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122章 第七军

明中祖:朱慈烺 第122章 第七军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不错,知府大人自有考量,我们今日杀敌守城有功,还是先别想那么多了,按照犒赏的章程,先犒赏抚恤吧。”同知吴昌时也是提议道。

“是大人,我等即刻就去布置善后事宜和腐朽。犒赏。”

“嗯,先按同知大人的意思办吧,还有,主簿,统计好战损之后立即报于本官,本官要向朝廷替诸位请赏奏功,同时也为本官在本战当中指挥的失误请罪。”

孙谋拍板,同时也是告知众人,功劳本官不会忘了你们的,罪责,本官自己会向朝廷请罪。

“大人不必妄自菲薄,此战已经指挥的非常好了,堪称经典,模范守城的指挥,相信朝廷定会嘉奖大人的。”

“好了,大家不必多言,都退下主持善后吧,本官和吴同知有要事相议。”

“是,大人,下官告退。”众文武退下。

“吴大人,你以为如何?”待其他众人退下后,孙谋向吴昌时问道,他们两个都是崇祯七年的进士,是同年,是搭档,算是比较融洽,现在又需通力合作,还是很和睦的。

“大人,依下官看来,他们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建奴不同于流寇,围困更是他们的强项,据我所知,辽东多数城池都是如此拿下的,我们不得不防啊。”

“那,依你之见,我部当如何?”

“这。。。”吴昌时沉吟一下,“下官就直言了,大人当派人盯住建奴动向,如若建奴死斗,我们自然要拼死抵抗,再向其他府和朝廷求援。”

“若是建奴绕开保定,或者放弃保定,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当迅速撤走为好,而且现在就应该向朝廷和周边发出警示,此次南下的,不是流寇,而是建奴,让大家有个准备。”

“嗯,不错,本官也是这么想的,还是先发警示,再向朝廷奏报此战的情况吧,本官也好先请罪,至于如何,就看朝廷怎么批复了,唉。。。”

下午收拢完各部,清点完战损后,在太阳落山前,豪格也在举行中军会议。

大帐内,不同于城内的轻松欢快的气氛,此刻大帐内,气氛压抑,无人说话,一个个都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正襟危坐。

喝了口茶,看完战报的豪格,抬头一看,‘呵呵’一声气笑了。“怎么?一个个跟死了额娘一样,哭丧着脸干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我们也没败,只是暂停攻城而已。”

“不错,今日只是试探性进攻,哪有攻城战一站就能拿下的,而且还是装备齐全的大型府城,谁来一时半会儿也拿不下,诸位不必灰心。”罗洛浑跟着帮豪格调节士气。

众人这才神情自然了些,露出些许勉强的笑容应和着。

“诸位今日的战事也都看到了,府城确实城防坚固,守军众多,而且城头火炮配置竟然有近百门之多,其配置完全不输之前的宁锦大城,我军当如何破城?诸位有何好办法,都说说?”豪格问道。

众人交头接耳的讨论了半天,但最终还是没有人说话。

“智顺王,你来说。”

“。。。”尚可喜无语,“王爷,依小王之见,不若围城困守,保定府这么大的府城,城内百姓想来也不少,只要我军围困保定,想必要不了多久,保定城不攻而破亦非难事。”

“嗯。。。”尚可喜说的,其实是大多数人能想到的办法了,因为攻不下来,他们只有这个办法,豪格也算是比较认可。

但时不我待,豪格思索一番,还是朝众人说道:“此法虽然有效,但我们不知道城内的粮食储备和人员守军的情况,贸然围困,不知多久才能见效。”

说到这儿,豪格顿了顿,这才从怀中拿出一封密信丢在桌上说:“这是北方多铎和阿济格他们的战报。他们已经拿下顺天府,突破宣府内、外长城的阻击,现已追杀李自成进入山西境内了。”

“那,王爷,不如我军暂且先不理会保定,转军向东,听闻摄政王派军南下肃清京师周边地带,现在两黄旗正在天津卫三角淀以北驻扎,并未再南下,我军可以挥师东进平定各县,然后和两黄旗夹击天津卫。”恭顺王孔有德建议道。

“恭顺王有所不知,两黄旗为何不再南下?据前几次入关的佐领说,天津卫可是南蛮子的太子建设的新军基地,前几次入关,都没能攻下,是块难啃的骨头,现在丢给我们,再把两黄旗派出来,用意。。。呵呵,可想而知。”还真就没一个简单的。

镶红旗本是多尔衮的支持者岳托、硕托领的,在和豪格争皇位妥协后,硕托成了背锅侠,被赐死,现在领镶红旗的罗洛浑,是和正红旗的代善一样,保持中立且偏向黄台吉儿子继嗣的,和多尔衮不算太对付,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现在罗洛浑说出多尔衮的用意,豪格也一下想明白了,多尔衮定是知道天津卫难啃,就让自己的正蓝旗来碰钉子,怕自己不碰,还把支持福临的两黄旗派来助阵,这是想削弱反对派的实力啊。“呵呵,本王还就不信了,一个小小的天津卫,有多难啃,传命,今夜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开拔向东,扫平各县,罗洛浑,你联系一下索尼和鳌拜,命两黄旗整军,待本王到达,会一会天津卫。”

“遵命。”众人领命而去。

豪格虽然知道只是个多尔衮设置的陷阱,但他相当自负,府城打不下,一个小小的卫城,集齐四个旗的大军,五万满八旗,五六万汉军旗、蒙军旗,还不信了。

另一方面,两黄旗当年是支持他登皇位的,算是他的嫡系,现在虽然是受福临节制,但福临太小,还是多尔衮在率领。

借着这次的合作,顺便也能拉拢军心和将领,可不能被多尔衮渗透完了,那样的话,掌实力最强的四旗的多尔衮就无敌了。

朱慈烺接到奏报的时候,已经是10天之后了。

此时的朱慈烺正率军北上,刚刚到达凤阳南部。

此时的豪格率10万大军也已到了天津卫外围。

此时的卢象升带着支援的海陆两军也早已到达天津卫。

一场大战,蓄势待发,战争的阴云,已经密布天津卫上空。

此时双方的探马、密探,挑灯走马,好不热闹,大明新军和清军的第一次碰撞将展开。

此次北上,朱慈烺带的可全是骑兵,除了留下陆军第一师的五千人驻守南京和皇宫外,其余御马监两万六千人和剩余五千第一师共三万出头的骑兵,由海军第三军运载过了长江后,就一路挥马北上,第一站就是凤阳总督史可法和凤阳总兵官左良玉所驻扎的中都凤阳。

“殿下,我军已过嘉山,再往前就是临淮和凤阳了,是否由臣先行一步,前往凤阳布置。”侯恂知道此行的责任,于是请命先行。

“不必了,根据锦衣卫密报,左良玉的军队暂无异动,想来不会想不开,再说了,就凭他那几万土鸡瓦狗,够三万骑兵收拾吗?”朱慈烺早就盯着江北各总兵的动向了,谁敢异动就收拾谁。

“传令,加速行军,今晚在临淮扎营,明日一早进入凤阳皇宫。”

一路无话,翌日一早,朱慈烺从中军寝帐洗漱完毕,正在用早膳的时候,锦衣卫北都指挥佥事沈炼进帐禀报:“启禀殿下,凤阳总督史可法史大人和凤阳总兵左良玉左大人已率部到达临淮,在外求见。”

“哦?来的倒是挺快的,宣进来吧。”

“是,殿下。”沈炼是锦衣卫都司的两个都指挥佥事之一,负责统领北方各省的锦衣卫,此行随驾做保卫工作。

少倾,进来几人见驾。

“臣凤阳总督史可法、凤阳总兵左良玉、凤阳知府马权、凤阳留守司都指挥使马岱携凤阳文武恭迎殿下驾到。”

“诸位爱卿平身吧。”

“谢殿下。”

“说说吧,凤阳一带的兵力部署如何?”

“启禀殿下,臣自总督凤阳以来,整军备战,以防流寇南下,目前兵力配置,臣亲领督标营五千军,总兵官左良玉领军八万,各卫所虽逃员严重。”

“但中都留守司卫所众多,马都指挥使尚领军四万余,除督标营和凤阳卫,凤阳左卫,凤阳右卫,皇陵卫两万余留守中都外,其余大军皆在河南交界的亳州、颍州、宿州一线布防。”

“哦?不错,竟然还有十余万大军,既然如此,孤意欲改凤阳所在军制,不知诸位有何意见?”

“愿尊殿下令旨。”今天能来,就说明他们已经低头了,朝廷要当场卸他们的职,他们也无话可说,何况改制,他们早有所预料了。

毕竟大明现在军制太乱了,而以太子为主导的新军,已圣旨明发天下,为大明正规军,这下好了,他们这些总兵、卫所倒成了地方性军队了。

所以,按照太子对军队序列的规划,他们这些卫所、总兵基本都要改制。

“好,既然如此,就定为大明陆军第七军吧,兵额如旧,按新军编制,定为十万人,两个师六个团,至于主官,就由左良玉任第七军军长职,上将军衔,秩正二品。”

“凤阳总督史可法改任第七军政委,上将军衔,秩正二品。凤阳留守司都指挥使马岱,任第七军参谋长,上将军衔,秩正二品。”

“臣等领旨谢恩。”马岱还是比较激动的,他去年被调到紫荆关,边军做的好好的,又突然被调任凤阳留守司都指挥使,算是连升了。

但中都的卫所哪有边军好立功,他这十几年来,一路剿冦,升官跟坐火箭一样,就是因为有仗打,才有功立,才能升官,现在,终于又回到国家正规军序列里了。

“李辅明。”

“臣在。”随行的第一军团长李辅明出列。

“孤命你提领剩下的三万凤阳军,再从凤阳留守司卫所所属,征集扩军,成立中都独立师,晋中将军衔,任中都独立师师长职,尽快和第七军进行交接划分。”

“臣领旨谢恩。”

一路无话,到了凤阳,朱慈烺住进凤阳皇宫,总体大差不差的,也没啥说的,在凤阳待得第二天,朱慈烺终于收到了十天前,保定府的战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