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149章 对峙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第149章 对峙

作者:狂野乌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5 19:13:28 来源:书海阁

至此丁拱辰出任西军军工局总办,军情局派人前往福建接他的家人,此般事宜,按下不表。

腊月廿八,萧云骧率重庆西王府军政人员、西军学堂等相关人员,前往朝天门码头对面南山之上,新建成的西军烈士陵园,为西军烈士扫墓。

自长沙突围,西军脱离太平军自成一体,至今不过一年零三四个月,西军烈士陵园内却已竖起万余座烈士墓碑。

此外,长沙之战中留给翼王的数百烈士,以及在湖南运动战期间,尚未实行火化政策时,埋于沿途的数百烈士尸骨,亦让人痛心。

创业维艰,总有人需付出牺牲。

生者当时刻自省,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那万千消逝的年轻生命。

究竟是将他们当做黑夜中,引领众人前行时燃烧的火炬;还是当做烹饪自家享用珍馐时,消耗的柴薪。

这向来是个天大的问题!

祭拜仪式结束,众人散去,萧云骧心情沉重,独自坐在李富贵墓碑前默默思索。

待天色渐暗,他才下山,渡江至朝天门码头,遇见了赖文光。

“赖兄,可有第三军李秀成部的消息?”萧云骧询问道。

“他们已行动二三十天了,但战况如何,目前尚无消息传回。”赖文光答道。

言罢,二人不约而同地望向北方群山,似欲看穿第三军的战况。

然而,暮色笼罩下的北方群山中,云雾缭绕、鸟雀归巢,又能看到什么呢?

-------------

咸丰三年,朝廷时任陕甘总督是易棠,陕西巡抚为吴振棫(yù音同“玉”)。

易棠,今年六十岁,湖南善化(今长沙)人,道光年间进士出身,历任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官职,以清廉、务实、干练闻名。

道光三十年(1850年)调任陕甘总督。

上任伊始,他顶住压力,详查处理了甘肃总督、满洲贵族琦善诬陷回民案,解救数百人,迫使朝廷调走琦善;

同时残酷镇压甘肃循化回民叛乱,屠杀叛军千余人;

灾后还组织灾民疏浚河道、发放棉衣、恢复生产。

简而言之,就是一位刚正铁腕、体察民苦且注重民生的传统士大夫官员。

吴振棫,今年六十一岁,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庆十九年,年仅22岁便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贵州、云南、河南等地官职,咸丰二年任陕西巡抚。

在云南任巡抚时,他缓和汉回矛盾,禁止团练滥杀,稳定边疆。

到陕西后,主张怀柔政策,擅长以文治化解矛盾,与易棠配合默契,平定了陕西回民之乱。

其人仁厚机敏,兼具政治家与学者特质,着有《养吉斋丛录》《黔语》等,多关注民生疾苦。

咸丰三年初,太平军偏师西军如旋风般攻入重庆,随后大肆扩张。

彼时,吴振棫在西安,易棠在甘肃处理回乱。

待他们收到消息,西军已攻陷川北保宁府,先锋翻过四川与陕西交界的米仓山,占据米仓山最高处的巴裕关以及北麓的米仓关。

易棠匆忙下令汉中总兵黄金标率兵数千,沿险要处筑关隘,遏制了西军势头,并着吴振棫从西安赶往汉中主持大局。

西军后继兵力不足,攻击数次无果后,便加固米仓关和巴裕关防御,双方陷入对峙。

其后数月,西军在四川击败岑毓英,活捉裕瑞,占领成都并四处扩张,几乎占据整个四川。

七月,朝廷兴三路大军攻川东酉阳州,严令易棠、吴振棫从汉中兴兵入川,配合作战。

但米仓道与荔枝道路途凶险,清军多次攻击无功而返。

好在金牛道的阳平关、葭萌关、剑门关尚在朝廷掌控中。

四川境内的葭萌关、剑门关在朝廷手中,朝廷即可经较宽敞的金牛道,源源不断运送人员物资入川,威胁四川平原北部的江油、阆中等地。

此乃朝廷夺回四川的重要桥头堡。

然而,西军的米仓关距汉中城仅150里,巴裕关更近,仅120里,如两把尖刀顶住汉中城胸口。

若朝廷调汉中兵力至金牛道的葭萌关、剑门关,导致汉中兵力空虚,西军不惜伤亡攻破当面之敌,汉中城恐不保。

一旦汉中失守,金牛道上的阳平关、葭萌关、剑门关后路被断,迟早落入西军之手。

反之,若西军敢从米仓关重兵强攻,谋夺汉中。

清军只要在米仓山中堵住西军,剑门关和葭萌关的清军即可趁西军川内兵力空虚,顺势攻击川北,西军亦会左支右绌。

于是,双方在这种谁都不敢先动手的古怪对峙中,按兵不动大半年,各自调兵遣将、积累军需物资,等待时机。

米仓山最高关隘巴裕关海拔约2100米,米仓关位于北麓,海拔稍低,两关扼守米仓道两条线路。

每年11月中下旬起,米仓山开始下雪,隆冬积雪增厚,山顶积雪达一两尺。

此时米仓道几乎人迹罕至,行军艰难,山民猎户也鲜少前往。

积雪需来年开春二三月才融化,当地有“百丈崖起白毛风,三日必封米仓洞”之说。

这段时间,西军翻越米仓山支援米仓关极难,是清军攻击米仓关的绝佳时机。

1853年11月下旬,萧云骧还带着左宗棠在酉阳视察时,米仓山已开始下雪,封山之季来临。

汉中府衙内,陕西巡抚吴振棫在书房接待特殊客人——朝廷前四川总督兼满八旗成都将军裕瑞。

此时的裕瑞,全无昔日大员气势,头戴半旧棉帽,身着沾污的羊皮袄、打补丁的臃肿棉裤和沾泥斑的棉鞋,头发斑白,皮肤粗糙皲裂,脸色灰败。

五十五岁的他比六十一岁的吴振棫显得苍老许多。

书房里炭火正旺,裕瑞坐在火盆旁哆嗦着烤火。

对面坐着面容清癯、眉目疏朗、蓄短须、身形修长、常着儒雅便服的吴振棫,正心情复杂地看着裕瑞。

一位仆人推开房门,在火盆边方桌上摆上两杯热茶和一盘干果点心,便低头退下,关上房门。

房外,北风呼啸,卷着昨晚掉落的树叶在院子里盘旋,风中夹杂着碎雪,飘飘洒洒地扑向地面。

汉中的冬天已正式来临矣。

“裕总督,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能回来就好,一切都会好的。”

吴振棫将一杯茶递给裕瑞,轻声安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