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9章 酒友 莲香 阿宝

书生们的故事 第9章 酒友 莲香 阿宝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酒友

车生和狐友的奇妙缘分在一个宁静的小村落里,住着一位车生。他家境并不富裕,却对饮酒情有独钟,每晚要是不喝上三大杯酒,就难以入眠,因此床头的酒壶常常是满满的。一天夜里,车生从睡梦中醒来,翻身时感觉身旁好像有人和自己一起躺着。他迷迷糊糊地想着,大概是自己的衣裳掉落在床上了吧。伸手一摸,只感觉毛茸茸的,有个东西,这东西像猫却又比猫大得多。车生赶忙点起蜡烛查看,这才发现竟是一只狐狸,正四仰八叉地酣睡,而原本装满酒的瓶子此时已经空空如也。车生不禁哑然失笑,自言自语道:“原来是个偷酒喝的,看来是我的酒友啊。” 他不忍心叫醒狐狸,便轻轻将衣服盖在狐狸身上,和它一同躺下,还留着蜡烛,想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半夜时分,狐狸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车生笑着说:“睡得可真香啊!” 说着,他掀开衣服查看,只见眼前的狐狸竟然变成了一位身着儒服、风度翩翩的俊朗男子。男子在床边起身下拜,感谢车生不杀之恩。车生说道:“我痴迷于饮酒,别人都觉得我痴傻,没想到你竟与我如此投缘,简直就是我的知音。如果你不嫌弃,咱们以后就做一对酒中知己吧。” 说完,他拉着男子重新回到床上躺下,还说道:“你以后可以常来,不要有什么顾虑。” 狐狸点头答应。等到车生再次醒来,狐狸已经离开了。从那以后,车生便精心准备了一大壶美酒,专门等着狐狸再来。傍晚时分,狐狸果然来了。两人促膝而坐,开怀畅饮。狐狸酒量极大,而且十分健谈,妙语连珠,两人越聊越投机,都觉得相见恨晚。狐狸感激地说:“我多次畅饮你的美酒,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你。” 车生豪爽地摆摆手:“不过是几杯酒带来的欢乐,何足挂齿!” 狐狸却认真地说:“话虽如此,但你本就家境贫寒,买酒的钱来得不容易,我得帮你想些办法弄些酒资。”第二天晚上,狐狸匆匆赶来,告诉车生:“从这里往东南方向走七里路,路边有别人遗落的金子,你明天一早去就能找到。” 天一亮,车生半信半疑地按照狐狸所说的方向走去,果然在路边发现了两块金子。他满心欢喜,用这些钱买了许多美味佳肴,准备晚上和狐狸一起享用。过了几天,狐狸又对车生说:“你家院子后面藏着一窖财物,你可以去挖出来。” 车生照着做,果然挖到了一百多千钱。他高兴极了,心想这下再也不用为买酒的钱发愁了。可狐狸却告诫他:“这就像车辙里的水,哪能长久呢?咱们还得另想办法。”又过了些日子,狐狸告诉车生:“现在市面上荞麦价格很低,这可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你可以多囤积一些。” 车生虽然不太理解,但出于对狐狸的信任,还是收购了四十多石荞麦。村里的人知道后,都嘲笑他傻。没过多久,一场大旱席卷而来,地里的禾苗和豆子都被旱死了,而此时只有荞麦能播种。车生把囤积的荞麦当作种子卖出去,获得了十倍的利润。从此,车生的日子逐渐富裕起来,还购置了二百亩肥沃的田地。从那以后,车生但凡要种植什么作物,都会询问狐狸的意见。只要按照狐狸说的做,种麦子就能丰收,种黍子也能大获成功,甚至播种时间的早晚,车生都听狐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车生和狐狸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狐狸把车生的妻子当作嫂子对待,对车生的孩子也视如己出。然而,命运无常,车生最终还是因病去世了。车生死后,狐狸再也没有出现过,但车生和狐狸之间这段奇妙的缘分,却在村子里流传开来,人们既惊叹于狐狸的神奇,也感慨车生的幸运,这段故事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让大家对世间的奇妙缘分有了更多的想象 。

2.莲香

桑生的狐鬼奇缘在沂州,有个名叫桑晓,字子明的书生,他自幼父母双亡,独自一人在红花埠的书馆中读书。桑生性格安静,每日只去东邻那里吃两顿饭,其余时间便专注读书。一天,东邻的书生开玩笑地问他:“你独自居住,难道不怕鬼狐吗?” 桑生笑着回答:“男子汉大丈夫,何惧鬼狐!若是雄性的,我有宝剑应对;若是雌性的,我还打算开门迎接呢。” 东邻书生回去后,和朋友们谋划,找来一名妓女,让她翻墙进入桑生的住处。妓女来到桑生门前,轻轻弹指敲门。桑生听到声响,询问是谁,妓女故意压低声音说自己是鬼。桑生顿时吓得牙齿打颤,说不出话来。妓女见他害怕,犹豫了一会儿便离开了。第二天早上,东邻书生来到书馆,桑生把昨晚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还表示想要回家。东邻书生忍不住鼓掌大笑:“你怎么不开门接纳她呀?” 桑生这才明白自己被戏弄了,于是打消回家的念头,继续安心读书。就这样过了半年,一天夜里,有女子前来敲门。桑生以为又是友人的恶作剧,便开门请她进来。这女子一现身,桑生顿时惊艳不已,眼前的女子堪称倾国倾城。桑生惊讶地询问她的来历,女子自称莲香,是西家的妓女。因为红花埠青楼众多,桑生便信以为真。两人吹灭蜡烛,共度良宵,此后,莲香每隔三五晚就会来一次。一晚,桑生独自坐着沉思,又有一女子翩然而至。桑生以为是莲香,迎上去和她交谈,可凑近一看,才发现并非莲香。这女子年纪不过十五六岁,衣袖宽大,垂着发髻,体态风流,一举一动婀娜多姿。桑生心中一惊,怀疑她是狐妖。女子连忙解释:“我是良家女子,姓李。仰慕您的高雅气质,希望能得到您的垂爱。” 桑生心中欢喜,握住她的手,却发现她的手冷如冰块,便问道:“怎么这么凉?” 女子回答:“我自幼体弱,又常在夜里受霜露侵袭,自然如此。” 两人相处后,桑生发现她还是处子之身。女子羞涩地说:“我为情而来,将清白之身托付于您。若您不嫌弃,我愿常伴您左右。您这儿不会还有别人吧?” 桑生回答:“没有别人,只有一个邻娼,不过也不常来。” 女子叮嘱道:“那我得小心避开她。我和那些青楼女子不同,您千万别把我的事说出去。她来我就走,她走我再来。” 鸡鸣时分,女子要离开了,她送给桑生一只绣鞋,说道:“这是我穿过的鞋子,您把玩它便能寄托对我的思念。但千万不要让别人看到!” 桑生接过绣鞋,只见绣鞋精致小巧,心中十分喜爱。第二天夜里,桑生拿出绣鞋把玩,女子竟突然出现,两人愈发亲密。此后,只要桑生拿出绣鞋,女子就会立刻出现。桑生觉得奇怪,便询问缘由,女子只是笑着说:“只是恰好罢了。”一天晚上,莲香前来,看到桑生神色萎靡,惊讶地问:“你怎么如此无精打采?” 桑生却浑然不觉。莲香便与他相约十日之后再见,随后便离开了。莲香走后,李女每晚都会来。她问桑生:“你的情人怎么这么久都没来?” 桑生便把和莲香的约定告诉了她。李女又笑着问:“你觉得我和莲香谁更美?” 桑生说:“你们二人都美若天仙,但莲香的肌肤更加温热。” 李女听后脸色一变:“你说两人都美,不过是当着我的面这么说罢了。她定是月宫中的仙子,我自然比不上。” 两人为此闹得有些不愉快。李女屈指一算,十日之期已到,她叮嘱桑生不要声张,自己要偷偷观察莲香。第二天晚上,莲香果然来了,她和桑生谈笑风生。等到就寝时,莲香大惊失色:“不好!才十日不见,你怎么如此疲惫?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别的事?” 桑生询问原因,莲香说:“我通过你的神气判断,你的脉象杂乱如丝,这是被鬼缠身的症状。” 第二天晚上李女来的时候,桑生问她:“你看莲香怎么样?” 李女回答:“确实很美。我就知道世间难有这样的佳人,她果然是狐妖。她离开后,我便跟着她,发现她在南山的洞穴里居住。” 桑生怀疑李女是出于嫉妒才这么说,便随口应了一声。过了一天,桑生开玩笑地对莲香说:“有人说你是狐妖,我本来是不信的。” 莲香急忙追问:“是谁说的?” 桑生笑着回答:“我逗你玩呢。” 莲香又问:“狐妖和人有什么不同?” 桑生说:“被狐妖迷惑的人会生病,严重的甚至会死,所以让人害怕。” 莲香说:“并非如此。像你这般年纪,房事后三日精气便可恢复,就算是狐妖又有什么危害呢?若是过度放纵,人带来的危害可比狐妖大多了。天下那些病入膏肓的人,难道都是被狐妖蛊惑致死的吗?不过,肯定是有人在背后议论我。” 桑生极力否认,莲香却不依不饶。无奈之下,桑生只好把李女的话告诉了她。莲香说:“我就奇怪你怎么如此疲惫,没想到真有此事。她恐怕不是人!你别说话,明晚我也像她窥探我一样去看看。”当天夜里,李女刚和桑生说了几句话,就听到窗外传来咳嗽声,急忙逃走了。莲香走进来,焦急地说:“你危险了!她是真正的鬼物!你贪恋她的美貌却不赶紧断绝关系,离死不远了!” 桑生以为莲香是在嫉妒,默不作声。莲香又说:“我知道你重情重义,但我实在不忍心看你送命。明天我带药来,帮你去除阴毒。幸好你病得还不深,十日之内便能痊愈。今晚我就和你同榻而眠,看着你康复。” 第二天晚上,莲香果然带来药让桑生服下。没过多久,桑生便腹泻了几次,之后只觉得脏腑清爽,精神也为之一振。他心中虽然感激莲香,但还是不太相信李女是鬼。此后,莲香夜夜和桑生同床,桑生想要亲近她,却都被她制止。几天后,桑生身体逐渐恢复,莲香便要离开,临行前殷切地叮嘱桑生一定要和李女断绝关系,桑生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等莲香离开,桑生一闭上门、挑亮灯,就忍不住拿出绣鞋思念李女,李女也果然出现了。多日不见,李女神色间有些埋怨。桑生解释道:“她这几晚像巫医一样照顾我,你别生气,我心里爱的还是你。” 李女这才稍微消气。桑生又在枕旁轻声说:“我很爱你,可有人说你是鬼。” 李女沉默了许久,愤怒地骂道:“肯定是那个淫荡的狐妖在挑拨你!你要是不跟她断绝关系,我就再也不来了!” 说完便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桑生百般安慰,她才停止哭泣。隔了一晚,莲香来了,得知李女又来过,生气地说:“你是一心求死吗?” 桑生笑着说:“你何必这么嫉妒呢?” 莲香更加生气:“你这是在给自己种下死根,我帮你去除,要是换成不嫉妒的人,又会怎么做?” 桑生开玩笑地推脱道:“她说是你这个狐妖作祟,才让我生病的。” 莲香长叹一声:“果真像你说的这样,你却还执迷不悟。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你交代?我们就此别过吧,百日之后我再来看看躺在病床上的你。” 桑生挽留不住,莲香便气愤地离开了。从那以后,桑生和李女日夜相伴。大约过了两个月,桑生感觉身体越来越虚弱。起初他还安慰自己,可后来身体日益消瘦,每天只能喝一碗粥维持。他想回家调养,却又舍不得离开这里。又拖了几天,他病情加重,卧床不起。东邻书生见他病得厉害,每天都派书童给他送吃的。这时,桑生才开始怀疑李女,他懊悔地对李女说:“我真后悔没听莲香的话,才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说完便昏了过去。过了一会儿,他苏醒过来,却发现李女已经离开了,此后再也没有出现。桑生出来后,请燕儿的舅舅做媒。张家母亲商议后,决定选个吉日让桑生入赘。桑生满心欢喜地回家将此事告知莲香,还和她商量后续的安排。莲香听后,怅然若失,沉默良久后表示自己想要离开。桑生大惊失色,泪水夺眶而出,他实在无法想象没有莲香在身边的日子。莲香解释道:“你在别人家举行婚礼,我要是跟着去,成何体统?” 桑生思索一番后,提出先和莲香回到自己的家乡,之后再回来迎娶燕儿。莲香这才点头同意。桑生把这个想法告知张家,张家得知桑生已有莲香相伴,顿时怒不可遏,对桑生一顿责骂。燕儿却坚信桑生的为人,在父母面前极力为他辩解,张家最终还是答应了桑生的请求。到了迎娶的日子,桑生前往张家迎亲。由于时间仓促,他家准备的迎亲物品颇为简陋。然而,等他带着新娘回到家中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从家门口到堂屋,地上都铺着精美的罽毯,数百盏灯笼璀璨明亮,把整个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仿佛置身于一片锦绣之中。原来是莲香提前精心布置了这一切,她亲自扶着新妇燕儿走进喜堂。燕儿的盖头揭开后,看到莲香,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多年的好友重逢,气氛十分融洽。莲香陪着燕儿喝合卺酒,期间细细询问她还魂的详细经过。燕儿回忆道:“当时我心中抑郁烦闷,觉得自己身为鬼魂,形单影只,自觉十分丑陋。离开后,我心中愤懑,不愿回到墓地,只能随风飘荡。每当看到活着的人,我就满心羡慕。白天我依附在草木上,夜晚便四处漂泊。偶然间来到张家,看到那个少女躺在床上,我便靠近附身,没想到竟能借此重生。” 莲香听后,默默思考着,似乎在琢磨着什么。两个月后,莲香生下一个儿子。但产后她却突然患病,病情日益加重。莲香自知时日无多,她紧紧拉着燕儿的手臂,虚弱地说:“我斗胆将这孩子托付给你,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 燕儿泪流满面,只能不断安慰她。家人想要请巫医来为莲香诊治,都被她拒绝了。莲香的病情愈发严重,气息微弱得如同悬丝一般。桑生和燕儿守在床边,悲痛欲绝。突然,莲香睁开眼睛,缓缓说道:“别这样悲伤。孩子向往生,我却乐于死。若是有缘,十年之后我们还能相见。” 说完,便闭上了眼睛。桑生和燕儿伤心不已,他们掀开被子,准备为莲香入殓,却惊讶地发现莲香的尸体竟化作了一只狐狸。桑生心中满是不舍,他实在不忍心将莲香当作异类看待,于是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厚葬。莲香的儿子取名为狐儿,燕儿视如己出,精心抚养。每年清明,燕儿都会抱着狐儿到莲香的墓前哭泣祭拜。后来,桑生在乡试中中举,家境逐渐富裕起来。但燕儿却一直未能生育,狐儿倒是十分聪慧,只是身体单薄,疾病缠身。燕儿时常想让桑生纳妾,为桑家延续香火。一天,家中的婢女突然来报,说门外有个老妇人带着一个女儿想要卖身为婢。燕儿让人把母女带进来,她一眼望去,顿时大惊失色,脱口而出:“莲香姐姐又回来了!” 桑生赶忙过来查看,也觉得眼前的女子和莲香极为相似,心中十分惊讶。桑生询问女子的年龄,老妇人回答:“十四岁。” 桑生又问需要多少聘金,老妇人说:“我就这一个女儿,只希望她能有个好归宿,我自己也能有口饭吃,日后不至于暴尸荒野,便心满意足了。” 桑生毫不犹豫地出了高价,将女子留了下来。燕儿拉着女子的手走进密室,轻轻抬起她的下巴,笑着问道:“你还记得我吗?” 女子一脸茫然地回答:“不记得。” 燕儿又询问她的姓氏,女子说:“我姓韦。父亲是徐城卖浆的,已经去世三年了。” 燕儿屈指一算,莲香去世恰好十四年。再仔细端详女子的容貌、神态和举止,无一不像莲香再生。燕儿忍不住拍着她的头顶,呼唤道:“莲香姐姐,莲香姐姐!你说的十年相见之约,可不能食言啊!” 女子听后,突然像是从梦中惊醒,“咦” 了一声,仔细地打量着燕儿。桑生笑着说:“这可真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女子眼中泛起泪花,说道:“没错。听母亲说,我出生时就能说话,家人觉得不吉利,便给我喝了狗血,从此我便忘却了前世的记忆。今日我才如梦初醒。你是当年那个为了桑郎甘愿付出一切的李妹吧?” 三人一同回忆起前世的点点滴滴,心中悲喜交加。又到了寒食节,燕儿对桑生说:“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我和你去祭拜莲香姐姐的日子。” 于是,他们带着狐儿和韦姓女子一同前往莲香的墓地。只见墓地周围荒草丛生,当年种下的树木已经长得十分粗壮。韦姓女子看到这一幕,不禁感慨万千,轻轻叹息。燕儿对桑生说:“我和莲香姐姐两世交好,实在不忍心分离,不如让她的白骨和我葬在一起吧。” 桑生听从了燕儿的建议,他们打开李女的坟墓,取出骸骨,将其与莲香合葬。亲朋好友听闻了他们的奇异经历,纷纷穿着吉服来到墓地。原本并未约定,却有数百人不约而同地前来。大家都被他们跨越生死、人狐鬼之间的深情厚谊所打动。3.阿宝

痴人孙楚的奇情奇运在粤西地区,有一位名叫孙子楚的名士。他天生手指比常人多了一根,性格迂腐木讷,别人哄骗他,他总是信以为真。要是在座中有歌妓,他必定远远望见就赶紧避开。有人知晓他这性子,故意把他骗来,让歌妓靠近戏弄他,他便会脸红到脖子根,汗珠直往下滴,众人见状,都以此为乐,还把他的呆模样画下来互相传阅,用各种难听的话称呼他为 “孙痴”。当地有个大富商,富可敌国,结交的姻亲都是达官显贵。富商有个女儿叫阿宝,生得国色天香。阿宝到了婚嫁的年纪,每天都有许多富家公子带着丰厚的彩礼前来求亲,可富商都不满意。此时孙子楚恰好丧偶,有人便拿他打趣,劝他去求亲。孙子楚也不掂量自己的情况,竟真的听从了这个建议。富商早就听闻孙子楚的名字,可嫌弃他家境贫寒。媒婆刚要出门,正巧碰到阿宝,阿宝询问来意,媒婆如实相告。阿宝开玩笑说:“他要是砍了那根多余的手指,我就嫁给他。”媒婆把这话传给了孙子楚,他毫不犹豫地说:“这有何难。” 媒婆走后,孙子楚拿起斧头就砍向自己的手指,剧痛瞬间传遍全身,鲜血如注,他差点昏死过去。过了好几天,他才能勉强起身,带着断指去给媒婆看。媒婆大惊失色,赶忙跑去告诉阿宝。阿宝也觉得这事儿新奇,又开玩笑说,他要是能改掉那股痴劲儿,自己就考虑嫁给他。孙子楚听到后,大声辩解,坚称自己不痴,可又没办法当面去跟阿宝说清楚。他转念一想,阿宝也未必美若天仙,何必如此自视甚高?于是,他对阿宝的心思一下子就淡了。恰逢清明时节,当地有个习俗,这一天妇女们都会出门游玩,轻薄的少年们也会结队随行,肆意地对姑娘们评头论足。孙子楚的几个同社好友强行拉他一起去。有人还嘲讽他:“难道不想去看看那位佳人吗?” 孙子楚心里明白对方在调侃自己,但因为之前被阿宝戏弄,也想亲眼瞧瞧她到底有多美,便欣然跟着众人去寻找。远远地,他们看见有个女子在树下休息,一群无赖少年把她围得水泄不通。众人说:“这肯定是阿宝。” 走近一看,果然是她。孙子楚仔细端详,只见阿宝容貌娟秀,美丽无双。不一会儿,人越来越多,阿宝起身匆匆离开。众人都被阿宝的美貌迷得神魂颠倒,对她品头论足,像疯了一样,只有孙子楚默默无言。等众人去了别的地方,回头一看,孙子楚还呆呆地站在原地,叫他也不应。大家拉着他说:“你的魂儿是不是跟着阿宝跑啦?” 他也不回答。众人知道他向来木讷,也没觉得奇怪,有的推他,有的拉他,把他带回了家。回到家后,孙子楚径直上床躺下,一整天都不起床,像喝醉了酒一样昏昏沉沉,怎么叫都不醒。家人怀疑他丢了魂,便到旷野中去招魂,却毫无效果。强行拍醒他问,他就含糊地回答:“我在阿宝家。” 可再仔细追问,他又不说话了,家人都困惑不已。原来,孙子楚见阿宝离开,心里舍不得,恍惚间感觉自己的身子跟着她走了,渐渐靠近她的身边,也没人呵斥他。于是,他跟着阿宝回了家,不论坐卧都紧挨着她,夜里还能和她亲昵相处,两人十分融洽。但他总觉得肚子饿得厉害,想回家却又迷失了方向。阿宝则常常梦到和一个男子交欢,询问名字,对方说:“我是孙子楚。” 她心里觉得奇怪,却又不好意思告诉别人。孙子楚在床上躺了三天,气息微弱,眼看就要断气了。家人十分害怕,托人委婉地告知阿宝的父亲,想在他家为孙子楚招魂。阿宝的父亲笑着说:“平时都没什么往来,他的魂儿怎么会跑到我家?” 家人苦苦哀求,他才勉强答应。巫师拿着孙子楚的旧衣服和草席前往阿宝家。阿宝得知缘由后,惊讶极了,没让巫师去别的地方,直接带他进了自己的房间,任由他招魂。巫师刚回到家,孙子楚就在床上呻吟起来。醒来后,他把阿宝闺房里的香奁和各种物品,说得丝毫不差。阿宝听说后,更加震惊,心里也暗暗被他的深情所打动。孙子楚能下床后,整天坐立不安,一心想着阿宝,时刻盼着能再见到她。浴佛节时,他听说阿宝会去水月寺,便一大早就在路边等候,眼睛都望酸了。直到中午,阿宝才坐着车到来。阿宝从车中瞧见孙子楚,用纤细的手撩起帘子,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孙子楚见状,更加心动,一路跟着车走。阿宝突然让丫鬟来询问他的姓名,孙子楚热情地介绍自己,心里更是荡漾不已。等车开走了,他才回家。这一回去,他又病倒了,昏迷不醒,也不吃东西,梦中还总是呼喊阿宝的名字,常常埋怨自己的魂儿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跟着阿宝。孙子楚家里曾经养了一只鹦鹉,突然死了,小孩在床上拿着玩。孙子楚心想:要是能变成鹦鹉,拍拍翅膀就能飞到阿宝的房间了。刚这么一想,他就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了鹦鹉,振翅飞了起来,径直飞到阿宝那里。阿宝看到鹦鹉很高兴,伸手去抓,把它锁了起来,还喂它麻子吃。孙子楚变成的鹦鹉大喊:“姐姐别锁我!我是孙子楚啊!” 阿宝大吃一惊,赶忙解开绳索,但鹦鹉也不飞走。阿宝许愿说:“你的深情我已经铭记在心。可现在人禽不同类,我们的姻缘怎么还能再续呢?” 鹦鹉回答:“能靠近你,我就满足了。” 别人喂它,它都不吃,只有阿宝喂,它才肯吃;阿宝坐着,它就落在她的膝盖上,阿宝睡觉,它就依偎在床边。就这样过了三天,阿宝十分怜惜它。她悄悄派人去看孙子楚,发现他已经僵卧着断气三天了,只有心口还没凉。阿宝又许愿说:“你要是能变回人,我发誓一定嫁给你。” 鹦鹉说:“你别骗我!” 阿宝便对天发誓。鹦鹉歪着头,好像在思考。过了一会儿,阿宝正要缠足,在床下脱鞋,鹦鹉突然飞扑而下,叼起她的鞋子就飞走了。阿宝急忙呼喊,可鹦鹉已经飞远了。阿宝派老妇人去查看,发现孙子楚已经苏醒。家人看到鹦鹉叼着绣鞋回来,落地就死了,都觉得十分怪异。孙子楚一醒来就索要鞋子,众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正巧老妇人来了,进去看孙子楚,询问鞋子的来历。孙子楚说:“这是阿宝的信物,她答应了我,我可不会忘记她的承诺。” 老妇人回去如实转告,阿宝越发觉得孙子楚与众不同,便让丫鬟把自己的心意透露给母亲。母亲确认后说:“这孩子才名倒也不错,只是和司马相如一样贫寒。挑了这么多年,选了个这样的女婿,恐怕会被那些显贵笑话。” 阿宝因为那只鞋子的缘故,发誓非孙子楚不嫁。父母拗不过她,只好派人快马加鞭去告诉孙子楚。孙子楚得知后,欣喜万分,病一下子就好了。阿宝的父亲本想让孙子楚入赘,但阿宝说:“女婿不适合长期住在岳家。何况他还这么穷,住久了只会被人看不起。我既然已经答应他,就算住在茅草屋,吃野菜,也不会埋怨。” 于是,孙子楚明媒正娶,和阿宝举行了婚礼,两人久别重逢,仿佛隔世再遇,欢喜无比。婚后,阿宝带来丰厚的嫁妆,孙家的日子渐渐宽裕起来,家里的物产也增多了。但孙子楚痴迷于读书,不懂得经营家业。阿宝善于持家,也从不拿其他琐事烦扰他。过了三年,家里变得更加富足。可孙子楚突然得了消渴病,不久便去世了。阿宝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不吃不喝,谁劝都没用,还趁夜里上吊自杀。幸好丫鬟及时发现,把她救了下来,但她还是绝食。第三天,家人聚集亲友,准备给孙子楚入殓。这时,他们听到棺材里有呻吟声,打开一看,孙子楚竟然复活了。他说:“我见到了冥王,冥王因为我生平朴实诚恳,让我做了部曹。忽然有人来报:‘孙部曹的妻子快死了。’冥王查看生死簿后说:‘她还不该死。’又有人说:‘她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冥王便说:‘念在你妻子如此节义,姑且让你重生。’然后派车夫牵来马,送我回来了。” 从那以后,孙子楚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值乡试,在考试前,一群年轻人捉弄孙子楚,一起想出七个偏僻生涩的题目,把他拉到偏僻处说:“这是某家的考试秘诀,我们偷偷告诉你。” 孙子楚信以为真,日夜琢磨,写出了七篇文章,众人都在暗地里偷笑。当时的主考官担心考生们写熟题会出现抄袭的弊端,特意出了些冷门题目。发下试卷后,众人发现,孙子楚写的七篇文章题目和试卷上的竟完全相符。就这样,孙子楚高中榜首。第二年,他又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的官职。皇帝听说了他的奇事,召见询问,孙子楚如实上奏,皇帝大为赞赏。后来皇帝召见阿宝,还赏赐了许多财物。异史氏说:“一个人要是痴迷于某件事,他的心思就会专注,所以痴迷于读书的人文章必定写得好,痴迷于技艺的人手艺必定精湛。世上那些穷困潦倒一事无成的人,都自认为不痴。像那些沉迷女色、赌博而倾家荡产的人,难道是痴人该做的事吗?由此可知,那些自认为聪明过头的人,才是真正的痴人,孙子楚哪里痴呢!” 此外,还列举了十种痴人行径:把钱财藏在地窖里,自己却过着贫苦日子;对客人总是夸赞自己的儿子聪慧,却又溺爱不舍得让他读书;忌讳自己生病,生怕别人知道;出钱哄骗别人去嫖娼;偷偷去参加宴会,还哄骗别人去赌博;请人代写文章欺骗父亲兄长;父子之间账目算得太清楚;在家里耍心眼儿;喜欢子弟擅长赌博。这些痴行,与孙子楚的 “痴” 截然不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世间百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