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 > 第337章 风云起(一)

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 第337章 风云起(一)

作者:爬墙的牛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07 07:11:15 来源:书海阁

数日后,公孙止派出的信使快马加鞭,一路疾驰赶到和林。

将临安朝堂上的情况以及公孙止下一步的打算,如实告知蒙哥与忽必烈。

营帐之中,气氛凝重压抑。

蒙哥端坐在主位之上,身姿挺拔却神色冷峻,听闻赵昀拒绝了大部分条件后,眉头紧皱,眼神阴霾。

他略作思忖,旋即召集麾下谋士,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忽必烈站在一旁,脸色阴沉,恨声说道:“好一个南朝皇帝,竟敢如此强硬,倒是出乎本王的意料!”

此时,一位谋士迈出一步,声音中带着几分试探的意味,轻声发问:“大汗,如今南朝拒绝了大多数条件,大军是否当真要发动攻击?”

忽必烈闻言,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片刻之后,他深吸一口气,恢复了冷静,缓缓开口:“大汗,眼下西线战事吃紧,粮草辎重调配不易,实在不宜与南朝全面开战。”

“贸然兴兵,恐怕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于我军极为不利。”

说到此处,忽必烈眼中寒芒闪烁,“但也不能轻易放过赵宋,否则南朝的士气必定因此大涨。”

“日后我军南下之时,他们势必会拼死抵抗,局面将会变得更加棘手。”

蒙哥双眼微微眯起,眼眸深处闪烁着幽邃的光芒,面色变幻不定。

他微微颔首,认同道:“四弟所言极是。两线作战于我蒙古确实不利。”

“而四弟你尚需时间,经略漠南与汉地稳固根基。”

“本汗觉得公孙先生的谋划颇为精妙,必须要给南朝一个教训!”

“既然南朝皇帝自恃武功,那咱们便在南蛮最拿手的领域,给予他们一击!”

说到此处,蒙哥似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转向忽必烈,“四弟,当初册封的波斯国师,据说在大同路闭关修行,如今可有什么结果?”

忽必烈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回应道:“大汗若不提,我险些都忘了咱们还有这样一位绝顶高手。”

稍作停顿,继续说道,“金轮国师承蒙他的指点,如今也在闭关刻苦修炼,力求突破瓶颈。”

蒙哥微微点头,说道:“四弟,江湖之事你我了解有限。”

“这英雄大会究竟该如何操办,待你询问过两位国师后,再做决断不迟。”

“总之,一定要狠狠地打压南朝的气焰!”

大帐之内,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一场新的阴谋正在这营帐之中悄然酝酿。

随后,忽必烈迅速修书,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姆拉克与金轮法王处。

信中详细告知了英雄大会之事,并询问二人对此事的看法,以及确认他们能够参与此事的具体时间。

待收到二人明确的答复后,忽必烈立刻命人八百里加急将消息通知临安的公孙止。

公孙止收到蒙哥与忽必烈的指示后,心中顿时有了底,当即开始着手安排各项事宜。

当夜,月色如水。

吴潜府邸的后门悄然开启,一个身形修长的披着斗篷的身影一闪而入。

管家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看到来人后,微微点头示意,随后一言不发地将来人引至书房。

书房内,烛火摇曳,光影闪烁。

来人摘下斗篷,露出一张带着意味深长笑容的脸庞,正是公孙止。

看着端坐在书桌前的吴潜,公孙止语中含笑:“吴相好手段啊!短短数日,便再度重登相位,实在令人钦佩。”

吴潜面色平静如水,抬手示意公孙止入座,淡然回应:“使节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见教?”

公孙止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封密函,递向吴潜,“指教不敢当。这是大汗的亲笔信,请吴相过目。”

吴潜伸手接过信函,展开来阅读。

随着目光在信纸上移动,原本蹙起的眉头渐渐舒展,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信中,蒙哥言辞恳切地表示,两国勇士相互切磋较量,乃是宋蒙两国之间的盛事。

并且承诺吴潜,只要能促成武林大会的顺利举办,同时削弱明教势力,蒙古国保证十年之内,不南下侵宋。

吴潜看完信后,将信函缓缓置于烛火之上,看着信纸在火焰中化为灰烬,“大汗诚意十足。”

“只是这武林大会一事,朝中仍有诸多异议,想要推行恐怕并非易事。”

公孙止嘴角上扬,露出一丝冷笑,“异议?”

“吴相如今大权在握,还会惧怕那几个迂腐老臣不成?况且……”

他话锋一滞,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吴潜目光盯着公孙止阴冷的脸庞,心中揣测着公孙止急切想要两国举办武林大会的真正用意。

思索良久,他长叹一声,说道:“贵使有所不知,朝中大事,并非老夫一人便能决定。”

“眼下皇帝对明教心怀忌惮,若无皇帝首肯,此事怕是难以推进……”

公孙止闻言,脸色瞬间变幻不定,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吴相,咱们可是有约在先,莫非你想过河拆桥?!”吴潜面色不改,沉声开口:“老夫既然已经答应与贵使合作对付魔教,自然不会食言。”

“只是贵使想要对付魔教,切不可操之过急,需得从长计议。”

公孙止听后,眼中精芒一闪而过,连忙追问:“吴相,听你所言,可是心中已有良策?”

吴潜微微颔首,神色笃定,“不错。若想要皇帝支持此事,绝不能胁迫于他。”

“明教毕竟是江湖门派,贵使不妨采用江湖手段,让魔教自投罗网。”

“吴相只需确保杨过参加武林大会,其余的事情,便由我们来妥善料理。”

吴潜沉思片刻,突然问道:“使节如此坦诚,就不怕我将此事禀报皇上?”

公孙止仰头哈哈大笑,满是不屑地回应:“吴相是聪明人。”

“史弥远虽已退隐,但他的党羽在朝中盘根错节;郑清之新登相位,根基尚未稳固。”

“吴相若想真正掌握大权,独揽朝纲,就需要盟友支持。而我蒙古国,无疑是最佳之选。”

烛光摇曳,映照着吴潜阴晴不定的面容。权力的诱惑与对背叛的担忧,在他心中激烈地交锋。

最终,吴潜缓缓点头,“贵使,若要让魔教的木易等人入局,这武林大会必须定在襄阳举行。”

“襄阳?” 公孙止眉头一皱,面露疑惑之色,“为何要选在那里?”

吴潜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襄阳乃军事重镇,战略地位重要。”

“朝廷定会同意在此举办武林大会,以彰显国威。再者……”

“协防襄阳的郭靖与魔教的木易交情深厚,关系莫逆。”

“如此关乎双方颜面的盛事,木易必定无法拒绝参与。”

公孙止听后,抚掌大笑,“妙!妙!就依吴相之言。”

“三日后,本使节正式向贵国提出,将襄阳作为武林大会的会址。”

接着公孙止话锋一转,“不过,在大会正式开始之前,使团随行的勇士们,想先在临安会一会南朝的豪杰之士。”

两人又低声密议许久,直至东方泛起鱼肚白,晨曦的微光,公孙止才悄然离去。

吴潜站在窗前,望着渐渐亮起的天空,心中既兴奋又忐忑,此时的他已彻底踏上了不归路。

三日后,公孙止依照约定,正式向大宋朝廷提出,将英雄大会的地点定在襄阳与樊城中间的江面上。

朝堂之上,赵昀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眉头微皱,心中亦是犹豫不决。

他看着公孙止,开口询问:“使节,为何要将地点定在江面上?这其中可有什么缘由?”

公孙止嘴角扬起,露出一抹讥笑,“宋国皇帝,若是让蒙古勇士进入襄阳,岂不是将性命交予他人之手?”

“毕竟宋国连我蒙古国的使节都敢刺杀,更何况我国的勇士?”

“万一你宋国关闭城门,指挥大军围剿,我蒙古勇士岂不是要白白丢了性命?”

此言一出,顿时朝堂上犹如炸开了锅一般,大臣们议论纷纷。

有的大臣认为襄阳乃军事要地,在此举办英雄大会,可彰显大宋国威。

有的则担心蒙古人别有用心,在襄阳举办大会,恐怕会引发变故。

也有头脑清醒的大臣,抓住了公孙止话中的关键,低声讨论如何在江面上比武搏斗。

使节被刺杀之事,朝廷理亏在先,此时公孙止提及此事,赵昀顿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

他无奈之下,只得将目光投向吴潜,“吴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吴潜出列,恭敬地行了一礼,回应道:“陛下,襄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向来是武林高手汇聚之地。”

“在此地举办英雄大会,一来可让天下英雄见证我朝的繁荣昌盛与尚武之风,展现我朝实力。”

“二来襄阳靠近边境,也可向蒙古国展示我朝守卫疆土的决心。”

“大江眼下乃是两国疆界,只要筹备周全,在江面建立擂台,定能确保两国参与大会的人员的安全无虞。”

赵昀又将目光投向郑清之,问道:“郑卿,你对此事有何见解?”

郑清之出列,恭敬作答:“陛下,臣并无异议。”

赵昀环顾朝堂,见多数大臣虽有疑虑,但并未强烈反对。

沉吟片刻后,终于点头开口:“既如此,此事便依吴卿所言。”

“吴卿,朕命你全权负责配合蒙古使节,筹备英雄大会的各项事宜,尽快确定举办之期。”

“臣遵旨!” 吴潜心中暗自得意,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沉稳恭顺之态。

这时,公孙止再度开口,“宋国皇帝陛下,在两国举办天下英雄大会之前,使团随行的勇士们想在临安以武会友,先会一会南朝的豪杰之士。”

赵昀闻言,微微一笑,说道:“只是比武切磋,使节自行安排便是。”

“若朕有闲暇,也会前去观看,见识一下诸位豪杰的风采。”

退朝后,吴潜立刻着手安排各项事务。

他与张弘范先是挑选出一批得力官员,让他们负责制定详细的比赛规则和严密的安保计划,同时着手修缮江面演武场,进行布置。

然而,经过众人一番计算,发现若要将一切准备妥当,需得一年半之后。

公孙止意在筹谋杨过与罗伊等人,对时间并不在意。反倒是赵昀想要尽快了结使节被刺的纠纷,心中颇为急切。

最终,双方商定两年后,在襄樊交界的江面上举办天下英雄大会。

公孙止则安排昆贡、朗达玛、普布、巴桑四人在临安城内摆下擂台,挑战南朝豪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