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 > 第15章 钢铁蜂群的死亡俯冲

沙漠的温度已经开始攀升,沙粒在微风中簌簌滚动,仿佛大地本身在呼吸。

硝烟裹挟着沙砾在NW-77号公路交汇处盘旋,这座被称作"血门"的检查站宛如蛰伏在戈壁深处的机械巨兽。

三辆T-62主战坦克的残骸以精确的三角阵列横亘在沥青路面上,布满弹痕的炮塔与扭曲的履带在夕照下泛着暗红色铁锈,车体内部早已被掏空改装成混凝土掩体,锈迹斑斑的装甲间隙隐约可见光纤探头闪烁的幽蓝微光。锈蚀的炮管刺向天空,像是从地底长出的钢铁荆棘。

这些卡扎菲时代遗落的战争巨兽,被雷斯用钢筋和混凝土重新浇筑,复刻了1942年阿拉曼战役的工兵技法——炮塔上甚至能看到刻意模仿英军反坦克阵地的焊接痕迹。

阳光透过坦克装甲的裂口,在沙地上投下蛛网般的光斑,但GTI特战队的每个人都清楚,这看似破败的废墟中埋藏着致命的杀机。

阿萨拉卫队的工兵将坦克底盘与地面焊接成整体,又在残骸之间浇筑了掺入碳化硅的复合防护墙,形成高达四米的立体防御体系——这绝非普通路障,而是经过数字化改造的杀戮陷阱。

红狼将战术目镜切换至热成像模式,远处混凝土裂缝间跃动的橘红色光斑证实了他的猜想。

四联装"短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被巧妙嵌入第二辆坦克残骸的炮塔座圈,棱形发射管表面覆盖着与锈铁同色的伪装涂层,毫米波雷达的碟形天线正在以每秒37转的速率扫描着半径五公里的扇形区域。

这个代号"血门"的要塞比他预想中更加危险:除了明面上的防御工事,道路两侧的砂岩丘陵里至少埋设着十二个震动传感器,更别提那些藏匿在风化岩洞中的狙击手观测点。

"威龙,我需要火控系统接入北斗卫星的合成孔径雷达。"红狼的食指在触控屏上划出三道交叠的轨迹,全息投影立即将地形数据转化为三维网格,"敌方防空圈存在17度的扫描盲区,从东南方沙尘带切入或许……"

突如其来的尖啸声撕裂了他的话语,六架米-28N"浩劫"武装直升机如同钢铁秃鹫般从云层中俯冲而下,旋翼搅动的气流在戈壁滩上掀起浑浊的沙暴。

这些隶属雷斯将军直属航空团的杀戮机器显然早有预谋,机腹挂载的9M120反坦克导弹在阳光照射下泛着死亡冷光。

GTI特战队的阵型在首轮空袭中就被彻底打乱。

首枚导弹拖着湛蓝的尾焰扑来时,威龙猛拉操纵杆,三十吨重的战车以不可思议的灵活性侧滑,弹体擦着反应装甲掠过,将两具阿萨拉卫队士兵掀上半空。

他们的血尚未落地,第二波导弹已至,红隼-9激光防御系统过载前的最后一道光束,将两枚弹头熔化成铁水,赤红的金属液滴如暴雨般泼洒在战车顶部,纳米镀层在高温下发出濒死的嘶鸣。

第四辆ZBD25步兵战车刚完成战术转向,连续几发9M114反坦克导弹就贯穿了它的侧装甲,激光近防系统和车载灭火系统甚至来不及启动,30吨重的钢铁猛兽便在燃油爆炸中化作扭曲的残骸。

第五辆战车试图用30毫米链炮构筑防空弹幕,但直升机群发射的火箭弹雨精准覆盖了方圆百米的地面,破片杀伤弹在战车四周炸出无数弹坑,飞溅的钢珠将反应装甲撕扯得千疮百孔,碳化硼-石墨烯复合材料也收到了重创。

沙暴的帷幕在这一刻被暴力撕开。六架米-28N“暗夜猎手”武装直升机以楔形编队突现,旋翼搅动的气流卷起历史的尘埃——这些本该在博物馆安度晚年的钢铁猛禽,被雷斯植入了量子协同火控系统。

它们的武器挂架堪称军火史的活化石:左侧悬挂着1979年阿富汗战争遗留的9M114反坦克导弹,弹体上苏军士兵的涂鸦仍依稀可辨;右侧却是2036年生产的“毒刺-7”量子制导火箭巢,激光编码器上还贴着哈夫克集团军工复合体的出厂标签。

当首轮火箭弹覆盖战场时,时空仿佛在爆炸中错位——某枚老式9M120导弹在半空解体,飞散的1980年代模拟电路板竟干扰了蜂医的电磁屏障,而两枚“毒刺-7”趁机穿透防御网,将三辆GTI的装甲运兵车炸成燃烧的骨架。

"全体散开!寻找岩体掩护!"红狼的怒吼在通讯频道里回荡,他亲眼看见三枚"旋风"火箭弹将一辆ZBD25 30吨级履带式步兵战车的残骸掀上半空。

被冲击波抛飞的GTI特战干员在砂石地上翻滚,防弹衣的凯夫拉纤维在燃烧,血腥味与臭氧味在热浪中蒸腾。

更致命的是,检查站方向突然腾起四道白炽尾焰——蛰伏多时的"短号"导弹终于亮出獠牙,串联战斗部轻松洞穿了另外两辆苟延残喘着的ZBD25的复合装甲,聚能射流在车体内迸发的刹那,液态金属与人体组织在密闭空间里完成了死亡交融。骇爪的战术终端正在疯狂闪烁,来自十二个传感器的警报信息几乎挤爆了数据缓冲区。

这个素以冷静着称的特战干员此刻额头沁满汗珠,她正在与毫米波雷达的扫描周期进行死亡竞速:每3.2秒一次的雷达波束就像死神的镰刀,任何暴露在开阔地的单位都会在下一秒遭遇导弹精准狙杀。

她知道,要想在电磁干扰环境下击中时速320公里的目标,需要将火控系统的滤波算法重置为"沙漠风暴"模式,同时手动修正横风带来的0.3密位偏差。

"红狼!我需要90秒重组火控代码!"她的手指在全息键盘上舞动成残影,量子加密信道正将最新威胁参数上传至"天穹"作战系统。

三十公里外的砂岩高地上,雷斯将军通过无人侦察机传回的画面露出狞笑。

这位以狡诈着称的军阀深谙现代战争的精髓——他特意将直升机编队的攻击时间设定在日落前17分钟,西沉的太阳不仅会严重干扰地面部队的光学观瞄设备,更能让低空突袭的直升机获得天然的光学遮蔽。

看着GTI特战队在交叉火力中节节败退,他对着通讯器下达了最后通牒:

"让‘血门’的守军启动微波干扰,我要这些老鼠的通讯系统变成废铁!"

战局在此时出现微妙转机。当第六架米-28N准备对伤员聚集区发动致命打击时,骇爪终于完成了火控系统的紧急重构。

重新编译的"天穹"系统将三十七个传感器节点整合成分布式观测网络,即便是毫米波雷达的扫描间隙,也能通过地面震动与红外特征进行辅助定位。

"方位角273,俯角12度,风速修正值1.7节!"

露娜的咆哮声中,威龙扛起"龙牙"反载具导弹,这种配备双模导引头的智能武器正在贪婪地吮吸着战场数据。

时间仿佛在扣动扳机的瞬间凝固,发射管后喷的燃气在沙地上犁出放射状沟壑,导弹在出膛0.3秒后展开四片碳纤维弹翼,主动雷达与红外成像的双重锁定让夜空划过一道死亡抛物线。

米-28N的飞行员在最后时刻做出了教科书级的规避动作,释放的热诱弹在空中绽放成耀眼火球,但"龙牙"导弹的AI核心在0.01秒内就完成了128次轨迹修正。

当120毫米高爆战斗部在旋翼根部炸开时,纷飞的钛合金碎片如同死神的镰刀,将整架直升机凌空肢解成燃烧的残骸。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幸存的GTI队员们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战机。

深蓝将25mm半自动单兵高速榴弹发射器架设在弹坑边缘,6P62穿甲燃烧弹形成的弹幕迫使剩余直升机拉升高度。

蜂医远程操控140mm电磁轨道炮,主动制导防空炮弹(AHEAD)的串联战斗部首先击穿机腹装甲,紧随而至的二次引爆将整个旋翼系统抛向百米高空。

燃烧的机体残骸划过抛物线砸向反坦克路障,飞溅的燃油瞬间引燃了T-62残骸内存放的反步兵地雷,连锁爆炸形成的火墙高达二十余米。

坠毁的直升机在沙地上划出燃烧沟壑,泄露的量子冷却液将沙粒熔成琉璃态镜面。

这场精准狙杀彻底扭转了战场态势。剩余的直升机编队被迫提升飞行高度,这为GTI特战队赢得了宝贵的重组时间。

红狼带领突击组借助硝烟掩护抵近到路障800米处,他们携带的电磁脉冲榴弹正是对付精密雷达设备的致命武器。

当第一枚EMP弹在坦克残骸上方十米处空爆时,跃动的蓝色电弧如同宙斯投下的闪电,所有电子设备都在纳米级的瞬间涌入了超过伏特的浪涌电压——这足够让价值百万美元的"短号"导弹系统变成一堆废铁。

电磁轨道炮特有的次谐波震颤声撕裂了战场喧嚣,骇爪纤细白皙的手指在触控面板上划出蓝紫色残影。

这位计算专家此刻正将140毫米主动制导炮弹的初速提升至2800米/秒,全息瞄准环里三架米-28N的发动机热源如同被钉死在解剖台上的昆虫。

"弹道预测线交汇!"露娜的警告声响起瞬间,四枚钨合金弹芯在蜂医操控的微波诱导场中完成姿态修正,AHEAD弹药特有的预制破片环在距离目标50米处轰然绽放——两千四百枚3.7克钨合金柱形成的死亡星云,将三台直升机的旋翼系统同时绞成金属碎雨。

深蓝的神经链接接口爆出电火花,他战术目镜上跳动着敌方数据链的破解进度,当阿萨拉卫队意识到制空权丧失时,地面阵地的重机枪巢已喷吐出交叉火网。

令人牙酸的金属碰撞声中,五辆加装反应装甲的BMP-3步战车从沙丘背面冲出,车载2A70型100毫米线膛炮的破甲弹在GTI阵线上炸出连环火球。

深蓝和红狼立刻准备好了QN-202微型红外制导导弹,连续的导弹打退了阿萨拉卫队的反攻。

"脑波同步率97%!"威龙在无线电里咆哮,碳纤维外骨骼关节处的液压泵发出野兽般的低鸣。当第一个阿萨拉卫队士兵跃上路障时,RZ11N5加斯特机枪的六根旋转枪管已将每分钟4800发的毁灭洪流倾泻而出——这种采用电磁加速技术的怪物武器,发射的7.62×51mm穿甲弹竟能在300米距离击穿25毫米钢板。

冲在最前的三十多名敌兵如同被无形巨镰收割的麦秆,防弹插板在弹雨中碎裂迸飞的场景,宛如慢镜头下爆裂的石榴。

蜂医的纳米无人机群此刻已渗透至敌军纵深,这位医疗专家操控的侦查单元传回了骇人画面:阿萨拉指挥官正将淡绿色针剂注入颈动脉,其瞳孔瞬间扩散成爬行动物般的竖条形。

随着战术终端响起生物传感器警报,深蓝突然厉声警告:"注意三点钟方向的重组士兵!"

十二具人形生物从燃烧的战车残骸后闪现,这些阿萨拉卫队自己制造的改造战士的肌肉纤维在皮下如蟒蛇般蠕动,手持的突击步枪正在进行不可思议的速射。

当9×39mm穿甲弹命中神盾外骨骼时,GTI队员们惊觉这些子弹竟带有生物腐蚀性——被击中的左臂装甲板在五秒内熔解出拳头大的孔洞。

"切换至β-3射击模式!"红狼的枪口在沙地上划出火星,幸存的GTI外骨骼干员立即组成环形防线。

R14M战术步枪的14.5mm钢芯弹撕开空气时产生的激波,在沙地上犁出放射状沟壑。

某个改造士兵的头颅在命中瞬间如西瓜般炸裂,飞溅出的却不是脑浆,而是某种闪烁着荧光的粘稠胶质。

骇爪的电磁炮阵列再次轰鸣,这次发射的是带有铝热剂的燃烧弹。

炮弹在敌阵上空200米处解体形成的火雨,将方圆百米化作熔岩地狱。

露娜趁机启动了电子战模块,定向EMP脉冲使三辆正在装填的2S31"维纳"自行火炮陷入死机状态。

当蜂医将神经毒素注入敌方指挥链数据流时,战场西侧突然升起刺目的橙红色信号弹——那是阿萨拉卫队启动最终协议的前兆。

当第三个重组士兵被R14M步枪的14.5mm弹头轰碎胸腔时,骇爪的机械瞳孔在战术目镜后骤然收缩——那些散落在地的肉块竟如活物般蠕动聚合,断裂的骨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生出珊瑚状钙质结构。

蜂医的纳米无人机传回显微影像:荧光胶质中漂浮着数以万计的六边形纳米机械,正将沙粒中的二氧化硅转化为生物陶瓷装甲。

"冷冻弹!瞄准关节连接处!"红狼的嘶吼中,佩戴神盾系统的特战干员纷纷切换武器模式,氮气罐释放的-196℃液氮流将两个再生中的怪物冻成冰雕,随即被QN-202微型红外制导导弹轰成晶态碎末。

……

随着检查站的核心防御体系瘫痪,特战队员们终于突破了这座吞噬了无数生命的钢铁之门。

但所有人都清楚,这仅仅是漫长战役的序章,在NW-77公路延伸的黑暗尽头,更多"血门"正在等待着被鲜血浸透的钥匙。

当硝烟散尽,蜂医在残骸中发现了更可怕的战利品:

T-62残骸的炮膛深处,激光雕刻着阿拉伯语与俄语的双重警告:

“当钢铁拥有记忆,战争将永无终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