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 > 第227章 终末的弥撒

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 第227章 终末的弥撒

作者:苍茫遗篇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4-15 14:28:57 来源:书海阁

红狼的战术目镜突然析出六边形冰裂纹,这是生物体征监测系统过载的征兆。

三十分钟前渡河时的热成像记录在视网膜残留着诡异残影——亨利博士入水瞬间的体温曲线呈反物理规律的平滑直线,就像精密数控机床切削出的金属寒光。

红狼的心头猛然一沉,他感到一股不祥的预感从胸口涌上来。

刚才渡河时,他亲眼看着亨利博士毫不犹豫地跳入刺骨的冰河,迅捷如鱼地游了过来,显得如此冷静而从容。

但此刻,亨利博士却和其他几名技术人员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红狼感到一阵头晕,他加快步伐冲出指挥部,眼睛四处搜索着亨利博士的身影,想要在这片雪原中找到任何的蛛丝马迹。

指挥部门口的积雪呈现出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纹路,红狼的军靴在雪壳上踩出玻璃碎裂般的脆响。

雪地一片寂静,除了偶尔的风声和呼啸的雪花,几乎什么也没有。

茫茫雪原上,亨利博士仿佛从未存在过。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轰鸣声,红狼停下了脚步,耳朵竖了起来。

那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近,显然是某种直升机的轰鸣。

红狼抬头望去,眼前的雪幕中,一架米8直升机正从远处的天际穿过,快速消失在无边的冰雪天幕之中。

直升机的轰鸣声,在雪原上雕刻出量子纠缠般的声波纹路。

直升机的出现让红狼的心猛然一跳,虽然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架米8并不是普通的飞行任务,但他仍无法确定这与亨利博士有什么直接的关联。

亨利博士难道会乘坐这架直升机离开?还是有其他什么阴谋?

红狼的思绪尚未理清,忽然身后传来茉剑的声音。

“红狼——红狼,你怎么突然跑出来了?”

她紧跟着红狼,神色略显疲惫,但依旧保持着冷静。

她走到红狼身旁,轻声说道:“别太紧张,红狼,先休息一下吧。亨利博士可能只是回研发中心去继续开发新式武器了。”

茉剑的语气虽然平静,但其中却掩藏着一丝不容忽视的坚定。她的安慰似乎有着一种试图平息红狼心中焦虑的作用。可红狼心中依旧疑云重重。他看了看茉剑,虽然她的推测看似合理,但心中的不安感却无法消散。亨利博士的消失,尤其是在渡河时那异常冷静的举动,让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亨利博士绝非简单地去研发中心那么简单。

红狼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转向远处已经消失在冰雪中的米8直升机。

亨利博士身上笼罩的那些疑云绝不是那么容易解开的,特别是博士身上那些突如其来的怪异举动,种种迹象都让他不敢轻易忽视。

或许茉剑所说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但红狼的直觉告诉他,这一切远比看上去的要复杂。

“我知道了,茉剑。”红狼深深吸了一口气,勉强让自己平静下来,但内心却依然波涛汹涌。 “不过,我不打算放松警惕。亨利博士的去向,我一定要查清楚。”

茉剑听后,微微点头,虽然她心里也有些疑虑,但作为红狼的同伴,她知道他做事向来谨慎,并不会轻易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

“那好,既然你决定了,那我就和你一起走。”茉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声说道,目光坚定地望着红狼。

红狼点点头,心中逐渐冷静下来,他知道,亨利博士的失踪不是偶然,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而亨利博士,那个天才科学家,可能已经在这场暗流涌动的阴谋中,成为了无法预见的关键。

将军没有食言,尽管现在天气条件恶劣,寒风凛冽,雪花飘舞,眼前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他们这些从科尔松死亡包围圈中死里逃生的特战干员们,终于在这片荒凉的野战机场等到了那支接他们前往列宁格勒的米-8直升机中队。

整整一夜的雪暴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安慰,只有更多的困难与挑战。

直升机的轰鸣声在刺骨的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显然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能按时完成接应任务,已经是难得的奇迹。

而他们,作为一线的精英部队,早已习惯了这种不顾一切的执行任务的节奏——即使身心疲惫,浑身伤痕累累,仍然没有放慢脚步。

红狼和茉剑站在最前方,肩膀上的背包和装备已经让他们的动作变得沉重,但他们依然坚定地走向那架米-8直升机。

身后,是那些刚刚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同伴,以及几名危重伤员。

伤员们被紧急包扎着,脸色苍白,显然是再没有力气坚持长时间的移动。

红狼和茉剑一边护送,一边仔细观察着四周,确保没有任何突发的危险。

当最后一名伤员被扶上直升机后,红狼和茉剑紧随其后,几乎是同时登机。

机舱内壁的纳米涂层正在吞噬战争记忆:防弹装甲表面突然浮现所有搭乘过此机的阵亡者视网膜投影。彼得罗夫在其中辨认出自己2018年在阿勒颇失踪的观察员编号——某个平行时空的可能性正通过薛定谔方程向现实坍缩。

机舱内的温度虽然比外面稍微好一些,但仍旧冰冷刺骨。

米-8的旋翼剖开时空经纬,钛合金桨叶在-52℃空气中刻下晶格状冰纹。

这架编号"渡鸦-7"的空中方舟,其蒙皮残留着车臣战争的弹孔与顿巴斯电子战的焦痕,两种世纪的创伤在量子层面形成纠缠态波纹。

当红狼触碰舱门时,装甲接缝突然渗出1994年格罗兹尼巷战的硝烟气息。

两人关上舱门的瞬间,机械的轰鸣声立刻把外界的寒冷与风雪隔绝了开来,然而,舱内的温度也只是稍稍好转,依旧不见阳光。

他们站在机舱的一角,背对着舷窗,彼此间默契地没有多说话。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压抑感,似乎每个人都在默默承受着从科尔松战场上带回来的创伤,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

他们这些死里逃生的特战干员,在成功突围之后,眼前的这架直升机,或许是他们唯一的避风港。

红狼与茉剑站在那里,身体微微颤抖着,双手不停地搓着,试图用摩擦的方式缓解那种冷彻骨髓的寒意。

空气中弥漫着燃油的味道,机舱内的灯光昏暗,而机身外的暴风雪仍然肆虐着。这些环境,似乎再怎么适应,也无法抹去那种突如其来的孤寂感。

茉剑侧头看了看红狼,目光微微凝视着他的眼睛,仿佛在思考些什么。她的脸色因为疲劳而略显苍白,但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坚定和坚韧。“我们活下来了。”她轻声说道,声音几乎被机舱内的轰鸣声吞噬,但红狼还是听到了。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着外面的暴风雪,心中涌上一股难言的情绪。活下来?没错,他们活下来了,但又有多少人已经永远无法回去,成为了这个冰冷世界的一部分?

“是的,我们活下来了。”红狼轻轻应道,声音平静得几乎没有波澜。

但在那片寂静的瞬间,他的脑海里却浮现出无数战友的面孔,那些已经永远无法归来的生命,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那些未曾完成的任务,所有的一切都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胸口。

舱内的温度依旧寒冷,然而红狼的心情却变得越来越沉重。

茉剑察觉到了红狼的沉默,但她没有继续问下去。

她知道,在这个时刻,言语无论如何都无法安慰这位历经生死考验的战友。

她只是静静地站在他身旁,目光坚毅,仿佛在默默地为红狼加油,为他们两人的未来祈祷。

直升机终于缓缓升空,穿越雪幕,带着他们飞向那座远离战火的城市——列宁格勒。

而对于红狼和茉剑来说,这场突围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

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早已在他们的命运轨迹中等待着他们。

旋翼搅动的冰晶云显现出非欧几何形态,每个晶体都封装着特战队员的作战记忆。

红狼发现自己的呼吸凝华物在舷窗结成曼德博分形图案,其无限递归的边疆恰与列宁格勒防区电子沙盘的破碎轮廓完美重合。

直升机飞行员突然用东欧地区的七种语言念诵《伊戈尔远征记》,其声波使整架直升机蒙皮浮现出留里克王朝的符咒纹样。

米-8的舱体在平流层冰晶中震颤,防弹玻璃上的霜花正以科赫曲线形态蔓延。

直升机在暴风雪中穿行,呼啸的风声与机舱内偶尔的震动交织成一片,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逐渐放松了下来。

红狼依旧靠在机舱壁上,虽然脸色有些苍白,眼神却始终坚定。

他望着窗外看似无尽的雪暴,随后转向茉剑,微笑着打破了沉默。

“你知道吗,作为俄罗斯人,你的圣诞节比我们西方人要晚一些,怎么,不打算过个特别的圣诞节吗?” 红狼笑着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调侃。

茉剑微微一愣,随即低头笑了笑,眼里闪烁着一抹不易察觉的温柔。“你想过圣诞节?”她的声音低沉而带有几分轻松,“不过……如果你能恢复得足够快,或许我可以考虑。”

红狼耸耸肩,撇了撇嘴,嘴角上扬。“我才不会让你觉得我是个好好先生,圣诞节的邀请可是有诚意的。”他稍微调整了一下坐姿,似乎故意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而且,邀请函需要密码学保障。"红狼用手指在冷凝窗上书写变种凯撒密码,每个字母都对应着斯摩棱斯克战役的坐标,"比如把槲寄生挂在图-160战略轰炸机的垂尾。"

他的玩笑话使机载电脑突然调出莫斯科防空识别区地图,那些闪烁的红点恰好拼成圣诞树形态。

茉剑轻笑着摇头,“先把伤养好再说,别总想着挑逗别人。”

她说这话时故作严肃,然而眼中却难掩一丝戏谑,仿佛她也没有完全拒绝的意思。两人沉默了片刻。

直升机继续在风雪中颠簸,窗外的世界仿佛变得越来越遥远,机舱内的一切却似乎变得愈加亲密。

剧烈的气流颠簸使两人撞入对方怀中的瞬间,茉剑的生化监测仪突然显示红狼的肾上腺素水平与2035年克里米亚大桥攻势的数据曲线重叠。

他们的战术腰带扣相互咬合时,金属摩擦迸发的蓝火点燃了舱内氧气——这转瞬即逝的冷焰中,浮现出基辅圣索菲亚大教堂被雪覆盖的马赛克穹顶。

茉剑下意识地把身体微微向红狼靠近,试图寻找一丝温暖,毕竟外面的寒冷已经渗透到机舱的每一角落。

红狼感受到了她的靠近,身体不自觉地往她那边移动了些,渐渐地,二人的肩膀轻轻碰在了一起。

茉剑并没有刻意避开,她感受到了红狼的气息,也意识到两人之间的距离已然变得模糊。

她微微低头,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语气有些低沉,“你就这样随便找个理由约人过圣诞节吗?你觉得你这么受欢迎?”

红狼瞄了她一眼,脸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要是你愿意接受,那就是我最想要的礼物。”

她瞪了他一眼,心里却忍不住升起一股温暖。

尽管他受伤了,尽管他身上带着战斗的痕迹,但这种朴素又直接的表达,却意外让她有些动容。

她没有再回应,只是轻轻叹了口气,感受到两人间的默契,和那种难以言表的亲近。

随着直升机继续穿越暴风雪,窗外的雪花愈加密集,机舱内的温暖却让两人不自觉地越贴越近。

茉剑的头微微靠在红狼的肩膀上,红狼的手不自觉地伸了过去,轻轻搭在她的背上。

这一瞬间,所有的言语似乎都消失了,只有彼此间心跳的节奏在空旷的机舱内回响。

直升机穿越雪墙的刹那,所有仪表盘同时显示1941年列宁格勒围城的空袭警报。

舷窗外的米格-3战斗机群从时空褶皱中掠过,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冻僵的圣诞玫瑰。

红狼接住一朵冰花时,花瓣间突然显现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经纬度坐标——那里埋藏着他们从未公开的初遇记忆。

在那份无声的氛围中,茉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因为直升机的颠簸,更多的是因为两人之间的那份渐渐升温的情感,仿佛在暴风雪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避风港。

机舱顶部的应急灯在呼啸的狂风里忽明忽暗,将两人交叠的影子投射在金属舱壁上。

茉剑的手指无意识地揪住红狼的作战服下摆,像溺水者攥住最后的浮木。

她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羽毛状的阴影,随着呼吸频率轻颤,仿佛随时会被呼啸而过的雪粒子割碎。

红狼嗅到她发间若有若无的消毒水气息,这味道早已浸透她的血肉,成为这位战地医官不可剥离的生命印记。

当第一片雪花撞碎在防弹玻璃上时,红狼的指节正穿过茉剑蓬松的长发。

这个动作让他想起拆卸枪械时对待精密弹簧的谨慎——既要抚平那些因过度紧绷产生的形变,又要保留金属原有的回弹力。

他调整姿势时,作战服上的战术织带与茉剑的听诊器银链纠缠出细碎的响声,像是某种秘而不宣的和弦。

暴风雪在机舱外编织着苍白的牢笼,而他们的呼吸正以0.5秒的时差在防寒毯下共振。

红狼注意到茉剑左手无名指上的戒痕,那是常年佩戴手术胶手套留下的印记,如同命运烙下的勋章。

当她的额头无意识抵住他颈动脉时,某种比体温更炙热的东西开始在胸腔里鼓胀,仿佛要冲破那些刻在肋骨上的弹痕。

仪表盘跳动的幽蓝荧光里,时光被切割成无数碎片。

十七天前的燃烧弹火光、五天前的空袭警报、三小时前擦着耳际飞过的流弹,此刻都坍缩成防弹玻璃上蜿蜒的冰棱。

红狼用战术匕首的刀背轻轻刮去舷窗的霜花,这个动作惊醒了浅眠的茉剑。

她迷蒙的瞳孔里倒映着雪原上稀疏的星光,恍若破碎的银河坠入深潭。

当黎明前的黑暗最浓稠时,红狼的作战终端突然震动起来。

茉剑条件反射般坐直身体,指尖已经摸向急救包的位置。

这个瞬间他们四目相对,在彼此眼底看见某种相似的、淬过战火却依然清亮的微光。

防寒毯从肩头滑落的轨迹,恰似硝烟中飘落的凤凰花瓣,温柔地覆盖了所有未竟的言语。

风雪渐息时分,他们交握的掌心里,医用橡胶手套的凉意与战术手套的硝烟味正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地平线上初升的朝阳将两人的轮廓镀上金边,宛如古老壁画中互相支撑的持剑者与医者——这是战争年代最奢侈的剪影,也是废墟之上最温柔的悖论。

寒雾在黎明前凝结成霜甲,覆盖着科尔松小镇纵横交错的堑壕。

被炮火犁开的冻土断面裸露出地层深处的秘密——弹片与冰晶共生,血痂同永冻层交融。GTI特战干员们的作战服早已失去原有颜色,盐霜、硝烟和氧化后的血迹在防寒面罩上绘出抽象派油画。

扭曲的QBZ-191自动步枪与冻在射击姿势的骸骨构成后现代雕塑,防弹衣内袋里的家书墨迹在低温下晕染成蓝紫色星云。

染血的重机枪枪管与折断的白桦树枝在雪地上构成黄金分割,这种残酷的美学平衡恰似战争本身的荒诞本质——破坏与创造在特定维度竟遵循相同法则。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死亡拉锯,科尔松包围战终于落下帷幕,天际线上的战火渐渐熄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空气中,战斗的余音依旧未曾散去。

战场在晨雾中显露出它的全貌——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焦土,而是一座由金属与血肉浇筑的现代巴别塔。

结冰的装甲车残骸如同巨兽骸骨,炮管上凝结的血珠折射出诡异的虹光;冻土层表面镶嵌着数以千计的弹壳,其排列方式宛如末日艺术家精心设计的装置艺术;被电磁脉冲烧焦的通讯天线仍在风中呜咽,将残存的电波编织成安魂曲的变奏乐章。

GTI特战干员们在这片被冰雪覆盖的绝境中,奋勇搏杀,克服了极端的天气、有限的补给以及敌军的疯狂围攻。

每一步,他们都要面对生死的抉择,每一场战斗,都是生死之间的拼搏。

这场战斗,注定刻在每个参战者的记忆中。

特战干员们的勇气和实力,在冰雪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决心坚如钢铁,毫不退缩。

面对哈夫克军队的强大压力,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牵制了大量敌方有生力量,消耗了对方的战力,拖延了敌人的推进步伐。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防守战,更是一次生死存亡的抗争,他们以铁血的拼搏力和顽强的毅力,为战友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然而,胜利的代价同样沉重,特战干员们在这场恶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每一个阵地上都留下了他们英勇的身影,有的失去了战友,有的身体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更多的人背负着内心的创伤。

在冰冷的雪地上,许多无声的告别在悄然上演,许多不再归来的英雄,永远消失在了这片寒冷的战场上。

站在已经废墟化的战地上,死寂的氛围让人难以呼吸,遗留的只有废弃的武器、破碎的装备,以及那些被风雪掩埋的血迹。

这一刻,没有任何庆祝的声音,只有无尽的沉默。

战斗带来的不仅仅是**上的伤痛,还有心灵的疲惫。

每个人都明白,科尔松包围战的胜利,背后藏着无数牺牲与代价。

也许,这就是“最后的堡垒”的真正内涵——不是战斗中的荣耀,而是那份至死不渝的坚守。

GTI特战干员们在极限条件下的拼搏,证明了他们不仅仅是普通的士兵,更是信念的承载者。

在绝望的边缘,他们依然站立,守护着最后的一线希望,直到最后一刻。

这场战斗的结束,并不是一切的终结,而是新的开始。

尽管战争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们的付出,成就了这场战斗中最为深刻的意义——那份“最后的堡垒”所代表的坚持、牺牲与不屈。

……

这场被后世称为"钢铁弥撒"的战役,最终在军事史上化作双重隐喻:既是冷兵器时代骑士精神的量子坍塌,又是新战争纪元降临前的血色黄昏。

当GTI特战干员们用融化的雪水清洗铭牌时,他们不知道这些金属片正在成为未来考古学的圣物——每道刮痕都记载着人类在绝对理性与原始血性之间的摇摆,每次凹陷都封印着文明在毁灭与重生临界点的战栗。

那些被暴风雪吞噬的年轻躯体,最终在军事拓扑学中获得了永恒坐标:他们既是克莱因瓶上的奇点,又是马丘比丘废墟中的燧石;既是奥本海默凝视的量子幽灵,又是荷马史诗中未命名的英雄。

当星光再次穿透放射性云层时,这些坐标开始闪烁,如同黑暗森林中永不熄灭的烽火台,为后来者标记着人性的最后经纬。

(本卷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