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165章 同乡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第165章 同乡

作者:狂野乌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5 19:13:28 来源:书海阁

魏源合上手中的报纸,目光平静却透着几分深意。“他们也给你送这些东西了?”他转头问向身旁的徐寿。

徐寿嘴角上扬,露出温和的微笑:“报纸每期都按时送来,还有这些课本,据他们说这已是精简版,原版从不对外示人。”

魏源轻轻叹息,感慨道:“他们也给我送了,还邀我去做他们科学院的祭酒。”

徐寿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赶忙问道:“魏公作何打算?”

魏源神情黯然,轻轻摇头:“我已垂垂老矣,身体孱弱不堪,且心灰意冷久矣。”

继而又自嘲道:“想那汉昭烈帝邀请诸葛孔明,不过三顾茅庐而已。我这样一个被朝廷弃用的无用之人,他们却每月来访,礼数周全至极。”

“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份心意都诚挚得让人动容。”

徐寿微微脸红,深有感触地点头:“我这里亦是如此。咱们这些被朝廷视作奇技淫巧之辈,在他们眼里却是如获珍宝。”

魏源凝视着徐寿,眼神笃定而坚定:“他们如今大势已成,再无人能轻易覆灭他们。雪村,现在正是去他们那里的好时机。”

徐寿坦诚相告:“我本就和同乡华若汀约好,这个月就随他们前往重庆。此番来拜访魏公,本是想问您是否愿意一同前往。”

“但既已知晓您的心意,我明日便随军情局的人去重庆,今日就算与魏公辞别了。”

魏源连忙伸手挽留:“雪村,稍等两日。西王府如此有诚意,我虽去不了,但已为他们物色了一位合适的管理人选。”

徐寿顿时来了兴致,忙问道:“敢问魏公,是何人?”

魏源微笑着,眼中闪烁着光芒:“是编撰《环瀛志略》的徐继畲徐健男。”

徐寿颇为诧异,瞪大了眼睛:“可是那位十八岁中举人,后又进士及第,朝考第一,选翰林院庶吉士的山西徐继畲?”

魏源轻轻点头:“正是!”

徐寿皱起眉头,疑惑地摇头:“我听说徐公曾任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乃封疆大吏,怎会愿意去西王府担任祭酒之职?”

魏源长叹一声,耐心解释:“雪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徐健男因道光三十年的‘神光寺事件’被弹劾丢官,又因在《环瀛志略》中称赞美利坚国华盛顿「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而遭朝廷记恨,被弃之不用。”

“他为官清廉,未置田产,如今只能靠在书院讲学维持生计。他与我志趣相投,早年便有交往。此次我邀请他来高邮的文台书院讲学,一是尽他所长,二也是挣些束修补贴家用。”

文台书院是魏源任高邮知州时所创办。虽已卸任,但他仍对书院倾注心血,故而将赋闲在家,且生活清贫的徐继畲请来任教习。

徐寿依旧眉头紧锁,心存疑虑:“徐公当过朝廷封疆大吏,此番去西王府,能否放下心结?”

毕竟在清廷眼中,西军西王府乃是叛逆。像徐继畲这种在清廷挂上号的人物,一旦加入西王府任职,就再难回头了。

魏源朗声大笑:“徐健男长期在福建任职,与各国洋人交往频繁,早对泰西诸国体制深有了解。他的《环瀛志略》记录了当今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即便我的《海国图志》也难以企及”

“且他本就对朝廷失望透顶,不然也不会在着作里说出那种授人以柄的话来。”

“他对西王府的诸多举措却是十分认可,早就想去重庆,我便派人去请他了。”

魏源缓缓走到香炉前,点燃手中最后三支香,虔诚地插入香炉中,又向佛像拜了三拜,然后带着徐寿朝家中正堂走去。

他的子女都已各自成家立业,原配也在两年前离世,如今只有一位妾室和几个老仆随他来到高邮,日子倒也清净。

两人刚踏出佛堂,刚才在门口扫地的老仆便匆匆来报:“老爷,您那位湖南乡亲又来了。”

魏源嘴角泛起笑意,轻声道:“请他进来吧,他倒是有恒心,此番正巧碰上了。”接着吩咐老仆去文台书院请徐继畲,老仆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一个中等身材、相貌普通的中年人带着一名年轻随从走了进来。他手拎着几条鲜鱼,一刀猪肉,随从背着一个书袋,手里提着些瓜果蔬菜。

他远远地就用魏源家乡——湖南邵阳的口音热情问候:“魏公,赵某又来打扰了,给您送最新一期报纸。”此人正是西军军情局参谋长赵无忌。

魏源也用邵阳话,笑着回应:“每次你来,倒是我家改善伙食之日了。”随即唤来一仆妇,将赵无忌和随从手中的鱼、肉及瓜果蔬菜收到厨房去了。

赵无忌看见徐寿,笑道:“不知徐先生也在此,您那份报纸已送到贵府上了。” 徐寿拱拱手,表示感谢。

魏源笑道:“烛晦,你倒是有心。”说罢,将两人迎进客厅。

西军开年以来难得平静,萧云骧便将组建科学院的事宜提上日程,军情局开始大规模招募人才。

像魏源、徐寿这种在中国近代史、科技史熠熠生辉的人物,自然是西王府重点邀请的对象。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上海开埠已有十余年,西学东渐的浪潮吸引了许多对西方感兴趣之人。

且这里还是太平天国和清廷的交战场所,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还是情报收集、人才招揽方面考虑,都该设一个重要据点。

赵无忌主动请缨,前来主持设站工作。

他凭借与魏源的同乡关系,加上刻意结交,一来二去,与魏源熟络起来。为了方便和文人打交道,他还临时给自己改了个“烛晦”的字。

四人来到魏家客厅,仆人奉上香茶后。魏源便迫不及待地催促赵无忌:“烛晦,快把报纸拿给我看。”

赵无忌没有卖关子,从随从的包裹里拿出一份四月份的《荣华日报》,恭敬地递交到魏源手里。

魏源立刻展开报纸,徐寿站在他身后一同观看。报纸依旧是标点清晰、行文通俗的熟悉风格。

前几版照例是西王府颁布的政策、西军的战斗故事,中间是时事评论、文章诗词等,后面则是商家推销产品或寻求合作伙伴等内容,宛如一锅**生猛的大杂烩。

头版头条详细报道了西军李秀成部攻克汉中府的经过,用大量篇幅描述了第三军冬季翻越米仓山的壮举,以及战斗英雄事迹,授予开路先锋第七师“近卫”称号等消息。

第二版是西王府对近期土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百姓反馈信息的具体方式。

第三版则又是那署名“钓海客”的狂生文章,题目是《德先生与赛先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