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129章 清廷的应对

明中祖:朱慈烺 第129章 清廷的应对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粮草,没错,粮草是重点。

若果真如豪格所言,除了大城有几十万军民镇守,其他城镇已无人烟,那么他们的百姓就不能耕种,就算想耕种也要骚扰,不让他们得逞。

如此一来,一个寻常十几二十万人的城池,所储存的粮草能坚持多久呢?

多尔衮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挥挥手,让宝蓝先下去。然后搂着李氏又躺了回去,闭上眼睛开始假寐,李氏当然知道他现在在想事情,也不敢打扰,默不作声的躺下,依偎在多尔衮身侧。

假寐就是假寐,多尔衮脑子想着东西,手上则也在无意识的揉捏着李氏的饱满和蓓蕾,李氏为了不打扰多尔衮的思路,把一切或享受或痛苦的生音全部压回了肚中。

此时的多尔衮又在想,既然他们坚守城池,粮草是一大问题,那么,该如何突破呢?一座一座围城困敌?此法虽耗时间,但稳妥至极,可留作最后的办法。

再想想,若是他们的补给由大明朝廷供给,那么,是否可以派出骑兵继续南下,专门去截断他们对各城的补给呢?

不对,由朝廷花费大价钱维持前方城池的存在,毫无意义,周边既然明知道已经不能耕种住人,还守着一座孤城有什么用?

大明的太子应该不会这么蠢,从自己各方面的了解,这极有可能是个敢犯上夺权的狠人。

而且眼光独到,从几年前就开始改革新军,建立天津卫基地,又提前做好如此众多的防御工事,使得豪格等人集四旗之力都没法攻破,反而自己损兵折将,一看就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那么用意是什么呢?多尔衮一时想不明白,突然,他灵光一现,倒是有两个好办法。

一就是不管他什么阴谋诡计,直接出兵南下,城池难破,就不攻城池,我专攻你没有城池的村镇,我就不信了,你还能全国到场都不耕种了,就守着城池过日子?

此法要么最后全部开城投降,要么,就是逼着明军集大军北上和自己进行驱逐决战,这种野战大清怕吗?

不怕,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呢,只要消灭了明军在外的机动力量,困守城池的各点,将会逐渐自己瓦解,还用得着拼死拼活的去攻打?

不过这点子也不是没有风险,这策略,大概和前几年一直入关劫掠差不多,最怕的,就是被明军合围,而且看现在明军的配置和战力,风险还相当不小,深入腹地的骑兵一旦被围困,凶多吉少。

而且,还不能派太多的骑兵出去,天津卫这颗钉子还在,距离现在的北京很近,随时可能走海路北上袭击,或者从背后摸向南下骑兵的屁股,来个切断后路,到时几面夹击,凶多吉少,此条不可大意。

二是先逐步蚕食,派出大军就驻扎在直隶和山东的交界,先阻断明廷向北的救援或者补给,然后留一支军就在天津卫门口扎营盯着他。

再派一到两支大军在直隶机动,监视各驻守的城池如有弃城的,就由机动部队上去野战追杀。

此法却是最为稳妥了,还有相当大的几率,逼得明军北上救援,这样一来,就可以和驻守山东交界处的进行野战。

若是消灭了北上救援的明军,那直隶地区的几个府,总有熬不住自己开城投降的时候,哈哈哈。

想到这儿,多尔衮心中畅快许多,豪格战报上损失的四千满八旗,又不是自己的嫡系,你们自己的家当,爱死就死吧。

至于汉军旗和包衣死伤数万,这就更不值一提了,进入北京,还有五六十万的百姓,这不都是包衣嘛,再说了,辽东还有百万百姓,北京以北也有上百万。

追杀李自成,李自成丢下的累赘流民更是几十上百万之多,多铎他们一路攻克,北方明朝边军守军投了李自成的,现在随着李自成败逃,又都投了大清,加上俘虏,收编李自成的军队。

现在随随便便都能从北方拉出二十万汉军旗,至于丢掉的火炮营,也不算太严重,北方边军重镇火炮比比皆是,加上李自成一路从陕西带过来攻打北京的家当,跑路的时候太重影响行程,丢了个干净。

现在全被清军缴获了,就自己目前得到的奏报,各类火炮数量早都破千了,再装备两个火器营都够了,不过这么多的火炮,有大有小。

像原来天助军那样全是中大型的红夷大炮、佛朗机炮、大将军炮是不太容易凑齐的,不过也没损失太大,都能找补回来,问题不大,明天再和众人议一议。

...

第二天朝会,多尔衮将战报的情况宣读一遍,大殿内立即就炸了锅,好在北方的战报又还算安抚人心。

北方已基本打通了漠南蒙古区域,把大清的版图连在了一起,整个辽东加河北加山西北部以外大片草原,现在都是清朝的势力范围了,版图已经和当年的金国相当了。

所以,在听了两边战报之后,不知谁先提前的,提议迁都北京,定鼎中原,以今年为顺治元年,昭告天下,正式定都登基。有些人则以为现在为时过早,还没平定北方呢,就急着迁都,万一要是被反扑呢?

但多数人急着开国,成为元勋,则表示现在迁都,是向世人表示大清问鼎统一的志向,偏安一隅者,无人辅佐的。

双方争论不休。

看来,都有一个在北京登基的梦想啊。

“好了,大家不必再争了,本王的意思,也是迁都为好,诸葛亮六出祁山,只为统一,若是偏安一隅,没了进取之心,乃取死之道,而且,现在诸位旗主都在外征战,讨论这些还太早,先说说南方的战事吧。”多尔衮赶紧掐灭话题,免得跑远了。

“启禀摄政王,臣以为,既然他们不出来,就采取围困之法,天津卫既然守军众多,我大清就扎一支骑兵在天津卫外面,作为常驻,这样,他们出不来,也就失去了留在那里的价值。”

“不错,其余府城,只需派千骑盯防,不出则已,出城就追杀,想他们几万民壮,实乃乌合之众,连明朝边军都顶不住我大清千骑的追杀,他们又如何能顶住,定然能将他们追杀个干净。”

“不错,既然北路军顺利,就应该加速拿下山西全境,防止他们向西逃窜,然后在山东地界布以重兵,驻守各条出入直隶的通道,他们插翅难逃。”

该说不说,这些该死的东西,在大明是一个接一个的馊主意搂钱夺位,到了清朝那边的高压管制,优胜劣汰,竟然一个个都如开了光的脑袋一样,聪明伶俐的不行。

最后说话的范文程更是见人中的见人,作为清朝第一汉人大臣,照样被旗主多铎强行睡了他夫人,就这,他还是要蹦跶着多为清朝出谋划策,好证明他是有用的?别随便睡自己的夫人?可怜,可悲,可恨。

多尔衮眼睛一亮,自己的想法,基本都被这些汉人谋士大臣说出来了,他眼睛不由眯了眯,他可是满清第一智者,努尔哈赤亲封的‘墨尔根代青’,睿亲王。自己的想法,竟然被这些汉人三言两语就倒干净了。

不得不说,以前黄台吉这么宠幸范文程、宁完我等汉臣,是有道理的,给那死胖子哥哥省了不少事儿。

“不错,诸位说的,都很在理,既然如此,秘书院拟旨,命正黄旗由鳌拜统领,建造天津大营,在天津外围驻扎,盯防天津守军。”

“命镶黄旗由索尼分配,每两个牛录盯防一座顽抗的城池,若有守军突围,追杀围剿,百姓押回城池就地看管,然后吏部跟进,仿辽东和京畿周边,派官治理,尽快恢复农计,户部清查人丁,建册收税。”

“命正蓝旗由豪格率领,直插大名府开州县驻扎,建立南大营,虎视河南、山东,向开封府、彰德府、东昌府、兖州府警戒试探,但不可突入,堵住一切想要进出直隶的通道。”

“命镶白旗由多铎率领,和吴三桂的关宁军加紧攻破山西内长城防线,南下太原等山西各府,占据整个山西后,由平西王吴三桂率领关宁军并山西原有汉军旗驻守黄河一线,防止李自成从陕西反攻。”

“关宁军驻地定为平阳府城临汾,镶白旗驻地定为潞安府城长治,与大名府开州的正蓝旗遥相呼应,待直隶稳定,可夹击彰德府,并虎视河南。”

“鉴于探报,山东局势复杂,暂不进入,命罗洛浑率领镶红旗沿河间府南下,进入山东边界,驻扎德州附近,威慑济南府、东昌府,防止直隶的进出。”

“命礼亲王代善,抽调京畿以北的汉军旗,组建绿营,十万大军,由正红旗主导,南下进入治理地区,作为支援机动军力,穿插各府之间,配合镶黄旗盯防剿灭直隶地区的反抗武装。”

多尔衮这么安排是因为代善实际上早已经失去皇位的继承权了,对自己没什么威胁,而且,虽然代善表面和内心看似一直中立,而且隐隐抗拒自己掌权,但是,耐不住他的子孙亲近自己啊。

上次争夺皇位,代善的儿子、孙子多多少少都有发起、支持、参与,最后失败妥协,不得已推出代善的儿子顶罪被杀。

但他的子侄依然大多数偏向于自己,看似和自己不对付的镶红旗旗主罗洛浑,其实也是自己的人,不然他能继承镶红旗?

所以,代善还是让他非常放心的,现在的兵力明显捉襟见肘,满人实在太少了,只能组建大量的汉军旗。

而现在各旗自己的配属的汉军旗加包衣,人数隐隐有些不受控制,多尔衮无奈,只能建立专门的汉军建制,稍后稳定了,重新划分建制,遏制各旗的实力,不能超出控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