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 第107章 欲善其事,必先得利其器

王通采纳了荀攸的建议。让蔡邕执笔写信,然后,自己也签上名字,并盖上并州牧的印章。

蔡邕的字,是飞白书法。

飞白书亦称“草篆”,乃是蔡邕自创的书法,其笔势燥润相宜,似断而意连,如鸟头凤尾,丝丝露白,故称飞白书。

飞白书法堪称汉末一绝,天下读书人无不因得到蔡邕的“墨宝”而欣喜若狂。很多达官显贵死了老父老娘都要请蔡邕为之“书碑”。

蔡邕因给人“书碑”而赚了不的钱,后世有人将其给死人所书碑文拓印成字帖供活人临摹,又赚了不少的钱。这就是传说中的赚死人钱。

由蔡邕亲自写信给甄家家主,这个面子是很大的,也具有防伪的功能。仅是看在蔡邕的字上,甄家也会对王通的这个要求多几分重视。

再加上王通答应的让利条件,以及如果不答应将失去采购精盐的资格等等,甄家肯定也不敢拒绝。

(备注:大家关心的甄宓,生于183年,现在才9岁。此时的甄家还没有投靠袁绍,要再过9年,甄宓才会嫁给袁熙。)

……

眭固带着书信,喜滋滋地走了。

张魅娘留在了雁门郡。

王通着人在自己的将军府旁边买下了一座宅子,用于安置张魅娘,又买了十几个丫环来照顾她的起居,并派了一队亲兵专门保护她。

现在也没时间泡妞。

安排好这些之后,就让人带她下去了。

然后,王通又叫来熟悉雁门郡情况的廖春,问道:“本将听说雁门郡盛产煤铁,不知是否属实?”

这个“听说”,自然是上辈子听说。

后世的王通买股票,亏得只剩下最后一条内裤,还拎着那条内裤满大街寻找当铺,就是拜“某钢”所赐。

股价从20.47元跌到1.16元。

让王通记忆深刻,欲哭无泪。

每当午夜梦回之时想起此事,都要咬牙切齿地骂上一句“娘希匹”。

其股价K线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某钢股价走势图。)

……

(备注:有同样经历的股友,在此吱一声,比我更惨的吱两声,没我惨的别吱声。)

……

也因为这个原因,王通才了解到,“某钢”最大的铁矿基地,名叫尖山铁矿,其位置就在娄烦县内。

而娄烦县在东汉,属于雁门郡。

果然,廖春听到王通问起煤铁,便对王通拱了拱手道:

“雁门郡内,铁矿众多,而以娄烦县内铁矿为最。其地自战国时便有开采铁矿,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冶铁史。县内的尖山冶铁作坊,有数十家,规模非常庞大。

至于煤矿,更是俯拾皆是。自远古时代,此地便有用煤取暖的习惯。不过,也只是烧煤取暧,却没人用来冶铁。据廖某所知,是用煤冶出来的铁,铁质太脆,不堪使用。”

这个问题,拜“某钢”所赐,王通也是大概了解的。

煤炭要炼成焦炭,才能用来炼铁的。而在古代,没人会炼焦炭,因此,冶铁一直用的是木炭

不过,炼焦炭的方法,王通刚好知道,也就是农村里“卖炭翁”闷木炭的一样的方法,只不过是将木材换成煤炭而已,简单得很。

于是,王通又带了一队亲兵,随着廖春匆匆赶往娄烦县。

这一次,王通是想将高炉炼铁弄出来。

关于高炉炼铁。

王通也不会。

只是略懂原理,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现场考察一番再做决定。

……

一路催马急行,用了大半天时间,就赶到了娄烦县的尖山村。

到了矿区才知道,廖春所说的“规模非常庞大”,其实就是二十多个小作坊。估计每天产铁总量为100斤左右都顶天了。

不过,他们的冶铁炉,倒是引起了王通的注意。这种炉子,就是“竖炉”,实际上就是炼铁高炉的前身。

在了解“竖炉”的原理之后,王通便着手将竖炉进行放大和改良。

先是建造一个大十几倍的大型“竖炉”,再搞几台大型风箱,风箱的进风口连接空气预热室,用吹入热风的方式助燃增加冶炼温度。并且在竖炉上端加装风箱吹入热气,起到“吹氧去碳”的作用。

再将煤炭闷烧成焦炭,使用焦炭做燃料。

就这样忙活了一个多月,终于炼出了第一炉铁。这一炉铁,重达800多斤。而且,工匠们试过之后,都说比他们之前炼出的铁,硬度和韧性都要强很多。

属于上等好铁。

蔡邕、荀攸、贾诩等人收到消息,也都从阴馆赶了过来。这些人之前还整天骂骂咧咧,抱怨王通不务正业。现在看到王通一座炉子就出铁800多斤,全都惊讶不已。

大家都知道,这么高的铁产量,将意味着什么。

在汉末这个时代,铁产量还很低。甚至连农具的犁头,都还普遍使用硬木或石头。将士们的铠甲,也基本上全都是皮甲。

于农业而言。

有足够多的铁,就可以制作更多的铁制农具。铁制农具的普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出产更多的粮食。原来用木质或石制农具,假设一名男子可以种二十亩地,在采用铁制农具后,可以种八十亩!

(备注:古代耕种不同于后世的精耕细作,而是广种薄收。参考唐代的均田制,一名男子种80亩地并不算多。)

于军队而言。

有了铁器,就可以制造更多的兵器,更好的铠甲,更好的攻城器械。就可以大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多建几座炼铁高炉,日产几千斤生铁,王通治下的军事民政,都将会获得很大好提升。

……

保密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为了严守高炉冶铁的机密,王通先是下令将所有参与高炉冶铁的工匠全都控制起来。然后,修筑围墙将整个矿区围了起来。

再修筑几处坞堡。

将焦炭的冶炼放在单独的坞堡中进行,高炉的炼铁的每一个关键工序,也分别在不同的坞堡中完成,这样分段式生产,更有利于保守机密。

除此之外,便是让自己的亲信部将秦昊,带兵一千守护这个冶铁矿区。没有王通的批准,任何人不能进出,违者不论身份如何,一律杀无赦!

秦昊与韦卫一样,都是王通从被解救的汉人奴隶中提拔起来的将领,武艺也是王通所授,对王通忠心耿耿。让秦昊暂时担任高炉冶铁矿区的守将,王通也会比较放心。

除此之外,便是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条例和连坐制。根据保密条例规定,矿区内各司其职,就算是身为守将的秦昊,也只有守卫权,而不可以去打探高炉炼铁的机密。而连坐制,则是将矿区的人进行分组,一人泄密,全组处死。

也唯有如此严苛的制度,才能确保技术不会外泄。

……

(附录图片,高炉炼铁示意图。)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