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天地苍茫:天之高兮 > 第113章 对弈(1)

天地苍茫:天之高兮 第113章 对弈(1)

作者:生死流转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4-27 12:27:33 来源:书海阁

大魏军事布防图就这么明晃晃地摆在御案上,任由国师这个外人细看端详。但国师也只是装装样子,因为大魏地表上的一举一动都能被天眼观察。除了屋檐下的密语和人心里的算计,没有什么是天帝有所不知的。因此,历史上那些着名谏臣或多或少劝谏过他们的帝王:

与天为敌,自取灭亡。

“当务之急是要把邢州这个缺口给补上。要不然让妖军源源不断流入中原,东线迟早会崩溃。届时国门大开重蹈前朝圣京陷落之覆辙,大魏江山危矣。”

杜亮的危言落在每一个人心头上,让身处圣京深宫中的他们,隐约听到了来自北境的铁蹄声响。

工部尚书李孝玄提议:“林将军在涿州压力较小,是不是可以抽调一些兵力出来增援邢州?”

杜亮摇头道:“难,涿州军队从开战以来已经接连打了数场大仗,疲敝之兵难于奔命。如果妖族在涿州分兵之时大举进攻,则邢涿二州皆有可能沦陷。”

宋元贞望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刑部尚书夏琏,在三十六宗门归附朝廷后,是刑部掌管着修士们的调遣。但也有传言夏琏并未把全部修士送往前线,而是将一些修为高深的宗门大佬留在了京城。这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

“夏大人,我们派出去的宗门修士有何战果?”

夏琏道:“是有一些战果。他们能入阵斩首妖族将领,但若是让他们抵挡妖军洪流,就如同徐大人所说的那样,螳臂当车。”

小太监递上一份名单,上面都是妖族将领的名字,或是凶名赫赫或者名不经传。夏琏扫了一眼,那是他这一个月以来向太子陆续上报的妖族将领遇刺名单。皇上说不理政务,结果还是到了他的手上,夏琏深感心安。而同样关心名单的也有国师,他细看了一眼后,就在地图上标出了这些将领以及下辖军队的所在之处。

“军无将如同无心,临阵换将更是兵家大忌。臣建议,可以先从洛水、长临一带展开反攻。但臣要提醒陛下一句,兵贵神速,反攻最好在这十天内展开。”

国师发话,意味着天意也是如此。要是同光帝下了决心,那么圣旨就可以通过天界飞速传去前线。可问题是,兵力几许?

“洛水长临一带五万妖军,我们只有一万不到,而且还是退守的残兵败将。十天之内发起进攻,无异于送死。要是洛水长临一带失守,那整个邢州也将陷落。”

杜亮的忠言再次点了众人一番,天界虽然给了建议,但是真的会利好大魏吗?

“明日淮南王、海康王也将进京,朕会和他们谈谈,若是能让他们挥师北上支援邢州,七日后,让洛水长临守军发动反攻。夏琏,灼阳明月二位宗主还有那些长老,大可以派去前线助力了。”

突然被皇上点到,夏琏受宠若惊。在他眼里,那些宗门宗主长老都是不到关键时刻用不着打出去的底牌,而且让他们留在京城未必无用。倘若未来朝廷又打算向天界示好,那么这些受了夏琏恩惠的人就可以主动为双方牵线搭桥,到时他借势而起,石清源这个还未到京的内阁次辅迟早得让位于他。

怎奈同光帝看破了他的小算盘,不上朝不理政,结果事事门清。这位元年以来就入朝为官的花甲老人,不得不感叹主子爷对外廷的掌控力。

同光笑问:“国师,这样安排,朕有几成胜算?”

国师周翊坤回答:“七成,还有三成要看妖族如何应对。”

同光哼笑几声,“最好是七成。”

国师再答:“臣岂敢欺君,况且天意作不了假。”

两问两答,关乎国运,两侧臣子纵使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憋在心中。帝王问天,群臣噤声。为臣之悲,莫过于此。

“李孝玄,改造后的天雷炮目前生产几门了?”

天雷炮体型威力乃历朝历代之最,其缺点就是太过庞大难以用于陆战。但从凉州雁河水战之后,这一打出威名的天雷炮马上就被工部拿去重新改造,精简重量,力求日后能够用于陆战。

“回皇上,现在改造后的天雷炮共有二百一十二门,若是将原有的天雷炮加以改造,这七天还可以再多出八十多门来。”

同光微微点头,“先把它们都运到洛水长临,还有那些粮草,一样都不能落下。”

眼看皇上以防唇亡齿寒,把战略重心放在了邢州,这在当下的确是明智之举,可远在千里之外的凉州呢?凉州难以管教,朝野上下有目共睹。台州守军自顾不暇,更别说是对凉州这么个蛮横邻居伸以援手。

宋元贞心里犯了嘀咕。如果凉州比天峻先一步陷落,那么妖军就会威胁到乾州这个税粮重地。即使有天兵下凡御敌,但是照天界随时阴人一手的性子,主战场还是会在乾州。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动摇国本,打不得呀。

“陛下,西北的扼要之地,是不是也要做出一些安排?”

同光视线微抬,看向了这位被前首辅黄涛器重的得意门生。被君王无意仰视的宋元贞马上反应了过来,把头低得更低。同光见了此景,反而轻笑道:“宋侍郎多虑了。泱泱凉州,将才济济。下有本朝抚远大将军,上有北曜天君世子。妖族没那么容易啃下这块硬骨头。”

他的轻笑略显无力,倘若真到了天峻凉州双双失陷,天兵下凡的地步,那么连罪己诏都显得微不足道了。自己将会是板上钉钉的无道昏君,注定要被后人唾骂。

细看目前形势,同光忽然问了杜亮一句:“现在妖族主攻凉州西部,台州的守军能不能反攻剑门郡?”

杜亮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兵部堂官们,回话道:“这个问题兵部有想过,但是有两种说法,难下定论。”

“嗯?说来听听。”

“一是以分散凉州西部妖军为目的,在剑门郡不断展开游击,缓解凉州压力。另一想法就是凉州台州守军两路出击,凉州为佯攻,实则一鼓作气收复剑门。”

第一种设想,是余兴楷出征前与兵部大臣们讨论的结果,其意在将来天峻、凉州、台州兵分三路反攻妖界。但是在那个灭妖总方略中,这一行动要等到东线大捷之后才可展开。

至于第二种设想,应是余兴楷离京之后,由那些兵部的年轻人提出的。

“杜亮,你怎么看?”

“臣觉得,收复剑门就可打破当前僵局,还请陛下速速决断!”

此言一出,兵部当中有不少人冷眼吭气,就连当年主动让位推荐杜亮升为左侍郎的右侍郎陈裕也在默默摇头。

此僵局,不光在人妖两族之间,也存于朝堂庙宇之中。对于军国大事,各部各衙门的高官都有可能各执己见,最终为了逢迎君意,心照不宣而已。但是方略一旦下落,就会演变成各部各衙门之间互相拉扯。

各部如此,人亦如此。稳坐兵部尚书座椅十三年的余兴楷一走,被其他官宦称作铁板一块的兵部也会生出嫌隙,更别提其他部了。同光明白,此时若是不作出决断,以后兵部的内部分歧只会日渐增长。

“杜亮,你有何理由?”

“妖族不善防守,且其主力全在凉州西,后方空虚。若此时不进攻,放到日后只能和妖族打游击,而游击正是他们的强项。就算将来能打开一个兵分三路的局面,台州守军的死伤定会比收复剑门要来的惨重。”

军国大事岂能一言堂。同光视线转到兵部其他官员上,问了句:“诸公觉得,杜亮之言有何利弊?”

陈裕第一个站了出来:“回皇上。兵家讲究虚实,现在妖族倾巢而出进犯凉州西部,谁能断定他们会不会突然折返回守剑门?况且剑门地势易守难攻,当初妖族为攻下此地就损失了四万精锐。现在攻守易形,杜侍郎冒进之举,难道不也是让台州守军送死吗?”

陈裕的话语也是许多兵部官员的心里话。他们对杜亮那一派并无恶感,毕竟都是大将军带起来的同僚。

但也正是因为大将军身在前线,万一反攻剑门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或是全军覆没的惨败,那么凉台二州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大将军的远征之师也将彻底成为一支孤军。剑门战略地位固然重要,但比不上近在咫尺的威胁。

同光凝神注视大魏地图许久,平静道:“洛水长临战事一旦开始,台州守军即可反攻剑门。”

圣意已决,旁人再无多言。

接下来就是议论粮草器械漕运,人员调动等各个具体事项,一切都是为了两场将要到来的反攻作出的安排。大方向已定,又是皇帝亲自牵头,因此从上午直至黄昏,商议过程并无阻碍。

“今日就议到这里了,诸位爱卿回府去吧。”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手握帝国命运的达官显贵们逐级而下时,忧虑更甚。

宋元贞与杜亮同行而下,步子迈得十分缓慢。无论今日的决策有多少利弊,东西两线几乎同时反攻,这是一步险之又险的棋。

杜亮问道:“皇上一同采纳天界和我们的建议,元贞兄怎么看?”

宋元贞瞥了眼这位今日语惊四座的兵部左侍郎,轻轻一笑,“还能怎么看?天意不可违,我们做臣子的只能噤声。”

在宫墙的巨大阴影下,国师的车队朝着天界在人间象征的敬天观缓缓前行,慢慢没入黑暗。

“皇上也难呐,身边能有你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家伙。今日这般胆气,你是喝了几坛酒才进宫的?”

杜亮脸面略带了些苦涩,疑问道:“莫非我今日的忠言,明日就要成了胡话了?”

“我也不清楚。” 宋元贞远远望向了更下方,与身边党羽谈笑风生的徐恺之,“徐大人今日言语甚少,有的也只是点头称是,谁知明日大朝他又会是什么脸面?”

“我一心一意为国谋划,更无触动他半点利益,他怎会来寻我的麻烦?” 杜亮叹了一气:“真要来寻我麻烦的还是陈老,当年向皇上多次引荐我……没办法,现在就是要打破僵局。”

夕阳下,同光五年曾随皇帝御驾亲征的兵部右侍郎陈裕走得最为急切,这位见证了两任兵部尚书更替的老人,身后除了被残阳照出的极长影子,再无他人。“元贞兄,明日朝会之后,你我还能否同朝为官?”

宋元贞重重地拍了拍这位同年且同乡的挚友,说道:“朝前走,莫回头。”

……

京城国子监,无论何时都是京城最为热闹的地方。自从太宗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后来到了高宗皇帝在位时,高宗更是称“天下泱泱读书种,皆入我京城国子监。”其巅峰规模,可见一斑。

如今已历五世,国子监虽然规模有减小之势,但依旧书声琅琅,时不时就有推演战事和评论时政的文章传出。

那些被京官大佬青睐的文人雅士,通常就可跻身进入最为清贵的翰林院。往后要么是为国修史编书,要么就是成为皇帝近臣,未来真可谓是前途无量。

龙门就摆在那,条条鲤鱼争相竞跃。在这将近三千条鲤鱼中,有一尾鲤鱼被评为最是不思进取。

此人姓赵名丹青,同光五年入国子监,在当时三千学生中最为年轻。如今已到了而立之年,那些同窗人都已步步高升,唯独他仍在鱼池中偶有游动。

据旁人所说,此人每日博士讲学都是无心闲听,下学之后又不与任何学子交流。那些原本对他有所希冀的太学博士,最终都是留下“烂泥扶不上墙” “在世方仲永”之类的评语。

但别看他平常日子浑浑噩噩,每次到了课业考试却都能达到标准,这才得以不被逐出国子监。因此也有人说,赵丹青若是有点上进心,早早就能择了高枝而去。

就这么一滩烂泥,在国子监这块寸土寸金的地儿偏偏有一间单人住宿,前些年还能见到一位艳丽女子时常进出。此举已是违例,却无人驱逐此子。

此人有无靠山?难说。京中赵姓高官不多,前些日子暴毙身亡的赵立更是膝下无子。若此人真有靠山,那也不至于在这里坐十四年的冷板凳。

到了夜晚,学子们不得随意外出。要么三五个聚一起饮酒作诗投壶,要么在闷在房内熬夜苦读。有人曾去看过赵丹青在屋内鼓捣啥,结果在只看到对方满墙书籍和一张刻印天下地图的桌子后,便被他闭门谢客。

今夜,赵丹青屋前站了四个黑衣侍卫。此处在国子监较为偏僻,且泱泱学子无人与他有过密切往来,时下又是夜晚。这一怪象,也就无人察觉。

屋中,四菜一汤摆桌上,桌案对面是皇上。

“快一年没见了,赵先生身体可安好?”

“托皇上鸿福,挺好的。”

看似十四年的冷板凳,实为雪藏。不把他送到官场的大染缸中,才可保持一身清白,才可为君王出谋划策。这三年他们虽然未曾见过一面,但书信往来极为频繁,几乎成了每逢大事,必问丹青。

上一个享受这份待遇的,还是梦行云。

在梦行云离京前,他们三个这对关系匪浅的君民时常聚在这间寒舍畅谈天下事。

“今天和内阁六部他们议事,杜亮建议我反攻剑门,陈裕劝我不要操之过急。赵先生,你觉得我听了谁的?”

对面温润如玉的男子自顾自夹了一块鱼肉,在肥鱼入嘴前说道:“陛下今日能来找丹青,大抵是采纳了杜侍郎的建议。”

收复剑门,可断妖军命脉。这是赵丹青在得知剑门失陷后,立刻说与皇帝的一句谏言。当时朝廷上下正忙活着出征大典与移驾西都,这句话就随之石沉大海。

同光感慨万千:“是啊,手握天下重兵做个缩头乌龟,不值当。”

同光五年九月,中山王姚修远谋反,占绛益二州,叛军声势浩大,气焰嚣张。帝不顾群臣反对,御驾亲征。

王来见皇

在那三百年罕见的大事背后,在苍天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身边,只有梦赵这两位默默无闻的谋士支持。

“赵先生,台州守军反攻剑门,同时凉州守军为佯攻,我胜算几成?”

“八成。若是台凉守军前赴后继攻打剑门,九成。”

“怎么他们都会有胜算?”

“事无定数,就像中山王怎么也料不到陛下真的会御驾亲征。”

君民同桌同食,其乐融融,怕是古往今来都难见。但同光帝对此不亦乐乎,还聊道:“石清源老先生今天下午到京了,他可是时常在我面前提起你,说你是可塑之才,若有心气,便是国之栋梁。他在国子监讲学的时候,也跟你说了不少吧?”

赵丹青点了点头。

同光像个平常朋友似的在那幸灾乐祸:“做学生的不送点礼?有什么东西要送的,我帮你送去。”

“陛下你就饶了我吧,我可不想石老下朝就来找我,太唠叨了。”

“好你个赵丹青,嫌这嫌那的,就不怕我把你扔到翰林院去,和那些大儒名士天天唠叨。”

往事重提,回味无穷。君民两人相视一笑,彻夜长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