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新焕发的青春 > 第1章 说多了都是泪啊

重新焕发的青春 第1章 说多了都是泪啊

作者:女儿养了一只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4 06:16:32 来源:书海阁

1966年,丁字镇枞树脚下生产队里,不曾回过老家的文家老大的堂客回来了,带着两个三四岁的小子,看样子,这俩小屁孩还是一对双胞胎。大的叫建平,小的叫建凡。

文大嗲大名文金华,是整个文家的老大,也是丁字镇麻石公司的大匠。

文老大文厚德是文大嗲的家中长子,五五年的时候跟着国家新成立的地质勘探队做临时工,一路上走走停停,学了不少技能,到了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历时两年就转正,成为了吃国家粮的一员。

地质勘探是件很枯燥的事情,只要出去勘探,每天都要敲打很多很多的岩石,然后做好标签,收集起来,供专业人员对这些岩石进行测评。

在外面的日子,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也学到了不少的探矿知识。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在一大块石英岩矿石中发现了金光闪闪的矿石,自己觉得应该是金矿,结果老专家告诉他,这是黄铁矿,真正的金矿是不反光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介绍了一个姑娘,姑娘名叫刘菊芳,三天之后这小姑娘就成了文家的媳妇儿,湘省管老婆叫堂客,川省喊婆娘,各地的叫法都有不同。

刘菊芳的肚子很争气,第一胎就是双胞胎,老大就叫建平,老二就叫建凡,两个孩子可要了老命咯,男孩子能吃能睡,喂一个孩子奶水不足在这个年代都是很正常的事,何况两个孩子呢。

文老大以前的工资和出差补助都拿了出来,就为了填饱两个孩子的肚子,在贫瘠的凉山地区,哪来的奶牛哦,老大打小就闹腾些,喝的奶水也足一点,所以身体很好,老二一直营养不足,身体瘦弱很多,生病了就找地质队的医生看一些,大多是两三副草药。

可怜的娃连喝药都不知道叫苦,这可如何是好?文老大也知道,老二这样下去可能保不住了,霸蛮留在自己身边是不行的,得请个探亲假回老家,把两个孩子交给嗲嗲娭毑(爷爷奶奶)带。这个想法一直存在心里,只是没时间回老家。

两个孩子才过四岁多一点,刘菊芳又怀孕了,这下不送回老家也不行了。赶巧文老大要出差,地址是西北某省,这一出去至少是大半年,能回去的就只有刘菊芳和两个娃娃了。

从凉山出来,先要坐牛车到镇上,再坐大客车到城市里,然后在坐火车到株洲,然后再转一趟火车到星城,在星城火车站直接坐十二路公交车到桥头,往北走上几百米到轮渡公司,等坐上两个小时的船就可以到丁字镇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多难,没人能够体会。两个娃娃,自己还是个孕妇,还要带着行李,一路上的苦头不说也罢,说多了都是泪啊。

丁字镇是个老镇,在当地有句俗话:“丁字湾的麻石,五百年长一寸”。

星城城区的麻石路,都是取自丁字湾的麻石。其实这里的麻石产地是很大的一片,每个山头上的泥土层只有不到一米深,再往下就全是麻石了。

刘菊芳到达丁字镇的时候,文大嗲和文霍氏已经站在渡口等了几个小时了。

文霍氏手里拿的是大儿子和刘菊芳的结婚照,再加上刘菊芳背着个很大的行李包,还挺着个大肚子,手上还一边牵着一个男娃子,文大嗲即使没看照片,也认出了自家的儿媳。

“你是刘菊芳不咯?”南方人不会讲普通话。

刘菊芳也知道这应该就是自己的公公和婆婆了,随即点头答道:“是啊,我就是刘菊芳,您是?”

文霍氏对媳妇儿不怎么感冒,老大一去就是好多年,结婚也就寄了封信回来,老幺六零年在白云机场当兵,就六四年的时候回来探了一次亲,然后也是信件联系。

家里的几个儿子现在都没办法回来,现在好了,儿子不稀罕了,我们家的两个孙子回来了!

文大嗲接过刘菊芳的行李,放在独轮车上,这车在当地叫土叉子车,独轮的,有两个衬脚,平时可以推着走,遇上重物,还可以架上一截绳子,方便减轻独轮车的重量,自己担着架子这一头就能推着走了。

文霍氏不晓得该抱哪一个孙子,这哪一个孙子都是自家的宝贝啊!以前只能从信上得知自己做了娭毑,现在看到自家的亲孙子,一股血脉相连的亲情油然而生。

两小只累坏了,被娭毑嗲嗲安排坐在独轮车上,嗲嗲推着车子,一家人开启了回程之路。

娭毑是小脚婆婆,走路不良于行,嗲嗲把娭毑也安顿到了车子中间,让她搂着自家的两个宝贝孙子。儿媳妇只能自己真着走了。

文大嗲的家里离镇上不远,大概也就一公里的距离,只是家门口是个很大的山岭,家就在山岭的下面。两小只坐了几天的车,已经累得两只眼睛都睁不开了。

刘菊芳这是第一次来婆家,心里也是十分紧张,她不知道她已经被当做文家的英雄了。回家的这一路上,每遇到一个人,文霍氏就会骄傲的告诉大家,自己在川省的孙子回来了。顺利到家了,文家不大,整个家族人丁不是很旺,隔壁就是文大嗲的堂弟家里,文大嗲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他堂弟一个女儿三个儿子,只是他堂弟在开山炸石的时候,被滚落的麻石砸死了。文家这个婶婶一直是孀居。

两小只睡得很香甜,文霍氏抱一个,刘菊芳抱一个,放在了床上,随后两人来到了堂屋,这才拉起了家常。

文霍氏说道:“自从我家老大跟地质队的走了之后,没过几年好日子就遭了灾,饭都吃不饱,搭帮文玉他老公在公社里搞回来三十斤小米,这才把命救起回来了,六零年的时候还是饿得不行,正好碰上征兵,老幺就去验了兵,结果选上了,现在还在部队里面,听说是准备提干哒。你们咧?怎么样咯?”

刘菊芳是怀化人,口音偏向西南官话,对星城的方言有些听不懂,连蒙带猜听懂了个大概意思,听见婆婆发问,赶紧回答道:“我们五年前结的婚,也是吃不饱,后来怀上了这两个小祖宗,可把我折腾惨咯,一开始我们还以为肚子里只有一个,结果生下一对双胞胎,老大会吃些,老二身体不怎么好,吃的又少,还经常生病,我们找医生看病,找神婆看病,把以前的积蓄都花光了,现在我这肚子里又怀了一个,家里都快养不活了,这才准备把老大老二放在爷爷奶奶身边带着,我们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说完自己也觉得委屈,呜呜的哭了起来。这年月,男人赚钱,女人掌管家里的钱财伙食开支,要是省不下钱来,那就证明这个堂客没用,不能干。

“好咯,莫哭咯,两个孙子放在我这里,你就放心咯,我们还有点积蓄,养两个孙子还不是什么大问题。你今天先休息,我去做饭。”文霍氏一点也不气恼。

刘菊芳哪里敢让婆婆一个人做饭啊,连忙起身跟着婆婆去了厨房。

乡下都是烧的柴火,星城本就是丘陵地带,山多地少,柴火很容易就能砍到。

婆婆也体谅儿媳妇,让她负责烧火,自己则开始了做饭。孙子回来自然是要吃顿好的,大侄子早就帮忙杀好了鸡,二侄子摸鱼是把好手,在湖里摸了几条鲤鱼。今天文大嗲还在供销社称了半斤肉,自己一家子,加上隔壁老弟嫂一家子,可以吃个饱了。

当然精明的文霍氏可不会一顿就把这些菜全部造光,两只鸡腿是两个孙子的,明天单独做给他们吃,谁来也抢不走。

鲤鱼的鱼肚皮也是两个孙子的,那一块鱼刺少,两个小的吃鱼才不会被鱼刺卡住。

肉也好处理,肥肉剔下来煎油,剩下的肉也要分三顿,文霍氏心里明白得很。

两个孙子睡得很香甜,但是到了吃饭的点,还是很有必要把他们叫醒的。

刘菊芳把两小摇醒,睡得迷迷糊糊的两小只居然还有起床气,谁来也哄不好的那种,还是文霍氏有办法,把鸡肉往他们面前一端,两小立马就不可不闹了。

两家人现在只有文大嗲是拿工资的,一个月五十多块钱的工资真的是高收入家庭了,要额外花钱的就有点多了,一个外孙和一个外孙女外加一对弱视严重的双胞胎。

大闺女文顺也是老公早死,有个孩子会读书,家里拿不出钱来,文大嗲每个月赞助他四块。

外孙女是二女儿文爱莲的大女儿,文爱莲也是死了丈夫,后来改嫁给了姓蔡的,这个大女儿也是个会读书的,而且女孩子总那个要麻烦些,文大嗲每个月赞助五元。

文发是家里的三闺女,自小就指腹为婚,嫁给了自己的表哥,两人青梅竹马的,非常恩爱,但是不行的事情也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头胎也是一对双胞胎,天生弱视,只能看见点儿光亮,若是椅子放的位置不对,摔跤都是常事。

为了这对双胞胎,文大嗲也是想尽了法子,但这是天罚啊,哪怕再厉害的医生也治不了这个病。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拜个瞎子做师父,学习算八字,要么送到星城市里进残疾学校学门手艺。

城里读书费钱啊,文发的丈夫和文大嗲两翁婿一合计,还是送进城学手艺靠得住些,钱文大嗲每个月赞助八元。

那些不会读书的外孙和外孙女文大嗲看都不看一眼的,没个好成绩还想要钱?竹子做的篾鞭倒是有,就看你怕不怕挨打。

两个孙子的回归,预示着家里的吃穿用度又要开始紧张了,工分不值钱,一年到头能赚到五十块就很不错了。

两小只在丁字镇待了一个多星期,已经开始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只是每天晚上还是要和妈妈一起睡,没有妈妈在身边就没有安全感。

刘菊芳已经买好了回程的船票,她不能再呆在星城了,不然会越发舍不得两个娃娃。

文霍氏也是这个意思,“家里的事情你不需要操心,我们会好好带着他们的,你自己在路上要注意安全,给你的一百块钱你只把买票的钱拿出来,别的钱就贴身放着,千万别弄丢了,到了就写信回来,听到哒冇咯?”想走?还当着两个小娃娃的面走?真不把两小只放在眼里啊!

离别是有情绪的,这份情绪早已经传到了建平和建凡两兄弟脑海里,哭天叫地,抱着刘菊芳的腿,死活就是不松手,哪怕是吃鸡都不管用,刘菊芳当天愣是没走成。

但是孩子是贪睡的,等两兄弟醒来的时候,妈妈刘菊芳已经不见了。两兄弟知道自己是坐船来的,方向肯定是那边,连忙往码头上跑,想要和妈妈一起回去。

他们的心思很单纯,“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跟谁亲也没有和妈妈亲啊,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何况娃娃还不到四岁啊。

文霍氏一个小脚婆婆自己追不上两个小孩,急忙喊隔壁的人帮忙追上他俩。

孩子是抓住了,可老大建平嗓子都哭哑了,老二直接来了个昏迷不醒。

这可急坏了文霍氏,“赶紧帮我找医生来!帮我看看我孙子!”

不管是哪个孩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自己怎么给老大交代啊?

“漫天神佛保佑,保佑我家两个乖孙长命百岁,我愿意减寿三十年!”文霍氏想漫天神佛许了个愿,不知道是老天在回应还是麻石山里在放炮炸石头,总之天空中不断传来“轰轰轰”的巨响声。

文建平被关在了房里,文建凡被放到了床上。

没多长的功夫,赤脚医生就来了,搭了搭建凡的脉,“嘶,这孩子身体可不好,要不,你们还是信点洋意子吧。”

洋意子指的是求神拜佛一类的迷信活动。

望城这边的人求药一般都是去戴公庙,长沙县那边的则是去陶公祠。

戴公三兄弟是晚唐时期的,不仅是武林高手,同时还是杏林高手,活人无数,死后民众自发给他们建庙,庙里的丹方据传也十分灵验。

自1958年老戴公庙被禁,人们一直无处祭拜戴公。1965年,两个放牛牧童躲雨,看见石门洞内有三个白发老人,消息传开,人们认为是戴公三圣在石门洞现身,所以来石门洞朝拜的香客越来越多,哪怕是在特殊时期,也阻止不了当地的信众前去祭拜求药。

陶公祠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所祀陶淡系晋太尉陶侃之孙。据《晋书》,陶淡,字处静,与侄陶烜专心修养,结庐临湘山,相传在这里“羽化升仙”。后人在此“建立祠宇”,并“洁布仙躯”,即供奉他们的“肉身”(木乃伊)于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