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217章 马帮古道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第217章 马帮古道

作者:狂野乌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5 19:13:28 来源:书海阁

房间内,曾国藩裹着厚棉袄,仍觉寒冷,正缩着身子在火盆旁烤火。他面容沉郁,浓黑眉毛耷拉着,颇显愁苦之色。

面目白净、身形瘦弱的刘蓉,正对着墙上的湖北地图静静思索。

听到曾国藩的问话,他转过身来,苍白的面容泛起一丝病态潮红,愤然道:“都怪官文这个蠢货,把我们调到恩施城,才让局势如此糟糕!”

言语间,对官文官总督竟无一丝的恭敬之意。

原来,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胡林翼到荆州后的第四天,他们接到胡林翼发来的战局消息,以及以官文名义下达的,即刻率部前往荆州的命令。

他们三万多人从恩施出发,携火炮辎重,到宜昌最快也需八至十天。

届时若萧云骧攻破宜昌城,他们便会被困于武陵山中。

前后皆敌,既无坚城可依,又无粮草供应,难逃覆亡命运。

若舍弃辎重,仅带武器口粮快速急行军,五天内可赶到宜昌,甚至能冒险从长阳顺清江而下,直接到宜都,避开宜昌直下荆州。

但这对一向指挥风格稳重、崇尚“打呆仗”的曾国藩而言,太过冒险。

曾国藩与刘蓉、郭嵩焘商议,三人分析利弊后,皆认为不要冒险,全力攻打当前的林启荣部更为稳妥。

只要消灭或击溃林启荣,甚至能反攻入四川,逼萧云骧撤军回援。

然而,林启荣颇为狡猾。他率部到恩施城下后,并不强行攻城,反而沿高车河、清江构筑工事。

待曾国藩率部到达并下令攻击时,其防守工事已建成。

纵然李续宾、鲍超、刘长佑等湘军悍将率部猛攻,都被林部击退,曾国藩无法实现歼灭林部的目标。

随着天气渐冷,大雪纷飞,他们不得已停止攻击,与林启荣部对峙起来。

又过了十来日,他们收到宜昌传来的消息,农历十月十六那日,宜昌城守将多隆阿投降,萧云骧占领宜昌城。

曾国藩收到消息后,暗自庆幸当时未奉命,又有些后怕。因为若收到官文命令后就率部东出,刚好撞上萧云骧大军。

当然,若轻装疾行,可提前两三日避开萧部前往荆州,甚至可与宜昌城守军配合,在宜昌城下和萧云骧大战。

但事已至此,说这些也无济于事。

事情到了这一步,曾国藩又有些惶恐起来。

他的后勤补给线已被萧云骧截断,若攻不破前方的林启荣部,就只能困守恩施孤城,被西军前后夹击。

而且他也怕清廷降罪,所以房间里只有他和刘蓉时,才有了那番对话。

此时,“吱呀”一声响,房间的门被人推开。一阵寒风裹着雪花吹进房间,将桌上的文书、情报吹得满地都是。

只见郭嵩焘匆匆走了进来。

刘蓉连忙转身,一边捡地上的文书,一边抱怨:“筠仙,赶紧把门关上,你一来,热气都跑光了。”

郭嵩焘却置若罔闻,径直走上前去,将手中的一份情报递给曾国藩。

刘蓉无奈,只好自己去关门,并捡起地上的文书放在书桌上。

忙完这些事后,刘蓉回到火盆边,接过曾国藩递来的情报,看了起来。

原来是四日前,西军陈玉成部攻克施南府和宜昌府交界的野三关,正向恩施城杀来。

野三关距恩施城约三百里,只有湘军一个队守卫,难以阻敌,仅能起到哨兵作用。

这队清军探查清楚西军番号后,便撤出野三关,派探马急奔恩施城汇报。

今日探马到恩施城时,恰好碰到检查粮食辎重完毕、准备来寻曾国藩汇报的郭嵩焘,于是有了先前那一幕。

刘蓉看完情报,在屋里跺了几步,对曾国藩道:“抚台,西贼已到了野三关,那么十天左右就能赶到恩施城。”

“既然是‘四眼贼’率部而来,他的一个军,有四万余人。抚台是要打还是要走,得赶紧做决定了。”

“要打,我们必须尽快向景阳关、瓦屋场这些险要处调兵了。”

曾国藩眼神平静,看不出喜怒。“孟容的意思呢?”

刘蓉表情严肃:“抚台,不能打。四眼贼虽年轻,但用兵老辣,我们短期内难以将其击败。”

“况且西贼枪炮犀利,这段时间我们和林贼多次交手,抚台应深有体会。”

“现在我们粮道断绝,再无补给。西贼两边夹击,我们要么困守恩施孤城,要么在野外被击溃。”

这段时间湘军攻击林启荣部西军,往往还没靠近西军堡垒,就被西军新装备的54式前装线膛枪,和新铸带标尺的火炮打得死伤惨重。

双方装备差距明显,湘军若依靠城墙堡垒,尚可一战;若与西军野外对阵,定是败多胜少。

曾国藩闻言,点头感慨:“萧贼通晓格物,大力提倡西学,创立科学院,听说连为朝廷铸炮的丁拱辰都投靠他了。”

“诸多行径,与江南的粤贼简直不像出自同源。”

他思索片刻,似已下定决心,转向郭嵩焘:“筠仙,都准备好了吗?”郭嵩焘一直负责曾国藩部的后勤事务。

当得知川鄂古道的补给线可能会被西军断掉后,曾国藩就让郭嵩焘另寻补给路线。

郭嵩焘遍访当地人,还真让他找出一条路来。

从恩施向东南到湖南鹤峰县,虽地处武陵山山脉深处,有牛池峰、五龙山、云蒙山等数座大山,但有一条川盐出川的古道——荣美古道。

平时有商队、马帮用它运输盐、茶叶等物资,往返于恩施和鹤峰之间,再从恩施接上川鄂古道进入四川境内;或是从鹤峰沿溇水河谷通道和武陵山陆路古道进入湖南腹地。

此道虽艰险,但既然商队马帮的骡马能驮货通行,那么湘军的劈山炮,也能拆卸下来绑在骡马上,沿此道通过。

正因有了这条后路,曾国藩才敢无视官文让其率部,冒险沿清江而下,赶到荆州的命令。

-----------------------------------------------------------------------------------------------

(注:恩施至鹤峰之间,有一条马帮古道—荣美古道,并非乌鸦胡吊扯。如今353国道(G353),湖北的245省道(S245)的部分路段,就是沿着这条古道铺设的。

历经现代化改造,或架桥,或打隧道,古道已不复往昔那般险峻。不过,在S245省道的雕崖段,仍有一段全长约3公里的挂壁公路。

公路一侧是垂直峭壁,另一侧是深渊,被称作“云端天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