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118章 保定存亡

明中祖:朱慈烺 第118章 保定存亡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两天后的朝会。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命皇太子朱慈烺,率御马监北上,前往江北整顿军务,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秉笔太监曹化淳随军协理政务,进司礼监随堂太监丘致中、李继周、高起潜为秉笔太监,丘致中、李继周署司礼监事,高起潜提督御马监随军。”

“命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陈演,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吴牲总领朝事,东阁大学士、内阁辅臣李邦华,东阁大学士、内阁辅臣侯恂,随军北上,协理皇太子参赞机务。”

“进锦衣卫都司鸾仪司千户杨宇为禁军统领,授锦衣卫同知衔,提督南京城、紫禁城防务,着锦衣卫都司都指挥使骆养性、都指挥同知陆文昭协理。命锦衣卫都司鸾仪司千户祖泽清、丁自修随军北上,司职皇太子仪驾护卫。”

一系列的任命撞的众大臣目不暇接,但还是听明白了重点,太子要领军北上了,带了两个阁臣,三个司礼监大太监和御马监数万骑兵,让自己的心腹提督南京和皇宫防务,留下了两个和陛下不怎么对付的阁臣。。。

不得不在心里赞一声,好浓重的心机,好深厚的功力啊,安排的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谁想搞事情,根本就没希望。

唯一有威胁的,就是南京勋贵,已经在城外京营招募了三万多新军正在训练,不过新兵能干啥,而且武器装备等配置也还七七八八,指望他们打下城高墙厚,有新军驻守的南京城和皇宫。

然后拥着崇祯拨乱反正,废了在外手握大军的太子?别搞笑了,那是人家的家事,勋贵已经位极人臣了,你让他们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去换个反正之功?够干啥?给你进爵能进到哪儿?还想着封王不成?

所以基本上翻不出什么浪花,城外还驻扎着直隶总督钱谦益的几千督标营呢,就这都够比喝一壶的了。

宣旨完毕之后,阁臣和尚书多有劝谏,让朱慈烺不必亲自前往江北,遣阁臣前去即可,侯恂也极力自证能力,保证自己能完成使命。

但朱慈烺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众人劝说不住,都是长吁短叹的,他们倒是不怕朱慈烺出事国家陷入内乱,毕竟正统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坐着呢,大不了再由陛下掌权呗。

也不怕哪个军镇拿住朱慈烺要挟朝廷,因为按照大明的传统惯例,绝不就范于胁迫,别说你拿住个太子了,你就是拿住了天子,我们换一个就是了,想要拿人质做谈判妥协的筹码,换取实际,想都别想。

他们这些人,只怕崇祯掌权再给他们撸完了,南京的大臣,本来就是从北京撸下来的,对崇祯都不感冒,再者崇祯的治国能力太差了,他们是有目共睹,深有体会,十几年来,一年比一年糟糕,他们也怕啊。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只待粮草到位,即可挥师北上,视察江北各地,检查各镇总兵的军力实际情况,这事儿也在朝会当日,圣旨明发江北各镇,让他们有个心里准备或者说抉择的考虑时间。

话分两头,朱慈烺在南京做准备的时候,豪格领的大军早已基本平定了北京周边直属州县,一路南下保定府,周边城镇早都跑的没了人影。

无他,建奴的手段,北直的百姓早已领教过了,建奴多次入寇,基本都在北直和山东地界肆虐,他们大城打不下,只好去抢掠没什么防护的村镇,加上北李自成这骚操作一吓,基本只剩大城有足够的武力自保的才汇聚人口。

“王爷,现在快接近保定府城了,小王愿为王爷前锋,先试探试探保定的深浅。”孔有德纵马上前,向豪格谄媚道。

“呵呵,我大军已连下六座县城,有两座县城虽有些反抗,但也不足为虑,我大军所过,还不是身首异处。”

“不过保定毕竟是府城,前几次也没能攻破,这次,我势在必得,恭顺王,你命天助军和天佑军加紧行军,今日到了府城外,先扎营休整一晚,明日一早先用火炮试试保定的城防如何?”

“嗻,王爷您放心,明天要是运气好,直接就开城门也未尝可知啊,哈哈哈。”

看着孔有德领命离去,豪格不屑的翻了个白眼:“就凭你?”转头对罗洛浑说道:“罗洛浑,那些尼堪(汉人百姓的意思)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明天一早就押着他们先打头阵,哈哈,这个法子真是百试百灵啊,南蛮子的官员都是奇蠢无比。”罗洛浑无比鄙视的调笑着。

“哼哼,他们不是蠢,他们是怕丢了乌纱帽,擅杀百姓,可够他们的御史言官上蹿下跳的了,一个参劾,就能丢官。”

“所以他们投鼠忌器,才能让我们一直有机可乘,我还真怕遇到不要命的愣头青,那就不好解决了。”豪格毕竟是核心层,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

“所以,大明不亡,真是天理难容。晚上我备了十几个大家千金,一起陪着乐呵乐呵,这趟差事可不算简单。”

“现在的尼堪都学聪明了,不知道都跑哪儿去了,也就只有大城有人,每次都要攻城,真是可恶的很,哪有以前直接抢掠村镇来到爽利,等着我们骑马去杀就完了。”“哼,要是简单容易,十四叔怎么会分给我呢?他巴不得我们受阻失利,好回去治我的罪,我就偏偏不让他如意,区区直隶,还难不倒我豪格。”

翌日,清晨。

战鼓、号角声连成一片,豪格极其猖狂的将大营分扎三处,算是汉军旗和包衣,满打满算才五万人的大军,竟然敢扎营围城,来了个经典的围三缺一。

给守军可以逃脱的希望,守城就不会殊死一战,另外,要真是从缺口逃跑,那也是喜闻乐见,有的是骑兵可以追杀,这种反而是最好的结果,追杀逃兵那可是八旗最喜欢干的活计了。

城头上,文官武将也是站了一大片,建奴的到来,他们早在昨天下午就通过夜不收(侦察兵、斥候)得到消息了,但众人并未惊慌。

早先的惊讶,为什么来的是建奴而不是李自成,现在已没时间考虑了,保定府以北的六个县城,有四个撤到了保定府城。

剩下的两个,自持背靠千户所和巡检司,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要死守县城,知府也无权命令知县放弃自己治所的县城。

结果,来的并不是李自成的流寇,而是比流寇更加凶残、正规的清军,这就大出所料,心理准备不足,而且,建奴凶名在外,满万不可敌令人忌惮,结果这次足足五万多人,未战先怯,结果可想而知。

战斗不到半天,县令带着残部先行从围三缺一的缺口向西逃去,结果不到二十里,就被追杀的清军骑兵,像狼群啃食骆驼一样,逐次消灭,县令也难逃一死,全城百姓失陷敌手。

第二位固守县城的县令得到消息的时候,再想撤退,已然来不及了,为吸取上一位的经验,决定死守,结果清军令数千俘获的百姓作为攻城的头阵,掩护汉军旗和蒙军旗。

结果别无二致,这位衔尊老爷不敢下达攻击的命令,怕误杀百姓,所以,眼睁睁的看着清军推进到城下,开始攻城,不到一个时辰,清军就轻松杀上城头,见大势已去,这县令倒也刚烈,从城楼一跃而下,自杀殉国了。

“大人,建奴恐怕会像攻容城一般,推百姓做挡箭牌,我们该如何是好?”有武将问道。

一大群的文武官员都看向了知府孙谋,孙谋是崇祯七年二甲进士出身,现在是保定的最高官员了,只见他面色阴沉,半晌才寒声道:“朝廷已明发旨意,要我等想尽办法与敌人周旋,连弃城都不再追究罪责。”

“如今建奴来袭,本官自要为全城二十万百姓的安危负责,新城和容城失落奴手,自是两位知县的责任,现在要用百姓要挟保定府城,本官若是也像容城县令一般,为保全几千百姓,导致城破,那城中二十万百姓岂不成了下一座城破的帮凶?二十万百姓又可以做多少座攻城战的挡箭牌?”

“传本官军令,守城军士,不得松懈,如百姓打头阵,一律视作敌人,该怎么打就怎么打,要是真被建奴借着百姓掩护,杀上城头,那我们就一起陪葬吧。”

孙谋下完令,但是城头寂静,没有一个人敢应声接令,有些文官甚至欲言又止,想要劝说?或者是反驳?但,最终还是没有人敢说话。

气的孙谋太阳穴青筋直跳,环视一圈,众人皆低下头不敢对视,孙谋深吸口气,怒吼道:“你们给本官听着,本官还没被参劾,朝廷也没解本官的职。”

“今日所下军令,本官一人承担,要是朝廷真要追究,与诸位无关,要是真治我孙某人的罪,那也是以后的事儿了,现在,要是你们不听本官调遣,今日就是尔等的死期。”

“是大人,我等遵命行事。”众人这才施礼领命,他们可不敢赌,孙谋现在是话事人,现在说杀人就杀人,就算不杀,城破了也是生死难料。

“现在两个千户所和三个巡检司有五千人守城,你们五人率领部下抵住敌人的进攻,没有本官的命令,谁敢后撤一步,预备队直接绞杀。”孙谋冲着五个武将下达死命令。

“是,末将遵命,誓死守住城墙。”

“吴同知。”

“下官在。”保定府同知吴昌时出列领命。

“你和四个知县负责督军,各带领五千民壮作为后备预备队,为城防运送防御的物资,必要时带人支援城头,遇到逃兵,当场斩杀。”

“下官遵命。”吴昌时和四个知县领命,保定既然明知道敌人会南下攻城,既然没跑路,敢死守府城,自然是做足了准备的,周边没什么大型军卫,只有两个千户所和几个巡检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