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29章 花钱花钱花钱

明中祖:朱慈烺 第29章 花钱花钱花钱

作者:斌斌有理被注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33 来源:书海阁

“这。。。殿下,这些不是在下能决定的,还需返回福建由家父定夺。。。不过,我相信家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希望吧,我言尽于此,郑家的前途都在郑总兵的一念之间,希望能慎重考虑,毕竟,清史上的盛名好过反贼的名声,你要记住,这天下,永远都是朝廷的,跟着朝廷走,才是唯一的出路,不然,悔之...”

“殿下,锦衣卫急报。。。”朱慈烺还没说完,就被进来禀报的丘致中打断了。

朱慈烺眼睛急转,突然笑嘻嘻的说道:“宣。”

“殿下有事处理,在下就先告辞了。”郑森识趣的提出告辞。

“哎?不忙,不忙,一起听听是什么事情,你也不是外人,不出意外的话,以后就是本宫的大舅哥了。”朱慈烺却是一改刚才严肃的语气神情,笑嘻嘻的说道,说的郑森鸡皮疙瘩掉一地,不知道朱慈烺这是怎么了。

“卑职驻天津卫锦衣卫百户张虎,参见殿下。”参加了抄家的张虎,被派到了京城做工作汇报。

“起来吧,那边抄家抄的怎么样了?”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朱慈烺慢条斯理的问道,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张虎脸上那抑制不住的喜色。

“启禀殿下,按照殿下的吩咐,新军起水陆两军一万余人,秘密控制张家口八家晋商,成功的铲除了这通敌叛国的八家,搜查后罪证确凿,现已将除了八家家主和女眷押往天津卫,其余满门皆已处死。”

“哦?不错,查抄的通敌卖国的赃物几何啊?”这才是朱慈烺最关心的。

“哈哈。。。殿下,我们发了,这八家死不足惜,倒卖禁品给外族,赚取暴利,八家查抄的现银六千一百三十六万四千余两,其余违禁的兵器、盔甲、火铳、火药、珠宝、字画、盐、茶叶、布匹价值预估在五千万两左右。”

“全国的地契,房契,商铺,周转金银预估在六千万两左右,八家总价值在一亿七千万两左右,其中军备正是我们扩军所需,师长正在招募北方流民灾民,填充陆军第一师,预计九月就可以开赴上海县驻扎了。现在师长请示殿下,下一步还需要做什么?”

“哈哈哈。。。。一亿七千万两,好啊,这八家竟然为建奴提供军备,死不足惜,真是富可敌国啊,既然张家口事情已了,接下来命孙校长尽快组建军校,将这些已经培训几年的少年送入军中历练,但是毕业要考核,至于考核标准,让他们自己先定,以后我再改。”

“凡是毕业进入军中的,一律授学员军衔,按照军规,立功后酌情提拔为部队基层军官干起,再让卢师长安排后勤营在军校旁边再开空地,我要成立兵工厂,生产先进的火枪和大炮装备新军,然后在码头清理空地,成立造船厂和海军基地,海军建制我会着人送专业书籍过去。”

“海军先以沈家的船队为骨架建设,杨宇,你去联系沈大人,让他派船队前往日本购买铜,铸造大炮可是需要很多铜的,让卢师长尽快出手固定产业,然后大量采购铁,用以铸造火器。李安,赏张百户五百两银子。都退下吧。”朱慈烺要办的事情,终于有钱来干了,所以火急火燎的就开始安排实施了。

“遵旨,末将告退。”

“殿。。。殿下,这。。。”郑森听的是口干舌燥,听这意思,郑家好像都快赶不上趟了?还有,这太子也太厉害了吧,这就搞了快两亿的钱财了?郑家积累这么多年,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多的资产,果然这国家搞钱就是快啊。

只是当今圣上要脸,不会搞钱罢了,这朝廷要是有钱,那还拿什么跟朝廷对抗?郑森是‘这’了半天也没说出话来,不行,得赶紧回去让父亲答应,不然让沈家主导所谓的海军了,郑家就很难再插上手了。

郑森倒是知道太子所说的沈家,不出意外的话,十之**就是沈廷扬的家族,他们沈家一直经营东北沿岸的海上生意,郑家则一直在东南和南部活动,现在海上最有实力的,也就他们两家了,没想到啊,太子竟然已经把沈家收编了,得赶紧让父亲决断。

“郑兄,留给郑家考虑的时间不多了,利弊刚才也已经和你说的很清楚了,以后,海上是国朝重中之重,国朝将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不妨坦白的告诉你,我的规划是之后要控制整个南海区域,海军必不可少,机会就在眼前,多的就不再说了,相信郑总兵会有自己的判断。”

“是,殿下,在下一定将殿下的话传达给家父,在下这就告辞回福建,请殿下见谅。”说着郑森就起身告辞了,马不停蹄的赶回福建将消息告诉郑芝龙。

接下来,就是人才挖掘了,朱慈烺派人去一打听,才知道毕懋康已经致仕在家了,再一打听,好家伙,这人在崇祯初年就设计出了燧发枪,一度成为南京兵部侍郎和南京户部侍郎。

但是后来因为看不惯南京官场的浑浑噩噩,就两度辞官归隐,而上书给朝廷的《军器图说》,也不知道为什么,朝廷并没有进行火器改革,可能,是因为没钱吧。至于西学的徐光启和弟子孙元化,现在都已作古,而且孙元化因为三顺王的兵变,导致时任登莱巡抚的孙元化获罪,被论罪斩首。

哎呀,真是气人啊,大明的各项人才,不是在致仕在家,就是被朝廷杀了,不知作何评价。

让人调查一番之后,朱慈烺就着人去毕懋康的老家请老爷子出山,想要带多少弟子子侄,只要是这方面的人才,多少都无所谓,待遇从优,不必在朝,只需潜心研发火器即可,朱慈烺现在走不开,只能修书一封邀请了,毕竟频繁出宫也是不可能 的 。

十一月,毕懋康携弟子子侄等一百余人到达天津卫,接手组建兵工厂,从周边招募工匠,开始制造燧发枪,朱慈烺也从京城招募了一批工匠送往天津卫,加上天津卫本来就是两大匠籍集中地之一,各类的工匠还是非常充足的。

至于造船的事,却是有些棘手,工匠倒是多得很,只是只能建造一些中小型战船,大型战船基本没啥技术资料,朝廷倒是有来着,不过,听说好像被哪个兵部主官为杜绝再次开海,一把火给烧了,真是该死的东西啊。

不过,朱慈烺并不死心,这个可是大明的瑰宝啊,不仅有大型战船的建造技术,还有大量的航海图和经验总结,这是无价之宝啊,要是再从头再来,不说郑和七次下西洋白跑了,就是重新开始探索的费用就是天价,要损失无数人和战船,可能也达不到,所以,朱慈烺还是准备再尝试找一下。

着人仔细调查一番,才知道,风传下西洋的资料已经在弘治朝就被销毁,时任兵部尚书的弘治四君子之一的刘大夏,为了杜绝有人想再次开海,浪费朝廷钱粮,一怒之下,竟然将其全部焚毁了。

不过朱慈烺倒是觉得不尽然,第一,他是兵部尚书,不可能如此短见,第二,这是国家重要资料,他也不敢私**毁,就算是现在用不上,保不住哪天就能用到。

比如现在,刘大夏不可能做的这么绝,何况这也是风传,并未证实,想来恐吓的成分较大,就算是,朱慈烺也不死心,非要刨根问底不可。

但是怎么拿到呢?找崇祯是不可能了,他现在连陆地上的事都愁的要死,哪里还有精力去海上折腾,断然不会答应朱慈烺的请求的,所以,这事儿还得朱慈烺自己想办法。

现在的兵部尚书是杨嗣昌和傅宗龙,杨嗣昌督军在外,看来只能找傅宗龙了,朱慈烺记得,这个人好像也是最后战死了,应该也算是可用之人。

让杨宇持信物接触一番,没想到却是简单的出乎朱慈烺的意料,傅宗龙满口答应,回去找到上一代的抄本,送给太子,朱慈烺惊异不已,这。。。好像自己和他没什么接触吧,怎么会如此轻而易举的就答应了呢。

殊不知,作为兵部尚书,傅宗龙对全国的兵事还是非常关注的,而且,他作为兵部尚书,军中门人弟子部下繁多,调去天津卫的就有,而且不止一个,天津卫的改革和大动作他是有所了解的,他已经对崇祯失望透顶了。

现在,终于看到太子有中兴之才,所以,即使太子所作之事他知道,而且是违反朝廷法度的,但是他也没有声张,谁让他是太子呢,最多不过太子兵谏,逼宫上位罢了,都是正统,手段无所谓。

或许,能比崇祯好许多,对国家没什么太大的伤害,现在,太子着手组建海军,虽然他不是很赞同,但是能不用国家财政,组建海军,也是不错的, 至少多一支力量。

所以,傅宗龙听到太子要东西,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说不定以后能混个从龙之功呢?哈哈,国朝文人皆如此,他也不能免俗罢了。

回到兵部,翻阅兵部档案,很轻松的就找到了海事资料,而且还是两份,上一份还是万历年间的,这份则是崇祯年间誊抄的,傅宗龙联系杨宇,转天就将万历年份的交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立即着人运送资料去天津卫,顺便也传达一下任命,和下一步的部署,崇祯的固执,让朱慈烺无奈至极,皇帝从来都是蜜汁自信的,现在除非朱慈烺逼宫,不然,他什么事都做不了主。

大刀阔斧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革更是不可能,但他并不想这么做,所以,他只能等,按照历史的进程,在关键时刻出手或者布置后路,以图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