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快穿之改写命运 > 第7章 古代言情玛丽苏(七)

快穿之改写命运 第7章 古代言情玛丽苏(七)

作者:箐偌茵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2 21:12:15 来源:书海阁

“今天……”贵妃手上一顿,琴弦却没响起什么突兀的声音,“妹妹似乎来得有些晚?”

陈才人有些迟疑,不知道该不该告诉眼前的美人,先前“她”抚琴时陛下就站在外头,静静伫立在那里,身周的内监侍卫肃立在一旁,足足半个时辰。

她最后也只是说:“怪妾身年轻贪睡,起得晚了,倒是劳贵妃姐姐久等。”

贵妃没去看她的眼睛,只是又喊“知白”,来了个不同的宫女把琴收起,还特意提醒贵妃她不叫知白。

等到琴收起,贵妃才说:“也未曾久等,在到时间前我就已经开始抚琴了,长日漫漫,停下才发觉晚了一炷香。”

此时她又失却了弹琴时的活力,带着一直以来的病弱神色躺在软榻上,一旁香炉里未尽的香依旧散着青烟,兰草的香气弥漫在宫室里,显得奢华的宫殿染了些许清幽。

“放榜之后,状元郎便在家苦读,以待殿试。一直到那册诗集……”

————————

[放轻松,0231]谢灏面上温润如玉,心里却还有心思逗弄他的搭档,[不过是女主的抄袭之路终于要被我们搞断了而已。]

他可是一小时内抄写了《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和十二年里学生们课堂上必定会接触的诗词文章,并剔除了绝对不能在这个架空朝代出现的部分,还做了序言阐明这本诗集编汇许多失传之作,而今年老,犹恐散佚如此种种百年前一位不知名年迈藏书家语气的说明。

凭借原主的才华和他自己两个世界饱览的群书,虽然不算完美,但……

[谁又能把买回来的古籍和我搭上关系呢?]

那位热爱藏书的老大人给他发了请柬,邀请他去一起研读那些“失落”的诗文。

不只是他,还有京中许多才子,上至闲散无公务的老大人,下至才名远扬尚未入朝为官的赶考举人,这位老大人邀请了许多人。

【宿主,你又如何确定他一定会邀请你?】原着里可没有出现过这位老大人,而原主与这位老大人从未碰面。

[就算是女主那样比我最开始还天真的人,尚且一句动京城……]

[纵然‘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但其分量,哼,虽说这个架空古代本身也有剧情未提到的名篇佳句,可不要小看这五千年文化精华啊,我亲爱的统。]

(省略一万字夸夸)

【宿主,你现在这个样子,】0231吐槽【根本不像谢灏,依我看,还是像赵温舒!】

谢灏却收起了他那副外露的、天真又眼里有光的模样,收敛成原主的少年意气与君子温润,语气温柔:[0231,你僭越了。]

这话说得很不客气,0231也悄悄恢复了沉默。

[不过,在我露出破绽的时候,还是提醒我比较好哦?]语气轻快,一如最初那个活泼的薛屏岫。

不过0231却再也没主动插过嘴,偶尔也只是问问谢灏的下一步动作。

————————

“妹妹也听说过呢,”陈才人有些兴奋,说到诗词时她眸子璀璨如星子,她不知道,这时的他有些像那时的谢灏,“冠绝古今,惊才绝艳,不输圣贤。只可惜佳作蒙尘数百年,若非曾大人碰巧买到,还不知会遗落到何人手里呢!”

“如果我说,真本并非曾老会安楼里那本,而是早就发黄发脆呢?”贵妃似笑非笑看向她。

“可是那字迹并非临摹,也未有人笔迹如此呀?”陈才人格外惊讶。

“妹妹可曾听闻反手书?”贵妃兴致倒好,颇有点儿逗狸奴的样子。

“?”

贵妃也不说话,只是就取了一块极精细的墨块,只见那墨块置于清水之中未有半点融化,墨身敲击有金石之声,而在贵妃没多少力气的研磨下却缓缓成了一砚浓墨。

贵妃却并不以右手执笔,而是抓起了左手碍事的袖子,柔弱无力的手挥笔而就熟悉字迹:正如民间拓印的诗集一般无二。

“难不成就是贵妃姐姐?”陈才人大惊失色。

而贵妃挥笔写就,径自将上好的宣纸撕碎,就着窗口一掷——便落入了小池塘里头,晕成模糊不清一团纸糊。

而此时贵妃的情态却很是吓人,他闭着双眼,仿佛在对谁说话一样,声音极轻极轻:“王八蛋……我才不要■■……都怨他……凭什么■■■把我……”

“贵妃姐姐?”陈才人的喊声却好像被什么吞没了一样,贵妃毫无察觉。

不,仔细想想,似乎从多余讲了诗集开始,不对,诗集好像也和那个故事有关,可是之后贵妃就像癔症一般,没有什么激烈举止,却很是吓人,恍若幽魂一般。

“抱歉,吓到你了吧?”贵妃却突然之间恢复了正常,又收拾起书桌,在笔洗里洗净笔,又用水冲过已干涸的砚台。

“千万别让任何人知道你看到过我这副模样,”她郑重其事,“就当……陛下不愿将后宫交给我,是因为这里只有一个疯贵妃。”

“难道不是因为尚书女官是常务皇后吗?”陈才人脱口而出。

“陈妹妹,”贵妃笑得温柔好看,“把这些市井传言也一并忘掉吧,你不想继续听诗集的故事吗?”

事实上,诗集终归只是这个故事的附带产物,而小姑娘从没意识到,她此时距离真相只差一步,她主动迈出的一步。

而昔年那本诗集……

“李兄,王兄!”谢灏在曾府下马,意气风发,正巧看见几位一同会试的朋友,便与他们一同进去了。

而这次他们足足谈论了三日,而无一人离开,那些传世诗篇牢牢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只觉“如听仙乐耳暂明”“三月不知肉味”,废寝忘食,比赶考还辛劳。

最后还是曾夫人记着一些年轻人尚且需要准备殿试,这才在粗粗研读一遍后让这些人离开。

不过这也是曾大人最后一次组织聚会了,这些诗文流传出去,外头一时风靡,有了洛阳纸贵的势头。而年迈的曾大人一个月后起夜摔了一跤,年老体弱,告病回乡。

传闻中的“诗集原本”后来就藏于曾大人的私人藏书楼会安楼内。

古籍珍贵,难以再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