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书生们的故事 > 第13章 阎罗宴 役鬼 细柳

书生们的故事 第13章 阎罗宴 役鬼 细柳

作者:一块儿咸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03:30:34 来源:书海阁

1.阎罗宴

邵生奇遇:忤官王的馈赠静海之地,有一位邵生,家境贫寒,日子过得颇为清苦。母亲生日这天,邵生倾尽全力,备好牲酒,在庭院中虔诚祭祀。他恭恭敬敬地行完拜礼,起身时却惊得目瞪口呆 —— 案上的佳肴竟消失得无影无踪。邵生满心疑惑与震惊,赶忙将此事告知母亲。母亲却以为他因家境窘迫,无法为自己好好庆祝生日,才编造出这般荒诞的故事,不禁摇头叹息。邵生张了张嘴,却无从辩解,只能默默咽下委屈。不久,学使按临,邵生为赴考的盘缠发愁。无奈之下,他四处奔波,好不容易借到一点微薄的钱财,踏上了赶考之路。行至途中,前方一人早已候在道旁。那人见邵生走来,立刻迎上前,言辞恳切,热情邀请邵生随他前往。邵生虽心生疑虑,但对方态度真诚,盛情难却,便跟着他去了。随着脚步迈进,眼前的景象让邵生惊叹不已。殿阁楼台鳞次栉比,气势恢宏,绵延于大街小巷。进入一座宏伟的宫殿,邵生瞧见一位王者高坐殿上,威严庄重。他赶忙伏地叩拜,王者神色温和,命他起身就坐,并设宴款待。席间,王者微笑着说道:“此前路过你家,我的仆从们在路上又饥又渴,多有叨扰,享用了你家的丰盛美食。” 邵生听后,一脸茫然,完全不知王者所云。王者见状,又解释道:“我乃忤官王,你难道不记得你母亲寿辰那日的事了?” 邵生这才恍然大悟,心中暗自称奇。宴会结束后,忤官王拿出一包裹白银,递到邵生面前,说道:“承蒙你家美食款待,这点薄礼,聊表谢意。” 邵生接过包裹,拜谢后退出宫殿。可当他迈出宫殿大门,眼前的宫殿、人物瞬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唯有几棵大树,孤寂地立在道旁。邵生打开包裹一看,竟是真金,称了一下,足足有五两。此次赶考,邵生一路花销,待考试结束,仅用去一半。他怀揣着剩下的金子,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将这段奇遇和金子一并交给母亲。母亲听后,又惊又喜,对那天祭祀时发生的事,也有了新的认识。而邵生的这段奇遇,也在邻里间口口相传,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奇谈 。

2.役鬼

杨医奇术:驭鬼之行三晋大地,藏龙卧虎,有一位杨医,身怀奇术。他不仅精通针灸之法,妙手回春,更能驱使鬼魅,操控自如。在乡邻口中,杨医的奇事一桩接着一桩,每一件都令人称奇,久而久之,他的名声便如一阵风,传遍了十里八乡。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杨医结束了在外的行医之旅,与友人结伴而归。月光洒在地上,宛如一层银霜,四周静谧无声,只有他们踏在雪地上发出的嘎吱声。友人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听杨医讲述着行医途中的趣事。突然,前方出现两个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魁梧,宛如两座小山。友人心中一惊,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杨医却镇定自若,上前大声问道:“来者何人?” 那两人齐声答道:“长脚王、大头李,特来迎接主人!” 声音低沉浑厚,在寂静的夜里回荡。杨医听后,微微点头,吩咐道:“为我在前引路。” 长脚王和大头李应了一声,立刻转身前行。他们的步伐或快或慢,时刻留意着杨医的速度。若是走得太快,便会停下等候;若是杨医脚步稍缓,他们也会耐心伫立。两人的举动,就像训练有素的奴仆,对主人的命令言听计从。友人见状,惊讶得合不拢嘴,看向杨医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他小心翼翼地靠近杨医,压低声音问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何对你如此恭敬?” 杨医笑着拍了拍友人的肩膀,说道:“不过是我驱使的鬼物罢了,不必惊慌。” 友人听后,心中虽还有疑虑,但见杨医一脸轻松,也渐渐放下心来。一路上,长脚王和大头李尽职尽责地在前引路,护送着杨医和友人顺利回到家中。友人告别杨医后,回到家,脑海中依然回荡着今晚的奇异经历,久久难以入眠 。从那以后,杨医驭鬼的故事越传越远,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3.细柳

细柳娘:育子成材的奇女子在中都,有一位出身士人的女子,因她身姿婀娜,腰肢纤细,宛如随风摆动的柳枝,人们便戏称她为 “细柳”。细柳自幼聪慧,精通文墨,尤其喜爱研读相人书籍。平日里,她沉默寡言,从不随意评判他人的好坏。但每当有人来提亲,她必定要亲自见上一面。几年下来,相看的人不计其数,却都未能让她满意,而她也已十九岁了。父母为此忧心忡忡,恼怒地责备她:“天下难道就没有一个好男子?你难道要一辈子不嫁人,做老姑娘吗?” 细柳轻声说道:“我一心想自己挑选如意郎君,胜过听天由命,可一直未能如愿,或许这就是我的命。从现在起,我听从父母的安排。”当时,有个高生,出身世家,是当地有名的名士。他听闻细柳的美名,便上门提亲。两人成婚之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高生前妻留下一个儿子,小名叫长福,当时年仅五岁。细柳对他关怀备至,视如己出。每当细柳回娘家,长福都会哭闹着跟在后面,怎么呵斥都不肯停下。一年多后,细柳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长怙。高生问她名字的含义,细柳微笑着说:“没什么特别的,只希望他能长久地陪伴在我们身边。”细柳对女红之事并不上心,常常忽略,但对于家中田亩的收成、赋税的多少,却极为关注,总是按照户籍详细询问,生怕有遗漏。过了一段时间,细柳对高生说:“家中的事务,你就别操心了,让我来料理,看看我能不能当好这个家。” 高生听从了她的建议。半年过去,家中一切井井有条,高生对她的才能也愈发赞赏。一天,高生去邻村饮酒。恰好有催收赋税的差役上门,不停地敲门叫骂。细柳派仆人去安抚,差役却不肯离开。无奈之下,她只好让童子去叫高生回来。差役离开后,高生笑着对细柳说:“细柳,现在你知道聪明的女子比不上憨厚的男子了吧?” 细柳听后,低头哭泣。高生见状,惊慌失措,连忙安慰她,可细柳始终闷闷不乐。高生不忍心让她为家政操劳,仍想自己承担,细柳却执意不肯。此后,她早起晚睡,更加勤勉地操持家务。每年,她都会提前储备好下一年的赋税,因此,一年到头都没有催租的人上门。她还用同样的方法规划家中的衣食开销,日子过得越来越宽裕。高生欣喜不已,曾开玩笑说:“细柳真是细啊:眉细、腰细、步履细,更可喜的是心思细密。” 细柳回应道:“高郎也确实高:品德高、志向高、文章高,但愿寿命也高。”村里有人售卖上好的木材,细柳不惜重金买下。钱不够,她又四处向亲戚邻里借贷。高生觉得这并非急需之物,极力劝阻,细柳却不听。木材存放了一年多,有个富户家中有人去世,愿以双倍的价格从细柳家赎回。高生想趁机获利,与细柳商量,细柳却不同意。高生问她原因,她沉默不语;再追问,她眼眶泛红,几乎要落泪。高生心中诧异,但又不忍心违背她的意愿,只好作罢。又过了一年,高生二十五岁。细柳不允许他远游,若回来稍晚,派去寻找的僮仆便络绎不绝。因此,朋友们都纷纷取笑高生。一天,高生去朋友家饮酒,感觉身体不适,便起身回家。走到半路,从马上摔下,不幸去世。当时正值酷暑,幸好细柳早已准备好了寿衣和棺木。村里人这才对细柳的先见之明佩服不已。长福十岁时开始学习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他变得娇惯任性,不愿读书,常常逃学,跟着牧童四处玩耍。细柳责骂、鞭打都无济于事,他依旧冥顽不灵。细柳无奈,把他叫到跟前,说道:“既然你不愿意读书,我也不勉强你。但我们家没有闲人,从现在起,你要换上粗布衣服,和僮仆们一起干活。否则,别怪我鞭子无情!” 于是,细柳给长福穿上破旧的衣服,让他去放猪。回家后,长福只能自己拿陶碗,和仆人们一起吃粥。没过几天,长福就受不了这份苦,哭着跪在院子里,说愿意继续读书。细柳转身对着墙壁,装作没听见。长福不得已,只好哭着拿起鞭子出去放猪。残秋将尽,长福身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脚上也没有鞋子,冷雨打湿了他的身体,他缩着脖子,像个乞丐。村里人见了,都很同情他,那些打算续弦的人,都以细柳为戒,对她议论纷纷。细柳也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却毫不在意。长福实在忍受不了,扔下猪逃跑了。细柳也不去追问,任由他离去。几个月后,长福无处乞讨,饿得面黄肌瘦,只好回来。他不敢直接进屋,哀求邻居老妇人去告诉母亲。细柳说:“如果他能挨一百杖,就来见我,否则,趁早离开。” 长福听后,立刻冲进家门,痛哭流涕,愿意接受惩罚。细柳问:“你现在知道悔改了吗?” 长福说:“悔改了。” 细柳说:“既然知道悔改,就不用挨打了,去安心放猪吧,再犯绝不饶恕!” 长福大哭着说:“我愿意挨一百杖,请让我继续读书。” 细柳起初不肯,在邻居老妇人的劝说下,才答应了他。她为长福洗头发,换上新衣服,让他和弟弟长怙一起拜师学习。长福从此勤奋刻苦,与从前判若两人。三年后,他考中了秀才。中丞杨公看到他的文章,对他十分赏识,每月都资助他钱粮,帮助他继续求学。长怙生性愚钝,读了几年书,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住。细柳便让他放弃学业,去务农。长怙游手好闲,害怕吃苦,细柳生气地说:“士农工商,各有各的本分。你既不能读书,又不愿务农,难道要饿死在路边吗?” 说完,拿起棍子打他。从此,长怙只能跟着奴仆们下地干活。要是哪天起床晚了,细柳就会责骂他。而在衣服和饮食方面,细柳总是把好的留给长福。长怙虽然不敢吭声,但心里很不服气。农忙结束后,细柳拿出钱,让长怙去学做生意。长怙染上了赌博和嫖娼的恶习,到手的钱很快就挥霍一空。他还编造盗贼抢劫的谎言,欺骗母亲。细柳察觉到后,把他打得半死。长福长跪在地,哀求替弟弟受罚,细柳的怒气才渐渐平息。从此,长怙一出门,细柳就派人暗中观察。长怙表面上有所收敛,但心里并不服气。一天,长怙向母亲请求,要跟着商人去洛阳做生意。他其实是想借此机会远游,满足自己的私欲,心里又担心母亲不同意。没想到,细柳听后,没有丝毫怀疑,立刻拿出三十两碎银,为他准备行装。最后,又拿出一枚金锭,交给长怙,说:“这是祖上做官时留下的,不能随意花掉,你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你初次外出经商,我也不指望你赚大钱,只要这三十两银子不亏本就行。” 临行前,细柳又再三叮嘱。长怙满心欢喜地出发了。到了洛阳,他谢绝了同行的伙伴,住进了名妓李姬家中。十多天后,三十两银子就花得差不多了。长怙本以为口袋里还有金锭,并不担心没钱。可当他拿出金锭一看,竟然是假的。他大惊失色,脸色惨白。李姬见他这副模样,冷言冷语地嘲讽他。长怙心里忐忑不安,却又无处可去,还指望李姬念在往日的情分上,不要立刻赶他走。不久,有两个人拿着绳索闯进来,一下子就把长怙捆了起来。长怙惊恐万分,不知所措。他哀求着询问原因,才知道李姬已经偷了假金锭,到官府告发了他。到了官府,长怙无言以对,被打得死去活来,关进了监狱。在监狱里,他身无分文,受尽了狱吏的虐待,只能向其他囚犯乞讨,勉强维持生命。长怙出发时,细柳对长福说:“记住,二十天后,我会派你去洛阳。我事情多,怕忘了。” 长福不明白母亲的意思,心里暗自悲伤,却不敢多问,只好退下。二十天后,长福去问母亲。细柳叹了口气,说:“你弟弟现在的放荡,就像你以前荒废学业一样。我若不背负恶名,你怎么会有今天?大家都觉得我狠心,却不知道我常常在夜里暗自流泪。” 说着,眼泪夺眶而出。长福恭敬地站在一旁,听着母亲的话,不敢多问。细柳哭完后,说:“你弟弟的心还没有收回来,所以我给他假金锭,让他遭受挫折。现在,他应该已经被关进监狱了。中丞待你不错,你去求他,或许能救你弟弟一命,让他心生愧疚,改过自新。” 长福立刻出发前往洛阳。到了洛阳,长福得知弟弟已经被逮捕三天了。他到监狱里探望,长怙面容憔悴,形如鬼魅,见到哥哥,忍不住痛哭起来。长福也跟着落泪。当时,长福因为受到中丞的赏识,远近闻名。县令知道他是长怙的哥哥,急忙把长怙释放了。长怙回到家,害怕母亲生气,跪着爬到母亲面前。细柳看着他,问:“你如愿以偿了吗?” 长怙泪流满面,不敢出声。长福也跟着跪下,细柳这才让他们起身。从此,长怙痛改前非,对家中的事务尽心尽力。偶尔偷懒,细柳也不再责骂他。几个月过去了,细柳都没有再提让他做生意的事。长怙心里想自己去请求,却又不敢,只好把想法告诉了哥哥。细柳听说后,很高兴,四处借贷,凑了一笔钱给长怙。半年后,长怙就赚了一倍的利息。这一年,长福在秋试中中举,又过了三年,考中了进士。长怙经商也积累了巨额财富。有个到洛阳的同乡,偶然见到了细柳。此时的细柳已经四十岁了,却依然如三十岁的女子般年轻。她衣着朴素,看起来和普通人家的妇人没什么两样。异史氏感叹道:“《黑心符》问世后,家庭中虐待前子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古至今,如出一辙,实在令人悲哀!有些人为了避免被指责,又常常矫枉过正,对儿女的放纵视而不见,这与虐待又有什么区别呢?细柳并非对前妻的儿子狠心,若自己的孩子贤能,她又怎会如此用心,向天下人证明自己呢?她不避嫌疑,不惧诽谤,最终让两个儿子一个富贵,一个显赫。这样的女子,不仅在闺阁中少见,就算是男子,也堪称佼佼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