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妙笔神探李天佑 > 第209章 父子

四合院:妙笔神探李天佑 第209章 父子

作者:墨一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5 07:05:10 来源:书海阁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刘海中一贯坚信的至理名言。

可他同时也秉持着“长子继承家业”的传统观念,手里的棍棒从来不会落到长子刘光齐的身上。

刘光天深知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刘光齐,难以与他们共情,但再不想法子自救,他们怕是早晚得被打出内伤。

他怨气满满:“易中海两师徒把爸当枪使,撺掇着开全院大会给贾家捐粮食,结果被李天佑捅到了街道办那儿去,把院里三个管事大爷全给收拾咯!”

刘光齐皱着眉头:“没了管事大爷这名头,咱爸心里指定不得劲儿,你跟光福少往他跟前凑。”

他老早就劝过刘海中,这管事大爷当不得,可官瘾上头的刘海中哪能听得进去,硬是要陪着易中海一条道走到黑。

这下好了,不仅刘海中自个儿被训了一顿,就连他这个儿子也跟着受了牵连,思想汇报都不知道写了多少篇。

见刘光齐态度敷衍,刘光天是既生气又不安,开始口不择言:

“我和光福哪回不是猫在屋里头,可最后还不都被薅出来一顿揍!大哥,不怕跟你说,我们甚至都想过要去报公安,反正都是死路一条,还不如...”

刘光齐闻言也变了脸色,赶忙安抚道:“都是一家人,哪里得闹到叫公安的地步,我等会儿就跟爸好好唠唠这事儿。”

刘光天有些后悔,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刘光齐。

一旦对方把他今天说的话,转述给刘海中,那他势必会迎来一顿毒打。

“光天,都是亲兄弟,我也不瞒你。”

刘光齐趁热打铁,打出了感情牌:“我这次回来,是要跟爸谈下彩礼的事儿。”

要不是为了这事儿,他还不想回来这四合院,尽是一堆烦心事。

刘光天瞪大眼睛:“大哥,你要娶媳妇儿啦?”

若说刘光齐结婚,谁人最高兴,那肯定得数刘海中了。

因为刘光齐对象的父亲,可是刘海中心心念念的“大官”。

刘光齐笑着点头:“对,爸听到这消息,高兴还来不及,咋还会打你和光福呢!”

不远处,李天佑嚼掉最后一口冰棍,并将冰棍杆熟悉地扔进一旁的垃圾堆。

这一动静,终于引起了兄弟俩的警觉,转头望向李天佑这边。

李天佑主动打招呼:“光齐哥,好久没见啦。”

他倒是还想再听下去,只是赵彩珠手里的冰棍快撑不住了,再不找李红琴接手,这小人儿就得因吃太多冷的而闹肚子。

刘光天见到李天佑,眼神有些躲闪,毕竟他刚才提到对方时,语气可不怎么好。

倒是刘光齐神色自然,大方地回应:“是天佑啊,过些日子我办喜事儿,你可得务必来捧个场!”

都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刘光齐这一番直截了当地邀请,显然是在暗讽李天佑偷听的行径。

不然,从下聘到成婚,少说也得一两个月的时间,哪会有人提前这么久发出邀请。

李天佑笑容不变:“嘿,你这新郎官开口,我指定得去沾沾喜气,到时是要在院里摆桌儿不?”

这话,也是另有弦外之音。

人际社会中,喜宴自然是拓展人脉,联络感情的好地方。

但对于刘光齐这种未来岳家势大的小年轻来说,喜宴选址里头的门道可就多了。

刘光齐强撑着笑:“哪儿摆不都一样,天佑你到时记得过来便是。”

有些事想归想,可一旦被人说破,就会特别难堪。

刘光齐现在就是这情况,他既想攀上岳家的势,又不想被人说闲话,更多地还想刘海中出钱,为他办一场体面的喜宴。

李天佑颔首没再言语,颠了颠手里的赵彩珠,穿过刘家兄弟让出来的过道,不紧不慢地走回四合院。

转身看着李天佑的背影,刘光齐敛起了脸上的笑意,他莫名感觉自己的心思被对方给看穿了。

“大哥,你该不会真打算不在院子里摆这喜酒了吧?”

刘光天是年轻了些,但他并不傻。

以刘海中的性子,要是被刘光齐如此落面子,最后肯定是找他和刘光福出气。

再度转身,刘光齐面上全无异色,镇定自若:“别信李天佑的挑拨,你嫂子的家世你又不是不知道,说不定到时是去丰泽园摆席呢!”

李天佑颠着赵彩珠回家时,李家母女已经说完了私房话,正在堂屋里聊些八卦。

瞧见舅甥两人回来,李红琴立即起身走过来,从李天佑手里接过了赵彩珠。

“咋去了这么久,难不成老黄也收摊了?”李母疑惑地问道。

李天佑解释:“碰上了刘光天在向刘光齐控诉,被他爸打的事。”

一听这话,赵德身子不由得颤了颤,似乎是联想到了自己。

“刘光齐?”

李母好奇地往屋外张望,并没见到人:“今儿个是啥日子,咋都赶着回院里来了。”

这时,李红琴已经抢过了冰棍,并将赵彩珠转交给了李母:“妈,你先帮我看下彩珠。”

赵彩珠不舍地盯着冰棍,小手不断扑腾,试图从母亲手里再把冰棍给夺回来。

李母瞧了眼冰棍,也知道不能再给赵彩珠接着吃,把人给牢牢抱在了怀里:

“刘海中打孩子确实狠了些,不过光齐也不见得能劝住人。”

李天佑冷笑了一声:“刘光天连报公安都说出口了,刘光齐为了自己的仕途,说啥不也得把人先给稳住。”

此时的法律还不完善,关于虐待孩子的行为虽然没有明确判定,但是子告父的事一出,刘家人绝对名声尽毁。

在古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子告父被认定为大不孝,甚至将其写入律法之中。

除了危害皇权的重罪,必须强制举报外,子告父一律处死。

直至到了唐代,才撕开了一丝口子。

子告父指控属实的话,可免绞刑,但仍需受杖刑和徒刑。

当然,这些律法在建国后被全部推翻。

可思想上,众人依然对子告父的事难以认同。

这也就是刘光天只敢口头叫嚣,却迟迟不敢行动的原因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