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王凌在明末 > 第364章 国库收入五亿两

王凌在明末 第364章 国库收入五亿两

作者:丰收的西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22:15:41 来源:书海阁

永昌帝问道:“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主要是商议西征军的补给输送问题。”

河南省巡抚孙世宁道:“启禀陛下,河南粮食储备充足。”

孙世宁乃孙传庭的儿子,可谓爹是英雄儿好汉。

山东巡抚王锦盛起立道:“回父皇山东粮食储备充足。”

南直隶巡抚李师师起立道:“回陛下,南直隶粮食储备充足。”

交通部尚书王丽起立道:“回陛下,现在铁路已修到西安,粮食军械运到西安只需一日便到。”

永昌帝问道:“从西安到甘肃兰州之铁路何时通连?”

王丽答道:“回陛下,还需半年。”

永昌又问道:“那么,兰州到伊犁之铁路更是遥遥无期了?”

王丽答道:“回陛下!这场战争是指望不到了。”

永昌帝黯然道:“运用军需物资最快的还是铁路,我们的战士远在一万六千里之遥的极西之地打仗,没有强大的后勤是不可能赢的,而后勤运输,显然铁路是最理想的运输工具。”

王丽道:“陛下!您已太心急了,永昌十二年蒸汽机车才问进,短短四年,我们已修通了京广,京哈,京福三条大动脉,如今,东西大动脉东起登州西至西安也已修通,这个速度已是亘无古人了。”

新成的大明铁道部尚书洪皓远起立道:“臣做的还不够,以后定尽心竭力,加大铁路建设进程。”

洪皓远已从大明建投公司调任大明铁道部尚书,这四年来,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与他的呕心沥血的努力分不开。

原崇祯皇帝的贵妃田秀英出任大明建投公司总经理。

永昌帝看着两鬓白发的洪皓远说道:“洪尚书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西征的成败取决于铁路,给你们五年时间,打通西安到伊犁,伊犁到新西安,新西安到新西宁,另外孟家屯到极北州的铁路也要打通,北海到新西宁的铁路也要打通。”

洪皓远没再言语,这个任务的确太重了,他“啪”的一声敬了个军礼便坐下了。

大明内阁首辅孙传庭起立道:“陛下!我们要打仗,要修公路、铁路、要开发极北行省,北海行省,西海行省,到处都需要钱,今年国库收入五亿两,已是崇祯朝的二十倍,但是还是有点力不从心,到处都要花钱。”

户部尚书张煌言道:“陛下!户部恐怕支付不了这么大的开支。”

内阁阁臣、大明经济部尚书、永昌帝贵妃赵敏起立道:“陛下!建议国家向大明民生银行借贷加民间公司参与两种方法来进行宏大工程建设。”

永昌帝点点头道:“赵爱卿说的甚合朕意,就采纳赵爱卿的办法。张爱卿!大明民生银行可有困难?”

张嫣起立道:“陛下!困难不大,目前,银行资金充足,只是,金、银本位的话,需要大量金银矿石支撑,以目前状态,国家金银铜矿恐怕支撑不了流通货币的疯狂扩张,陛下该考虑纸币流通了。”

赵敏点头道:“现在市面流通金银币已扩大到了一百亿两银币规模,确实快支撑不了了。”

大明内阁阁臣朱慈烺起立道:“陛下,一百亿两相当于50万吨白银,加上黄金和铜的补充,市面也需要5万吨白银流通,确实是个天文数字。目前我们年产金10吨,银500吨,铜5000吨,缺口太大。”

永昌帝道:“目前还不是进行纸币流通的最好时机,我们要在新收复的地区抓紧探矿工作,争取尽快找到金、银、铜富矿,以支撑我国货币的流通,另外,考虑一下将金、银币的含量降低,也可以增加流通量。”

赵敏道:“这个可以考虑,我们强行推行金银币,并不把金银币与等价金银划等号,这样可以解决金属银短缺问题。”

永昌帝道:“好的,从永昌十七年开始,金银币不再以两为单位,而是以圆角分为单位。”

朱慈烺赞道:“陛下改的好,以圆角分为单位就向世人表明了银币与银不等价,但与其购买力成等价。”

永昌帝道:“我们还得把思路转过来,现在这个情况,怎么保障乌拉尔地区的军需供应?”

王丽道:“陛下不必担忧,我已经组织了一千辆运输卡车从西安到新西安,从新西安到新西宁,另外组织了十万人的筑路队,在这条生命线上铺设柏油路或石子路以及修建各式桥梁,保障生命线的畅通。”

永昌帝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道:“这样的安排甚好!”

王丽道:“我的工作离不开大明汽车公司总经理贾运昌的支持,以及陕西、甘肃、新疆、准噶尔、西海等省巡抚及地方官员的积极配合。”

这几个省的巡抚立即起立,表示这是份内之事,不需要夸奖,为了西征大业,定当尽心竭力。

永昌帝最后道:“为了保证西征的胜利,现成立西征后勤保障小组,小组组长为太子王锦繁,组员为朱慈烺、王丽、徐清、王锦盛、孙世宁、李师师、贾运昌等相关人员。”

贾运昌是贾开宗的长子,大明京师学堂毕业,专业是机械制造,同时又是大明科学院机械所所长。

永昌帝下诏将乌拉尔山改名为金脊岭,以此表明乌拉尔山是大明领土。

这些各地巡抚和外地官员都风尘仆仆从千里之外赶来,永昌帝在紫禁城太白阁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宴请与会官员。

尤其是参加会议的石红玉、赵敏、张嫣、李师师等人,永昌帝与她们也是好久不见,会议结束,永昌帝与皇后与这几个妃子单独又在什刹海前海永昌帝的牡丹园叙旧。

永昌帝与石红玉又两年未见,这一见面三自是泪如珠帘,不过,永昌帝还是告诉石红玉做好西征准备。

永昌帝要的不仅是沙俄,还有几个不听话的国家。

有句名言叫做你怎么对我,我便怎么对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礼尚往来。

当年,沙俄与我们签了多少不平等条约?英法又签了多少?

永昌帝也会同他们签的,不过,今天我们是主动方,得利方。

永昌帝与石红玉晚上自是一番温存,且不多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