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219章 叛国凌迟

明中祖:朱慈烺 第219章 叛国凌迟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之后的几天,收假后的生活,波澜不惊,二十日这天,朱慈烺上午批阅完奏章,就换了便装,出宫去西市了。

他也想看看,这几个前北京的伯侯勋贵,叛国凌迟的下场,这些意志不坚定者,更是大明的蛀虫,以前不知道做了多少杀头的勾当。

这才害怕朝廷追究,被人一忽悠才能这么轻易的跟着别人叛国,诸如此类,死不足惜,还要连累家族受难,让祖宗蒙羞,实在是不忠不义的狗贼。

朱慈烺身着素色便装,缓步走在西市的街道上,身边只跟着几名乔装打扮的锦衣卫,混在人群中。西市今日格外热闹,街边的茶肆、酒馆挤满了人,议论声此起彼伏,话题无一例外都围绕着今日即将行刑的几位前勋贵。

朱慈烺走到一处茶摊前,随意坐下,点了一壶清茶。茶摊老板是个中年汉子,满脸风霜,手脚麻利地为他倒上茶水,嘴里还不住地念叨:“客官,您来得正是时候,今儿个可是大日子,那几个叛国的狗贼要受凌迟之刑,真是大快人心!”

朱慈烺微微点头,端起茶杯轻啜一口,目光却始终注视着不远处的刑场。刑场四周已被官兵围得水泄不通,百姓们挤在警戒线外,伸长脖子张望,脸上满是愤慨与期待。

朱慈烺心中冷笑,这些人平日里或许也曾对朝廷不满,甚至私下里议论过皇室的不是,但今日却一个个义愤填膺,仿佛自己才是忠君爱国的楷模。

不多时,刑场上传来一阵骚动,几名囚犯被押了上来。他们衣衫褴褛,手脚戴着沉重的镣铐,脸上早已没了往日的骄横,只剩下恐惧与绝望。

朱慈烺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这几人,心中没有丝毫怜悯。这些人曾是朝廷的肱骨之臣,享受着荣华富贵,却因一己私利背叛国家,甚至不惜与外敌勾结,企图颠覆大明江山。他们的罪行,死不足惜。

刑场上的刽子手已经准备就绪,手中的刀刃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围观的百姓们屏住呼吸,等待着行刑的开始。朱慈烺放下茶杯,缓缓站起身,目光冷峻。

他知道,今日的行刑不仅仅是对这几个叛国者的惩罚,更是对天下人的警示——背叛国家者,必受严惩。

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刑场上响起一阵凄厉的惨叫,凌迟之刑,才刚刚开始呢,至少要剐他们三天还不能死,得凑够三千六百刀。

朱慈烺坐在茶摊欣赏着他们的惨叫,而台下观看的百姓,有兴奋的大声叫好的,也有吓得脸色苍白的,还有忍不住残忍血腥呕吐的,不一而足。

倒是没有向北方百姓那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每有凌迟朝廷的贪官污吏,百姓人人叫好,而且是疯抢他们剐下的肉,说是回家食其肉,以解心头之恨,至于吃没吃就不知道了。

这头在凌迟,而另一边的贡院,则也在忙活着即将到来的院试,本次的院试,算是一次降级版的乡试了,南京礼部的人自然轻车熟路,打扫安置贡院的准备工作。

后面两天的行刑,朱慈烺没有再去观看,还有更棘手的衍圣公要处理呢。

这天的常朝,如期在谨身殿举行,而崇祯却没有参加,这不稀奇,早就是常态了,朱慈烺离朝北上的这段时间,崇祯早就放飞自我了。

尝到甜头的他,夜夜都玩到很晚才睡,早上的常朝根本起不来,就算偶尔来了,也是听内阁安排,自己也就听听,拿不了主意,越来越感觉没意思,于是干脆不来了。

后面就成了内阁主持的常务会议了,朱慈烺回来后,崇祯就更赖得搭理朝政了,太子这么能干,我享清福吧,不然,也不会半年折腾出两个已经怀孕的嫔妃,现在怀孕还没显现的,不知道还有多少,这都是崇祯努力的结果啊。

“元辅,给众卿说说山东的事情吧。”常务的一些事情议完,朱慈烺示意陈演,给各衙门通报衍圣公叛国和山东败报。

“是,殿下。”陈演答应一声,朗声向在座的各部门大佬通报了详情,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不算是什么秘密了,山东军政的奏报早到了,就比朱慈烺回京晚了三四天而已。

奏报一到通政使司,就已经不是秘密了,只是恰逢朱慈烺回京,朝廷一系列大胜庆贺的时机,加上后来的中秋佳节,众人自然不会哪壶不开提哪壶。

太子没有明示公布,就说明朝廷现在还不想揭开事实,最起码不会这么快揭开事实,得有个缓冲期,不能这头太子刚大胜庆贺,那头就又是叛国又是兵败失地的,这不是打脸嘛。

现在听着陈演详细的通报,大家这才算是真真切切的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想不明白,衍圣公此举何意,山东刚挫败建奴,势头正盛。

他不应该担心建奴南下攻击曲阜才是,哪怕就算兵临城下了,按照朝廷在山东的部署,照样能够化解建奴的进攻,实在没有必要这么急躁的做出选择,而且还是此等为人所耻的叛国行径。

“诸位都说说吧,朝廷该如何处理?”朱慈烺问完后,殿内一片沉寂,众臣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敢轻易开口。

衍圣公叛国一事非同小可,不仅涉及山东军政大局,更牵扯到儒家正统与朝廷颜面。

衍圣公作为孔圣后裔,历来被视为天下文脉的象征,如今却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片刻后,兵部尚书练国事率先出列,拱手道:“殿下,衍圣公叛国一事,虽令人震惊,但事已至此,朝廷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以稳定山东局势。”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调派精锐之师,迅速收复失地,同时严查衍圣公一党的余孽,防止其与建奴内外勾结,进一步危害朝廷。”

礼部尚书黄锦则面露忧色,沉声道:“殿下,衍圣公叛国一事,不仅关乎山东一地,更关乎天下士林之心。孔圣后裔竟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恐令天下读书人寒心。”

“臣以为,朝廷应即刻下诏,昭告天下,阐明衍圣公之罪,同时表彰忠义之士,在南方各地修建孔圣祭庙,以正视听。”

刑部尚书徐石麒则冷声道:“殿下,衍圣公叛国,罪不容诛。臣建议,立即将其族人悉数缉拿,严加审讯,以儆效尤。同时,彻查山东各级官员,凡有与衍圣公勾结者,一律严惩不贷!”

“要拿也要等光复失地才能治罪,现在怎么拿?”左都御史刘宗周反驳道。

众臣纷纷发言,意见虽各有侧重,但无一不强调迅速行动、严惩叛贼、稳定局势的重要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