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295章 千里运猫

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295章 千里运猫

作者:水光山色与人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2 22:02:43 来源:书海阁

第295章 千里运猫

【#爱看热闹的中国人#】

【邻居干架,我老公看热闹假装路过,后来警察调监控发现他一个小时路过三次,累计时长超过40分钟,就通知他到派出所做笔录去了。】

. . . . . .

评论区:

〖之前我们这边沟里发现一具尸体,都蹲沟边在那看,我爸蹲的最靠前,警察看我爸胆子挺大,把我爸喊下去帮忙把尸体抬上来。〗

〖邻居大叔出轨还打媳妇,小舅子过来给姐姐出气被捅了一刀!我爸报警,在路口等警察,全程给警察解说,我都怀疑邻居大叔的老三是挖的我爸的墙角,我爸第一次那么热心。〗

〖今天下午带孩子去电影院看完哪吒,走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早餐店在打架,我跟我家娃在室外零下六度的天气里,愣是看了一个多小时,直到他们被警察带走才回家,到家都冻麻了。〗

〖楼下吵架我正在做饭,立马关火拿着外套手机假装还提个垃圾,我家七楼,电梯在楼顶,我怕错过,楼梯上跑下去的。〗

〖邻居吵架我搬椅子坐门口听,他俩一直说方言我听不懂,我就说了句:“你们讲普通话吧,我听不懂。”我到现在都记得他俩当时的笑声。〗

〖我们邻居两口子打架,然后另外一家一个单身男生去劝,然后没过多久,单身男士和那个女人在一起了。〗

〖高中的同班同学,校门口别人打架,他着急忙慌的跑过去,别人以为他来帮忙的直接一刀,那天受伤最严重的就是他。〗

〖我们村夫妻因为外遇打架,同事专门跑去凑热闹看,被当成外遇对象打了一顿。〗

大明,永乐年间。

北京城外。

“以后少看热闹,知道吗?”

“别什么事都往前凑。”

结伴出城回村的大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教育起孩子。

谁知有人惊呼一声:“你们看,有人在河边,好大的排场,外面围了好多人保护啊。”

众人齐齐望向河边,离的太远了,看不清楚,兴许是那个大官吧?

王二癞子提议干脆过了桥,摸去树林看看对面在干啥。

这时,有个坐在父亲肩头的小孩子低头小声问道:“爹爹,那是不是黄色啊?”

父亲还没反应过来,随口答道:“什么黄色?”

“就是木杆上好像有个黄色的布,好大好大的。”

父亲瞬间反应过来,连忙压低声线和几个相熟的同村人招呼一声。

“别跟着王二癞子去凑热闹,那是皇家。”

王二癞子走在最前面,倒是没听见小孩子的声音。

而知道的村民互相通知,但都默契的没通知王二癞子。

这人太讨厌,偷看寡妇洗澡、欺负残疾、抢小孩零食,反正和人沾边的事是一点不干。

仗着他爹是村正,无法无天。

至于他爹,就更不是玩意儿。

若非他们姓王的人多,这村正也轮不到他爹。

让他去树林里闯闯,那里面肯定有暗中保护皇家的官兵。

他敢进去,不死也要脱层皮,说不准连他爹也要遭殃,最好把他们姓王的一网打尽。

河边。

“监控倒是个好玩意儿。”

“也不知道朕有生之年,工部那群人能不能研究出来?”

“到时候每个县城、每个村落都给朕安上。”

“数千年来的皇权不下乡,就可以解决了。”

朱棣用着期望的语气说道。

姚广孝问道:“陛下可有先帝勤政?”

朱棣摇摇头,俺爹……那是屁大点事也要掌握在手中。

起的比大臣早,睡的比大臣晚。

这皇帝有什么意思?

当皇帝的,要学会抓大放小。

“陛下连看奏表都比不上先帝,难道指望有了监控之后,十二个时辰都盯着监控?”

“朕可以安排人……”

朱棣说到“人”字就自己停下了。

皇权不下乡,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有了监控,不解决人的问题……也好不到哪儿去。

顶多少了官员欺上瞒下。

不至于闹了饥荒、激起民变,还被大臣诓骗,说着“天下太平”“太平盛世”“海晏河清”的鬼话。

【#北猫南调#】

【网友在托运站点上班,结果遇到两只无人接收的猫猫,是从内蒙古发到云南的。

于是打电话给寄件人询问情况,结果寄件人说:

“这是我遇见的流浪猫,觉得内蒙古的冬天太冷了,于是就花钱把它们空运到云南,云南是个暖和的地方,适合它们流浪。】

. . . . . .

评论区:

〖这趟运费少说也得一千多吧?〗

〖肯定啊,其他东西发快递可能一二十就搞定了,但是活物至少一千起,还得发专门的物流。〗

〖我大抵是太穷了,可能理解不了有钱人的想法。〗

〖猫:见不到街头的二大爷三姨夫小表妹和大堂姐了,也见不故乡的鹅毛飞雪和大漠孤烟了。〗〖内蒙古的猫:叮又叮不懂,写又不会写。〗

〖喵:猫生地不熟,也听不懂方言,天崩开局,好想弄死那个老六。〗

〖猫:北方好歹能逮个耗子,来南方是让耗子逮我吗?〗

〖南方耗子大,吃的饱,北方耗子小,吃不饱。〗

〖有点爱心,但可惜是抽象人。〗

〖要学会语言的艺术,你这样评价是在骂人,但换一顺序,就是夸人,比如:虽然是个有点抽象的人,但却是个爱心人士。〗

〖猫:本来在家乡流浪,这下好了,直接被流放了。〗

〖流放岭南!〗

〖这是南诏!〗

〖这不是发放岭南,也不是流放南诏,这是发滇。〗

〖内蒙古其他猫:“看见丧彪了吗?有一阵子没见了。”

“听说是南下闯荡去了。”〗

〖北京也很冷,有没有好心人送我这个野人去云南流浪。〗

〖给我吧,我是内蒙人,在昆明工作,冬天过年回家时候,我再给他带回去,让他回家乡流浪。〗

〖这就跟我之前干的事有点像了,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流浪狗,很瘦,那一片没什么人,根本找不到食物,我在地上找了个袋子把它装进去,然后丢美食街去了,后面散步天天去美食街走一圈找它,身上脏了,但是胖了点。〗

. . . . . .

崇祯十一年。

“怕猫冷,不是应该带回自己家吗?”

“能花一千多运猫的人,大概也算个富豪吧。”

“后人的房子又不像我们这茅草屋,四处漏风。”

“即便不是富豪,也应该是个中等之家,家里冬天应该挺暖和的吧?”

“带回自己家就行了,为什么要运那么远?”

“伪善呗,人哪会共情猫?”

“他只是想满足自己做那颗想做善事的心。”

“别说人与猫了,人与人都不能共情,还记着两年前那位下来查事的官员吗?”

闻言,众人都想起那位李姓官员。

看到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他不烧火让人家取暖,也不给人家一件衣服御寒。

看到饿的都要昏倒的人,他不给人家吃食,连口水都没给人家。

只顾着给人家讲圣人道理,然后讲当今陛下是如何关心他们,才会派自己来体察民情。

又讲自己是多么同情他们,多么可怜他们。

说到动情之处,还挤出了两滴泪水。

然后,他就走了。

是的,头也不回的走了,什么都没留下。

你真关心、真可怜,你哪怕给碗稀饭呢?

哪怕是里面掺杂着石子、九分水一分米的稀饭也成。

什么都没……不,留了首诗。

众人自然是记不住的,只得那位官员摇头晃脑、仰天高歌。

吟唱完毕还问众人这诗写的怎么样?

大家虽然听不懂,但知道官老爷肯定是爱听人夸的。

“好,写的太好了。”

“好在哪儿?”

众人自是答不出,官老爷走了,还留下一句:“朽木不可雕也。”

……

“算了,别提了,当官的没几个好人。”

李老头气的肝痛,他就是在瑟瑟寒风中差点饿昏倒的那个人。

同时也是被官老爷说成朽木的那个人。

“你们说这快递和物流是不是就是运货物?转运站点就是如今的驿站?”

“驿站是官家的,后人这应当是私人的吧?”

“那我们可不可以搞个私人的,帮富豪地主运货物。”

“若是做大了,还可以帮官家运,反正陛下在裁撤驿站……”

据《山西票号史》考证,镖师之鼻祖,应当为前朝乾隆年间的山西人神拳张黑五。

也有说镖局是明末清初顾炎武、傅山、戴廷轼为反清复明,以保护商人运送现银而设。

“做打行啊?”

李老头口中的“打行”出现于明朝正德年间,到了万历朝,逐渐盛行于各大城市。

在市肆公开挂牌营业,其标志是一个拳头图案,悬于门首。

纠结武夫,专为行旅客商和富豪人家提供“保镖”服务。

李老头的大侄子问道:“你有这本事还是我有这本事?”

“打行要么家中有权,要么家中有钱傍上有权的,哪轮的到我们平头老百姓?”

李老头倒有自己的见解:“驿站裁撤之后,不是有那么多驿站马夫被撤掉吗?”

“虽然他们算不上官,但干了那么多年,好歹有路子吧,外面兵荒马乱的,富人怕死,咱们不怕啊。”

“先在咱们县附近运,人多了就开始在省内运,然后包下整个大明的快递。”

李老头不禁掰着指头算了起来,整个大明的货物都归自己运,一年得挣多少钱?

一万?

十万?

一百万?

李老头越想越心惊,面色潮红。

却见大侄儿用看傻子的眼神盯着自己。

“没大没小,怎么?我这方法不成?”

“包不了整个大明,至少把咱们县包下来,也能混个温饱吧?”大侄儿长叹一口气问道:“兵荒马乱的……即便没有兵荒马乱,也有山匪吧,不说要有盔甲,起码得有几把刀防身吧?”

“这是当然,否则别说山匪,饥民都敢来抢!”

“那得有人吧,运一趟至少要有十多人,想起步,少说也要有百余人,否则人家凭啥信你能运到?”

“这也对。”

“那现在问题来了,数百人有武器,还要四处运货,这是运货还是串联造反呢?”

“当然是运货……”顿了顿,李老头长叹一口气。

这话说出去,谁信啊?

一群小老百姓,上面没人。

内有民乱,外有女真,当官的把自己的脑袋砍了,说是乱贼,能有地方说理吗?

恐怕只有去阎王殿说理吧。

“想活下去,怎么就这么难呢?”

“说来说去还不如造反呢……”

北宋,乡间小道。

张怀民吐槽道:“一千多,就为了运两只猫,从北到南,当真是奢侈。”

“史书所记载的给杨贵妃运荔枝也不过如此吧。”

苏轼笑道:“爱猫之人,如何都不为过,你是没见过汴梁城内的爱猫之人,他们还专门给猫做衣服。”

“那衣服可比百姓十年之用度。”

顿了顿,苏轼又问道:“怀民,你说允许私人驿传,这事如何?”

驿传,也称驿,邮驿。

北宋时,递铺的基本限程分四种:二百里、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

递铺,即俗称的驿站。

不过,虽然汉代开始就设有“驿传”制度,但没有“驿站”一词。

“站”来自蒙古语jam,也作“站赤”(jamcin),在元代时开始普及。

因为此字是蒙古语读音,明初,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将通用的“站”字改称“驿”。

但沿用成习,“驿站”连称也已成为百姓的常用短语。

当然也有一说此词源于汉语的“驿马”。

久久没有听到张怀民的答复,苏轼扭头望去,他正蹲在地上用一块树枝不知在勾勒什么。

走近一瞧,虽然画的比较简陋,但像是在画山川图。

再仔细一瞧,画的还是南方。

“怀民,你是想承包私人驿传?”

苏轼有些惊讶,又有些感动。

果然是那个深夜不睡觉陪自己赏月的怀民。

自己刚提出想法,他就已经在研究了。

“不是,我是在研究我们会被贬到哪里?”张怀民头也不回的说道。

“? ? ?”

“还私人驿传,兵部和枢密院能把我们贬到天涯海角去。”

“……”

苏轼一脸无奈,连忙解释道:“当然不是让驿传归私人,而是只保留公文及军事的职能。”

“其他类如给官家献礼、官员运送私人物品,全走私人,都得给钱。”

“乃至住宿,除了公务,全都给我去住酒楼。”

“你看,不仅让驿传挣钱,还让酒楼挣钱,同时还能收两份税。”

“想瞎了心。”张怀民评价道。

“别的不说,给官家献礼,也能走私人运输吗?”

“你傻啊,皇室自己成立一个皇家驿传不就行了,和皇亲国戚有关的货物只能走皇家驿传运。”

“昨日不是说了嘛,皇帝也得交税,让官家出了钱,总得给官家找个挣钱的方式嘛。”

张怀民吐槽道:“你人还怪好的。”

“那其他私人的怎么搞?”

“这事光有钱可不行,还得有权,有权有钱才能搞,手下还得有人,还要配备武器。”

“这样一大群人配备着武器,通行天下?”

“有心之人想参你一本,一句重演唐朝藩镇就够你受的。”

苏轼将老友扶起,示意他别担心。

“所以啊,要私,却又不能彻底的私。”

“首先让六部各成立一个,但是单独设立一个部门管辖。”

“六部能用驿传挣钱,但是要交税。”

“归六部管,但又不完全归六部管。”

“属于六部,却又不属于六部。”

“人手也不用外招,各地养那么多厢军,打仗打仗不行,剿匪剿匪不行,总不能运个货都不成了吧?”

张怀民翻了个白眼:“厢军为什么那么多,你心里没数?”

“大部分都是被招安的,为什么养着他们?不就是怕他们又去造反吗?”

“你还指望他们送货?”

“早上下命令,等不到中午就得造反。”

苏轼侃侃而谈:“又不是不给他们钱,也没说他们的月俸不给啊。”

“月俸照给,送货的钱另算。”

“赏钱自然是发货的给。”

“朝廷的支出没增加,还解决了厢军无所事事的麻烦,六部各有收入,同时还可以收税充盈国库,何乐而不为?”

“待六部的驿传稳定,就可以允许世家富豪成立私人驿传,让他们喝点汤汤水水,完美。”

张怀民问道:“他们现在又不是没干,只不过不成规模而已,难道他们让自己的奴仆运送自家货物都不准了?”“当然,立法,必须立法严禁,谁知道他们有没有偷偷运输盔甲、兵器,图谋造反?”

“更有甚者,或许还在往北边运。”

“你是真不怕他们联合起来,把你贬到天涯海角。”

他们往北边运了吗?

肯定运了。

张怀民知道,苏轼也知道。

而且其中有些人还和军队、皇家有说不清的关系。

这事不经查。

万一真查出点什么呢?

张怀民望着苏轼的眼睛,确认道:“子瞻,你真的决定好了吗?”

苏轼郑重的点点头:“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总不能有了天幕警醒,还让靖康之耻、崖山之战发生吧?”

“何况也不会真的死,大不了就是被贬到天涯海角去。”

见状,张怀民点点头:“那好吧,走快点,去县里写好了,快马送去让官家做决定吧。”

苏轼摇摇头:“写要写,但不是写给官家,写给介甫,让他润色一下,以他的名义交给官家。”

“? ? ?”

苏轼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介甫以前都能说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现在提议搞个私人驿传,应该也没人奇怪吧?”

张怀民大笑出声:“哈哈,我还以为你不怕被贬。”

“怕当然是不怕,但能不被贬最好嘛。”

苏轼苦笑道:“后人说我怡然自得,其实我是苦中作乐。”

“再说了,要重启变法总得有个领头的,介甫不上,难道我上啊?”

“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