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329章 各朝评论2

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329章 各朝评论2

作者:水光山色与人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2 22:02:43 来源:书海阁

【辽朝.耶律璟:儿孙说的没错,大辽乃是汉家正统,皇族为刘姓,后族为萧姓,正如我大汉高皇帝与文终侯旧事。

香孩儿切莫自误,早日纳土归降,朕可以封你为大辽宋王。

你我两国法理皆源自唐朝,大辽政治、文化等皆承袭大唐旧制,且大辽起始之地乃是松漠州都督府。

反观宋国,起家之地不过乃是宣武军节度使旧地。

节度使制度,乃是大唐覆灭之根源,且不合太宗旧制!

孰是孰非,孰为正统,宋国臣民心中自有分晓。】

北宋,清苑县,宋祖陵所在地。

“他也敢妄称朕的小名!”

“屡次叛唐,连称号都被撤销,也敢妄言继承大唐正统?”

这两点,赵匡胤或许会生气,但不至于像现在一样气的胡须尽抖,猛捶赵光义。

真正刺破赵匡胤心脏的是那句宣武军节度使。

中和三年,唐朝设宣武军节度使,以朱温为节度使。

耶律璟是把赵匡胤比作了朱温。

“兄长,他骂你,明日抢到机会,你骂回去便是,打我作甚!”

同一时期,只有一人可抢,赵匡胤没抢到。

“抢到又能怎么骂回去?”

“你的好儿孙与人家称兄道弟,打得一手好算盘,联金灭辽,导致国都沦丧、百姓十不存一、皇帝行牵羊礼、皇室女子成了有价的货物,有人后人怒骂的靖康之耻。”

“好不容易有了个岳飞,又被你的儿孙冤杀!”

赵光义不服的辩解道:“兄长,换你,你也杀,国破之际出了一个又能打又有威望还得民心的大将,试问哪个君王能放心?”

“再者,偏居江南,朝堂本就争斗不止,杀一个岳飞,换的朝堂安宁,有何不可?”

“杀了岳飞之后,大宋不是还传了两百多年吗?”

“若是不杀,赵官家就要成岳官家了!”

闻言,赵匡胤停手了,倒不是觉得赵光义说的对,而是更气了,四处寻找棍子。

“朕现在很怀疑,崖山海战,也是你的好儿孙为了报靖康之耻,搞了一手联蒙灭金,引狼入室导致的。”

赵光义趁着赵匡胤找棍子的时候跑了。

赵匡胤的棍法打身上可疼了,有盔甲防护都要青一块紫一块的。

现在没有盔甲穿在身上,兄长又在气头上,怕是肋骨都要打断几根,将自己打个半死,才能解兄长心头的怒火。

【东周.春秋.周桓王时期.郾国平民雨:天子、诸侯们,郾国还在,但是胡人正在进攻,国君请诸位发兵救援。

国君问为什么郾国成了燕国,有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国君对鲜卑慕容氏说,只要遵守周礼,便是华夏一员,可以使用我们的国号,但不可使用姬姓,可以使用召为氏。】

臣子不解,“国君,为什么允许蛮夷使用我们的国号,用我们的姓氏?”

国君笑道:“看乐子罢了。”

燕,本称为匽、郾。

除了姬姓郾国,春秋时期还有一个姞姓郾国,也称郾子国,南燕国,位于河南,最早为夏启建立夏朝后,封皋陶之后于郾。

南燕国是一个小国,在左传有记载。

因为郾、匽后来都改写成燕,导致很难分得清史料中记载的燕国究竟是哪个燕国。

至于郾国,为什么改成了燕国?

始皇审视着众人:“都看着朕干嘛?”

“朕是为了统一文字,绝对不是打击报复!”

“建议是李斯提的,文字是李斯造的,李斯,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差点就磨灭了存续八百多年的燕国。”

李斯连忙请罪:“是臣一时不察,请陛下赐罪。”

“秦以法治国,犯了罪就要受到处罚,罚俸禄一个月吧。”

“谢陛下。”

始皇与李斯一唱一和,叔孙通心里诽谤不已,李斯都被罢相,一介白身,哪来的俸禄可以罚?

“叔孙博士,莫非是刚才输了不服,要不要再打一场?”

李斯很有礼貌,称呼的是叔孙通官职,没有再叫他叔孙小儿,毕竟是胜利者,该有的气度得有。

按常理来说,李斯和叔孙通的武力不相上下,大家半斤八两,属于一个断了左脚,一个断了右脚。

但人在某种情况下会迸发出超越自身的力量,一曰希望,一曰愤怒。

李斯只是把叔孙通当做了赵高,就爆发出无尽的力量。

……

大明,永乐年间。

私塾先生起身惊呼道:“怪不得,我读史书的时候,总感觉有问题。”

“《左传·隐公五年》记载:卫人以燕师伐郑,那时的燕国又不是战国七雄时的燕国,离得又远,怎么会卫人用燕人打仗呢?”

“还有《左传·宣公三年》记载:郑文公娶了姞姓燕国的女子燕姞,我当时还以为书籍抄录错误,将姬抄成了姞。”

“如果是同时有两个yan国,而史官抄录的时候将两个国家都写成了燕,那一切就都对上了。”

妻子看他高兴的模样,自己也很高兴,虽然她不知道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但当家的开心,自己也很开心。

“当家的,你说咱们陛下会发些什么?”

私塾先生摇摇头,“不知道,何况陛下有没有抢到还两说呢。”

“不管那些,我去帮你生火。”

【大明朝.洪武时期.燕王朱棣:反清复明的义士们,如果没有军费,就把我的皇陵挖了。

贫苦的饥民,如果没有吃食,也把我的皇陵挖了。

崇祯,如果国库没有钱,也把我的皇陵挖了。

书籍保存好留给后世,其他东西变卖吧。

明末的义士们,若大明可辅则辅,不可辅,能复汉家天下的有德者自取之。】

大明,洪武年间。

应天府,皇城。

“老四,你这么大方?”

“爹,不是您让我这么说的吗?”

老朱一脸黑线,咱只让你说大明可辅则辅,不可辅就自取。

到了王朝末年,真能打下天下,谁管你朱明正统,倒不如大方一点,留份香火情,延续家族。

“爹,你放心吧,想挖能挖的挖不了,挖的了的不敢想不能挖。”

“永乐朱棣的皇陵可不在应天府。”

听到朱棣的解释,连蓝玉都回过味了。

想挖的能挖的是饥民,但他们没有组织能力,挖不了。

即便能组织起来,那可是皇城边上,再废物的王朝的末年,皇城边上也是有点管辖能力的。

这要是皇陵被挖了,天子倒是只需要下个罪己诏,朝臣可需要以死谢罪。

而能挖的,只有起义军或者满清女真,可他们是想要做天下的,不可能挖,要挖也只敢偷偷摸摸的顺点东西。

真要大张旗鼓的动,这可就真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蓝玉把自己的猜测说给众人听,得意洋洋的看向老朱,上位,俺蓝玉也是有脑子的。

“猜的不错,不过没猜透。”

“老四还帮崇祯解了围,朝臣不愿意捐钱、宗室不愿意捐钱,那他就挖皇陵,到时候史书可就要记一笔某某某不愿意出钱,逼得皇帝挖祖陵。”

“就是不知道他舍不舍得下这个脸皮,狠不狠下这个心。”老朱叹了口气。

“那儿臣可管不着,儿臣都已经拿自己的皇陵帮他,他不争气,儿臣有什么法子?”

老朱轻笑一声:“你的皇陵?那是人家永乐皇帝的,你就不怕他骂你?”

朱棣指着天幕自己发出的评论:“他好意思骂俺?”

“您看看这几句话,多像一个上古圣君说的话。”

“能够看见天幕的各朝,得记一笔:永乐皇帝为民为华夏舍皇陵,还要变着花样的夸他两三页,说他堪比尧舜禹。”

大明,永乐年间。

“无耻!下流!卑鄙!不要脸!枉为人!”

“老二,给朕骂他!狠狠的骂!”

永乐时期的评论机会被汉王爷抢到了。

“爹,您是我爹,他也是我爹,我怎么骂?”

“他是你屁的爹,你出生的时候朕已经就藩了,之后朕就没回过几次应天!”

“他这时候在应天和你爷爷在一起,别说你了,弄不好你大哥都没出生。”

“爹,那我真骂了。”这本是个疑问句,汉王爷却是用的陈述语气,开始用手写输入法在天幕写写画画了。

能正大光明骂父皇的机会可不多,虽然骂的是年轻时的父皇。

“啪!”

汉王爷被一脚踹倒在地。

“让你骂,你还真的骂?”

汉王爷委屈急了,“我说不骂,您嚷嚷半天让我骂,我真骂了,您又踹我。”

“这儿子谁爱当谁当,这评论谁爱评论谁评论,我不伺候了。”

天幕评论机会,谁抢到谁才能发,无法转让,开启语音输入倒是能把别人的语音转成文字发出去,可却需要抢到的人一直按着语音输入。

“起来吧,他们借钱的利息,朕让半成利给你。”

朱棣变相的给汉王认错。

汉王爷闻言,得寸进尺。

“一成,否则就这样吧。”

“不让了,爱起不起。”

“别啊爹,半成就半成。”

汉王爷连忙起身,挤出一个笑容。

“爹,您要发啥,我马上发。”

朱棣想了半天,有很多话想说,想让未来的大胖减肥多活些时候,想让小朱照顾好身体好好教育儿孙,还想教崇祯治国。

但三百个字够说啥?

说了儿孙就会听吗?

“罢了,就说洪武朱棣说的就是朕说的,顺便给你爷爷奶奶还有你娘问声好。”

【大明朝.永乐时期.朱高煦:洪武小爹,爹说了您说的就是他说的。

孙臣代父皇祝皇爷爷、皇奶奶、大伯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孙臣代父皇、大哥、二哥、大侄儿问娘安好。】

永乐朱棣:“小爹?”

汉王:“您大他小,所以叫小爹。”

洪武朱棣:“徐家妹子是俺的,需要他问好吗?”

“他自己没有吗?”

“他是想抢俺的妹子吗?”

见状,朱元璋握住马皇后的手嘿嘿一笑。天幕这规则好啊,同一时期只能有一个人抢到。

若是让妹子死后的咱抢到机会,肯定也是问妹子好不好,到时候咱的气成啥样?

“还笑,下次若是让未来的你抢到,我看你还不如老四呢。”

老朱嘿嘿的傻笑,大度的说道:“抢到就抢到呗,都是咱,咱不气。”

大明,崇祯年间。

“大伴,你说天子能管多大的地界?”

王承恩宽慰道:“天子自然能管辖整个天下。”

崇祯摇摇头,“十步之内,皇帝与普通人无异,不需要近身,只需要用力扔块石子,砸在额头上,皇帝也会死。”

“千里之外,皇帝的旨意,还不如村正族长说话好使。”

“所以皇帝能管的只有十步之外、千里之内,可朕现在连千里之内都管不了。”

“甚至还需要成……太宗皇帝用皇陵帮朕。”

朱棣的意思,崇祯看明白了。

这下,所有宗室收到信之后都会带上钱财粮草往京城而来。

或许,都不需要收到信,现在就已经有人准备出发了。

因为宗室抠门,逼得皇帝不得已挖祖陵,这罪过谁也承担不起,会遗臭万年的。

连群臣怕是都慌了脚,盘算着明日上朝应该主动捐多少钱吧?

以前崇祯要脸,若是提出挖皇陵,肯定会被群臣喷的下罪己诏。

而现在,崇祯不要脸了,不主动捐钱,崇祯亲口就会说出“挖皇陵”这三个字,大家一起在史书上遗臭万年吧。

【大明朝.崇祯时期.李定国:赈济灾民、合作抗清。】

“将军,我已经发出去了。”

“定国吾儿,虽然你改回原姓了,但你依然是额的儿,还是叫额义父。”

“将军,我仍然以父礼侍您,但义父义子之说不可再提,军心为重。”

李定国仍然是不改口,态度很坚决。

好不容易来的大好局面,不可拆散。

若是仍然叫张献忠义父,同为义子的几位兄弟好不容易团结起来,怕是马上就要分崩离析。

再其次,若是未来义父有了儿子,军心立马就要动摇,大家随着义父打生打死,他们岂会甘心让给一个出生便享福的小孩?

那可是皇位,你不想当皇帝,手下人还想当国公、侯爷,会推卸你走的。

见拗不过李定国,张献忠只得叹了口气:“罢了,不管你叫额啥,你永远都是额的儿子,将来额真有坐皇位的一天,你就是秦王。”

李定国终究是年幼了些,他以为自己大度退去领头人的争夺,会让义兄弟们齐心。

但孙可望想的恰恰相反。

你不当义子,不去争那个未来可能的皇位继承权,我们就应该感谢你?

谁知道你是不是故作大度,收买人心?

就你大度?

就你会为大局考虑?

那我是不是也应该不当义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