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 第123章 喜得鳞儿,竟是向我开炮

原本历史上,袁绍的侄女在初平四年(193年)嫁给乌桓首领丘力居。当时丘力居已年过花甲,同年,丘力居病亡。

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摇一摇,一身骨头就散架了。所以,丘力居之死,袁绍的侄女功不可没。

丘力居死后,其侄子蹋顿任乌丸大王,袁绍的侄女又嫁给蹋顿。蹋顿年轻力壮,身子骨坚实得很,没事。

后来,曹操北征乌丸,张辽斩杀蹋顿,袁绍的侄女大概率为曹操所得,那时曹操也正值壮年,身子骨还算坚实,也没事。

……

袁绍在忙着谋划如何对付王通。

而此时的王通却在晋阳城中犒赏三军,大摆筵席,接受文武官员和地方望族的恭贺。

不仅如此,还在晋阳城的大街上,摆下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凡并州百姓,不论是谁,都可以随到随吃。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流水席。)

……

如此大张旗鼓地庆贺,可不是因为打了胜仗。

就算是打了胜仗,最多也只是犒赏三军,也不值得如此铺张。

更不是因为纳了张魅娘为妾。

一个小妾而已。

纳妾进门时都不能走正大门,只能走侧门。所谓的“娶妻纳妾”,顾名思义,与正妻完婚才能叫做“娶”,小妾则只能叫做“纳”。

若是纳妾如此大张旗鼓,必会被人诟病。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王通如此兴师动众,大肆操办呢?其实,看一下州牧府门口的那副对联就知道了。

上联是:天赐麟儿全家乐。

下联是:户迎新丁满堂辉。

横批是:稚子满月。

没错,王通做父亲了。

而且,孩子都已经满月了。早在王通攻破雁门郡没多久,蔡琰就给王通生了一个男孩。

只是当时蔡琰还在上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又加上王通正在与袁熙交战,所以,这事虽然告知了王通,王通却一直没有对外公布。

一直到王通攻破太原,想要回去见妻儿时,却接到蔡琰来信,说是念及王通刚刚攻破太原,还有诸多要事需要处理,而自己坐了一个月的月子,母子皆好,正由亲兵护送前来太原。

于是,王通亲自带了一队骑兵前往迎接,在半路上接到蔡琰的豪华马车,小心呵护着来到晋阳城。

随后,便大摆筵席,与民同庆。

……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日日夜夜,夜夜日日。

辛苦耕耘播下的种子终于有了收获,王通因此而高兴不已。

州牧府的后院之中,王通抱着已经一个半月的儿子,喜笑颜开,乐不可支。

身边,还跟着莺莺燕燕一群。

包括:蔡琰、貂蝉、张魅娘以及大大小小五六位美貌丫环。

除了这群美女,还有一个老男人——蔡邕。

蔡邕被一群女子挤在外围,只能掂着脚,伸长着脖子,着着他的乖外孙。

一边看,一边训他的女婿:

“我说贤婿啊,人言未子而先名,可我外孙都一个半月了,怎么还是连个名字都没有?什么宝贝、宝贝的叫起来真难听!”

“哈哈,我就是个取名废。”

王通开心地大笑道:“也不是没给他取名,就是我取的那些名都不怎么样。岳父你读书多,还是你帮孩子取一个吧。”

蔡邕一听王通将孩子的冠名权让给自己,顿时高兴得合不拢嘴。

略一沉思,便摇头晃脑地开始念起来: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念完之后,又道:“依老夫看,这孩子就取名叫做……王成!”

王成?

一听这名字,王通就想起了那部电影《英雄儿女》,以及那经典的呼叫:

“我是王成,我是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备注: 向英雄致敬!!!!)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我是王成。)

……

这是一个英雄的名字!

当然,蔡邕并不知道王成是一个英雄,他给孩子取名王成,是因为在这段诗经的句子中,两次出现了“成”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王通也不知道。

(备注:有知道的,在这里吱一声。)

既然蔡邕说这个名字好,还说得有根有据,王通也不能反对,便大笑道:“岳父之言,正合我意。”

不过,王通的老婆蔡琰就要比王通有文化得多。

听了蔡邕的那几句诗后,蔡琰便笑着说道:“希望咱们的成儿,能够像古时的成王一样,成为善待百姓的千古明君。”

原来如此!

看来,这两父女也不是什么忠于汉室之人,早就存了不臣之心!

……

前来送礼的人很多。

王允的儿子王景和王定也送来了贺礼。

这两兄弟,原本的历史上随王允死在长安。而这一世,因为王通劝王允不要将他家8个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被王允遣回太原,4个鸡蛋因而幸免于难。为了感谢王通,他们送来了400个鸡蛋。

还都是土鸡蛋。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土鸡蛋。)

……

除了送来鸡蛋之外,还送来了几百坛美酒。

这个时代的酒,全都是米酒,度子较低,味道较浅,没什么香味。

于是,王通让人将这几百坛酒全都搬到后院的一个厢房里,又让人制了一套蒸馏设备,对这些酒进行蒸馏加工。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成功地制造出了高纯度的蒸馏酒。

(备注:关于白酒蒸馏技术的起源时间,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从元代开始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有人认为在西汉海昏侯殉葬品中发现的蒸馏器可用于蒸酒,那只是一种猜测,更有可能是炼丹时用来蒸馏水银的。有专家用那种蒸馏设备蒸馏白酒,只能蒸馏出20度的白酒。而王通的这种方法,可蒸馏出40度以上的白酒。)

……

制做烈酒的蒸馏过程中,酒气挥发在空中,浓烈的酒香充斥着整个州牧府。

恰逢老丈人蔡邕到来,如同二哈一样,闻香寻至酿酒房。

王通见老丈人来了,就先拿了一坛给他喝。

蔡邕才喝了一口,便惊问道:“此酒何名?”

“此酒名曰……‘君莫笑’。”

“好名字,可有出处?”

“当然有。”

王通说罢,当即泼墨挥毫,用他那独创的“鸡爪体”书法写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蔡邕闻言大赞:“好湿,好湿!”

……

第二天,王通又召集文武官员宴饮,席间以蒸馏酒“君莫笑”宴客。文武官员们尽皆大呼“好酒”。

荀攸尝过之后,对王通道:“此酒香醇,胜过宫廷贡酒,实乃荀某平生仅见。若能用来出售,价值百倍于寻常之酒。不知成本如何?”

王通道:“成本约三倍于寻常之酒。”

荀攸大喜道:“主公有如此秘法,足可日进斗金。”

随后,王通便将蒸馏酒的“酿制秘法”告知蔡邕,让蔡邕建一座坞堡秘密生产。

由于这是一个缺粮的时代,王通并不希望酿酒消耗太多粮食,便决定只走“高端路线”,将酒价提到普通酒价格的200倍以以上。

如此昂贵的酒,就只有富豪之家才喝得起,这样就不会对普通百姓的口粮造成什么影响。

不仅如此,还采取跟精盐销售一样的对策,即:“君莫笑”只向少数几家巨商批发销售,且不接受货币交易,只能用粮食来兑换。

大致的兑换方式是:

一斤“君莫笑”,兑换1000斤粮食。优惠价是999斤粮食,打骨折是888斤。

这个价格,其实一点都不贵。

想一想,后世如果用洋酒兑换粮食会怎么样。一瓶极品洋酒的价格高达2000万元,大米按照3元/斤来计算。

那么,2000万元可以购买666.6万斤=3333.3吨东北大米。

娘希匹,你喝一瓶极品洋酒,就等于吃掉了……3333.3吨……东北大米。

一大群西方国家的农民伯伯,全都哭昏在厕所里……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极品洋酒。)

……

所以,相较于后世的极品洋酒,王通的“君莫笑”的价格,只兑换1000斤粮食。

简直是大巫见小巫。

一点都不算贵。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