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炮灰父女入赘后,全家后悔了 > 第573章 法子

炮灰父女入赘后,全家后悔了 第573章 法子

作者:我要挥锄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8 16:17:58 来源:书海阁

秦家在大王村有二十亩麦田,小王村三十亩。

说起来,这五十亩地,还是三年前买的。当初苏晴雅送来的是清一色的水田。

但新麦种产量高,不多种些可惜了。

方铜才特意买的地。

放在大王村和小王村,还能让二娃和成小虎一并管着。

马车在村口停下,先注意到的是二娃媳妇——胡金兰。

“铜哥!”她招呼一声,刚好马车车帘掀开,露出里面的人:“嫂子,枝枝,你们也来了?”

方铜随意一点头:“弟妹,二娃呢?”

“在麦田呢,说是今年麦苗长得不对劲,还想找你问问呐。”胡金兰指了一片半山坡。

方铜心就一沉,没多说,赶着马车继续往前。

等到了地里,陆捕头从车辕上跳下来,学着方铜的样子,拔了两株麦苗。

“你是说这些黄斑?往年没有?”

陆捕头可没种过地,看不出分别来。

方铜神色严肃点点头,他看出来了,这边情况比木山村还严重些,黄斑更大。

陆捕头出来混这么多年,也不是没脑子,绕着麦田走了一圈,看过情况。

还跑去请教田间的农人,问了些情况。

然后他就决定带方铜见林大人了。

临走前,方铜和闺女在角落嘀嘀咕咕会儿,钱凤萍给俩人放风。

首先确认了,系统能买到那什么杀菌剂。

但不好直接拿出来,拿出来没法和人解释。

方铜就明白了。

随着他也读书,懂得更多,有些他们世界不存在的东西,冒然拿出来,不仅暴露他闺女儿子,且会对这个世界造成些影响。

这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谁也不知道。

比如新麦种,从好的一方面来说,粮食增产,天下人少一些被饿死。但从发展角度看,是不是少了些人们研究琢磨种子改进的过程?直接拿到了结果?

目前看,是好处大于坏处,长远看,就是方南枝也不敢评说。

所以他们必须慎重。

如果方铜找个借口,说这杀菌剂是什么西域或者更遥远地方买的,朝廷会不会为了它花费人力物力去寻那个地方?

事关农事,朝廷一定会重视的。

可他要是不拿出来,剩下的两个法子,用处又不大。

今年的麦子就完了,自家地多,还种了水稻。但粮食减产,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就可能要饿死人的。

方铜就这么纠结着,跟着陆捕头走了。

钱凤萍母女留下了,不管府衙那边怎么决定,先给自家小麦治理下。

钱凤萍刻意安排,让成小虎带人找杂草啥的,去烧,弄草木灰。

自个和闺女守在井边,往上提水。

拽上来一桶,就让枝枝悄悄兑什么杀菌剂进去。

二娃去找了老岳丈,胡老爹一趟。

胡老爹对找个女婿百分百信任,和二娃一起找了大王村小王村的村长。

俩村长和二娃也挺熟的,平时关系还行。

毕竟二娃在俩村拥有大片土地,村长平日还是让他三分的。

有胡老爹作保,加上二娃他们已经在自家麦田忙活了,俩村长还是各自动员村民了。

多数村民信了。

今年的麦子确实不正常,尤其家里有老人的,都经过事。

跟着一起弄草木灰,还有去打水的。

两个村,共有五口井,还有一条小溪,因此不缺水。

就是苦了方南枝,她分身乏术啊,总不能直接往井水溪水里投杀菌剂吧?

平日里,大伙还要喝水的。

再喝出毛病咋办?

她和娘吭哧吭哧提了半天水,最后决定换个策略。

俩人直接去麦田周围晃悠。

钱凤萍和地里的人打招呼,寒暄,方南枝就趁机往人家水里加东西。

这么搞,大王村的麦田,母女俩都走了一遍。

钱凤萍嘴皮子磨破了,方南枝也挺累。

可小王村还没去呢。

母女俩找了阴凉地坐着歇息:“枝枝啊,这样不行,我记得杀菌剂,一天要喷个五六次吗?”

方南枝愁眉苦脸点头。

突然,她一拍脑门,哎呀,她怎么犯蠢了。

“娘,我有法子了!”

“啊?”

钱凤萍一愣。

俩人找了二娃,让二娃套了牛车,去府城。

自家马车被爹用了。

方铜已经见过林大人了,他还是只提了草木灰,和大蒜汁两种法子。

至于杀虫剂,他还是决定另外想法子掺进去。

林大人是府尹,也没少关心农事,当即亲自去证实。

他去的是淮安府官田,还带了不少官员。

等证实后,他立刻给各县下了文书,彻查小麦黄疸病,并将方铜的两条法子写了上去。

他这么信方铜,一是知道,新麦种就是他种出来的。二是给少将军面子。

新麦种的事,府城知道的人不多,只在县城那里疯传。

但林大人是府尹,治下的事哪有能瞒过他的?

等方铜回家,外头已经宵禁了。

要不是有陆捕头护送,他非得被抓起来。“多谢陆哥送我一程。”

“不必,是林大人亲自吩咐的,我只是听令办事而已。”陆捕头其实有些不解的。

林大人好像很看重方铜啊?

方铜也不明白,堂堂府尹对他一个平民百姓太好了吧?

他不知道,这段时间,有几股不明势力悄悄进了淮安府。

要针对方铜一家。

已经有人两次出手,想抓方南枝或者方铜的,都被林大人悄无声息挡下了。

林大人多少猜出来了,这些人似乎为了针对少将军。

他不想在京城各方势力站队,但更不能让少将军的亲眷在眼皮子底下出事。

回头少将军得胜归来,追究起来,他怎么交代?

关于少将军能否打胜仗,林大人以前怀疑过。

但现在有七八成信任了,因为蒙毅将军,被少将军救出来了。

这事在京城引起轰动,皇帝大喜。

在早朝上大肆夸奖少将军,但也有人提议追究蒙将军作战失利责任的。

这事还没定论。

蒙将军不知道会怎样,少将军崛起却是能看着的!

他何必得罪这样的人物?

其实林大人觉得,少将军在城门口露面,就是故意的。

引着他查到了秦家。

既然他知道了,还能不保护吗?

真是心机深沉之辈。

且,通过这段时间派人暗中护着,他的人还察觉了别的。

另外有武功高深的暗卫,在保护方家人。

只是他们轻易不露面。

尤其在他的人冒头后,那些暗卫更隐蔽了,只偶尔做点收尾工作。

林大人倒是很想细查,护着秦家的人是谁,但又怕掉进另一个坑里。

他只能收了好奇心,当个尽职尽责的县令,严查进出城的人。

让某些心怀不轨的人进不来。

正因为双重保护,方铜一家人过的幸福简单,毫无察觉。

方铜一进家门,见院里摆了二十几个大缸,满满当当的。

他目瞪口呆,再往二进院走,二娃忙着打水,成小虎抱着个杵子,正在“哐哐哐”碾药材,钱凤萍则把各种药按比例包好,放在大锅里煮。

方南枝负责生火,抽空偷摸往锅里加杀菌剂。

系统出品的杀菌剂,是浓缩的,药物喷洒比例是1:1000。

且她问过系统,混入些中药什么,不影响药性。

她现在锅里熬煮,属于稀释第一回,等回头各家使用,再往水里添,等稀释第二回。

再喷洒在小麦上就差不多了。

“这,干啥呢?”方铜呆呆的问。

“枝枝说,怕草木灰水不管用,中医有个方子,能杀菌杀虫,她熬药,到时候也往地里喷点,试试,万一也有点用。”二娃将熬好的一锅药,盛进大缸里,又提了两桶水倒锅里。

一趟活下来,给他累够呛。

方铜和闺女对视一眼,一下就懂了。

这法子好啊。

“咳咳,我来帮忙。”他撸起袖子就去干,还问:“这都啥药材啊?”

意思是,不会让人从药材上查出什么吧?

“爹,我用了苦楝皮、浮萍等等,都是杀虫驱蚊的。”方南枝冲他眨眨眼。

这药一般用来做香囊啥的,夏天用。

熬成药汁,往地里喷洒多少也有些用吧?

当然,主要是其中的杀菌剂。

反正方铜很高兴,明天他再去找林大人,就说闺女自制的药汁,防虫的,不知道效果。

但好歹试试呗,以前也没人治理过。

到时候草木灰和药汁轮换着喷,要真有用,他们也不知道是哪个起的作用。

暴露的可能性更小。

不过,这么一来,只有一个问题。

就是这药汁,得自家捐献才行。

干活累是一方面,药草也要钱啊。这可是要供应全府城的药汁啊。

“咳咳,爹,我药草都反复用两次的。”似乎看出爹的想法,小丫头凑在他耳边说。

方铜却咬咬牙:“也别太省,万一有人查这药呢,该花花,咱家不是刚得了五个大金锭吗?”

应该够买药了。

不用动自家老本。

方南枝心疼的捂住胸口:“爹,你好奸诈。”

五个金锭子,她拿的最多,相当于现在她出的也最多啊。

方铜憨笑:“别乱想,爹不是那样人。”

哼哼,谁让闺女不给他分钱的。

方南枝扭头不理他,不是才怪。

五个人忙活到后半夜,实在撑不住了才睡。

天亮又继续干。

方铜一早去了府衙,和林大人禀告了声,顺便打探下,整个淮安府种冬小麦,发现黄疸病的,大概有多少。

这要不是看在少将军面上,看在他要为府城捐药汁份上,林大人真不会告诉他。

这可涉及一个府城的人口。

是普通老百姓该知道的吗?

方铜哪懂这些弯弯绕绕,知道大概的数后,狠狠松了口气,比他闺女算的少多了。

也是去年收成不错,不少人家没种冬小麦,怕费了地力。

他回家和闺女一说。方南枝算了算,他们干三天就差不多,进献百口大缸的药汁,给每家发一个竹筒就好。

“行,爹帮你,等忙完,咱一道回村看看。”

虽然他给村里送口信,说了治理黄疸病法子,但还想去亲自看看。

木山村才是他们一家的根。

当天下午,陆捕头就开始带人来搬运药汁了。

看着大缸,陆捕头直皱眉:“不是按竹筒发吗?”

“嘿嘿,这不是一时买不到那么多竹筒吗?劳烦你们发的时候,再分一次。”方铜憨笑。

陆捕头信他才有鬼,明显是舍不得花钱买。

接连三天,不仅秦家人,二娃他们忙的团团转,府衙的一众衙役也累瘦一圈。

谁懂啊,他们得带竹筒,来秦家一罐罐分好,再用牛车分给各县。

竹筒当然是县衙出的钱,但这活也繁琐啊。

主要是大缸实在难运,太重,放牛车上,就不能拉人了,牛拉不动。

大缸还容易摔喽。

终于,所有药汁都运走。

方铜给闺女请假,带他们回村了。

淮安府上下都已经动起来了,县令召集里正们开会,提到小麦黄疸病的事,严格要求治理。

草木灰水,和药汁,一天喷五次,要连续半个月。

哦对,喷洒要注意量,别一次性倒太多水,反而给小麦淹死了。

木山村干的最早,谁让他们最快发现。

一开始是方铜托人传信,说的法子。吕大棍两口子根本不听。

天天蹲地头,拢着袖子看大伙忙碌,说他们白费功夫,瞎折腾,小麦看着绿油油,挺好的。

后来县里发公告了。

老村长一听这什么病传染,也就是全村防治,吕家不管,也会威胁大家伙的小麦。

就跟里正反映了下,治下有个不肯配合的村民。

里正带了俩衙役来跟吕大棍唠的,不到半刻钟,两口子就去地里忙活了。

里正说了,不配合的,就是心怀不轨,害全县百姓,衙役直接抓走。

两口子哪敢作妖啊?其实要有人早告诉他们,县令让整,他们直接就听话了。

根本用不着威胁。

对此,老村长哼哼,真当他这村长没排面?县里出公告还得屁颠屁颠告诉你?

不好好整治下吕家,真以为他吃素的?

里正也把两口子当典型,去各村讲话时候,就拿他们做反面例子,说一说。

一时间,十里八乡都知道木山村吕家。

吕大棍亲家,深觉得丢人,于是上门把自个闺女接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