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195章 骑马下扬州

明中祖:朱慈烺 第195章 骑马下扬州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第195章 骑马下扬州

“诸位爱卿,都说说吧,山东局势,接下来我军当如何?原地驻守?还是北上乘胜追击?”州衙的二堂,高阶文武齐聚一堂,商讨接下来的对策。

这规格,已经不输在京的一次朝议了,高阶文武勋贵阁臣,是一个都不差啊,众人听了朱慈烺的发问,都开始嗡嗡的先低声讨论起来。

朱慈烺也并不着急,慢条斯理的喝着茶,盏茶时间流逝,放下茶碗,朱慈烺这才敲敲帅案,见堂下逐渐安静下来,这才准备发问。

“王巡抚,你对山东现在的情况想必更加了解,你先说说吧。”

“是,殿下,依臣所见,现在的局势,依托泰山山脉的屏障固守即可,当然,为了防止建奴再施展围困的战术,臣提议将我军的六万余骑兵全部驻扎在前线。”

“准备随时支援、牵制有可能围困的建奴骑兵,如此,建奴围困战术失效,想要靠步兵一城一池的攻伐,我军自是喜闻乐见。”

“你认为我军三十万大军,攻不下建奴驻守的城池?”

“殿下,济南乃山东第一城,要不是有朱纯臣这个内应,给建奴十年都攻不下,反过来,现在对我军依旧,而且,济南挖的战壕,现在全都成了我军的障碍,想要攻破,希望渺茫。”

“嗯。。。”朱慈烺沉吟着,预想了一会儿,发现确实不好打,于是又问道:“那如果我军绕过济南,向北攻击其他城池呢?”

“也不妥当,第一攻城难度太大,必然拖延日久,再者我军绕过济南,将面临夹击、偷袭的风险,或是建奴不管北方,直接南下,殿下当如何?”

这下,说的朱慈烺也没词儿了,同样的道理,当时要不是朱纯臣这个内应,清军就算突进山东,也是无根之萍,随时可能面临夹击。

但通过内应,那些济南及以北各城,打通与河北的连接,这就不存在风险了,而且,他们还花大代价强攻下了西侧连接河北的中转站,东昌府,西、北两面畅通,算是彻底站稳脚跟了。

“英国公、定国公,你们以为呢?”

“臣也以为暂时守住,阻止继续南侵为稳,其实我军当然也可以围困济南,但一是我军粮草每日消耗甚巨,再者,建奴还有最精锐的三旗在外。”

“若是逼的紧了,难免不会再派两旗南下,夹击我军,到时别说围困,会战都是有巨大的风险。”张世泽分析道。

“臣附议,我军确实没有绝对的优势围城,建奴若拼死突围,我军极可能挡不住,甚至会被击穿,到时若是引发溃败,后果难以想象。”徐允桢也不太赞同。

“两位阁老怎么看?”

“臣等附议,既然诸位将军分析有害无益,当下,也只能接受这个局面了,只要之后不再出现下一个朱纯臣,那防守住还是可以的。”

“不错,朝廷现在需要时间整军,时间是对朝廷有利的。”

“呼。。。”朱慈烺长出一口气,听闻众人的分析,确实现在不宜拼命,还没到那种地步,而且朱纯臣这个贼厮,毕竟只是一个意外。

没有内应的协助,建奴若想再下城池,就没那么简单了,和朝廷最初将建奴先挡在山东的预期差不太多,出入就是丢了两个府。

“既然如此,那我军当如何防守呢?”

“殿下,臣以为,我军要驻留相当的骑兵在前线,以破解牵制建奴的围困手段,然后沿山东中部的山脉地势,在青石关、新泰驻留合适的守军即可。”

“这样,我军就北起庆云往南,沿青城、青石关、泰安、新泰、兖州、成武,构筑成了一条防线,阻止建奴再次南下。”定远侯邓文明建议道。

“那兵力当如何配置呢?”

“回殿下,臣以为,当在泰安驻留两万骑兵,在东平洲驻留三万骑兵,相互策应,至于驻军,只需在青石关和新泰各驻两万第二军士卒即可。”

“剩下的大军可退回青州、莱州、登州发展,毕竟大军在外,无法生产,所耗甚重,若是清军真的再次大军围困,我军再抽调适当的兵力配合骑兵解围也不迟。”

“嗯,定远侯言之有理,那就姑且先这样安排吧,诸位还有什么意见吗?”朱慈烺也觉得这建议还算可以,于是问众人有没有更好的提议。

“臣等无异议。”

“广宁伯,靖海伯。”

“臣在。”朱国梓和戚同泰出列。

“你部官军改编为朝廷第十军,朱国梓任第十军军长职,戚同泰任参谋长职,回去后着手改革军制。”

“臣遵旨。”

“方岳贡调任第十军政委,升上将军衔。”

“臣遵旨。”

“王永积卸任山东巡抚,调任第二军接任方岳贡职,授中将军衔。”

“臣遵旨。”

“高起潜。”

“奴婢在。”

“升你为御马监监督太监,领腾骧卫、武骧卫驻守东平洲。”

“奴婢遵旨。”“定远侯。”

“臣在。”

“命你提领第二军和第十军的三万骑兵,驻扎泰安州。并招募购置战马,兵额五万,组建骑兵师。”

“臣领旨。”

“张国纪。”

“臣在。”

“着卿继任第二军第五师师长职。”

“臣遵旨。谢殿下恩典。”懿安皇后张嫣的老子,太康侯张国纪谢恩。

“定国公。”

“臣在。”

“第二军和第十军兵额超员严重,不利于建制指挥,着你组建第十一军,任军长职,第十军这次的三万步兵划拨你的建制。”

“臣遵旨。”徐允祯和朱国梓领命。

朱国梓倒时没什么情绪,自己毕竟是大明的官军,而且刚被破格封了爵位,哪有什么不开心的,自己又不是军阀。

别说现在只是调人,就算现在是调任自己去别的部队,自己虽然不是太乐意,但也只能服从,咱又不是反贼,能不听朝廷的话吗?

“朱纯臣部的三万人,逃出的一万余人调拨到十一军,山东都司指挥使戚先泰,率一万都司军调任第十一军参谋长,原第二军第五师政委丘瑜,调任第十一军任政委。”

“臣领旨。”

“剩下的朱纯臣部两万降卒归还第二军麾下,孙维藩接任第二军第三师师长职。”

“臣领旨。”前怀宁侯孙维藩领命。

“行了,先这样吧,孤不日便率领泰安伯和莱芜伯所部回京了,你们三军做好协同,孤也不派文臣总督三军,山东局势有变,你们三个军部九人举手表决吧。”

“臣等谢殿下信任。”

第二天一早,朱慈烺就率领三万骑兵南下,过了大小汶河的交汇处,两部也是分道扬镳,御马监四卫西进,朱慈烺南下,没有再绕道兖州府和曲阜,直插徐州。

剩下的第二军按计划留守部分关卡,大部退往青莱二府,第十军退回登州,第十一军北上青城。

而在朱慈烺南下的路上,山东的情况早已邸报全国,引得全国哗然,第二军的领兵勋贵,十个投敌,致使山东北部成片沦陷。

一时人心惶惶,认为鞑子的南下势头难阻,大明大势已去,连国公都投降了,徐州的第九军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山东完了,接下来就是南直隶了,刘泽清吓得又想跑路了。

①不过好在没几天,接踵而至的大汶河会战,官军大胜,斩首十余万的凯旋消息传出,又给各地的明军提了一大口气。

经过半个多月的赶路,朱慈烺率领一万骑兵,终于抵达了扬州,大军驻扎城外,锦衣卫去联系海军第三军了,骑兵想要过江,得等海军战舰运送,不知道要多久。

于是朱慈烺没有见扬州府觐见的官员,而是自己带着锦衣卫,着便装入城了。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可见扬州的繁荣由来已久了,进城后也确实不负扬州的大名,街道上各种人流接踵而至,两边的各种商铺、小摊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这位少爷留步,留步。。。”城墙脚下,跑来一个看着就很精明的年轻人,追向朱慈烺一行而来。

“什么人?站住。”随行的锦衣卫自然不是吃干饭的,一身护院家丁打扮的锦衣卫分出两人,一把就架住了年轻人。

“哎,哎,唉,各位爷,别误会,小的不是什么歹人,小的是城里的向导,糊个口而已,诸位爷是第一次来扬州城吧,这位少爷,让小的给您做个向导吧,不收费的,爷要是觉得满意,到时随便赏小人点喝茶钱就是了。”

“呵呵,这职业有前途啊,放他过来。”朱慈烺轻笑一声对锦衣卫吩咐道,还别说,他还真不知道去哪儿游玩呢。

“小的谢谢少爷,谢谢少爷,您只要说说您想干什么,小的绝对给少爷您挑个这扬州最好的去处,保证您不虚此行啊。”年轻人上前作揖行礼道。

“你倒是敢说,你叫什么名字啊?”

“劳少爷垂问,小的贱名刘三,小的是扬州人氏,从小生活在扬州城,熟得很,少爷您就放心吧。”

“好,刘三,先带着我随便逛逛吧,我还没想好去哪儿呢。”

“爷您跟着小的走吧,先逛逛,眼看就要晌午了,扬州菜那时全国闻名啊,少爷不可不尝,小的知道一家酒楼,菜品正宗,保教您满意啊。”

“好啊,走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