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 > 第491章 针对元盛的阴谋

第491章 针对元盛的阴谋

褚洪武将众人送走后,便开始给张治通写信。

信中,褚洪武详细描述了元氏织造厂的布匹,对大乾未来整个布匹市场的冲击。

如果他们不采取措施,大乾的中低端布匹市场,会被元家垄断!

当然,褚洪武也详细叙述了他自己做出的努力,比如派人去绑祝晨曦,比如让江南的织造东家们行动起来,寻找机会浑水摸鱼。

褚洪武写得情真意切,焦急担忧的心态跃然纸上。

很快,张治通便收到了褚洪武的来信。通常这种琐事,都是张治通的幕僚处理,幕僚看完信件之后,眉头紧锁,将信件呈给了张治通。

褚洪武每年给大人进贡八十万两白银,如果出了纰漏,这笔银子可能要大打折扣。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里面涉及到元盛。

“大人,请您亲自过目。”幕僚双手递上信件。

“哦?”张治通捋了捋胡须,竟然需要他亲自过目?

张治通快速将信件看完,“啪”一拍桌子!

“元盛!岂有此理!”

以张治通这种级别,对付元盛,真是杀鸡焉用牛刀。

张治通从未将元盛放在眼里,但是他没想到,这个跳蚤一样的小丑,总是上蹿下跳,贪婪无比,竟然还想占领整个布匹市场?

衣食住行!

元盛有独一无二的技术,如果让他占领整个大乾的中低端布匹市场,那元盛又会赚取多少钱?!

晋冀一党又会增加多少实力!

幕僚叫张晋,他说道:“大人息怒,为了这等小人物,实在不值得,您要碾死他,就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一个小儿,我本意放过他,但是他却得寸进尺,不吃敬酒吃罚酒,既然如此!那便死吧!”张治通恢复了平静。

元家没有能人,就一个元盛,只要元盛死了,元氏织造厂和元镜楼就是案板上的鱼肉,到时他随时取用。

像荣亲王赵启成那样派人暗杀,是最低端的办法,张治通是不屑的。

而且,经过上次赵启成亲卫刺杀失败一事,张治通也知道,元盛身边有些能人在保护,刺杀就更不是好办法了。

“张晋,你前往涞源县,好好找找元盛的软肋,最好能给他扣上科举舞弊的帽子,我好将晋冀党的人一网打尽。”

张晋有急智,是张治通的得力助手,张治通也是烦透了元盛,才舍得将其派离身边。

“是,大人,您放心,定不辱使命。”

张晋前往冀州涞源县,很快他便进入石鼓书院任职。

马明博还在为书院得到一位好老师而喜悦。

很快,张晋便发现了元盛的问题!

张晋从赵信然处知道,元盛作诗不行。

元盛时不时会做出鬼之一首,不能用平庸来形容,简直可以被评为差劲!

即使发挥好,做出的诗作也只能算作中上。

元盛的诗作是赵信然最担心的。

元盛中上之姿的诗作,会经过赵信然修改雕琢,赵信然雕琢好后,再由元盛背下来。

这首诗便成为元盛的佳作了。

元盛作诗方面有这么大的短板,不可能连中小三元,唯一的解释就是,元盛三次诗赋的题目,都是赵信然提前帮他准备的!

这!就是元盛的短板!

张晋还记得县试元盛做的两首诗,一首为咏柳,一首为雪梅,以元盛的水平,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么灵的诗元盛绝对写不出来。

这就是击败元盛的突破点!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听闻元盛的事迹,张晋越发觉得元盛天才。

出身在农家,很晚才蒙学,蒙学后便突飞猛进,连中小三元!

这还不是最神的,最神的是元盛竟然发明了元氏犁,发明了闻所未闻的玻璃窗和玻璃镜,见所未见的辣椒酱,以及颠覆式地改良了织造技术!

元盛做的每一个发明,都可以帮助他在历史上留下一笔。

此外,元盛小小年纪,就知道提前抱上晋冀党的大腿,保下了自己所有的产业。

思维如此缜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这是一个少年人。

可惜,即使再天才,站错了队,也是要死的。

张晋已经想到了对付元盛的办法。

此时已经五月,距离乡试也只有三个月时间,赵信然已经为元盛准备了六十首好诗,这些诗赋涉及各个题材,赵信然已经竭尽所能,为元盛押题。

张晋找到机会,得到了这五十首诗。

随后,张晋便在信中详述了来龙去脉。

张治通收到来信后,大笑起来,“真是天助我也!”

他不但要趁这个机会搞死元盛!他还要重创李密一党!

随后,张治通便叫管家,叫礼部侍中王城和请来。

王城和看到张治通笑眯眯地品着茶,便知道有好事发生。

王城和笑着施礼,“拜见大人。”

“何必在意那些虚礼,来,坐。”张治通亲自为王城和倒茶。“城和,我记得你大儿子要参加今年的乡试?”

王城和受宠若惊,没想到张治通竟然记得他儿子的事情,“大人竟记得?城和甚是感动。”

“来,你看看这个。”张治通把张晋的信递了过来。

王城和快速浏览起来,元盛作诗的水平竟然如此差?之前连中三元,全靠背诵先生的诗作?

靠别人捉刀考取的案首,可是经不起考验的。

张治通说:“这些是元盛老师为他准备的五十首诗作,你让文杰找机会在诗会上作出来。”

“距离乡试还有三个月,张晋会陆续把诗作传回来,到时你让文杰将这些诗作都在诗会上作出来。”

王文杰是王城和的大儿子,今年已经二十五岁。

王城和瞬间懂了,元盛的作诗能力差,诗赋题只能抄老师捉刀之作。而这些诗都已经被自家儿子,在诗会上当众作出。

元盛乡试时用,岂不是作弊?!

按照大乾律例,科举作弊杖责五十而后流放。

元盛就彻底废了!

王城和由衷赞叹道:“大人!妙啊!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张治通补充道:“这次的考官我们一致推举晋冀党的人,我要他们统统卷入元盛作弊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