宠爱,周公黑肩曾接受先王临终嘱托。庄王怀疑黑肩怀有二心,担心他私下与外国结交,从而扶植王子克一党,因此没有任用他。黑肩察觉到庄王对自己的怀疑,便在夜里前往王子克家中,商议打算趁着王姬出嫁之际,聚众发动叛乱,弑杀庄王,拥立子克为君。大夫辛伯得知了他们的阴谋,将此事告知庄王。庄王随即下令诛杀黑肩,并驱逐王子克,王子克无奈逃至燕国。这一事件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鲁国的颛孙生护送王姬抵达齐国,同时奉命迎接夫人姜氏回鲁。齐襄公心中十分不舍,但碍于公论,只好放行。临行之时,他拉着文姜的衣袖,难分难舍,千叮万嘱:“我们定会有相见之日!” 二人洒泪而别。姜氏一方面贪恋与齐襄公的欢情,舍不得离开齐侯;另一方面因自己违背伦理道德,羞于回到鲁国。她每走一步,都显得极为慵懒。车队行至禚地时,姜氏见此处行馆整洁,不禁感叹道:“此地既非鲁国,也非齐国,正适合我居住。” 她吩咐随从,回去回复鲁侯:“我生性贪图闲适,不乐意回宫。若要我回去,除非等到我死后。” 鲁侯深知她无颜回国,于是在祝邱为她修筑馆舍,迎接姜氏居住。此后,姜氏便往来于禚地和祝邱两地。鲁侯对她的馈赠问候,一年四季从未间断。后来史官评论,认为鲁庄公对于文姜,从亲情角度看,她是自己的生母;从道义角度讲,她是杀父仇人。倘若文姜回到鲁国,反而会让鲁庄公陷入两难境地。让她徘徊于两地之间,反而成全了鲁庄公的孝道。髯翁曾作诗曰:“弑夫无面返东蒙,禚地徘徊齐鲁中。若使腼颜归故国,亲仇两字怎融通?”话说另一头,齐襄公杀害鲁桓公一事,在齐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众人纷纷议论:“齐侯无道,做出这等**残忍、违背天理之事。” 襄公心中暗自愧疚,急忙派人迎接王姬来齐成婚,然而国人的议论依旧未平息。他寻思着要做一两件义举,以收服民心。襄公心想:“郑国有人弑杀国君,卫国驱逐国君,这两件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事。但卫国公子黔牟是周王的女婿,刚刚迎娶王姬,此时不宜与黔牟作对。倒不如先声讨郑国的罪行,如此诸侯必然敬畏归服。” 可他又担心起兵讨伐郑国,胜负难料。于是便假意派人送信给子亹,相约在首止会面结盟。子亹得知后大喜,说道:“齐侯主动结交,我国这下安稳得如同泰山一般了!” 他打算让高渠弥和祭足一同前往,祭足却称病推辞。原繁私下询问祭足:“新君想要与齐侯交好,您应当辅佐,为何不去呢?” 祭足说:“齐侯勇猛强悍且残忍,继承大国君位,野心勃勃,有图谋霸业之心。况且先君昭公对齐国有功,齐国一直记着。大国心思难以揣测,大国主动与小国结交,其中必有奸谋。此次前去,君臣恐怕会遭遇不测啊!” 原繁问:“您所言若属实,那郑国将来该依靠谁呢?” 祭足答:“必定是子仪。他有君主之相,先君庄公曾说过。” 原繁说:“人们都说您足智多谋,我且以此事来验证一下。”

到了约定的日子,齐襄公派遣王子成父、管至父两位将领,各自率领一百多名敢死之士,环绕左右护卫,力士石之纷如紧跟在后面。高渠弥引领着子亹一同登上盟坛,与齐侯行礼完毕。齐侯的宠臣孟阳手捧血盂,跪地请众人歃血为盟。襄公目光示意,孟阳突然起身。襄公拉着子亹的手问道:“先君昭公是因何去世的?” 子亹脸色骤变,惊恐得浑身颤抖,说不出话来。高渠弥代为回答:“先君是因病去世,何必劳烦您过问?” 襄公说:“我听说先君在祭祀时遭遇贼人,并非因病。” 高渠弥无法遮掩,只得回应:“先君原本就患有寒疾,又受到贼人惊吓,因此突然身亡。” 襄公问:“国君出行必定有警备,贼人从何而来?” 高渠弥回答:“嫡庶争夺君位,已非一日之事,各方都有私党,他们趁机暗中发难,谁能防备?” 襄公又问:“可曾抓获贼人?” 高渠弥说:“至今仍在缉拿寻访,尚无踪迹。” 襄公大怒道:“贼人就在眼前,何须缉拿寻访?你身受国家爵位,却因私怨弑杀国君。到了我面前,还敢支支吾吾!我今日要为先君报仇!” 他呼喊力士:“快给我动手!” 高渠弥来不及分辩,石之纷如率先将高渠弥捆绑起来。子亹磕头哀求:“此事与我无关,都是高渠弥所为。求您饶我一命!” 襄公说:“既然知道是高渠弥所为,为何不讨伐他?你今日就到地下去分辩吧。” 他一招手,王子成父与管至父率领一百多名敢死之士,一拥而上,将子亹乱刀砍死。随行众人见齐人势力强大,谁敢反抗,一时间全部逃散。襄公对高渠弥说:“你的国君已死,你还想活命?” 高渠弥回答:“我自知罪孽深重,只求赐我一死!” 襄公说:“只给你一刀,太便宜你了!” 于是将他带回齐国,下令在南门施行车裂之刑。(车裂,即将罪人的头与四肢分别绑在五辆马车的辕上,各朝不同方向,每辆车套一头牛,然后用鞭子抽打牛,牛走车动,罪人的肢体就会被撕裂成五块。俗称 “五牛分尸”,这是极为严酷的刑罚。襄公想用此等重刑,向诸侯彰显自己的义举,故意大肆宣扬此事。)高渠弥死后,襄公命人将他的首级悬挂在南门示众,张贴告示写道:“逆臣以此为戒!” 一方面派人收拾子亹的尸首,草草埋葬在东郭之外;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郑国通报:“贼臣逆子,周朝有既定刑罚。贵国高渠弥主谋弑君,擅自拥立庶子,我痛心郑先君遭遇不幸,已为郑国讨伐并诛杀了他。希望贵国能改立新君,以延续旧日友好。” 原繁听闻此事,感叹道:“祭仲的智慧,我比不上啊!” 诸位大夫共同商议立君之事,叔詹说:“旧君在栎地,为何不迎接他回来?” 祭足说:“流亡在外的国君,不宜再次回到宗庙。不如拥立公子仪。” 原繁也表示赞同。于是从陈国迎接公子仪回来,继承君位。祭足担任上大夫,叔詹为中大夫,原繁为下大夫。子仪即位后,将国家事务委托给祭足。祭足体恤百姓,修整军备,派遣使者前往齐国、陈国等国进行友好访问。又接受楚国的任命,答应每年向楚国纳贡,永远作为楚国的属国。郑厉公因此无机可乘,此后郑国逐渐安定下来。不知后续还会发生何事,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