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我街溜子,捡属性逆袭! > 第375章 最后的三次尝试!

在他的脑海中,关于润滑脂研究的灵感,就如泉涌般不断涌现。

他瞬间回忆起之前实验中那些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如今都有了清晰的答案。

比如之前润滑脂出现结晶网的问题。

陈宇凡靠刚刚涌入大脑的化学知识,已经能够完美解决了。

他现在清楚的知道,通过调整添加剂的种类和比例,就来改变晶体的生长环境,抑制结晶的形成。

在稠化剂架构不稳定导致甩油率高的问题上,他有了新的思路。

他完全可以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设计出具有更稳定结构的稠化剂分子。

这种新的稠化剂分子能够更好地与基础油相互作用,增强润滑脂的附着性和稳定性。

对于酒精挥发过快的难题,陈宇凡想到可以通过化学改性的方式,来降低酒精的挥发性。

比如对酒精分子进行修饰,使其与其他物质形成更稳定的化学键,减缓挥发速度。

他还考虑在润滑脂中添加一些具有缓挥发性能的助剂,进一步控制酒精的挥发。

陈宇凡将头脑中的种种想法都暂时抛开,缓缓的睁开了双眼。

在他的眼中,有着难以掩盖兴奋的神色。

因为他知道......

今天晚上,这润滑脂或许有戏了!

.....................

“陈工,我们今晚还要继续吗?”

看到陈宇凡缓缓睁开眼睛,刘胜东微微凑近,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几分疲惫与犹豫小声问道。

他们今天晚上,已经在这狭窄闷热的实验室里一连经历了六次失败,每一次满怀期待地将研究出的润滑脂进行测试,得到的却都是残酷的结果,那些润滑脂完全无法使用,不是出现严重的结晶现象,就是在高温下迅速变质,根本达不到最基本的使用标准。

这接二连三的失败,对几人的心理,多少还是有些打击的。

尤其是刘胜东、李志明、小孙三人,在化学物质这方面,完全就是外行。

他们只能看到陈宇凡在实验台前忙碌地调配各种试剂、操控仪器,连陈宇凡的每一步操作都看不懂。

每一个步骤在他们眼中都像是神秘的符号,根本无法理解背后的原理。

这种无法参与、无法理解的挫败感是非常强烈的,就像陷入了一片黑暗的沼泽,越挣扎陷得越深。

再加上,他们已经在此鏖战了九个小时,实验室里的灯光似乎都变得昏黄而疲惫,身体上的酸痛、眼睛的酸涩,心理上遭受的一次次打击,让每个人脸上都布满了颓然的神色,仿佛被一层灰暗的阴霾笼罩。

陈宇凡扫视了一眼几人的状态,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他完全能够理解,搞科研实在是太身心俱疲了。

哪怕他是即将踏入暗劲的武者,拥有远超常人的精力,在经历了这么多复杂的实验步骤和不断的失败后,刚才都有些疲惫了,那种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劳累,更是精神上的损耗。

更何况刘胜东他们这些普通人呢,他们承受的压力和疲惫只会更多。

“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也辛苦大家了。”

“但现在,我们还不能放弃......”陈宇凡微微挺直腰板,目光坚定,轻声说道,声音虽然不大,却在这略显压抑的实验室里清晰地回荡。

然而,这样的话语并没有很好的安慰效果。

若是在平时,这种充满鼓励和坚持的话语肯定是能够振奋人心的,就像一阵春风,能吹散人们心中的阴霾。

但在这种大伙都有些绝望的时刻,鸡血和鸡汤都已经没用了,大家的内心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击得千疮百孔,需要的不再是空洞的鼓励,而是实实在在的希望。

只有看到润滑脂研究成功的希望,大家才能够重新燃起斗志,重新让疲惫的身躯再次行动起来,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一丝曙光,才能有勇气继续前行。

“刚才几次失败的原因,我们都已经总结出来了,而且我全都想到了解决方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三次实验之内,我就能做出以蓖麻油为基础油的润滑脂的初版!”

“你们...相信我吗?”

陈宇凡说着,抬头看向三人的眼睛,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语气坚定,目光炯炯有神,仿佛能穿透一切困难。

“三次之内?”

三人都有些许的恍惚,在口中喃喃说道,脸上写满了惊讶与怀疑,刚才,润滑脂的研究还仿佛深陷泥沼,成功看起来遥遥无期。

这才经过短暂的调整和休息,陈宇凡竟然就敢说三次之内,绝对成功了?

如果是换一人的话,他们肯定是不会相信这种鬼话的,在他们心中,科研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就取得突破。

但是......

说出这句话的人,是陈宇凡。

这相当于在无形之中,给他们的心脏猛扎了一剂强心针!

毕竟陈宇凡已经在红星轧钢厂里,创造出了太多的奇迹,从解决复杂的机械故障,到研发出高效的生产工艺,每一次都让大家惊叹不已。如果陈宇凡说可以。

那就一定可以!

如果只有一个人能够相信。

那也一定是陈宇凡!

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动力,支撑着李志明从椅子上站起来,原本低垂的肩膀重新挺直,身体仿佛又恢复了干劲,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陈工,我相信你!我们继续尝试!”

一旁的刘胜东也笑着点了点头,脸上的皱纹都透着一股豁达,“这不过也才失败了一晚上,我平时自己在厂里熬夜做研究,有时候半个月都没有结果,早都已经习惯了,所以我这把老骨头,还是能顶住的!”

“陈工,刘工,我也可以!”小孙也用力点了点头,年轻的脸上满是坚定,仿佛在这一刻充满了无尽的力量。

看着三个人重新恢复了干劲,陈宇凡满意的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对自己现在的化学技能,也充满了自信,那些复杂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在他脑海中清晰有序,就像一幅精准的地图,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只要考虑到所有的细节和变量......三次试验之内,研究出一个初版、能够使用的蓖麻油润滑脂,应该不成问题!

陈宇凡也同样有信心!

...............

再来!

站在桌子前,看着笔记本上前几次试验失败的记录。

陈宇凡的头脑格外清晰,对所有的纰漏之处进行分析。

不放过蛛丝马迹,在脑海中展开头脑风暴。

陈宇凡紧盯着那瓶蓖麻油,眉头微蹙,目光中透着思索,认真地说道:“蓖麻油中的水份还是太多了,必须要对基础油进行脱水。”

他的眼神坚定,脑海里迅速勾勒出脱水的流程,转身便大步走向锅炉蒸汽管。

来到锅炉蒸汽管旁,陈宇凡附身仔细检查管道的连接处,伸手轻轻拧动阀门,感受其开合的顺畅度,同时查看蒸汽压力数值,确保一切正常。

确认无误后,陈宇凡找来一个特制的耐高温容器,将蓖麻油缓缓倒入其中,动作轻柔而稳定,生怕有一丝遗漏。

接着,他熟练地将锅炉蒸汽管接入容器,调整好蒸汽流量和温度,设定为120℃,开始进行循环加热。

他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计时器,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仿佛是在为这场脱水实验打着节拍,时间精确设定为30分钟。

在这30分钟里,陈宇凡一刻也没有离开,他时而凑近观察蓖麻油的状态变化,时而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温度、时间以及观察到的细微现象。

随着计时器的蜂鸣声响起,加热时间结束,陈宇凡稍作停顿,在脑海里快速复盘刚才的加热过程,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他转身快步走向车间主任程国平的办公室,轻敲房门,得到应允后推门而入。

在程国平办公室的柜子里,他的目光迅速锁定在两瓶红星二锅头上,瓶身贴着醒目的红色标签,上面“乙醇含量65%”的字样清晰可见。

陈宇凡拿起这两瓶二锅头,小心翼翼地返回实验室,心中暗自盘算着利用二锅头加入到蓖麻油中,通过共沸原理实现脱水。

回到实验室,他将红星二锅头放在实验台上,戴上手套,拿起量杯,精确量取一定量的二锅头。

随后,他缓缓地将二锅头倒入盛有蓖麻油的容器中,眼睛一刻也不离开混合液体,密切观察着两者融合时的反应。

在脱水过程中,陈宇凡的思绪飘回到第一次实验时出现的乳化问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趁这次机会顺便解决这个难题。

他全神贯注地调整各种参数,时而微微皱眉,陷入沉思,时而快速记录下实验数据,反复对比分析,试图找到解决乳化问题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陈宇凡拿起一旁的水垢粉,将其缓缓倒入盛有电池酸液的容器中,开始进行钙源提纯的操作。

他一边操作,一边向刘胜东、李志明、小孙详细讲解其中的原理,手中的动作不停,眼睛还不时看向他们,确保他们理解。

完成钙源提纯后,陈宇凡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眼神一亮,说道:“对了,还有一样关键的东西。”他指的是之前没想到要加入的松香粉。

他深知松香粉会在整个润滑脂中产生奇效,能显着提升润滑脂的某些性能,比如增强其粘附性和稳定性。

陈宇凡拿起装有松香粉的容器,仔细量取适量的粉末,向三人详细说明其作用和可能带来的效果,让大家心中有数。

在一直忙于化学原料调配的时候,陈宇凡停下手中的动作,转头看向刘胜东、李志明、小孙,开始安排工作。

“你们去给反应釜增加更精密的控温系统,这对我们控制反应条件至关重要,温度的精准控制直接影响润滑脂的质量。”陈宇凡认真地说道,眼神中透着信任。

“还有,把苏联援建机床的齿轮组拆解,做成一个剪切装置,精准调控剪切速率能大大提高我们成功的概率。”他补充道,同时用手比划着拆解和组装的大致步骤。刘胜东、李志明、小孙听后,立刻行动起来,带着工具走向反应釜和机床。

刘胜东走到反应釜前,绕着它仔细研究其构造,眉头微皱,思考着如何安装更精密的控温系统,眼神中满是专注。

李志明则在一旁协助,递上工具,同时认真记录刘胜东提出的各种数据和要求,积极配合他的工作。

小孙来到苏联援建机床旁,熟练地拿起工具,开始拆解齿轮组,他的动作迅速且有条不紊,每一个步骤都精准无误。

三人紧密合作,经过一番忙碌,终于完成了机械改造工作。

陈宇凡看到他们完成任务,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对即将开始的制备环节充满期待。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陈宇凡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开始了正式的制备环节。

他先将处理好的各种原料按照精确比例依次放入反应釜,每放入一种原料,都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确保混合充分。

为了让钙皂基体融合得更好,陈宇凡运转体内劲力,双手缓缓按在反应釜上,额头上微微渗出细密的汗珠。

劲力透过双手,以一种极其细微的方式传递到反应釜内的原料,从微观层面促进它们融合,这是在当前轧钢厂仪器不足的情况下,他想出的特殊办法。

陈宇凡心里想着,等以后条件改善了,一定要用高精尖的仪器来完成这一关键步骤,以实现更精准的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釜内的原料在陈宇凡的操控下逐渐融合,状态越来越好,从最初的略显浑浊,逐渐变得均匀细腻。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