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科幻 > 超自然事件调查笔记 > 第二十七章 大海捞针

超自然事件调查笔记 第二十七章 大海捞针

作者:彩虹之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05 22:05:51 来源:书海阁

几人看着面前硕大的地球图像,看着地球之上被标记出来,密密麻麻总计七万多个区域,各自默然。

片刻,何薇道:“可以再排除人口密集的地方。”

建造一个庞大的地下基地,其工程量必然不算小。如果想要隐蔽施工的话,避开人烟密集区是一个十分合理的选择。

陆铭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

“有时候,人烟密集,恰好是进行庞大施工的良好掩护。”

在一个荒凉的地方进行施工的话,各种工程车辆进进出出,人员来往,更有可能吸引外界注意力。反而,在人烟稠密区进行施工,这些事情就不会引人注意。

何薇想了想,最终认同了陆铭的说法。

这一项排除无法进行,最终剩下的具备一定嫌疑的地方,仍旧保持在了6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震荡检测可不可行?”

吕卿良提出了一个建议。

就像是当初在山神案之中,己方检测那些海岛地下是否存在足够巨大的空洞,以此来确认X组织“圣堂”所在地一样。

陆铭略微思考了一下,摇了摇头。

“当初那些海岛,总面积加起来恐怕还没有1000平方公里,与此刻我们需要检测的面积相差了6000倍。当初的工程量,是1000名检测员耗时一天完成。以此计算,现在的工程量,就算有一万名检测员,也需要差不多两年时间才能完成。”

这工程量就太大了。

虽然行动二队权限极高,但也不能这么肆无忌惮的去消耗资源。更何况,这一次检测行动,己方根本就没有多少把握,不像是当初搜索“圣堂”之时,十拿九稳,心里有底。

张定山也摇了摇头。

“震荡检测精度不高,一旦地下空洞距离地表太远,就检测不到。它也太容易受到干扰。城市里,车来车往,震荡源太多了。”

这个方案被否定。

“那……”

几人俱都默然。

陆铭发现,事件发展到现在,己方似乎真正陷入了绝路,再也无法将调查推进下去。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神子预测了未来,察觉到末日将要降临,然后开始进行方舟基地的建造的那个年代之中,必定会有大量的线索暴露出来。

那个年代,从此刻所掌握的资料来推算,应当存在于30年前到40年前的这一段时间。

这个时间段之中有大量的线索。

毕竟,一个庞大的地下基地的建造,涉及到的资源和人力太过庞大,不可能完美的隐蔽遮掩起来。

就像当初的山神案,X组织的圣堂,己方深入调查,便发现了众多的人力与物力调动的线索。

可是,此刻的案子情况与山神案并不相同。

山神案之中,己方经由历史映照到现实,首先有了明确的怀疑目标,然后在对这个怀疑目标的详细调查之中,才找到了那些线索。

而现在,己方连一个明确的怀疑目标都没有。

30年前到40年前的这10年之中,地球之上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工程同时在建造,有堪称天量的物资与人员流动,信息总量如此庞大,怎么可能将隐藏其中的那些线索筛选出来?

这几乎不可能做到。大海捞针都不足以形容其艰难。

更不要说,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众多信息都已经遗失,再也无法复原了。

这一条路,几人都想到了,但几人都认为,这根本行不通。

张定山默然片刻,抬起了头。

他的视线之中满是坚毅。

“大海捞针就大海捞针吧。现在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就只能走这条路。

以建筑、建材、施工、地域、抗震、地下等为关键词,将30年前到40年前的这10年之中,所有相关的资料全都筛选出来,一条一条的去排查。”

在这几个关键词之中,建筑、建材、施工为信息类型。

地域则限制在目前重点怀疑的600万平方公里范围。

抗震、地下两个关键词则为建筑特征。因为几乎可以确定,方舟基地必定具备这两个特征。

时间范围,则是30年前到40年前的这十年。

毫无疑问,这个办法很笨。但此时此刻,这却是行动二队几人唯一能想到,唯一存在一定可行性的道路。

吕卿良无声叹息了一下:“我把咱们处后勤支援和情报支援团队的人都调过来。唔,也可以再引入社会力量。我知道几家做咨询和信息分析的公司,他们应当也能调动差不多几千人的人力。”

调动这些社会力量,除了钱之外什么都不用管,也不会干涉影响到任何部门的正常运转,方便好用。而,行动二队最不差的就是钱。

这样一来,参加信息分析与检索的人,其数量将会上涨到近万人。

在这其中,人工智能将会负责这海量信息的第一次检测,并将通过检测的信息,分发给那些咨询和信息分析公司,让他们完成第二次检测。

之后,这些信息会发送到行动处的后勤支援与情报支援团队的人手里,他们完成第三次检测。行动二队的这四人,则负责最终的第四次检测。

一共四道筛子。

“好。告诉他们,动作要快。我们没多少时间去等。”

敲定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吕卿良立刻行动了起来。

每当这个时候,陆铭就总是会感叹于吕卿良的能力和重要性。

虽然在案件调查之中,吕卿良往往提不出什么重要的,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看似对于推进案件调查毫无帮助,但陆铭能深刻的体会到,如果没有了吕卿良,己方就算有再好的调查方案,也根本推进不下去。

就像此刻,联络社会公司,统筹近万人的信息分析与检索团队,制定工作流程,制定工作标准与分工,这一整套麻烦复杂到极点的工作,自己和张定山、何薇三人所需要做的,却仅仅只是提出要求而已。

动动嘴皮子,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吕卿良就会将一切都搞定。

这一次,吕卿良同样没有让几人失望。

仅仅两天时间而已,所有事情便全部搞定,人员各自调拨到位。信息来源方面,吕卿良也敲定了与各个政府部门、各个互联网信息中心、档案中心的信息调阅权限。

超算与人工智能方面,吕卿良也敲定了与一家商业超算公司的合作事宜。

负责第一次信息筛选的超算程序,将会运行在这一台超算之中,并将初步筛选之后的信息分发出去。

这一整套庞大严密的工作体系,在如同海啸一般的巨量信息涌入之后,立刻便进入到了紧张的工作状态。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能最终通过四道筛选程序,最终呈送到行动二队四人面前的资料,都是具备一定嫌疑的。

陆铭原以为能最终呈送到自己手里的资料可能不会太多,但这一套体系刚开始运转,他就察觉到自己错了。

就算有足足四道程序,呈送到自己手中的信息与数据,同样堪称海量。

编号6913区域,36年前,曾经有大量的保温材料输入,但大数据统计发现,该时间段内保温材料的消耗与输入有一定差距。

编号区域,35年前,某地区地貌发生了一定改变。但地质资料显示,该时间段内,该区域内并没有类似山洪、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难。

编号区域,39年前,有大量施工人员曾经向某区域汇聚,但该地区并未有任何大型建筑建造。

编号1156区域……

这些信息很显然全都具备一定的嫌疑。但它们全都是无法通过只看资料来确认或者排除的,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实地调查才能有结论。可是现在的问题在于,这种类型的信息,太多了。

以当前带宽计算,来自各政府部门档案中心、数据中心的,经过了本部门初步筛选,然后传送向第一道人工智能筛选关卡的信息,大约需要10天时间才能传送完毕。

而,就在这第一天,呈送到行动二队四人手中,需要进行实地调查的线索,就超过了一千件。

且,这些都是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事情。想要调查,难度很高。不是一个人随便走访询问一下就能查清楚的。

至少也要一个调查小组,调查走访个几天时间,还不一定能查出真相。

说到底,还是己方设置的筛选标准太过宽松,才造成了有如此众多的线索通过筛选。

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己方掌握的,有关末日组织的信息太少,根本不可能制定出足够严密完善的筛选标准与体系。

几人同时意识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就算己方每个人都能分出一千个化身,也完全不足以面对如此海量的线索调查需求。

会议室之中,四人再一次聚在了一起。而此刻,每个人身后都积存了至少数百个待调查线索。

积存的待调查线索多了,几人反而不着急了。反正就算着急,也没有用处。

“怎么办?”

吕卿良问出了这个每个人都想问的问题。

张定山神色凝重,默然无语。何薇则看向了陆铭。

“陆铭,到你出马的时候了。”

“我能有什么办法。”

陆铭苦笑了起来:“除了真调集个几万名治安员去一件一件核实调查,别的还能怎么做?”

这确实是唯一的办法。但几人心中都清楚,这不具备可行性。

如果真有足够重大的事件,足够合理与必需的理由,调集几万名治安员去参与一次案件的调查,并不是不可能。

但关键问题在于,此刻己方并没有足够的理由,也看不出这样做的必要性。上级必定会驳回这个方案。

世界末日这件事情固然重大,但现在,它还仅仅是一个预言而已,一个没有任何实证支撑的预言。

而己方的调查方向,也只是属于大海捞针,希望渺茫。

再加上这个方案,对于现实世界的冲击太过巨大,所造成的影响也太过巨大。

几万名治安员被抽调走,现实世界的治安谁来管理?犯人还抓不抓了?还巡逻不巡逻了?几个因素结合,任何足够理智的决策者都不会同意这样做。

任何存在都是有价值的。人们通常说生命无价,但如果,冒百分之一的死亡风险,去换取10块人类币的收益,人会不会去做?

当然,如果仅有10块的话,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做。那么,一万块呢?十万呢?

百分之一的死亡风险,换取十万块。相信就会有许多人愿意去做。

以此计算,这一条生命的价值,便是一千万。

人类文明当然也是无价的。但如果,付出100亿的财富,去消弭千万分之一的人类文明灭亡的风险,足够理智的决策者会不会去做?

他大概率也不会去做。

以此计算,人类文明的价值,便少于十亿亿。

更何况,现实存在的足以导致人类文明毁灭的风险那么多,譬如核爆,譬如巨型火山爆发,譬如气候变化,等等,这些风险因素哪一个概率不高于千万分之一?也没见人类文明对此有多么重视。

这一次末日预言导致人类文明毁灭的概率,要比诸如火山、气候变化之类的风险更高么?

恐怕不见得。

对于火山、气候变化之类的风险都不怎么重视,怎么可能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预言,就去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

这同样不可能。

会议室之中的几人再一次沉默了。

良久,陆铭揉了揉额头,说道:“既然没有办法,那我有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

“哦?”

“咱们还是依据统计学原理来吧。打个比方,如果全球患有某个疾病的人数是一万人,那么按照总人口一百亿来计算,随机选取一百万个人,其中便极大概率会有一人患了这种疾病。

我们假设最终通过筛选,呈送到我们面前的线索总计有一万个,而这其中,假设有100条线索是确实有关方舟基地的,那么,我们随机选取100条线索去核实调查,其中便较大概率有一条线索是有关方舟基地的。”

吕卿良与何薇两人面面相觑。良久,吕卿良忍不住道:“这不就是碰运气么?”

陆铭严肃的点了点头。

“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碰运气。但……现在,除了碰运气,我们还能怎么做?”

几人思考良久,最终不得不承认陆铭说的是对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