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 第4章 潜在的危机

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第4章 潜在的危机

作者:昶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9:12:17 来源:书海阁

宋江和吴用回到营寨之内,两人也是一路沉默不语。

侍卫给吴用拿来纸笔,他几次提笔又放下,最后跟宋江说道:“哥哥,我们是否错看了他?”

宋江摇了摇头,说道:“我一直看他是曹操一样的人物,你别多想,赶快将文书写好。”

杨元嗣刚刚准备休息,景川赶了进来,说道:“常州城攻破了!”

常州城破元嗣不感到意外,毕竟宋军的数量占据绝对优势。

方七佛是方腊麾下有名的猛将,他要是将所有的精锐都在常州城墙上消耗的话,也就是徒有其名罢了。

景川讲述的过程和元嗣想的也差不多,一开官军就拼命攻城,伤亡十分惨重。

刘镇虽然长相温和,用人却是狠辣。

他倒是有一点好处,不论是禁军还是西军,一视同仁。

督战队就拿着大斧头站在城下,后退者立斩。

这样的攻城战拼的就是硬实力了,宋军连续攻击了半月以上,方七佛打开东门,向着苏州逃去。

西军的先锋王渊,第一个登上了城墙,常州城破。

据说宋军还在城内进行了半天的巷战,杨景川说道他们实际上是在烧杀抢掠,比方腊军好不到哪里去。

城中的叛军精锐早就跟着方七佛突围了。

第二天一早,报捷的消息就传了回来。

童贯也十分高兴,他将众人的功劳全部让文书记下,等着得胜后一起请赏。

不过刘镇报上来的战果还是让人吃惊,这次居然斩首了五万级,数量实在是有些多。

杨元嗣知道这其中不少都是常州城内的冤魂。

由于大运河接着常州和大江,又是官军的第一场大胜。

童贯决定亲自到常州城下看一下,以彰显自己的武功。

只是这大运河可不比大江,水浅不说,最窄的地方只有六七丈。

这就意味着,叛军要是想进攻的话,从岸上就能攻击到童贯的座船。

不过这时候的童贯志得意满,况且叛军新败,这是时候应该已经逃到苏州了。

杨元嗣看着桌子上的地图,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景川也不凑过来,问道:“阿哥在看什么?”

元嗣问道:“这方七佛有没有可能是在诈败?”

景川思考了一下,摇摇头说道:“绝无可能,常州城斩获的首级我去看了,至少有一多半是真的叛军,他们确实损失了三万多的人马,不过西军和禁军死伤也不会少于这个数。”

元嗣大吃一惊,说道:“你确信吗?”

景川笑道:“这点眼力我还是有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上报的,官军死伤绝对三万以上了。”

童贯号称三十五万大军出征,能战之兵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万,要是一个常州就折三万,用不了到杭州估计就没有可用之兵了。

元嗣又看了一眼地图上苏州和杭州的位置,心里对于方腊的战术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

这方七佛在常州,是真败也是假败。

他即使拼上了所有的兵力,常州也是守不住的,但是宋军的死伤起码也要翻一倍。

苏州距离常州非常之近,而丝毫没有派出援军,说明苏州城内的叛军也不多。

那么方七佛守常州就是给苏州争取时间布防,他既然有能力突围,就说明苏州已经做好了被围攻的准备。

宋军的所谓大捷,背后是更大的危机。

杨元嗣觉得这形势不太妙,仿佛苏州有一个巨大的圈套等着宋军往里钻。

童贯的座船在纤夫的帮助下终于到了常州城下。

对于刘镇的表现他还是比较满意的,赏了第一个登城的王渊一把宝刀。

童贯召集众将商讨下一步的行动,众人都说要沿江南下,先取了苏州,再取杭州。

刘梦龙的水军有十几艘大船,可以通过运河直达太湖,攻击苏州的水门。

杨元嗣一直觉得奇怪的地方终于串在了一起。

方腊反叛在江南,他们怎么会一支水军都没有。

从苏州开始,河道纵横,骑兵会逐渐失去一些优势。

这时候水军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那么方腊真的没有水军吗?

如果有,他们会在哪里?

杨元嗣马上提议童贯不要继续前进,以防遇到危险。

刘梦龙哈哈笑道:“杨指挥多虑了,我这十二艘战船定能护的童相周全。”

童贯的坐船随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南下,不几日就到了苏州。

大军在苏州城外五里驻扎,做好了长期围困敌军准备。

童贯的坐船却一路畅通无阻来到了太湖,他面对如此美景兴致大发,甚至还做了几首诗。

李重山看到大家都踌躇满志,只有自己的这位老父亲闷闷不乐,心里奇怪的很。

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杨元嗣笑道:“也许是我多虑,但愿吧。”

苏州城里的叛军还是毫无反应,只是城头上加强了守卫。

杨元嗣能看到城墙上大旗还是方字,看来主防的还是方七佛。

不知道花荣这家伙在城里怎么样,现在苏州已经关了城门,再想传递消息可就没那样容易了。

看来要想攻破苏州城,花荣是个关键人物。

不过最先有消息的是另一个关键人物:朱勔。

方腊起事的时候,口号叫做“杀朱勔。清君侧。”

苏州城破,他们是真疯了一样的寻找朱勔。

想不到这朱勔却比狐狸还狡猾,眼看苏州城守不住,提早就跑了。

等叛军攻破了城去抄家的时候才发现,朱勔家里的金银细软已经全部不见了。

方腊也曾亲自问过朱勔的情况,叛军们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他。

原来这朱勔知道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民愤。

如果跑到慢了,留个全尸都是奢望。

他将所有的细软都分批运了出去,藏了起来。

本来如果朱勔是个平民,那么他不逃跑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关键方腊起事后,徽宗任命他为东南行营都监,组织兵力镇压叛军。

朱勔却带着自己家里的奴仆和宝贝,一口气往北跑了三百多里。

他听说这次朝廷来了童贯和三十五万大军,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听说领军的是童贯,朱勔就心里又有了七八分把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