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当凡人有了修仙知识 > 第8章 辛酸历程 第二十九节 历劫第八世-单独开伙

仔细的数了数,白云大队那边的八个新知青,这里就出现了七个。

昨天念名字分地方的时候,林冬梅特地观察过白云大队的新知青,毕竟是小说里的核心人物,白飞飞的几大护法可都在这里,所以对这些人都有印象。

林冬梅暗暗给他们的团结点赞,内心戏刚升起,就被打脸。

那边正在草棚子区域的几个人已经吵起来了,不到一分钟又直接动起手来。

林冬梅人还站在铁门里正打算跟大爷打个招呼再进去,看到这个情况也有点傻眼,一时之间愣在原地没有动作,目瞪口呆的看着不远处的闹剧。

门口的大爷慢腾腾的从自己住的小屋里提出来一把木柄铁铲,铁铲都已经锈迹斑斑,前端缺了一大半,仅剩的部分也千疮百孔,木柄旧得已经包浆了。

林冬梅严重怀疑这是不是别人卖到这里来的淘汰品,但这玩意被老头拖在地上一边走一边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看起来就好有气势的样子。

铁铲能不能铲东西不知道,但是用来打人肯定能见血。

正热血上头的几个男知青听到动静纷纷转头,看见老头面色不善的拖着一把破铁铲一步一步走向他们,顿时就停手分开。

动手的几人尬笑着迅速散开,假装刚才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草棚子区域面积不小,几人腿脚灵活,很快就窜到了比较远的地方。

老头停在原地,一手杵着破铁铲面无表情的看着这帮人,起码等了五分钟才冷哼一声转头回身提起破铁铲走回铁门边。

这回铁铲没有被拖在地上,终于保住了最后那点残破的身躯。

老头看向林冬梅,头朝里一歪示意她进去干自己的事。

林冬梅发誓,这一刻她有被这个老头帅到。

再次来到废品堆积区域,新的问题来了,白云大队的这些知青分散在各个地方,对林冬梅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全方位覆盖了。

这样一来,她想安静的捡漏根本不可能,定睛一看,还能发现,这些知青翻得比她都仔细。

算了,今天就不浪费时间了,林冬梅决定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柜子就走。

话说白云大队一共就分去了三个男知青,好像全都是白飞飞的舔狗,刚才打架的就是三个男知青,莫非内讧了?

又想起来时路上,白飞飞那炸裂的言论,这三人也不知道被洗脑成功了没有。

想着想着,林冬梅走到草棚子区域,要在这堆积成山的残破家具里面找到相对完整的,着实需要费些功夫。

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勉强能用的小柜子,边角都有撞破的痕迹,背面的木板也破了,但是找块木板把背面钉上也问题不大。

找到一块还算合适的木板,林冬梅把东西弄到了门口。

也不知道这木柜是什么材料做的,竟然重得出奇,不过林冬梅是满意的,这东西重,说明用料扎实啊。

比较发愁的是要怎么把东西带回大队,那十八弯的山路她怕自己搞不定。

鸡窝头男人看见林冬梅这费劲巴拉的样子,摇摇头,默不作声的接过柜子,看看背板的破损,又看看林冬梅找出来的木板,转身回屋找出了工具。

一阵叮呤当啷之后,木板被钉在了木柜的背板处,还拿锯子把多出来的部分锯掉了。

林冬梅双眼都要开始冒星星了,真是好人来的!

鸡窝头男人抬头又看看林冬梅的小身板,再看看上午就被找出来放到地上的那堆报纸和书,再次摇摇头,把报纸放进了木柜里,关上木柜的门。

不知道从哪里扯出一个粗麻绳,三两下就把木柜捆上了,还留出了双肩可以背的绳结位置,歪头示意林冬梅试试背上。

林冬梅已经被鸡窝头男人的这番操作秀到了,连忙笑着上前蹲下身,双手穿过留出来的绳结位置。

木柜被稳稳当当背在了背上,并不觉得有多重。

林冬梅惊喜的转身对鸡窝头男人道谢。

不经意看到地上被落下的那几本书,心想莫非被人家看出来了那几本书是用来掩人耳目的?不然她没有理由不停的拆开那些捆好的书翻来翻去。

鸡窝头男人看都没看那几本书一眼,漫不经心的走到一边的破桌子旁,拿出一个小本本开始写字,嘴里还说着:“太重,你下次来拿。”

鸡窝头男人很快写完条子递给林冬梅就挥手让她走。

林冬梅脸上有些发烫,原来人家是觉得她背不动才没给装的,嗯,肯定是这个原因。

接过条子,上面的字好似蚯蚓在爬,但是有了前面这一茬,林冬梅觉得这些蚯蚓一定是全天下最漂亮的蚯蚓。

见男人挥手,林冬梅也转身往门口走,低头仔细辨认条子上的字,有些皱眉,别说认字,她连这上面写的是几个字都没分辨出来。

门口老头抽走林冬梅手里的条子,抬头看了看她背在背上的柜子和那捆绳子的手法,嘴角扯了扯,开口说:“一共六块三毛钱。”林冬梅内心狂喜,完全没想到这么便宜,这么个柜子即使找村里手艺粗糙的木匠,自己上山砍树准备材料,手工费都要好几块。

付完钱,林冬梅就心情颇好的离开了废品收购站。

先不说买到的东西性价比高到飞起,光是上午翻到的钱和票就足够她置办许多生活物资了。

废品收购站果然是个好地方,嗯,人也怪好嘞。

林冬梅喜滋滋的走了,白云大队的七个知青在这里翻了一个下午,最后凑到一起之后,发现谁都没收获。

至于是不是真的没收获,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严小雨四人回到青山大队的时候时间还早,中午的下工锣都还没敲。

几人先把各人的私人物品放回宿舍之后,就开始各司其职准备搭灶台。

回程路上,他们就已经讨论好四人搭伙吃饭,就不跟知青点其他人一起掺和了。

搭灶台的手艺他们是没有的,不过可以找大队上有手艺的人来做,付出一些物资作为交换就行了。

其实私下给钱也是可以的,但是容易被人举报,为了避免麻烦,通常都是给东西。

四人这一路上交流的情报不少,昨天虽然到得晚,但大家都没闲着,打听到的消息也都做了分享。

今天买回来的东西里,除了私人物品之外,还有四人搭伙一起做饭需要的东西。

卢海波神通广大的竟然从供销社买到了大号的陶罐,以后煮东西就方便了。

铁锅自然是没有的,那东西不但要的工业票不少,关键是压根就没货。

严小雨和童海琼惊叹于卢海波有这份本事,好奇是怎么买到的,她们在供销社的柜台里根本就没看见这个。

说到这个,卢海波表情不太自然,夏文青推推鼻梁上的眼镜,抿着嘴转过了脸。

看来有故事,严小雨和童海琼对视一眼,但也没有刨根问底。

四人共用的东西自然要平摊费用,这些都等最后收拾利索了来一起算,趁着今天还有时间,得赶紧拾掇出来,不然不止中午得吃干粮,晚上也不见得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知青点的厨房很宽敞,这里以前可是学堂的教室。

似乎以前也有过知青单独开伙的痕迹,硕大的厨房里,竟然有着三处灶台,分别位于三个角落。

现在还在使用的是离厨房门口最近的一处,另外两处在靠里的角落,灶台都已经被拆得只剩下残破的痕迹了,不过烟囱倒还保留得不错。

卢海波和夏文青负责去找人来搭灶,严小雨和童海琼去山脚下捡柴。

不跟知青点其他人一起开伙,所以捡柴、挑水这些都要准备起来。

男知青负责重活和跟村里老爷们打交道,两个女知青就做轻省点的以及洗菜煮饭这些,所有涉及开销的都四人平摊,倒也没觉得谁占了谁的便宜。

山脚下有不少半大孩子和妇女都在忙碌,有捡柴的,有摘野菜的,有割猪草的,背篓里的收获都不少。

看到严小雨和童海琼空着手就来了,有那社牛的婶子大娘就开始打招呼聊家常,话语里更多的自然是打听这两个女知青的情况。

这些年大队里的年轻男娃都被这些外来的女知青迷得不像话,害得大队上的姑娘说亲的困难,她们当然要把这些潜在敌人的情况摸清楚才好。

严小雨和童海琼礼貌的笑着回应着大家,但也是问十句才回答一句。

好容易通过了人多的山脚区域,两人就一路朝着人比较少的山腰位置而去。

这里的山路经常有人走都崎岖无比,更别说这些野生区域。

稍微能开出来种地的地方都不会空着,可想而知这种荒着的地方会是什么样,蜀道难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往人少的地方走,现在才发现捡柴也不容易,捡柴的人比柴都多,这山没被薅秃纯属大自然的馈赠。

最近都没怎么下雨,但是山里潮湿,想捡干柴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能弄到些半干的回去晾着已经算是有本事的了。

下工的锣很快敲响,两人听到之后合力拖着一棵不大的枯树往山下走,路上还在总结下次上山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背篓得背,遇见了野菜也得采;

镰刀或者砍刀得带,开路也好,砍柴也罢,没有工具怎么能行,今天要不是因为这棵枯树不大,她们都没办法直接给踹断弄走。

麻绳也得准备上,捆柴得用,拉这棵枯树,两人的手全都弄出了不同程度的伤。

但是这些工具哪里找?

供销社可买不到刀具,得去农机站,这年头所有的农具都由这里统一售卖,而且只能集体出面带着批条才有购买资格。

私人想用农具要去大队部领或者借。

昨天方芸就给她们普及过,每天上工等待分配今天的任务,需要用到的农具都由大队统一发放,下工的时候需要还回去,会有专人检查。

不过谁家不劈柴?谁家自留地不用农具?遇到这种情况,家里如果没有农具又确实需要用的,就可以去大队部借用。

而那些家里有菜刀和柴刀的又是从哪得来的呢?

菜刀,是大队根据队里所有队员的情况,统计之后统一上报计划,批下来之后由大队出面采购,回来之后分发给各家各户。

前些年大炼钢铁把家家户户的铁制品都掏空了,这些年的产量也一直起不来,导致家用的铁器都十分紧张,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政策。

知青点的这把菜刀是三年前领了配额才拿到的,质量真心不咋地,用到现在,豁口都已经好几个了。

至于柴刀,是大队用旧以后需要淘汰的才会放出来,根据队员的家庭情况,可以用工分抵换回去使用。

其实大队每年都是有破损农具的维修和换新资格的,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把需要维修的和更换补充的农具情况上报到公社农机站,农机站再汇总之后往上一级上报。

维修的这部分,公社就会派人到大队里完成,但是换新的,就得等了。

换新计划层层上报之后,又要经过审批,再由省里农机管理部门统一采购,然后下发到地方。

地方下发新农具的时候,还要把已经破损到无法维修必须换新的农具尸体收回去,如果拿不出来,是不可能平白无故给发新农具的。

通常从上报计划到换到新农具,不止时间跨度大,数量还会大幅度缩水。

拿青山大队举例,去年上报农具换修计划是三月底,等新农具下来是十二月底。

而且上报的报废农具是三十八把,最后批下来只能换二十把。

报计划的时候又不允许虚报,公社农机站可是会派人来各大队核对报废农具数量的,有多少报多少。

那么最后换了新农具之后,剩下的得不到换新的这部分农具,除了第二年继续上报计划之外,也不能闲着。

如果有队员需要使用,来大队借用农具,这些报废农具就该上场了。

另外就是,有的队员觉得这些报废农具勉强还能继续用,而且家里确实需要,就会拿工分换回去用。

但是等上报计划以后,公社农机站的人下来核实数量的时候,需要拿出来亮相。

这已经是多年来的规矩了。

会换这种报废农具回家用的队员其实并不多,反正要用的时候去大队借也是这些,为什么还要花工分去换?

所以大队部闲置的农具其实也还是不少的,就是全都是残破不堪的而已。

至于麻绳和背篓倒是可以自己想想办法,搓麻绳这项技能,可以说全员具备。

知青也得学,因为等到连绵下雨的时候不能下地干活,待在家里搓麻绳也是能挣工分的。

而编筐这项技能也是比较普及的,这里不缺竹子,每次一下雨,竹林就要疯长一波。

大队上定期会安排编筐高手在大队部统一教技巧,无论是技术不好的,还是新来的,或是小孩子,都可以去学,学会了也就多一项手艺。

所以青山大队,家家户户都有那么些练手的背篓、筐子堆在那里自己用。

如果愿意花钱或者拿东西换,队员们就会拿出好的成品。

如果是想白嫖的,拿孩子练手的出来做人情也不是不行,只是外形不好说,啥时候散架也不敢保证而已。

严小雨和童海琼都一致觉得还是不要省这种钱了,家家户户都有的手艺也不可能贵到哪里去,万一为了省那点小钱,影响以后使用就完全没必要了。

两人一路边说话边艰难的拖着枯树来到山脚,这时下工的人都走完了,山脚空荡荡的人影全无。

等回到知青点,下工的知青们都在各自忙碌,厨房里热火朝天。

老知青正在老灶台做饭,而他们的灶台都已经完工了。

本来就剩了一半的土灶,现在只是补全一下其他的位置,干起来当然快。

现在天气炎热,灶台干得也快,只不过这里气候本就潮湿,想完全干透不可能。

本来土灶搭好之后最好是等半个月再烧火,但是这个土灶情况特殊,本来就不是新搭的,所以来搭灶台的老把式钱七叔建议他们等个十天。

但是十天不能开伙,显然不可能,钱七叔让卢海波跟回家里拿个小泥炉过来先对付着用,等灶台能用了把泥炉还回去就行。

卢海波回屋拿了个纸包出来跟在钱七叔身后出了知青点。

夏文青在灶台动工之前就去地里找到李红军说了要分开开伙的事。

李红军并没说什么,只点点头,让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提,另外还提醒他们赶紧去把自留地选好,该开荒的也得抓紧。

夏文青回来才让钱七叔开始动手的。

等四人齐了以后,夏文青说了李红军的态度,大家都承他的情,这算是他们在知青点办的第一件大事,非常顺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