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当凡人有了修仙知识 > 第8章 辛酸历程 第二十二节 历劫第八世-初到知青点

从这山坡往山坳里看去,感觉屋舍就在眼前,终于看到了希望,一众人的精气神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

就连一路上哼唧个没完的白飞飞都在向娇娇和林冬梅的白眼里总算收敛了些许。

要说这一路上大家都因为体力不支而消停了吗?并没有,所有人的腿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钱世永在前面健步如飞,反而快过了牛车。

主要还是因为山道难行,加上牛车上的重物摞得高高的,限制了行驶速度。

路上没多少人有力气开口问话,钱世永也乐得清闲不说话,等到了知青点,让那点长自己应付这帮新人就好。

只有白飞飞,离开了火车上围着她打转好几天的几人,有些不习惯。

这次分到青山大队的八个知青,有六个女的,只有两个男的,让钱世永非常不爽,这也是他拉着个驴脸飞快的走在前面的主要原因。

知青的劳动力本来就堪忧,容易惹是非的女知青还占了大半,换谁都高兴不起来,但其他大队也好不到哪去,让钱世永想找茬都没办法。

白云大队三男五女,黄石大队一男三女,他要怎么闹呢?多争取那么一个男知青吗?还不够费劲的!

乡下姑娘长得糙,也没条件捯饬自己,更不会娇滴滴的那套做派,在这些外来的女知青面前,瞬间就要被比到尘埃里。

自从十多年前就开始陆续有知青下乡以来,队里的男娃子就人心浮动,一心想找好看又有文化的女知青处对象。

本来在下乡就不受待见的女娃子们的日子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这些女知青除了确实好看一些,文化程度高一些之外,哪哪都是比不了乡下女娃子的,干活吃不了苦,各种挑剔环境不说,还动不动就想办法回城,抛夫弃子的多不胜数。

细数这些年凡是娶了女知青的乡下家庭,就没有消停过日子的,鸡飞狗跳都算好的,闹出人命的都不少。

他们这些乡下人家拼了命生男娃子为了传宗接代,结果十几年来被这些下乡的女知青祸祸了一批又一批。

想起这些,钱世永就觉得糟心无比。

最开始那两年对知青有多期待,几年后就有多排斥,现在一听说知青两个字,钱世永就觉得脑瓜子嗡嗡的。

所以白飞飞开始哼哼唧唧的时候,钱世永就本能的跑的更快了。

卢海波和夏文青在火车上都是坚决不让座的反矫情达人,对于白飞飞这套根本无感。

剩下的几个女知青一个比一个白眼翻得丝滑,让白飞飞十分苦闷。

但并不妨碍她一路上持续表达自己的娇弱。

可惜唯一看起来精神好点的严小雨是八个知青里个子最瘦弱的,而且压根也不接茬,只顾着四处看。

青山大队新知青的故事,从山路上就开始拉开了序幕。

大家打起精神加快的步伐之后,又过去了一个小时,屋舍还在那里,弯弯拐拐的山路依然没完没了。

开始有女知青不停的问钱世永还有多久到了,钱世永回头瞥了一眼,歪着头示意他们自己睁大眼睛看山路。

只要不瞎的人都能看清楚自己脚下的路通往山坳里的屋舍还有多长,钱世永实在不想回答这种无脑的问题。

白飞飞气闷的咬着下嘴唇,用练习过多次的最美表情又看向赶车的钱五叔。

牛车负重前行在全是弯道的山路上已经十分艰难,钱五叔时刻不敢放松,就怕一个不小心,牛车把这些知青的行李颠下去,要是掉到山谷里,要下去捡简直要人老命,哪里分得出心神给娇滴滴的女知青,压根看不到白飞飞抛来的带钩子眼神。

向娇娇暗啐一口,连车把式老头都不放过的不安分女人,就该去跟陈七做一家人。

林冬梅则是感到一言难尽,到底是怎样的作者用怎样的三观写出这样的小说,竟然让她如此倒霉的穿了进来,

这一路上林冬梅都在努力回忆这部小说的剧情,微微有些奇怪,虽然她没看完所有内容,但是她记得青山大队这次来的是七个知青,五女两男,其他人都对得上,唯独严小雨这个姑娘,是剧情里没有的。

莫非自己记错了?

还是说因为她的穿书,产生了蝴蝶效应改变了剧情?

真正原因不得而知,严小雨这姑娘林冬梅一点都不讨厌,所以她决定带着睿智的眼光审视这场穿越之旅。

至于剧情里的团宠女主,只要不作妖到自己身上就算了,一旦要搞事,她可不介意试试这个主角到底头有多铁。

林冬梅作为一个穿越人士,对这些书中的土着,是带着天然的优越感的,可惜她并不知道自己在秦广王和陆判眼里,就是一个被洗脑过的普通人而已。

庄周梦蝶到底是庄周梦了蝶,还是蝶梦了庄周,不得而知。

青山大队的前身是钱家村,这里的村民有九成都是钱家人,是明末年间举家避祸来到这里落户的,那时候的交通情况更加感人,这里完全属于远离城镇的桃源之地。这里不但有钱家祠堂,还有学堂,时局慢慢稳定下来之后,钱家人也没了出去生活的打算,踏踏实实的在这里生活下来,后来陆续来了几户外姓人家,有庄稼人,也有猎户。

二十几里之外的隔壁白云大队的前身是范家村,是在钱家村之后躲灾年来这里落的户,也是清朝年间的事情了。

再远一些的黄石大队和王庄大队的情况也基本大同小异。

又是四十分钟之后,一行人才下到山坳稍微宽些的土路上,钱五叔赶着牛车总算松了一口气,下次再有这种活,就算是装病都不去了,这些知青忒麻烦。

钱世永带着人来到离村口最近的一处院子,这里就是许多年前的钱家学堂所在,建国前已经没有了学习的条件,这里的房子便空置下来。

战乱年间,曾有红军小队经过这里,帮助老百姓剿匪时就借住此处,当时钱家村人为表感谢,东一家西一家的凑齐各种材料把破败的学堂翻修过。

直到十几年前开始有知青下乡来到这里,村里商量之后再次翻修了学堂给知青们当了知青点。

村里直到现在,老一辈的人都还没习惯已经改名青山大队,钱世永是大队长,也是曾经的村长,出门遇到后称呼依旧没改。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知青点的负责人,也是四年的老知青李红军听到声音连忙出来打开院门。

院子里本来就在聊天乘凉的还有两个男知青,纷纷看向院外。

钱世永招呼知青点的几个男知青帮忙从牛车上把行李搬进院子。

看着这几个随时都可能倒下的新知青,老知青们其实很理解这种感受,他们当初来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只是没想到这次的女知青竟然这么多,而且就算萎靡不振也难掩饰颜值其实还不错。

若非如此,两个聊天的男知青也不会乐意帮忙搬行李,他们敢打赌,这一车的行李,属于那两个男知青的绝对不多,能在女知青面前刷刷好感也是不错的。

从屋子里和厨房里又陆续出来好几个知青,两男两女,女知青站在厨房屋檐下没动,她们又搬不动,上前只会添乱而已。

倒是两个男知青竟然也站在一边没动,还是被李红军狠狠瞪了一眼才不情不愿的接过东西。

一牛车的行李着实不少,好在人多,新知青们倒也没有干看着别人帮忙自己不动手,除了白飞飞和压根就没有行李在牛车上的严小雨。

前院的动静不小,后院的又出来两个女知青看热闹。

连二十来米远的隔壁邻居钱四叔家都有好几个妇女远远的看着这边指指点点。

钱世永见行李搬完就让钱五叔把牛车赶回牛棚,他会交代记分员给钱五叔把工分记上的,今天这么累,必须是满工分。

钱五叔赶着牛车哒哒哒的走远了,经过看热闹的老娘们还熟练的打着招呼。

钱世永把人交给李红军之后就说了句老规矩,并没对新知青们多说一句话,转身就走了。

李红军招呼众人先把各自的宿舍选好,行李归置进去再出来吃饭,不然一会天黑了,可不会浪费灯油给他们照着亮在院子里找行李。

而且要是掉了什么东西,扯起皮来也是麻烦事,毕竟刚才他自己也上手帮忙搬行李了,他可不想害老知青出了力气还惹一身骚。

这个院子本来就分前院和后院,以前做学堂的时候就是按年龄阶段分了班的。

现在是男知青住在前院,女知青住在后院。

前院有四间屋子,院墙边还有柴房和厨房,厨房背后还有茅厕和洗澡间。

后院没有功能性用房,因此屋子更多,足足有六间。

而且每间屋子还挺宽敞。

这些年虽然来的知青不少,但是或走或成家离开知青点的也不少,目前还住在知青点的也没多少人。

男知青七人,女知青四人。

由于这个位置在村口,夜里静悄悄的还怪渗人,而且山坳里本来湿气重,所以哪怕一开始知青们来了都想住单间,过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决定找个搭子当室友,一是壮胆,二是万一有点啥事也能有人及时发现。

所以现在的七个男知青其实只住了前院三间屋,女知青住的后院两间屋。

剩下的房间相当充裕,新知青们的选择余地大大的有。

卢海波和夏文青两人住进了前院唯一的空屋子,快速的找到自己的行李就往房间走。

六个女知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林冬梅率先开口邀请严小雨和她一起住一间,向娇娇倒是想一起,但有些担心一间屋子够不够大,住三个人会不会拥挤,没见到老知青都是两人住一间的吗,所以没开口。

倒是火车上的人间清醒女知青童海琼出声想和林冬梅、严小雨一起住。

火车上的情况严小雨看得清楚,对这个女知青还挺有好感,没反对,但也没出声,看向林冬梅,其实她怎么住都行,只要不遇到奇葩就行。

林冬梅看严小雨没反对的意思就爽快的答应下来,剩下三个女知青可都不是省油的灯,林冬梅招呼两人赶紧结伴去找行李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严小雨总不好看着未来的室友大包小包拎不动,也搭把手提了两个大袋子跟在两人身后。

而另外三个女知青倒也没太大感觉,反正屋子多,就算那三人挑走一间,还剩足足三间,她们就算全都睡单间都完全没问题,因此慢腾腾的并不着急。

白飞飞还在后面拉了个老知青帮忙拎行李,只不过她挑中的这个男知青虽然看起来壮硕,模样也很周正,可惜是个不开窍的,说后院是女知青的地盘,男知青不方便过去,因此果断的拒绝了白飞飞,气得白飞飞直跺脚。

向娇娇提着行李已经走到了通道旁,眼角余光看到了白飞飞的笑话,又是白眼一翻懒得多看。

在火车上就受了社会毒打的圣母宋月行李并不多,看到白飞飞的遭遇之后放弃了同样的做法,自己提着袋子就往后院走。

学堂依山而建,后院背靠的是非常陡峭的山体,围墙也建得很高,一般宵小进不来,但是同样的,山体上各种植物带来的湿气也相当可观。

院子里的地面铺的是青石板,在村里是非常豪华的配置了,可惜长年累月的潮湿环境下,青苔长了一茬又一茬,如果不及时清理,人走在上面很容易就摔倒了。

老知青把常走的路非常清晰出现在地面,其中一个带路的老知青叫方芸,很热情的告诉新知青们,以后要轮流清理石板路面。

严小雨三人都点头,这是应该的,公共区域的卫生大家都有责任。

山坳里高高的院墙,在黄昏的光线下,踩着满是青苔的石板路,林冬梅看见了院墙边被大石板盖住的井口。

没忍住,问:“那口井怎么盖起来了?”

方芸看了一眼,随口回答:“好多年前就封起来了,我们来的时候就这样,石板盖得严实,不影响什么的。”

说话间,其他知青也看向这口被石板盖起来的井,抬眼又看到了院墙上长满的藤蔓和缝隙里长出来的青苔。

陈旧的院子、疯长的植物、因不明原因被盖起来的枯井,该说不说,多少还是有点惊悚意味在的。

走到后院中央位置,方芸停下脚步,告知老知青住的两间屋子在最里侧,剩下的都可以住,并没有带新知青看自己屋子的想法。

林冬梅又看看那口井,想住在人气旺盛一些的地方,于是果断开口要住在老知青隔壁。

说完想起还没问室友,转头一看,两人点头如捣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