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二回 诸侯同心围齐国 晋臣合计逐栾盈

尹公佗并不相信庾公差的话,毅然转身再次去追击卫侯。他快马加鞭,疾驰了二十多里路,终于赶上了卫侯一行人。公孙丁见尹公佗追来,便上前询问他的来意。尹公佗冷冷地说:“我的老师庾公,与你有师弟的情分。但我只是庾公的弟子,并未直接受教于你,对你来说,我就如同路人一般。我怎能因为对路人的私情,而废弃对君主的公义呢?” 公孙丁闻言,耐心劝说道:“你曾向庾公学艺,可曾想过庾公的箭术又是从何而来?做人怎能忘本!你还是快快回去吧,免得伤了和气。” 然而,尹公佗根本不听,他猛地拉开弓,对准公孙丁就射出一箭。

公孙丁见状,不慌不忙,他将手中的缰绳交给卫献公,等尹公佗的箭射来,他伸手轻轻一抓,便稳稳地接住了。紧接着,公孙丁把接来的箭搭在自己的弓弦上,朝着尹公佗回射过去。尹公佗躲避不及,只听 “扑” 的一声,箭直直地贯穿了他的左臂。尹公佗疼得脸色惨白,无奈之下,只好丢弃手中的弓,转身逃跑。公孙丁哪肯罢休,紧接着又射出一箭,这一箭结果了尹公佗的性命。尹公佗带来的随行军士们,看到主将已死,吓得纷纷弃车逃窜。

卫献公心有余悸地说道:“若不是你的神箭,我这条命可就没了。” 公孙丁重新接过缰绳,驾车继续狂奔。又跑了十多里路,突然听到后面传来隆隆的车声,似乎有大队人马飞速赶来。卫献公惊慌失措地说:“要是再有追兵,我们可怎么逃脱啊?” 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后面的车越来越近,卫献公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同母的弟弟公子鱄,他冒死赶来追随。卫献公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于是一行人一起朝着齐国奔去。齐灵公把他们安置在莱城。宋儒曾写诗感慨卫献公不敬重大臣,最终落得逃亡的下场,诗中写道:“尊如天地赫如神,何事人臣敢逐君?自是君纲先缺陷,上梁不正下梁蹲。”

孙林父赶走卫献公后,便与宁殖合谋,迎接公子剽为国君,这就是卫殇公。他们派人前往晋国,通报卫国的变故。晋悼公询问中行偃:“卫国人赶走一位国君,又拥立一位国君,这不合乎正道。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中行偃回答说:“卫衎无道,诸侯们都有所耳闻。如今臣民自愿拥立公子剽,我们可以不必过问。” 晋悼公听从了他的建议。

齐灵公得知晋侯不追究孙林父和宁殖驱逐国君的罪责,不禁感叹道:“晋侯已经没有争霸的志向了!我若不趁此时图谋霸业,还等什么时候呢?” 于是,齐灵公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鲁国的北部边境,包围了郕城,大肆掠夺一番后才撤兵。这一年,是周灵王十四年。

原来,齐灵公最初娶了鲁国女子颜姬为夫人,但颜姬没有生育。颜姬的陪嫁妾鬷姬,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光,齐灵公便先立光为太子。后来,齐灵公又有一个宠妾戎子,戎子也没有生育,她的妹妹仲子生下儿子牙,戎子便把牙抱过来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其他姬妾还生了公子杵臼,但不受宠爱。戎子仗着齐灵公的宠爱,想要立牙为太子,齐灵公答应了她。仲子劝谏说:“光被立为太子已经很久了,而且多次参与诸侯会盟,如今无缘无故地废掉他,国人肯定不服,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齐灵公却固执地说:“废立太子是我的事,谁敢不服?” 于是,他派太子光率兵去镇守即墨。光离开后,齐灵公就传旨废掉光,改立牙为太子,还让上卿高厚担任太傅,寺人夙沙卫强壮且有智谋,便让他担任少傅。

鲁襄公听说齐太子光被废,便派使者前往齐国,询问原因。齐灵公无言以对,反而担心鲁国将来会帮助光争夺君位,所以与鲁国结仇,率先对鲁国用兵,想用武力威胁鲁国,然后再杀掉光。这实在是齐灵公无道到了极点!鲁国派人向晋国告急,可此时晋悼公身患重病,无法出兵救援鲁国。

这年冬天,晋悼公去世,群臣拥立世子彪即位,他就是晋平公。鲁国又派叔孙豹前去吊唁并祝贺新君即位,同时告知齐国带来的祸患。荀偃说:“等到来年春天,我们会会合诸侯。如果齐国不来赴会,再讨伐它也不迟。” 周灵王十五年,也就是晋平公元年,晋国在溴梁大规模会合诸侯。齐灵公没有亲自前来,而是派大夫高厚代为参加。荀偃十分生气,想要抓住高厚,高厚吓得赶紧逃回齐国。随后,齐国再次出兵攻打鲁国的北部边境,包围了防地,杀死了守臣臧坚。叔孙豹再次前往晋国求救。晋平公于是命令大将中行偃会合诸侯的军队,大规模讨伐齐国。

中行偃刚刚点齐兵马回来,当晚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身穿黄衣的使者,拿着一卷文书,前来传唤他去对质。中行偃不由自主地跟着使者前行,来到一座宏伟的宫殿前。只见殿上有一位头戴冕旒的王者,正威严地端坐着。使者命令中行偃跪在宫殿的台阶之下。中行偃偷偷一看,发现一同跪着的,竟然是晋厉公、栾书、程滑、胥童、长鱼矫、三郤等一班人。中行偃心中暗自吃惊。他听到胥童等人和三郤激烈地争辩了很久,但听不太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不一会儿,狱卒把其他人都带走了,只留下晋厉公、栾书、中行偃和程滑四人。晋厉公哭诉自己被弑杀的经过。栾书辩解说:“动手的是程滑。” 程滑则急忙分辩道:“主谋都是栾书和中行偃,我不过是奉命行事,怎么能把罪责都归到我一个人身上呢?” 殿上的王者降旨道:“当时栾书执政,应为首恶,五年之内,他的子孙将会灭绝。” 晋厉公愤怒地说:“这件事中行偃也出力相助,他怎么能无罪?” 说着,就起身抽出戈,朝着中行偃的头砍去。中行偃在梦中感觉自己的头掉到了面前,他急忙用手捧着自己的头,跪着戴上,然后走出殿门。在门口,他遇到了梗阳的巫者灵皋,灵皋惊讶地说:“你的头怎么歪了?” 说着,便帮他扶正。中行偃突然感到一阵剧痛,一下子从梦中惊醒,他对这个梦深感诧异。

第二天上朝时,中行偃果然在路上遇到了灵皋,他便让灵皋上车,把昨晚做的梦详细地讲述了一遍。灵皋听后,叹息道:“冤家已经找上门了,你恐怕性命不保啊。” 中行偃问道:“现在我要去东方作战,还来得及吗?” 灵皋回答说:“东方的恶气太重,去讨伐一定会取胜,但主帅你即便取胜,也难逃一死。” 中行偃坚定地说:“只要能战胜齐国,即便死了也值得!” 于是,他率领军队渡过黄河,在鲁济之地与诸侯会合。晋、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郳、小邾等十二路大军,一同朝着齐国进发。

齐灵公派上卿高厚辅佐太子牙守卫国都,自己则亲自率领崔杼、庆封、析归父、殖绰、郭最、寺人夙沙卫等人,带领大军,驻扎在平阴城。平阴城南有一道防线,防线上有门。齐灵公让析归父在防门之外,深挖壕沟,壕沟横向宽度达一里,还挑选精兵把守,以此来阻挡敌军。寺人夙沙卫进谏说:“十二**队人心不齐,我们应该趁着他们刚到,出奇兵攻击。只要打败他们其中一支军队,其他军队就会士气低落。如果不想出战,那就不如选择险要之地坚守,这区区防门的壕沟,可不足以依靠。” 齐灵公却不以为然地说:“有这么深的壕沟,他们的军队怎么能飞过来呢?”

中行偃听说齐军挖壕沟坚守,笑着说:“齐国害怕我们了!他们肯定不敢出战,我们要用计策攻破他们。” 于是,他传令让鲁国和卫国的军队,从须句取道;让邾国和莒国的军队,从城阳取道,都从琅玡进入齐国。晋国的大军则从平阴进攻,约定在临淄城下会合。四**队领命而去。中行偃又让司马张君臣,在山泽险要之处,都虚张旗帜,布满山谷。他们还扎了许多草人,给草人穿上衣甲,放在空车上,把断木绑在车辕上,车子行进时,木头像人在挥动,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大力士们拉着大旗,牵引着车子,在山谷间往来穿梭,以此作为疑兵。

荀偃和士匄率领宋国和郑国的军队在中间,赵武和韩起率领上军,与滕国和薛国的军队在右边,魏绛和栾盈率领下军,与曹国、郳国、小邾国的军队在左边,兵分三路。他们命令车中都装载着木石,步兵每人携带一袋子土。到达防门后,三路军队的炮声相互呼应,各军把车中的木石抛入壕沟,再加上数万袋土,转眼间就把壕沟填平了。随后,他们手持大刀阔斧,奋勇杀了进去。齐军抵挡不住,大半被杀伤。析归父差点被晋军俘虏,仅仅保住了性命。他逃入平阴城中,向齐灵公报告说:“晋军分三路填平壕沟杀了进来,势力强大,难以抵挡。” 齐灵公这才露出惧色,于是登上巫山,眺望敌军。他看到处处山泽险要之地,都有旗帜飘扬,车马奔驰,不禁大惊失色,说道:“诸侯的军队怎么这么多啊!我们暂且避开他们。” 他问诸将:“谁愿意担任后殿,掩护大军撤退?” 夙沙卫挺身而出,说道:“小臣愿意率领一军断后,全力保护主公安全。” 齐灵公十分高兴。

忽然,有两位将领一起出列上奏说:“堂堂齐国,难道就没有一个有勇力的人吗?竟然让一个寺人来殿后,这不是要被诸侯笑话吗?我们二人愿意让夙沙卫先行。” 这两位将领,正是殖绰和郭最,他们都有万夫不当之勇。齐灵公说:“有将军殿后,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夙沙卫见齐侯没有采用自己的建议,羞愧得满脸通红,只好退下,无奈地跟随着齐侯先行撤退。

大约走了二十多里路,他们来到石门山。这里地势险要,两边都是巨大的石头,只有中间一条狭窄的路径。夙沙卫怀恨殖绰和郭最二人,想要破坏他们的功劳。等齐军全部通过后,他把随行的三十多匹马杀掉,用马的尸体堵塞道路,又把几辆大车连接起来,像城墙一样横截在山口。

再说殖绰和郭最二人,率领军队断后,缓缓撤退。快要到达石门隘口时,他们看到路上死马纵横,又有大车拦截,车马难以通行。二人相视,恍然大悟道:“这肯定是夙沙卫怀恨在心,故意这么做的。” 他们急忙命令军士搬运死马,疏通道路。但因为前面有车阻挡,每一匹死马都要往后抬出,扔到空地上,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军士虽然众多,无奈道路狭窄,有力也使不上。就在这时,背后尘土飞扬,晋国的猛将州绰率领的军队已经赶到。殖绰刚想掉转车头迎敌,州绰一箭射来,正好射中殖绰的左肩。郭最连忙弯弓搭箭,想要救援殖绰,殖绰却摇了摇手制止了他。州绰见殖绰如此镇定,也没有贸然动手。殖绰不慌不忙,拔出箭,问道:“来将何人?能射中我的肩膀,也算是好汉了!请通报姓名。” 州绰回答道:“我乃晋国名将州绰。” 殖绰说:“小将不是别人,正是齐国名将殖绰。将军难道没听过人们说的‘莫相谑,怕二绰’吗?我与将军以勇力齐名,好汉惜好汉,何必自相残杀呢?” 州绰说:“你说得虽然在理,但各为其主,我也身不由己。将军若肯束手归顺,我一定全力保证将军的性命。” 殖绰说:“你不会骗我吧?” 州绰说:“将军若不相信,我可以发誓!如果不能保全将军的性命,我愿与你同死。” 殖绰说:“郭最的性命,现在也托付给将军了。” 说完,二人双双束手就擒。他们随行的士卒,也都纷纷投降。史臣为此写诗感叹道:“绰最赳赳二虎臣,相逢狭路志难伸。覆军擒将因私怨,辱国依然是寺人。”

州绰把殖绰和郭最二位将领押解到中军献功,并且称赞他们骁勇善战,可用为己用。中行偃命令暂时把他们囚禁在中军,等班师回朝后再做定夺。大军从平阴出发,所经过的城郭,都不进行攻打掠夺,径直抵达临淄外城之下。鲁国、卫国、邾国、莒国的军队也都赶到了。范鞅率先攻打雍门。雍门一带生长着许多芦荻,范鞅就下令放火焚烧。州绰则焚烧申池的竹木。各军一起采用火攻,把外城的四郭都烧毁了。晋军直逼临淄城下,将其四面围住,喊杀声震天动地,箭矢都射到了城楼上。城中的百姓慌乱不已。

齐灵公十分害怕,暗中命令左右驾车,想要打开东门逃走。高厚得知后,急忙上前,抽出佩剑,砍断了马缰绳,流着泪劝谏道:“诸侯的军队虽然精锐,但他们深入我国,难道就没有后顾之忧吗?他们不久就会退兵的。主公一旦离开,都城就守不住了。希望主公再坚守十天,如果真的力竭势衰,再逃走也不晚。” 齐灵公这才打消了逃走的念头。高厚于是督率军民,齐心协力,坚守城池。

正当各**队围攻齐国的时候,到了第六天,忽然有郑国的紧急快报传来。快报是大夫公孙舍之和公孙夏联名密封的,里面是极其机密的要事。郑简公打开一看,大致内容是:“臣公孙舍之、臣公孙夏,奉命与子孔守卫国家。没想到子孔竟然有谋叛之心,他私自向楚国送密信,想要招引楚**队攻打郑国,自己作为内应。如今楚**队已经到达鱼陵,很快就会到来。事情万分危急,恳请主公星夜回师,拯救国家社稷!”

郑简公得知郑国的危急情况后,大为惊恐,赶忙拿着密信来到晋军营地,将信呈给晋平公过目。晋平公看完,立即召来中行偃商议对策。中行偃进言说道:“我军一路未经历激烈战斗,直逼临淄,本指望凭借这股锐气,一举攻克齐国。然而,如今齐国的防守并未出现破绽,郑国又传来楚国进犯的警报。倘若郑国有所闪失,责任将归咎于晋国。依我之见,不如暂且撤兵,回师救援郑国。此番虽然没能攻破齐国,但料想齐侯已被吓得胆战心惊,短期内不敢再侵犯鲁国了。” 晋平公觉得他说得在理,便下令解除对临淄的包围,撤兵而去。郑简公先行告辞,返回郑国。

诸侯的军队行进到祝阿时,晋平公因担忧楚**队,在与诸侯饮酒时,兴致不高。这时,师旷上前说道:“臣请求通过音律来占卜吉凶。” 说罢,他吹奏律管,先唱起《南风》,接着又唱《北风》。《北风》的旋律平和悦耳,而《南风》的音调低沉压抑,还隐隐带着肃杀之气。师旷上奏道:“《南风》的音调不强劲,听起来接近死亡之音,这预示着楚国不但无法建功,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不出三天,必定会有好消息传来。” 师旷字子野,是晋国最为聪慧之人。他自幼热爱音乐,曾苦恼自己学艺不精,叹息道:“技艺不精湛,是因为心思不专一;心思不专一,是因为杂念太多。” 于是,他用艾叶熏瞎自己的双眼,专心钻研音乐。最终,他能够洞察气候的变化、阴阳的消长,对天时人事的判断准确无误,无论是风角还是鸟鸣,从中都能预见吉凶。师旷担任晋国太师,掌管乐官事务,平日里深受晋侯信任,因此行军作战时,晋侯必定让他随行。此时,晋平公听了他的话,便下令驻军等待消息,并派人到前方远处打探。

不出三天,前去打探的人就和郑国大夫公孙虿一同回来报告,说:“楚**队已经撤退了。” 晋平公惊讶地询问详情,公孙虿回答道:“楚国自从子庚代替子囊担任令尹后,一直想报先辈的仇,谋划攻打郑国。公子嘉暗中与楚国勾结,约定楚军一到,他就假装出城迎敌,率兵与楚军会合。幸好公孙舍之和公孙夏二人,预先察觉到公子嘉的阴谋,他们整顿甲兵,严守城门,对出入人员进行严格盘查。公子嘉不敢出城与楚军会合。子庚渡过颍水后,一直没有收到内应的消息,只好将军队驻扎在鱼齿山下。恰逢天降大雪,连续数日不停,军营中积水深达一尺多,士兵们都纷纷寻找高处躲避雨雪,天寒地冻,冻死的人超过半数,士兵们怨声载道,子庚无奈,只得班师回朝。我国国君已将公子嘉治罪,予以诛杀。担心劳烦贵**队,特地派我连夜赶来告知。” 晋平公听后,十分高兴,说道:“子野真是精通音律的圣人啊!” 于是,他将楚国攻打郑国无功而返的消息,遍告诸侯,随后各**队各自返回本国。史臣写诗称赞师旷道:“歌罢《南风》又《北风》,便知两国吉和凶;音当精处通天地,师旷从来是瞽宗。” 这是周灵王十七年冬十二月发生的事情。等到晋军渡过黄河时,已经是周灵王十八年的春天了。中行偃在行军途中,突然头上生了一个痈疽,疼痛难忍,只好在着雍这个地方停留下来。到了二月,痈疽溃烂,连眼睛都脱落出来,最终死去。之前他梦到自己的头掉落,以及梗阳巫者所说的话,至此都一一应验了。殖绰和郭最趁着中行偃去世的变故,打破枷锁,逃出囚禁之地,逃回齐国去了。范匄和中行偃的儿子荀吴,护送灵柩回国。晋侯让荀吴继承大夫之位,任命范匄为中军元帅,荀吴为副将,荀吴仍以荀为氏,称为荀吴。

这一年夏天五月,齐灵公生病。大夫崔杼和庆封商议,派人用温车到即墨迎接原来的太子光。庆封率领家中甲士,趁夜敲响太傅高厚的家门。高厚出来迎接,崔杼等人当场将他抓住并杀害。太子光和崔杼一同进入宫中,太子光杀死了戎子,又杀掉公子牙。齐灵公听闻变故,大为震惊,呕出数升鲜血,当场气绝身亡。太子光即位,他就是齐庄公。寺人夙沙卫率领自己的家属逃奔到高唐,齐庄公派庆封率领军队追击,夙沙卫占据高唐,公然反叛。齐庄公亲自率领大军,将高唐城团团围住,攻打了一个多月,都未能攻克。高唐有个工匠名叫偻,力大勇猛,夙沙卫派他防守东门。工偻深知夙沙卫难以成事,便从城上射下一封羽书,信中约定半夜在东北角接应大军登城。齐庄公对此将信将疑。殖绰和郭最请求道:“既然对方相约,必定有内应。小将二人愿意前往,定要生擒那个寺人,以报石门山被阻之仇!” 齐庄公说:“你们小心前往,寡人亲自带兵前来接应。” 殖绰和郭最率领军队来到东北角,等到半夜,城上忽然放下几根长绳。殖绰和郭最各自攀着绳子往上爬,军士们也陆续登城。工偻带着殖绰,径直去捉拿夙沙卫。郭最则去砍开城门,放齐军入城。城中顿时大乱,双方互相厮杀,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局势才稳定下来。齐庄公进入城中,工偻和殖绰将夙沙卫捆绑起来,押到庄公面前。庄公大骂道:“你这该死的寺人!寡人哪里亏待了你,你却辅佐幼子,妄图夺取长子的君位?如今公子牙在哪里?你既然身为少傅,为何不到地下辅佐他?” 夙沙卫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庄公下令将他拉出去斩首,还把他的肉做成肉酱,赏赐给随行的各位大臣。随后,齐庄公让工偻镇守高唐,自己则率领军队班师回朝。

当时,晋国上卿范匄因为前次围攻齐国,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便向晋平公请求,再次率领大军侵犯齐国。军队刚渡过黄河,就听闻齐灵公去世的消息。范匄说:“齐国刚刚遭遇国丧,此时讨伐他们,不仁不义!” 于是,他立即下令班师回朝。很快,就有人将此事报告给齐国。大夫晏婴进谏道:“晋国在我国国丧期间不发动进攻,对我们施行了仁义之举。如果我们背叛他们,那就是不义。不如主动请求讲和,以免两国百姓遭受战争之苦。” 晏婴字平仲,身高不满五尺,却是齐国首屈一指的贤能之士。齐庄公考虑到国家刚刚稳定,担心晋军再次来犯,便听从了晏婴的建议,派人前往晋国谢罪,并请求结盟。晋平公在澶渊大规模会合诸侯,范匄担任会盟的主持者,与齐庄公歃血为盟,双方结好后,诸侯各自散去。此后一年多,天下太平,没有战事发生。

再说下军副将栾盈,他是栾黶的儿子。栾黶是范匄的女婿,范匄的女儿嫁给栾黶,称为栾祁。栾氏家族从栾宾、栾成、栾枝、栾盾、栾书、栾黶,一直到栾盈,连续七代担任卿相,权势显赫,尊贵无比。晋国朝堂上的文武官员,一半出自栾氏门下,一半与栾氏有姻亲关系。魏氏家族有魏舒,智氏家族有智起,中行氏家族有中行喜,羊舌氏家族有叔虎,籍氏家族有籍偃,箕氏家族有箕遗,他们都与栾盈相互倚仗,结成了死党。而且,栾盈自幼就谦逊有礼,礼贤下士,经常散财结交宾客,因此有许多敢死之士都归附于他。像州绰、邢蒯、黄渊、箕遗,都是他部下的猛将。还有大力士督戎,力大无穷,能举起千钧重物,双手各持一柄大戟,刺无不中,是他的心腹随从,寸步不离。此外,他家臣如辛俞、州宾等人,为他奔走效劳的不计其数。

栾黶去世的时候,他的夫人栾祁年仅四十岁左右,难耐寂寞,不能守寡。州宾经常到府中禀报事务,栾祁在屏风后面看到他年轻英俊,便暗中派侍女传达心意,两人因此私通。栾祁还将家中的器物、钱币等财物,都赠送给州宾。栾盈跟随晋侯讨伐齐国期间,州宾公然留宿在府中,毫无顾忌。栾盈回来后,得知此事,碍于母亲的颜面,不便直接发作,于是借其他事情,鞭打惩治了府中内外守门的官吏,严格稽查家臣的出入。栾祁一方面感到羞愧恼怒,另一方面难以割舍淫欲,再者担心儿子会害了州宾的性命。恰逢父亲范匄生日,她以拜寿为名,来到范府,趁机向父亲哭诉道:“栾盈想要发动叛乱,这可如何是好?” 范匄询问详情,栾祁说:“栾盈曾说‘范鞅杀了我的兄长,我父亲将他赶走,却又纵容他回国,不杀他已经是万幸,反而还给他加官进爵。如今范氏父子把持国政,范氏日益强盛,栾氏却逐渐衰落,我宁可死,也绝不与范氏共存!’他日夜与智起、羊舌虎等人在密室中密谋,想要除掉各位大夫,拥立自己的私党。他担心我泄露消息,严厉告诫守门的官吏,不许我与娘家的人往来。今天我好不容易才来这里,恐怕日后再也见不到父亲了!因为父女情深,我不敢不把此事告知父亲。” 当时,范鞅也在一旁,附和道:“我也听说过此事,如今看来,果然如此。他们党羽众多,势力庞大,不可不防啊。” 女儿和儿子的说法一致,这不由得让范匄相信了。于是,范匄秘密向晋平公上奏,请求驱逐栾氏。晋平公私下向大夫阳毕询问意见。阳毕向来厌恶栾黶,却与范氏关系亲密,他回答说:“栾书当年确实弑杀了晋厉公;栾黶继承了他的凶恶德行,如今又传到栾盈身上。百姓亲近栾氏已经很久了。如果除掉栾氏,既可以彰显弑君叛逆的罪行,又能树立国君的威严,这是国家几代人的福气啊。” 晋平公说:“栾书曾拥立先君,栾盈的罪行又尚未显露,贸然除掉他,名不正言不顺,该怎么办呢?” 阳毕回答道:“栾书拥立先君,不过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先君忘记国仇,徇私报答栾书的拥立之恩,而国君您又纵容栾氏,这样下去,祸患将会越来越大。如果因为栾盈的罪行不明显,不如先剪除他的党羽,赦免栾盈,然后将他放逐。他要是还想图谋不轨,那时再诛杀他,就师出有名了;要是他逃到其他国家,也算是国君您的恩惠。” 晋平公觉得很有道理,便召范匄入宫,共同商议此事。范匄说:“栾盈还未离开,就先剪除他的党羽,这会加速他发动叛乱。国君不如派栾盈前往着邑修筑城墙,栾盈离开后,他的党羽失去主心骨,就容易对付了。” 晋平公说:“好。” 于是,派遣栾盈前往着邑修筑城墙。

栾盈临行前,他的党羽箕遗劝谏道:“栾氏树敌众多,这是主公您所知道的。赵氏因为下宫之难怨恨栾氏,中行氏因为讨伐秦国的战役怨恨栾氏,范氏因为范鞅被驱逐一事怨恨栾氏,智朔早逝,智盈年纪尚小,只能听从中行氏的,程郑深受国君宠爱,如今栾氏的势力已经孤立无援了。修筑着邑并非国家的紧急事务,为何非要派您去呢?您何不推辞此事,以此观察国君的真实意图,以便早做防备。” 栾盈说:“国君的命令,不可推辞。如果我有罪,怎敢逃避一死?如果我无罪,国人将会怜悯我,又有谁能加害于我呢?” 于是,他命令督戎为自己驾车,离开了绛州,朝着着邑而去。

栾盈离开三天后,晋平公临朝,对各位大夫说:“栾书当年犯下弑君叛逆的罪行,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刑罚。如今他的子孙仍在朝堂,寡人深感耻辱!该如何处置呢?” 各位大夫齐声回答道:“应该驱逐他们。” 于是,晋平公宣布栾书的罪状,将其悬挂在国都城门上,派遣大夫阳毕,率兵前去驱逐栾盈。栾氏宗族在国内的人,全部被驱逐出境,他们的栾邑也被没收。栾乐、栾鲂率领他们的族人,与州绰、邢蒯一起,都出了绛城,前往投奔栾盈。叔虎拉着箕遗、黄渊随后出城,却发现城门已经关闭。又听说要搜捕整治栾氏的党羽,于是他们商议各自聚集家丁,打算趁夜发动叛乱,攻破东门出城。赵氏有个门客叫章铿,与叔虎家相邻,听闻他们的阴谋后,赶紧报告给赵武。赵武又将此事转报给范匄。范匄派自己的儿子范鞅,率领三百甲士,包围了叔虎的府邸。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