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2章 庙鬼 陆判 婴宁

书生们的故事 第2章 庙鬼 陆判 婴宁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庙鬼

在新城,有个叫王启后的秀才,他乃是方伯中宇公象坤的曾孙。一日,王启后正在家中,突然见一妇人悄然入室。这妇人长得肥胖黝黑,容貌甚是丑陋。她满脸笑意,径直走近王启后的坐榻,举止神态极为轻佻。王启后心中厌恶,立刻严词拒绝,让她离开。可这妇人却如鬼魅一般,不管王启后如何驱赶,就是赖着不走。从那之后,王启后无论坐下休息还是躺下睡觉,总能看见这妇人的身影。但王启后意志坚定,心中对她的厌恶从未动摇。妇人见王启后不为所动,顿时恼羞成怒,抬手就狠狠扇了王启后的脸颊,那声响清脆响亮,可奇怪的是,王启后竟不觉得有多疼。妇人仍不解气,找来一条带子悬在梁上,揪住王启后,非要拉着他一起上吊。王启后只觉一股莫名的力量驱使,不由自主地走到梁下,伸长脖子做出上吊的模样。旁人见状,只见他双脚离地,直直地立在屋子中央,却又始终死不了。打这以后,王启后便患上了疯癫之症。他时而大喊:“她要拉我去投河了!” 说罢就朝着河边疯狂奔去,旁人费了好大劲才能将他拉住。如此怪异的举动,每日都要发作好几次,寻医问药也毫无效果。直到有一天,王启后家中忽然闯进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士,只见他手持锁链,满脸怒容,大声呵斥道:“如此朴实诚恳之人,你怎敢肆意骚扰!” 说罢,便用锁链锁住妇人的脖子,从窗户中拖了出去。刚到窗外,那妇人瞬间变了模样,双眼闪烁如电,口中喷出的鲜血如盆般殷红。王启后这才想起,城隍庙中有四个泥鬼,这妇人变化后的模样与其中一个极为相似。自那以后,王启后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2.陆判

在陵阳,有个名叫朱尔旦的人,表字小明。他生性豪放,为人直爽,然而资质却颇为愚钝。尽管他一心向学,勤奋刻苦,却始终未能在学界崭露头角、声名远扬。一日,朱尔旦与文社的一众友人相聚饮酒。席间,有人半开玩笑地对他说:“朱兄素有豪爽之名,若能在深夜将十王殿左廊下的判官像背来,我们众人便凑钱摆上一桌丰盛的筵席。” 原来,陵阳的十王殿里,神鬼塑像皆为木雕,且妆饰得栩栩如生。东庑下立着一尊判官像,绿面赤须,容貌尤其狰狞可怖。曾有人在夜里听闻两廊下传来拷讯的声音,但凡进入其中的人,无不毛骨悚然。正因如此,众人便想出这等难题来为难朱尔旦。朱尔旦听闻,笑着起身,径直前往十王殿。没过多久,门外便传来他的大呼:“我把长髯的宗师请来了!” 众人赶忙起身相迎。只见朱尔旦背着判官像走进来,将其放置在几案之上,随后拿起酒杯,恭敬地向判官像连敬了三杯酒。众人望着那面目狰狞的判官像,吓得瑟缩不安,纷纷请求朱尔旦将其背回原处。朱尔旦又一次把酒洒在地上,口中祝祷道:“门生举止狂率,言语粗陋,望大宗师不要怪罪。我的住处离此不远,若宗师您兴致来了,尽管前来畅饮,还望不要见外。” 说罢,便又背起判官像离开了。次日,众人果然按照约定,邀请朱尔旦赴宴。朱尔旦一直畅饮到傍晚,才带着半醉的状态踏上归途。然而他兴致正浓,意犹未尽,回到家中便挑亮灯火,独自饮酒。忽然,有人轻轻掀开帘子走进来。朱尔旦定睛一看,竟是那判官!他顿时吓得站起身来,说道:“哎呀,我怕是要死了!前夜我冒犯了您,今日您是来兴师问罪,要惩罚我吗?” 判官却展开浓密的胡须,微笑着说道:“并非如此。昨日承蒙您的高义相邀,夜里恰好我有空,便来赴您这位豁达之人的约定。”朱尔旦大喜过望,连忙拉着判官的衣袖,催促他坐下,又亲自起身清洗酒器、生火温酒。判官说道:“如今天气温和,冷饮也无妨。” 朱尔旦依言,将酒壶放置在案几上,随后急忙跑去告知家人准备菜肴果品。他的妻子听闻此事,大惊失色,赶忙告诫他不要胡来。可朱尔旦哪里肯听,立在一旁,急切地等待着家人将酒菜准备好端出来。两人更换酒杯,相互敬酒,朱尔旦这才询问判官的姓氏。判官答道:“我姓陆,并无名字。” 朱尔旦与他交谈起各种典故,陆判官应答如流,对答如响。朱尔旦又问:“您了解科举文章吗?” 陆判官说:“文章的优劣,我也能分辨一二。阴司里的诵读学习,与阳世大致相同。” 陆判官酒量极好,一口气便能连饮十杯。朱尔旦因白天已经喝了一整天的酒,不知不觉便醉意上头,玉山倾倒,趴在几案上酣然睡去。等他醒来时,只见残烛昏黄,鬼客陆判官已然离去。从那以后,陆判官每隔两三天便会前来一次,两人情谊愈发融洽,有时甚至同榻而眠。朱尔旦拿出自己平日里写的文章请陆判官指教,陆判官总是用红笔批改,直言这些文章都写得不好。一夜,朱尔旦喝醉后先睡下了,陆判官仍在独自饮酒。朱尔旦在醉梦中,忽然感觉腹部微微作痛。他醒来一看,只见陆判官正端坐在床前,竟然破开了他的腹腔,将肠胃一条条地取出来,仔细整理着。朱尔旦惊愕不已,问道:“我与您向来无冤无仇,为何要杀我?” 陆判官笑着说:“别怕!我是要给您换一颗聪慧的心。” 说着,他从容不迫地将朱尔旦的肠子重新放回腹腔,又将伤口合拢,最后用裹脚布缠住朱尔旦的腰部。整个过程结束后,朱尔旦看向床榻,上面竟没有一丝血迹,只是腹部微微有些麻木。他又看见陆判官将一块肉放置在几案上,便开口询问。陆判官说:“这是您原来的心。您作文时思路不畅,我知道是您的心智未开。适才在冥间,我从千万颗心中,挑选出一颗绝佳的,为您换上,这块就留着填补空缺。” 说完,陆判官起身,掩上房门离去了。天亮后,朱尔旦解开裹脚布查看,只见伤口已经愈合,只留下一道红色的线痕。从这以后,朱尔旦文思泉涌,读过的东西过目不忘。几天后,他又拿出新作的文章给陆判官看,陆判官说:“这次可以了。不过您福分浅薄,无法大富大贵,最多只能在乡试、会试中取得功名。” 朱尔旦问:“那会在什么时候呢?” 陆判官答道:“今年您必定能在科举中夺魁。”没过多久,在科试中朱尔旦果然荣获冠军,到了秋闱,更是高中魁元。文社中的那些朋友们,平日里总是对朱尔旦冷嘲热讽、揶揄不断,等到看到他的闱墨文章,无不面面相觑,大为震惊。他们细细询问之下,才知晓了其中的奇异缘由。于是众人纷纷请求朱尔旦为他们引荐,希望能与陆判官结交。陆判官答应了朱尔旦的请求。众人便大肆设宴,等待着陆判官的到来。初更时分,陆判官来了。只见他赤髯飘动,双目炯炯有神,如闪电般凌厉。众人吓得脸色惨白,牙齿都忍不住打起战来,渐渐地,都悄悄地退了出去。朱尔旦见状,便带着陆判官回到家中饮酒。酒过三巡,朱尔旦趁着微醺,说道:“您为我洗肠换胃,我受恩良多。如今还有一事相烦,不知您能否答应?” 陆判官让他尽管开口。朱尔旦说:“心肠能够更换,想来面目也可以改变吧。我那结发妻子,身材倒也不错,只是面目不够美丽。想烦请您施展手段,帮她换个面容,不知可否?” 陆判官笑着说:“好!容我慢慢想办法。”过了几天,半夜时分,陆判官前来叩门。朱尔旦急忙起身,将他迎进屋内。点亮蜡烛一看,只见陆判官衣襟里裹着一个东西。朱尔旦疑惑询问,陆判官说:“这便是您之前所嘱托之事。之前一直难以寻得合适的人选,适才得到一颗美人首级,特来复命。” 朱尔旦拨开衣襟查看,只见首级的颈血还未干涸。陆判官催促朱尔旦赶紧进屋,以免惊动禽犬。朱尔旦担心门户夜里紧闭,不好进入。陆判官走到门前,伸手轻轻一推,门便自行打开了。两人来到卧室,只见朱尔旦的夫人侧身躺在床上熟睡。陆判官将首级递给朱尔旦抱着,自己从靴中抽出一把如匕首般的利刃,按住夫人的脖颈,用力切割,就如同切割腐肉一般,夫人的首级瞬间掉落枕边。陆判官急忙从朱尔旦怀中取出美人首级,安合在夫人的脖颈上,仔细端详,确保端正无误后,才用力按压。之后,他又移过枕头,塞在夫人的肩际,命朱尔旦将换下的首级找个僻静之处掩埋,随后便离开了。朱尔旦的妻子醒来后,感觉颈间微微发麻,面颊粗糙,用手一搓,竟搓下一片片血片。她大惊失色,赶忙呼喊婢女打水来洗漱。婢女看到夫人满脸血污,惊得几乎昏厥过去,用盆水清洗,盆里的水瞬间被染得通红。夫人举手一摸,发现自己的面目已然全非,更是吓得惊慌失措。朱尔旦走进来,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她。夫人拿起镜子一照,只见镜中的自己长眉掩鬓,笑靥承颧,宛如画中美人。解开衣领查看,只见脖颈处有一圈红线,上下的肉色截然不同。原来,吴侍御有个女儿,容貌极为美丽,然而还未出嫁便接连克死了两任未婚夫,因此十九岁了仍待字闺中。上元节那天,她前往十王殿游玩,当时游人众多,鱼龙混杂。其中有个无赖贼子,窥见吴女的美貌后,顿时心生歹意。他暗中打听吴女的住处,趁着夜色,搭起梯子翻墙进入吴家,又挖开寝室的门,在床下杀死了一名婢女,随后逼迫吴女与他行那苟且之事。吴女奋力反抗,大声呼喊,无赖贼子恼羞成怒,竟将她杀害。吴夫人隐约听到吵闹声,便叫婢女前去查看,婢女看到尸体后,吓得昏死过去。吴府上下顿时大乱,众人纷纷起身,将尸体停放在堂上,把首级放置在脖颈旁边,一家人痛哭流涕,喧闹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当家人掀开被子准备为吴女入殓时,却发现她的身体还在,首级却不翼而飞。吴侍御怒不可遏,将家中婢女挨个鞭打,认为是她们看守不力,致使吴女的首级被野狗吞食。吴侍御将此事告到郡里,郡守严令限期捉拿凶手,然而三个月过去了,却始终未能将罪人绳之以法。渐渐地,关于朱家换头的奇闻传到了吴侍御的耳中。吴侍御心中起疑,便派老妇人前往朱家打探消息。老妇人进入朱家,见到朱夫人后,吓得转身就跑,回去后便将所见告知了吴侍御。吴侍御看着女儿的尸体依旧躺在那里,心中惊疑不定,难以决断。他猜测朱尔旦是用邪术杀害了自己的女儿,于是前往朱家质问。朱尔旦说:“我妻子梦中换了个头,我实在不明白其中缘由。若说我杀了您女儿,那真是冤枉啊!” 吴侍御哪里肯信,一纸诉状将朱尔旦告上了官府。官府将朱尔旦的家人收押审讯,众人的供词与朱尔旦所言一致,郡守一时也难以决断此案。朱尔旦回到家中,向陆判官求计。陆判官说:“这不难,我会让他女儿自己说明真相。” 夜里,吴侍御梦到女儿对他说:“女儿是被苏溪的杨大年所杀,与朱孝廉无关。他嫌弃自己妻子容貌不佳,陆判官便取了女儿的首级与他妻子交换,如此一来,女儿虽然身死,却能以另一种方式‘存活’。还望父亲不要与朱孝廉为仇。” 吴侍御醒来后,将梦中之事告诉了夫人,没想到夫人也做了同样的梦。于是,他们将此事告知了官府。官府一查,果然有杨大年这个人。将杨大年捉拿归案,严刑拷打之下,他终于伏法认罪。吴侍御这才前往朱家,请求见一见朱夫人。从此,两家结为翁婿之亲。吴侍御将朱夫人换下的首级与女儿的尸体合葬在一起。此后,朱尔旦三次参加礼部的会试,却都因违反场规而被逐出考场。接连的打击让他心灰意冷,从此彻底打消了仕途的念头。时光匆匆,三十年过去了。一天夜里,陆判官前来告知朱尔旦:“您的寿命快要到头了。” 朱尔旦询问期限,陆判官回答说还有五天。朱尔旦又问:“能救我吗?” 陆判官说:“这是天命,人岂能私自更改?况且在豁达之人看来,生死本就无异,何必把生当作乐事,把死当作悲哀呢?” 朱尔旦觉得陆判官说得在理,便开始准备自己的衣衾棺椁。一切准备妥当后,他身着盛装,安然离世。第二天,夫人正扶着灵柩痛哭,朱尔旦却突然缓缓从外面走进来。夫人吓得惊慌失措。朱尔旦说:“我确实是鬼,但与生前并无不同。只是放心不下你这孤儿寡母,实在眷恋不舍。” 夫人悲痛欲绝,泪水沾满了衣襟,朱尔旦在一旁温柔地安慰着她。夫人说:“古时有还魂的说法,你既然有灵,为何不再重生呢?” 朱尔旦说:“天数不可违背。” 夫人又问:“你在阴司担任什么职务?” 朱尔旦回答:“陆判官举荐我督办案务,我已经有了官爵,倒也没什么辛苦的。” 夫人还想再问,朱尔旦说:“陆判官和我一同前来,你可以准备些酒食。” 说完,便快步走了出去。夫人依照他的话,赶忙准备酒菜。只听屋里传来欢声笑语,声音洪亮,就如同朱尔旦生前一般。半夜,夫人悄悄窥视,却发现朱尔旦已经悄然离去。从那以后,朱尔旦每隔三五天便会回来一次,有时还会留宿,与夫人恩爱缠绵,顺便料理家中事务。他的儿子朱玮当时才五岁,朱尔旦每次回来都会将他抱在怀里。等到朱玮七八岁时,朱尔旦便在灯下教他读书。朱玮也十分聪慧,九岁便能作文,十五岁便考中了秀才,他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早已去世。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尔旦回来的次数渐渐变少,起初是每月来一次,后来便数月才来一次。又有一天夜里,朱尔旦回来对夫人说:“今日我要与你永别了。” 夫人问:“你要去哪里?” 朱尔旦说:“承蒙天帝任命我为太华卿,我即将远赴任职,事务繁忙,路途遥远,所以不能再来了。” 母子俩拉着他的手,痛哭流涕。朱尔旦说:“别这样!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家中生计也尚可维持,哪有百岁不分离的夫妻呢!” 他看着儿子,又叮嘱道:“要好好做人,不要荒废了你父亲的家业。十年后,我们再相见吧。” 说完,便径直出门离去,从此音信全无。后来,朱玮二十五岁时考中进士,担任行人之职。一次,他奉命前往西岳祭祀,途经华阴时,忽然有一队羽葆车骑疾驰而来,冲撞了他的仪仗队伍。朱玮心中诧异,仔细一看,车中的人竟是自己的父亲朱尔旦。他赶忙下车,趴在道路左边痛哭。朱尔旦停下车子,说道:“你为官声誉良好,我可以瞑目了。” 朱玮趴在地上,久久不肯起身。朱尔旦催促车子前行,疾驰而去,不再回头。走了几步后,朱尔旦回望,解下佩刀,派人送给朱玮,并远远地喊道:“佩戴此刀,可保富贵。” 朱玮想要追上去,却只见车骑人马如疾风般飘忽,瞬间便消失不见了。朱玮心中悲痛悔恨,久久不能释怀。他抽出佩刀查看,只见刀的制作极为精巧,上面镌刻着一行字:“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朱玮后来官至司马,他生了五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朱沉、朱潜、朱沕、朱浑、朱深。一天夜里,朱玮梦到父亲对他说:“佩刀应当赠给朱浑。” 朱玮听从了父亲的嘱托。后来,朱浑官至总宪,政绩卓着,声名远扬。异史氏说:“截断鹤的长腿去续接野鸭的短腿,这种矫揉造作的行为实在荒谬。而移花接木,创造出如此奇事,开创者的想法可谓奇特。更何况是对心肝进行凿削,在颈项上施展刀锥之术呢?陆公这个人,可谓是丑陋的外表下包裹着美好的内在。从明朝末年到如今,时间并不久远,陵阳的陆公还存在吗?他是否还有神灵显应呢?若能为他执鞭驾车,那也是我所欣然向往的啊。”3.婴宁

在莒县的罗店,有个叫王子服的年轻人,他自幼丧父,却极为聪慧,年仅十四岁便考中了秀才。王子服的母亲对他疼爱有加,平常都不让他去郊野游玩。此前,王子服曾与萧氏定亲,可惜萧氏还未出嫁便夭折了,因此他至今尚未娶妻。上元节那天,舅家的儿子吴生邀请王子服一同出去游玩。刚到村外,舅家的仆人就来把吴生叫走了。王子服看着眼前如云的游女,兴致勃勃地独自游览起来。这时,他看到一位女郎带着婢女,手中拈着一枝梅花,那女郎容貌绝美,世间罕见,脸上还挂着迷人的笑容。王子服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去,直勾勾地盯着女郎,全然忘了顾忌。女郎走过几步后,回头看着婢女笑着说:“这个小伙子,眼睛直勾勾的,像个贼一样!” 说完,便把梅花丢在地上,笑着离开了。王子服捡起梅花,心中惆怅不已,仿佛丢了魂一般,无精打采地回到家中。他把梅花藏在枕头底下,便垂头睡觉,既不说话也不吃东西。母亲十分担忧,为他请人做法祈福,可他的病情却愈发严重,身体日益消瘦。医师前来诊治,开了发汗的药剂,王子服却依旧神情恍惚,如同迷失了心智。母亲心疼地询问他缘由,他却沉默不语。恰好吴生前来探望,母亲便嘱托吴生悄悄问问情况。吴生来到床前,王子服看到他,眼泪夺眶而出。吴生坐在床边安慰他,慢慢询问事情的经过。王子服便将上元节遇到女郎的事和盘托出,还请求吴生帮忙想办法。吴生笑着说:“你也太痴情了!这个愿望有什么难实现的?我一定帮你找到她。她在野外行走,肯定不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如果她还未许配人家,事情自然能成;就算她已订婚,咱们花重金去求,想必也能答应。只要你能痊愈,这事就包在我身上。” 王子服听了,不禁露出了笑容。吴生出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子服的母亲,并着手打听女郎的住处。然而,四处探访后,却毫无踪迹。母亲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不过,自从吴生来过之后,王子服的脸色逐渐好转,也开始吃东西了。几天后,吴生再次前来,王子服急忙询问事情进展。吴生骗他说:“已经找到了!我还以为是谁家的姑娘,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也就是你的姨妹,现在还未许配人家。虽然表亲之间通婚有些忌讳,但只要如实相告,没有不成的。” 王子服听后,喜形于色,忙问:“她住在哪里?” 吴生谎称:“在西南的山里,离这儿大概三十多里地。” 王子服再三叮嘱吴生,吴生拍着胸脯答应下来,然后离开了。从那以后,王子服的饮食逐渐恢复正常,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他时常翻看枕头底下的梅花,虽然花已枯萎,但还未凋零。他凝视着梅花,把玩不已,仿佛又看到了那位女郎。王子服奇怪吴生怎么还不来,便写了封信去邀请他,可吴生找借口推脱,不肯赴约。王子服又气又恼,心情十分低落。母亲担心他旧病复发,急忙为他商议婚事,可刚一提及,王子服便摇头拒绝,每天只盼着吴生来。然而,吴生始终没有消息,王子服对他越发怨恨。王子服转而一想,三十多里地并不远,何必依赖别人呢?他把梅花藏在袖子里,赌气独自前往西南山中寻找,家里人都不知道他的行踪。王子服孤独地在路上走着,无人可问路,只能朝着南山的方向前行。大约走了三十多里,只见群山连绵,山间的翠色让人神清气爽,却寂静无人,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远远望去,谷底花丛树木间,隐约有个小村落。王子服下山走进村子,只见房舍不多,都是茅屋,但看上去十分雅致。村子北面有一户人家,门前种满了垂柳,墙内的桃花、杏花格外繁茂,其间还夹杂着修长的竹子,野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王子服觉得这像是一座园亭,不敢贸然进去。他回头看到对面有一块光滑洁净的大石头,便坐下来稍作休息。不一会儿,他听到墙内有女子高声呼喊:“小荣!” 声音娇柔纤细。王子服正专注地听着,只见一位女郎从东边走来,手中拿着一朵杏花,正低头往头上簪。她抬起头看到王子服,便不再簪花,笑着拿着花走进了院子。王子服仔细一看,正是上元节途中遇到的那位女郎,心中顿时欣喜万分。可他又发愁不知如何进去。他想喊姨母,可从未与这家有过往来,担心称呼有误。门内又无人可问,他只好在门外徘徊,从早上一直等到太阳西斜,望眼欲穿,连饥渴都忘记了。期间,他看到女郎多次露出半张脸来窥探,似乎对他一直不走感到惊讶。忽然,一位老妇人拄着拐杖走了出来,看着王子服说:“你是哪里来的郎君?从辰时就来了,一直待到现在。你想干什么呢?难道不饿吗?” 王子服急忙起身行礼,回答说:“我是来探亲的。” 老妇人耳背,没听清。王子服又大声说了一遍。老妇人便问:“你的亲戚姓什么?” 王子服答不上来。老妇人笑着说:“奇怪啊!连姓名都不知道,还探什么亲?我看你也是个书呆子。不如跟我来,吃点粗茶淡饭,我家有张小床可以给你睡。等明天回去,问清楚姓名,再来探访。” 王子服此时正饿得慌,又想着能离女郎更近一些,十分高兴,便跟着老妇人进了院子。一进门,只见白石铺成的小路,路边的红花一片片落在台阶上。沿着小路向西走去,又打开一扇门,只见院子里满是豆棚和花架。老妇人把王子服请进屋子,屋内粉壁光亮如镜,窗外的海棠花枝探进屋里,坐具、几案、床榻,没有一处不整洁干净。王子服刚坐下,就有人在窗外隐隐约约地偷看。老妇人喊道:“小荣!快去做饭。” 外面有婢女高声答应。王子服坐下后,与老妇人聊起了家族门第。老妇人问:“郎君的外祖,莫不是姓吴?” 王子服说:“是的。” 老妇人惊讶地说:“你是我的外甥啊!你母亲是我妹妹。这些年因为家里贫困,又没有儿子,以至于音信断绝。外甥都长这么大了,我都不认识。” 王子服说:“我这次来就是找姨母的,匆忙间忘了问姓氏。” 老妇人说:“我姓秦,没有亲生子女,这个女儿也是庶出。她母亲改嫁后,就把她留给我抚养。这孩子还算不笨,就是缺少管教,整天只知道玩,不知道发愁。一会儿,让她来拜见你。”没过多久,婢女准备好了饭菜,菜肴十分丰盛。老妇人劝王子服吃饱后,婢女便来收拾餐具。老妇人说:“叫宁姑来。” 婢女答应着去了。过了很久,听到门外隐隐传来笑声。老妇人又喊道:“婴宁,你姨兄在这里。” 门外传来嗤嗤的笑声,一直不停。婢女把女郎推进来,女郎还捂着嘴,笑得停不下来。老妇人瞪了她一眼说:“有客人在,还嘻嘻哈哈的,像什么样子?” 女郎强忍着笑站定,王子服向她行礼。老妇人说:“这是王郎,你的姨兄。一家人都不认识,真让人笑话。” 王子服问:“妹子今年多大了?” 老妇人没听懂,王子服又说了一遍。女郎又笑起来,笑得都抬不起头。老妇人对王子服说:“我就说她缺少管教,这下你看到了吧。她已经十六岁了,还像个婴儿一样呆傻。” 王子服说:“比我小一岁。” 老妇人说:“外甥已经十七岁了,是庚午年属马的吧?” 王子服点头称是。老妇人又问:“外甥媳妇是谁?” 王子服回答说:“还没有。” 老妇人说:“像外甥这样的才貌,怎么十七岁还没订婚呢?婴宁也还没婆家,你们俩倒是很般配。可惜是表亲,有些忌讳。” 王子服没有说话,眼睛一直盯着婴宁,看都不看别处。婢女小声对女郎说:“眼睛直勾勾的,贼腔还没改!” 女郎又大笑起来,对婢女说:“看看碧桃花开了没有?” 说完,立刻起身,用袖子掩住嘴,迈着细碎的步子走了出去。到了门外,才放声大笑起来。老妇人也起身,叫婢女去拿被褥,为王子服安排住处。她说:“外甥难得来一次,应该留个三五天,再慢慢送你回去。要是觉得烦闷,屋后有个小园,可以去消遣;还有书可以读。”第二天,王子服来到屋后,果然有个半亩大小的园子,园中的细草像毡子一样铺在地上,杨花飘落在小径上。园中有三间草屋,四周花木环绕。王子服在花丛中漫步,忽然听到树上传来 “苏苏” 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婴宁在树上。婴宁看到王子服来了,笑得几乎要从树上掉下来。王子服说:“别这样,会掉下来的!” 婴宁一边笑着一边往下爬,却怎么也止不住笑。快到地面时,她不小心失手掉了下来,这才止住了笑。王子服连忙扶起她,偷偷捏了捏她的手腕。婴宁又笑起来,靠着树站都站不稳,过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王子服等她笑完,便从袖子里拿出梅花给她看。婴宁接过梅花,说:“都枯萎了!还留着它干什么?” 王子服说:“这是上元节时妹子你留下的,所以我一直保存着。” 婴宁问:“留着它有什么用呢?” 王子服说:“用它来表示我对你的爱意,永不忘记。自从上元节遇见你,我日夜思念,都生病了,以为自己要死了;没想到还能见到你,希望你能可怜可怜我。” 婴宁说:“这是小事,咱们是至亲,有什么舍不得的?等你走的时候,我让老仆人来,折一大捆花给你背回去。” 王子服说:“妹子你太傻了吧?” 婴宁说:“怎么就傻了?” 王子服说:“我爱的不是花,而是拈花的人。” 婴宁说:“我们是亲戚,关爱是自然的事。” 王子服说:“我所说的爱,不是亲戚之间的爱,而是夫妻之间的爱。” 婴宁问:“这有什么不同吗?” 王子服说:“夫妻之间夜里要同床共枕。” 婴宁低下头想了很久,说:“我不习惯和陌生人睡在一起。” 话还没说完,婢女悄悄来了,王子服吓得赶紧逃走。过了一会儿,王子服在老妇人那里与婴宁碰面,老妇人问:“你们去哪儿了?” 婴宁回答说在园子里聊天。老妇人说:“饭都做好很久了,有什么话要说这么久,啰啰嗦嗦的。” 婴宁说:“大哥想和我一起睡觉。” 话刚说完,王子服窘得满脸通红,急忙用眼睛瞪她。婴宁微微一笑,不再说话。幸好老妇人没听见,还在不停地追问。王子服急忙用别的话掩饰过去,然后小声责备婴宁。婴宁说:“刚才那句话不该说吗?” 王子服说:“这是不能让人听见的话。” 婴宁说:“背着别人,难道还能背着母亲吗?而且睡觉也是平常事,有什么好忌讳的?” 王子服恨她太傻,却又没办法让她明白。吃完饭,家里的仆人牵着两头驴来找王子服。原来,母亲见王子服久久不归,开始担心起来。在村里四处寻找都不见踪影,便去问吴生。吴生想起之前说的话,便让她到西南的山村去找。仆人找了好几个村子,才找到这里。王子服出门,正好与仆人相遇,便进去告诉老妇人,并且请求带婴宁一起回家。老妇人高兴地说:“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我这把老骨头走不了远路。外甥能带着妹子去,认认阿姨,太好了!” 她叫来婴宁,婴宁笑着来了。老妇人说:“大哥要带你一起回去,你快去收拾一下。” 又招待了王子服的家人酒食,这才送他们出门,说:“你姨家田产丰厚,能养活闲人。到了那儿就先别回来,好好学习些诗礼,也好侍奉公婆。就麻烦阿姨给你找个好婆家。” 于是,王子服和婴宁便出发了。走到山坳处,王子服回头望去,还隐约看见老妇人倚着门向北张望。回到家后,母亲看到婴宁如此美丽,惊讶地问她是谁。王子服说是姨妹。母亲说:“之前吴郎跟你说的话是假的。我没有姐姐,哪来的外甥女?” 母亲问婴宁,婴宁说:“我不是母亲亲生的。父亲姓秦,我还在襁褓中时他就去世了,我不记得他的样子。” 母亲说:“我确实有个姐姐嫁给了秦氏。但她去世很久了,怎么可能还活着?” 于是仔细询问婴宁的面容和痣疣,发现一一相符。母亲又疑惑地说:“看来是她了!可她已经去世多年,怎么又会出现呢?”正在疑虑间,吴生来了,婴宁躲进了屋里。吴生询问事情的经过,听后茫然了很久,忽然说:“这个女子叫婴宁吗?” 王子服点头。吴生惊叹说这太奇怪了。王子服问他怎么知道,吴生说:“秦家姑姑去世后,姑父独居,被狐狸迷惑,生病瘦死了。狐狸生了个女儿叫婴宁,当时躺在床上,家里人都看到了。姑父死后,狐狸还时常来。后来求了天师的符贴在墙上,狐狸就带着女儿离开了。难道就是她?” 大家都半信半疑,这时,只听到屋里传来嗤嗤的笑声,正是婴宁的声音。母亲说:“这女子也太憨傻了。” 吴生请求见一见她。母亲走进屋里,婴宁还在哈哈大笑,根本不理会。母亲催促她出去,她才极力忍住笑,又对着墙站了一会儿才出来。刚行了一个礼,就转身急忙跑进去,放声大笑起来。满屋子的妇女都被她逗得笑了起来。吴生请求去婴宁住的地方看看,顺便为王子服提亲。他找到那个村子,却发现房屋全都不见了,只有零落的山花。吴生记得埋葬姑父的地方好像不远,可坟墓已经被荒草淹没,无法辨认,只好惊叹着回去了。母亲怀疑婴宁是鬼,把吴生的话告诉了她,婴宁却一点也不害怕。又为她没有家而伤心,婴宁也没有悲伤的样子,只是一个劲儿地憨笑。大家都捉摸不透她,母亲便让她和家里的少女一起睡觉。婴宁每天天一亮就来请安,做女红的手艺精巧绝伦。她只是特别爱笑,怎么禁止都止不住。但她笑起来十分美丽,虽然笑得厉害,却无损她的妩媚,大家都很喜欢她。邻居家的女子和少妇,都争着来和她交往。母亲选了个好日子,为王子服和婴宁举办婚礼。但母亲始终担心婴宁是鬼物,便在大白天偷偷观察她,发现她的身影和常人并无不同。到了举行婚礼那天,让婴宁穿上华丽的衣服,行新妇之礼,可她笑得太厉害了,连身子都直不起来,行礼只好作罢。王子服担心婴宁太憨傻,会泄露房中的**,可婴宁却很守秘密,一句话都不说。每当母亲忧愁发怒时,婴宁一出现,笑一笑就化解了。奴婢犯了小错,害怕被鞭打,就求婴宁去和母亲说话,犯错的奴婢去见母亲时,往往都能免受责罚。婴宁爱花成癖,在亲戚朋友家到处寻找好的花种。她还偷偷典当了金钗,购买名贵的花种。几个月后,台阶下、篱笆边、厕所旁,到处都是花。庭院后面有一架木香,挨着西边邻居家。婴宁常常爬到木香架上,摘下花来插在头上把玩。母亲有时看到了就呵斥她,可婴宁始终不改。一天,西边邻居家的儿子看到了婴宁,被她的美貌迷得神魂颠倒。婴宁也不躲避,只是笑着。邻居家的儿子以为婴宁对自己有意,心里更加荡漾。婴宁指着墙根笑了笑,然后下来了。邻居家的儿子以为她在暗示约会的地方,十分高兴。到了晚上,他就去了墙根,婴宁果然在那里。他刚要和婴宁亲热,却感觉下体像被锥子刺了一样,痛得他大叫一声倒在地上。仔细一看,哪里是什么婴宁,分明是一根枯木躺在墙边,他刚才碰到的是被水淋过的树洞。邻居家的父亲听到叫声,急忙跑来询问,邻居家的儿子疼得直哼哼,却不说话。他的妻子来了,他才把实情说了出来。他们点上火一照,发现树洞里有一只像小螃蟹一样大的蝎子。邻居家的父亲砍碎木头,把蝎子捉出来杀死了。他把儿子背回家,半夜里儿子就死了。邻居便把王子服告了官,揭发婴宁的妖异之事。县令一向仰慕王子服的才华,深知他是个品行端正的读书人,认为邻居的控告是诬陷,要杖责邻居。王子服赶忙为邻居求情,请求县令宽恕。县令见王子服言辞恳切,便网开一面,将邻居释放了。经此一事,母亲严肃地对婴宁说:“你这般憨傻狂放,早知道当初真不该让你进门,欢喜之余倒生出这般忧虑。幸好县令英明,没让咱们受牵累。要是遇到个糊涂官,肯定会把你抓去公堂审问,到时候我儿还有什么颜面见亲戚邻里?” 婴宁听后,神情变得庄重起来,发誓从此不再笑。母亲说:“人没有不笑的,只是要分时候。” 从那以后,婴宁竟然真的不再笑了,即便故意逗她,她也始终不笑,然而一整天也未曾露出忧伤的神色。一天夜里,婴宁对着王子服默默流泪。王子服十分诧异。婴宁哽咽着说:“之前因为与你相处时间不长,怕说出实情会吓到你。如今看婆婆和你,都对我疼爱有加,没有二心,现在如实相告或许无妨。我本是狐狸所生。母亲临走时,把我托付给鬼母,相依为命十多年,才有了今天。我又没有兄弟,唯一依靠的只有你。老母在山坳里孤寂清冷,无人可怜她,将她妥善安葬,她在九泉之下一直为此哀伤遗憾。你若不嫌麻烦破费,能让地下之人消除这怨恨,也算是让抚养我的人不至于因担忧我死后无人安葬而忍心将我抛弃。” 王子服听后,当即答应了她,可又担心坟墓在荒草丛中难以寻找。婴宁说不必担心。很快,王子服夫妇便雇了灵车前往山中。婴宁在荒烟蔓草、杂乱的树丛中,准确地指示出坟墓的位置,果然找到了鬼母的尸体,皮肤肌肉还保存完好。婴宁抚摸着尸体,痛哭流涕,哀伤至极。他们将尸体抬回去,找到秦氏的坟墓,把鬼母与之合葬。当天夜里,王子服梦到鬼母前来道谢,醒来后便向婴宁讲述。婴宁说:“我夜里也见到她了,她叮嘱我不要惊吓到你。” 王子服遗憾没能将鬼母挽留。婴宁说:“她是鬼。活人多,阳气盛,她怎么能久留呢?” 王子服又问起小荣,婴宁说:“小荣也是狐狸,极为狡黠。狐母留下她照顾我,常常找食物喂我,所以我一直对她心怀感激,难以忘怀。昨天问母亲,说她已经嫁人了。”此后,每年到了寒食节,王子服夫妇都会前往秦氏的墓地,虔诚地祭拜扫墓,从未间断。过了一年,婴宁生下一个儿子,孩子在怀抱中,也不怕陌生人,见到人就笑,颇有婴宁当年的风范。在邻里间,王子服一家的生活逐渐归于平静。婴宁虽不再像从前那般肆意欢笑,但她操持家务,与王子服相濡以沫,日子过得温馨和睦。而王子服凭借自身的才学,在仕途上也渐渐崭露头角,时常有人上门请教,婴宁总是在一旁默默支持,偶尔与王子服对视,眼中满是深情与温柔。村里的孩子们听闻了婴宁的故事,时常好奇地在她家门外张望,盼着能一睹这位曾经神奇女子的风采,而婴宁也会拿出一些糖果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吃着糖果,笑着跑开,此时的婴宁,嘴角也会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仿佛往昔的纯真又在这一瞬间悄然回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