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王凌在明末 > 第304章 打击不良商户

王凌在明末 第304章 打击不良商户

作者:丰收的西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22:15:41 来源:书海阁

虽然这些富商大贾,名门望族,士绅勋戚不敢明着和朝廷对抗,但在暗地里将家中婢奴藏起来,使巡查官吏查不出来,在土地上更是以认干儿子的名义分得很多田产,而这些干儿子只是奴仆。

席思奎率二千名火枪队对这些未被发现的人进行了突击巡查。

火枪队步伐整齐,枪尖在日光下闪烁着寒光,所到之处,百姓纷纷避让,那些心怀鬼胎的豪绅们更是如惊弓之鸟。

当火枪队来到一处豪绅的别苑时,大门紧闭,寂静无声。席思奎冷笑一声,大手一挥,士兵们迅速散开,将别苑团团围住。几个身强力壮的士兵上前,用巨木撞开了大门。

门内,一群家仆模样的人手持棍棒,面露惊恐与抗拒。席思奎策马而入,高声喝道:“放下武器,你们这是公然违抗皇命!”那些家仆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动。这时,豪绅从内堂匆匆走出,满脸堆笑:“大人,这是误会,都是些误会啊!”

席思奎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误会?听闻你家藏有大量奴婢,拒不执行释奴令,可有此事?”豪绅脸色微变,却仍强辩道:“大人说笑了,我等皆是奉公守法的良民,怎会做出这等事?”

席思奎不再多言,一挥手,士兵们开始在别苑中仔细搜查。很快,在一处隐蔽的地窖里,发现了数十名瑟瑟发抖的奴婢。豪绅见状,瘫倒在地,脸色煞白。席思奎命人将豪绅和奴婢一同带回,奴婢们眼中满是重获自由的希望。

消息传开,南京城内人心惶惶。其他豪绅们坐立不安,却仍心存侥幸,试图继续隐瞒。然而,席思奎并未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火枪队日夜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

在清查土地时,席思奎也发现了诸多猫腻。一处看似普通的田庄,登记的主人竟是个十来岁的孩童,而旁边的老农透露,这孩子实则是豪绅家的奴仆。席思奎立即展开调查,顺藤摸瓜,揪出了一系列通过认干儿子等手段侵占土地的豪绅。

随着调查的深入,江南官场的黑暗渐渐浮出水面。一些官员与豪绅勾结,为他们通风报信、掩盖罪行。席思奎将收集到的证据一一呈递给永昌帝,永昌帝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彻查江南官场。

一批官员被革职查办,朝堂上一时风声鹤唳。而那些曾暗中抵制新政的豪绅们,此刻也纷纷收敛。但仍有个别冥顽不灵者,妄图负隅顽抗。

一位外号叫钱万贯的豪绅,家财万贯,在江南势力庞大。他表面上对新政唯唯诺诺,暗地里却勾结江湖势力,企图对火枪队和巡查官吏不利。席思奎得到消息后,决定先下手为强。

深夜,火枪队悄然包围了钱万贯的府邸。席思奎亲自带队,翻墙而入。府内守卫森严,双方很快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火枪队训练有素,凭借先进的火枪,很快压制住了对方。

钱万贯躲在内室,惊慌失措。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布置的防线竟如此不堪一击。席思奎踹开内室的门,看着瑟瑟发抖的钱万贯,冷笑道:“你的罪行已经败露,今日便是你的末日!”钱万贯瘫倒在地,苦苦哀求。

经此一役,江南的豪绅们彻底老实了。释奴令得以顺利推行,大量奴婢获得自由,他们在官府的帮助下,开始了新的生活。土地也得到了重新分配,那些被豪绅侵占的土地回到了百姓手中。

而在朝堂上,永昌帝开始着手整顿官场,提拔了一批清正廉洁的官员,江南官场焕然一新。

随着新政的推行,江南的经济逐渐恢复生机。商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秦淮河畔,再次热闹起来,却少了以往的奢靡与腐朽。

内阁首辅张国维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万千:“陛下,如今新政顺利,江南太平,这都是陛下的功劳。”

永昌帝微笑道:“这也多亏了众爱卿的努力,还有你在朕身边出谋划策。”

此时,张嫣和赵敏也来到后花园。张嫣笑道:“陛下,如今江南已定,咱们也该好好庆祝一番了。”赵敏也点头附和:“是啊,这些日子可真是辛苦了。”

永昌帝欣然应允,决定在宛中举办一场盛宴,犒劳群臣和有功之士。

宴会上,歌舞升平,众人欢声笑语,永昌皇帝看着在座的众人,目光坚定说道:“江南只是开端,朕要让这新政推行至天下每一个角落,让大明凡日月照到的地方,老百姓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众人纷纷起身,举杯相贺,誓言追随永昌帝,共创太平盛世。

孙传庭奉旨前往福建泉州去拜会福建海商郑芝龙。

崇祯皇帝为了收降郑芝龙,曾封郑芝龙为游击,后又加封为福建总兵,赐姓朱,以示恩宠。

郑芝龙在福建沿海势力庞大,掌握着海上贸易的命脉,崇祯皇帝希望通过招抚郑芝龙,稳定东南沿海局势,并借助其海上力量对抗倭寇和荷兰殖民者。

孙传庭抵达泉州后,郑芝龙亲自迎接,双方在郑府进行了会谈。孙传庭传达了永昌帝的旨意,希望郑芝龙能够继续效忠朝廷,协助推行新政,并共同维护海疆安宁。郑芝龙表示愿意效忠永昌帝,并承诺将继续为朝廷效力,保护沿海百姓的安全。

会谈结束后,孙传庭在郑芝龙的陪同下,参观了泉州港口的船只和防御设施。

崇祯六年(1633年),郑芝龙率领水师在料罗湾海战中大败红毛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确立了在南海的统治地位。

永昌二年(1646年),此时的郑芝龙正是全盛时期,也是最志得意满之时。

孙传廷提出了让郑芝龙北上 觐见永昌皇帝,接受新皇帝的册封的要求,郑芝龙欣然同意。

收拾打点一番后,内外事务交给其弟郑芝豹后,郑芝龙与22岁的儿子郑森北上前往京师觐见永昌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