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黑莲花女配手撕原着 > 第115章 槐雪

黑莲花女配手撕原着 第115章 槐雪

作者:山止山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4 04:04:52 来源:书海阁

宋萱一惊,这声音似是砸到了什么,侧头向桥阶下查看。

只见一的女子立于桥岸边,一身轻简的常服。

砂绿色长衫的身影,似与河中青荇草融为一体。

宋萱打量着她的衣着,应不是富贵家世。

她的衣物似是穿了许久,虽不明显,袖口处却有细微的缝补针脚,宽袖被水渍浸润,似暗色绿梅朵朵绽放,袖下露出半截纤细白皙的手腕。

上官妙仪一只手扶住额,另一只手里则拿着砸到她的书,此刻正巧抬头与宋萱相视。

宋萱眉头蹙起,她一直都没发现桥下有人。

她们谈话,岂不是都被听见了?

侍女也意外出声,“上官大人!”

她慌忙询问,“您没事吧......?”

上官妙仪痛地扯着嘴角,手心按着红肿的额头,口中缓缓道,“无碍...无碍。”

她擦了擦脸上的水珠,垂眸看着手里的书愣了一瞬。

见二人都看着自己,上官妙仪弯下了腰,双指勾起鱼鳃旁的草绳,示意道,“我一早便在此处,并非有意偷听。方才太过用神,待发现有人靠近时,要走已经晚了。”

侍女反应过来,忙在宋萱身边小声解释,“您未见过她也正常,上官大人曾是老爷学生,极少到宋府来。不过,也不是不来,只是回回都是......”

她压低嗓音,“来.....钓鱼的。”

上官妙仪呐了一声,嘴边挂着笑,“老师素爱食鲤肉,我想投其所好,又担心送礼有结党营私之嫌,索性到府上钓鱼赠予老师了。”

宋萱带着怪异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人。

这什么乱七八糟的,拿她爹府里的东西给她爹送礼?

侍女急忙下桥,接过上官妙仪手里的鱼。

再定眼细瞧了些,对方额前红肿了一片,不由惊呼,“上官大人,这伤得不轻啊,您不若随奴婢去涂些药膏吧?”

后者摆了摆手,“不打紧。”

宋萱不想再待下去,扔下一句“对不住”快步离开。

而此时,身后之人却叫住了她,“宋姑娘,你读这书确实不大抵用,秦夫人的心意看来是要浪费了。”

宋萱蓦地站定,回头怒道,“你什么意思!”

修长的指节轻轻翻动着书页,“惜书之人可不舍得随意丢弃,你不爱此书,此书自然对你无用。”

上官妙仪素淡的语气中含着一丝笑意,“老师也知道你学这些?”

耳边仿佛又响起一阵奚落笑声,宋萱脸上不掩厌恶神色,呛声道,“我想如何便如何,还是说你也想像方才那群人一样?”

“宋姑娘为何不喜此书?”

她声音平淡如水,让人察觉不出说话人的情绪。

“与你何干?”

宋萱眸光沉沉,威胁道,“莫以为你是我父亲的学生,我就不敢对你动手!”

上官妙仪置若罔闻,边说一只手边往袖中摸索,“身上正巧带了一本,不知我可否与你交换?”

宋萱诧异地眨了眨眼,怒容迟疑地消减了些,目光落在对方手中。

书用布稠包裹,沾水的手也未将其染上半分脏污。

侍女有些为难道,“上官大人,我们夫人吩咐过,小姐不用心背完此书,不可读其他的。况且,这本还是夫人多年前亲自抄录,您还是先请示夫人,过后再——”

“——我换。”

宋萱打断侍女的话,直视着前方的人。

“姑娘,能让大人随身携带,想必是极珍视之物,定不是随意赠人的。小姐收下也未必喜欢,如此岂不罔顾了上官大人的好意?”

宋萱不耐地走了来,侍女却息声不敢继续说下去。

“我收下便是随意?”接过书的手停在半空。

宋萱神色未变,“若今日是宋莹在这里,她收下就不是罔顾了?”

“奴婢......奴婢不是这个意思。”侍女姿态放低,却仍旧坚持。

“圣人常言,有教无类,寓教于乐,师母岂会不知?”上官妙仪瞳眸中倒映着青绿的水光,横着的手轻轻一松。

只听“咕咚”一声,浅潭中的书页缱绻散开。

侍女讶异,“上...上官大人......”

她整理着袖口的褶皱,淡淡笑道,“失手了,抱歉。”

侍女一边叹息,一边焦急地徘徊在河边。

沉入水底的书到底没有捡起的必要,二人相视,默契地笑出声。

宋萱每每回想起这一幕,倒是她记忆中为数不多自在开心的日子。

此事后,秦夫人也没来寻她麻烦,或许到了不能忍耐的极限,竟再也不过问她的学业。

而这本书,宋萱起初并未放在心上。

只是被她随意搁置在了床脚下,应有半年之久,再到她手中时,她也要双目失明了。

她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会用看书解闷,果真众叛亲离的滋味不好受。

锦绸制成的书袋上绣着一朵蝴蝶兰,显然被人多次翻阅,然而仍旧保存得完好无损。

她从这锦袋之中抽出一卷书,说是书,更准确来说是半卷手稿,其上写着——‘枢榷长纪’四字。宋萱未尝出过远门,却惊讶于书中所见天地。

着书之人自序笔墨甚少,无名无姓,留字灵均。

其自言“鉴之往事,知之来者”的据事直书者,虽以“实录”为主,但不唯“实录”为是,旁征博引,亦有论评或辩畅叙己见,颇多真知灼见。

所做最后一卷最是特殊,记录着一个臭名昭着的叛国将军之后,军功卓越,却也受千夫所指、万人唾弃。

将军之后,生时荣光赫赫,亡时凄寂悲凉。

书中诉之前半生,‘春风轻拂柳如画,骏马奔腾踏槐花。蹄声响,意风发,得意扬扬向天涯。’

玉堂金马,银鞍绣障,正是少年归来,风流如画。

人人都道他生逢其时,丹凤朝阳。天下誉之盛名,少年亦许以护国之志报之。

傲才视物,锐气如霜,人生难遇失意场,尚不识愁滋味。

一朝家变,兄父战死,唯余一人,全族被冠以‘国贼’之名。天之骄子跌落神坛,往昔战功盛誉,瞬间成为世人口诛笔伐的刀剑。

囚于牢狱不见天日,受尽冷眼唾骂,傲骨催辱,却仍愿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可花开荼靡,大厦将倾。山河破碎,国土沦丧,非一人之力可改。

以戴罪之身战死沙场,换来大晋边境短暂的和平。

可即便其以身殉国,终究未能洗净家族谋逆,勾结敌军的污名。

最终葬身于西北境外,尸骨无存,故里无望。

此生功过,不留青编。

后半生为残章孤僻,由一句判词,‘冬雪飘落祁山漫,寒骨深埋离殇黯。弦音断,怨幽叹,孤影零零残霜散。’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只道悲风伴人世寻常,衷肠难诉,仓皇收场,令人唏嘘。

皇帝下令,史书不可见其姓名半字,其氏族,余‘国贼’一词概之,不论。

这只字片语的人生,写在了这连野史都不算的手稿上。

后来,宋萱曾托人约见上官妙仪,听闻她染上痨病,半年前就死在了床榻上。

她又辗转几回去寻了那位叫灵均的人,不料还未打听到半句,就被人哄走。即便有人说起,言语间也多忌讳,避如蛇蝎。

书中之人,所在世间一切痕迹皆被尽数抹除,着书之人与世长辞,赠书之人含恨病逝。

能让人如此惧怕,也只有世间一人能办到。

直至此,宋萱才明白,上官妙仪为何赠给她的是一本半旧残书。

所以是手稿,也只能是手稿。

灵均二字,也是上官妙仪写上去的。

是时,四方宅院飘起了槐雪,她想她应该去西北的雪山上看看。

命运像一张蜘蛛网,将每个人身上的蛛丝都交缠在一起。

宋萱觉得有时候人的命总有些巧合,都是巧合的糟糕透顶。

上官妙仪知道自己要死了,却不知道自己找错了人,她不是会帮人好好保管东西的人。

这下可好,拿到这本书的人都死得死,这本书算是再也见不得天明了。

----------------------------------------------------------------------------------------------------------

1、春风轻拂柳如画,骏马奔腾踏槐花。蹄声响,意风发,得意扬扬向天涯。——《渔歌子·春马踏槐花得意》

2、玉堂金马,正是少年归来,风流如画。——清·黄永《桂枝香》

3、丹凤朝阳,比喻贤才逢明时。

【出处】《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4、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宋.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释义】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枢,一为北极纽星天枢,二为门轴核心,象征坚不可摧的力量和支撑;独木之桥谓之榷;纪传体史书。

来源定位参考明代编年体史书《国榷》——谈迁,《国榷》广采溥引,遍览私家着述,择善而从,取舍严谨,秉笔公正,不以个人爱憎为务。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喻应益序明确称:“孺木《国榷》足以兼《尚书》《春秋》之盛事矣,尤天所必存之书也。”

6、青简、韦编、青编——古代没有纸时,把字记载竹简上,用皮绳把竹简编缀起来,故称书籍为“青简”、“韦编”。“韦”就是用来编扎竹简的皮绳,“青编”即“青丝编”,以青丝编结,用来记事,因而古代记事书籍常以“青编”代称。

7、灵均,名余曰正则兮,字灵曰灵均。——《楚辞·离骚》

没错,灵均就是那个灵魂不染尘埃,笔下的美人香草,忧国忧民的伟大浪漫诗人屈原。但这里的灵均并不是他,只是我个人觉得,有着像他一样干净透彻的灵魂,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我心里灵均的形象就是如玉一般的忠贞者。他们是黑暗中明烛独醒,夜雨里提灯潜行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